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合集下载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原文】子曰:「道听而涂说(1),德之弃(2)也。

」(《论语·阳货第十七》)【注释】(1)道听而涂说:即「道听涂说」,本意为:在路上听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话,不加求证就又在路途中说给其它人听。

后泛指没有经过证实、缺乏根据的话。

(2)德之弃:失德、损德。

【翻译】孔子说:「说些没有经过证实、缺乏根据的话,那样做是会失德、损德的。

」【评析】道听涂说、传小道消息、揭人隐私、制造假新闻等都是损德造业的行为,那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言行后果不负责,也好比是在放暗箭、耍明枪伤人,毁损别人的名誉,直接针对人的精神思想在迫害。

现代社会有各种媒体,谣言结合这些宣传利器,杀伤力更强,无知地听信谣言、流传谣言的人们,同受其害,都在损德造业。

如果社会歪风不改,人们习以为常不用理智判断、不查明真相,恐怕光听信恶毒谣言、流传谣言的恶习,就足以使人业力满身、万劫不复了,这像不像计算器病毒?君子谨言慎行,没经过证实的事,不轻信更不会转传,只当作没听到,而且「非礼勿听」。

君子修养心性,讲究真诚善意待人,为人着想,这和制造假新闻恶意攻击别人,所体现的虚假恶意刚好相反。

总之,损德造业的行为有很多,都是偏离人的纯真本性的,偏离真诚、善意、宽容谅解的,道听涂说、制造假新闻等,是直接针对精神思想又结合着媒体利器的,一般人常不易察觉,也很具杀伤力,这些行为是心性修养者所唾弃的。

【延展】1、当今社会上有许多媒体,握有利器,却不能为人们做好事,这些媒体有时自愿被利用、成为帮凶、为利益出卖良知等,不断地恶质化、随世俗堕落着,许多人对这些媒体认识不清,往往深受其害而不自知。

例如:商人轻信媒体报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损失惨重。

又例如:民众轻信媒体报导,族?间的仇恨、对立被有心人轻易挑起。

想想看:就你所知道的媒体中,哪些比较有道德良知?请和大家分享媒体认知这方面的心得。

2、不听信、不流传未经证实的事,养成理智判断真伪和亲自认清真相的诚实负责的作风,是杜绝谣言、诈骗的上策,「谣言止于智者」,流言蜚语就像是计算器病毒,不谨慎、不小心求证、不理性思考,一味地接受、好奇、爱说,就容易中毒。

一起学《论语》17.22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一起学《论语》17.22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一起学《论语》17.22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一起学《论语》17.22阳货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原文】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白话】孔子说:“吃饱了而整天无所用心,真是难以长善成德啊!不是有玩六博和弈棋的吗?做这个总比闲着没事要好。

”【释词】终日:整天。

难:难以长善成德。

《正义》:“难者,难以成德也。

”博:六博,似后代之双陆。

钱穆:“即双方各六著,共十二棋,先掷著,视其彩以行棋,其法今不详。

”《注疏》:“《说文》作簙(bó),扃(jiōng)戏也,六箸十二棋也。

古者乌胄(zhòu)作簙。

”弈:即围棋。

《说文》:“弈从廾,言竦两手而执之。

”《注疏》:“棋者所执之子,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

围棋称弈者,又取其落弈之义也。

”贤:胜过。

已:止也,即不为,指无事可做。

【先贤精义】钱穆曰:本章甚言人心必有所用。

马融曰:为其无所据乐,善生淫欲。

《鲁语》曰: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论语注疏》曰:此章疾人之不学也。

人饱食终日,于善道无所用心,则难以为处矣哉。

欲令据此为乐,则不生淫欲也。

李氏曰:圣人非教人博弈也,所以甚言无所用心之不可尔。

刘宗周曰:夫子言君子之志于道,如博弈之专心致志,则几矣。

此醒人之辞。

张栻曰:饱食而无所用心,则放越而莫知其极,凡恶之所由生也。

博弈虽不足道,然方其为之意专乎此,比之放越而莫知其极者,犹为愈焉。

此章大抵言无所用心则长恶,为可畏耳。

谢氏曰:博弈之害,止于博弈而已;若放僻邪侈,皆生于无所用心。

心有所用则止,止则不可谓之放。

《论语学案》曰:人心不可无所用,无所用则昏昧放逸,恶日长矣。

况饱食终日,一无所用乎?故曰难矣哉。

世不有博弈者乎?博弈虽贱,而用心则已勤矣,为之犹贤乎无所用心者矣。

人心有全力,只是不肯用;用而不尽,与不用同。

事父母而竭其力,事君而致其身。

程子曰:“某写字时甚敬。

一起学《论语》17.12阳货篇——色厉而内荏

一起学《论语》17.12阳货篇——色厉而内荏

一起学《论语》17.12阳货篇——色厉而内荏一起学《论语》17.12阳货篇——色厉而内荏【原文】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白话】孔子说:“脸面装得严肃而内心怯弱,比喻到各种小人身上,大概就如同那种穿墙挖洞的小偷吧?”【释词】色:脸面、脸色。

张栻认为此处是身为君子而如此。

《四书合讲》:“色,不止颜色,凡形见于外者皆是。

”厉:严肃、威严、矜庄。

荏:柔也,指柔弱、怯弱。

孔安国:“荏,为外自矜厉而内柔佞。

”譬诸小人:在各种小人中比喻之。

譬,譬喻。

《四书合讲》:“曰‘譬诸小人’,则指当时有位之大人言也。

”其犹:大概如同。

其,表示推测语气。

犹,犹如、如同。

孔安国:“为人如此,犹小人之有盗心。

”穿窬:挖墙穿洞。

江熙:“《传》云‘荜门珪窬’,窬,窦也。

”窬,窦、洞,也可以看作打洞、挖洞。

盗:窃。

钱穆:“穿墙壁为洞以求入室行窃。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疾时人体与情反也。

外自矜厉,而内柔佞,为人如此,譬之犹小人,外虽持正,内常有穿壁窬墙窃盗之心也与。

勉斋黄氏曰:外为庄严,而内本柔佞,犹小人之有盗心而外饰非盗之状,欲以欺人则一也。

东莱吕氏曰:小人之为不善,有不知其非而为之者,唯穿窬之盗则明知其非而为之,将以掩人之不知也。

色厉内荏者实似之。

尹氏曰:色刚厉而内柔荏,其欲人之不知也,推其心何异穿窬之盗哉?郑汝谐曰:厉,其伪也;荏,其真也。

内欺诸身,外欺诸人,穿窬之类也。

张栻曰:小人谓在下之小人,言君子而色厉内荏,则其为欺与小人之为穿窬者无以异也。

刘宗周曰:色厉内荏,方泰然自以为君子矣,无乃小人之尤乎?故君子作德,诚之为贵。

唐文治曰:《孟子》曰:“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矣。

”盖穿窬者,非必专为盗物者也。

苟充其类,则天下之穿窬者多矣,诛其心也。

《四书解义》曰:吕公著,生平无疾言厉色,而大节所在,则万夫莫当其勇。

司马光,诸事可对人说,开诚布公,略无城府,其正毅之操,忠直之气,可以贯日月而格鬼神。

乡愿,德之贼也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乡愿,德之贼也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乡愿,德之贼也【原文】子曰:「乡愿(1),德之贼(2)也。

」(《论语·阳货第十七》)【注释】(1)乡愿:愿,忠厚、谨慎。

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区分善恶、好坏、是非的人。

也就是乡人鄙俗中,同流合污以媚于世,而被认为忠厚的老好人。

孔子认为乡愿似德非德,而又容易乱德,所以深恶痛绝。

(2)贼:败坏。

【翻译】孔子说:「同流合污以媚于世,而被乡人认为忠厚,实际上却不能区分善恶、好坏、是非的老好人,就是败坏道德的人。

」【评析】一味地迎合世俗人?的道德水平、人情的愿望,成为众望所归的好人或模范,这样获取名利情的满足而没有什么真正道德修养的人,最是能惑乱有心修养心性者的心志,尤其在道德败坏的时代,这种所谓的好人、模范,更是十足的乡愿。

因为他们自以为是善的、好的、对的,其实和真正的善的、好的、对的相去甚远。

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看,他们浑然不懂道德廉耻、没有自知之明,会把人?领向何处?真是误了好多人,使许多人偏离他们人生真正的目的,确切地讲,他们是在败坏道德。

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不和世俗同流合污,而又能真正善待世人,这才是名符其实的修养心性;而乡愿却是欺世盗名、似是而非、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起到的是「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作用。

会不会跟着乡愿随波逐流,就像在淘金,不是金子,是沙就会被冲走,在修养心性的路上,对正道不够坚定、对修心不够精进,那就容易被迷惑,不辨真伪而误入歧途。

孔子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论语·阳货》)。

意思是说:厌恶以紫色取代红色,厌恶以淫荡的乐曲扰乱雅正的音乐,厌恶以能言善辩颠覆国家。

可想而知:孔子也厌恶乡愿这样的伪君子,君子要完善品德修养,而乡愿却在败坏道德,他们不像坏人那么明显易辨,但起到的破坏作用是更巨大的。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

论语讲记阳货第十七

论语讲记阳货第十七
「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歸,饋的意思。饋送,送禮。送豚,送小豬,這是很厚的禮,滿漢全席有一整個的小豬,是重要的菜。陽貨叫做菜的薰一隻豚送孔子,這分禮很厚,不能不接受。人送禮必須在家接受,叫拜受,還必須再上他家去禮謝,所以孔子必須回拜。文中沒有說孔子不在家時送去,不必節外生枝。孔子等了一個時候,等什麼時候?等著陽貨不在家時候去拜謝他,禮也到了,也不和他見面。到了陽貨家,果然他不在家,孔子禮貌盡到了,可是在回家半路上遇到了。
「性相近也」,孔子沒有說性是善是惡,孔子既然沒有說,到孟子才說性善,荀子說性惡,楊子說善惡。在這章經文,說性善說性惡都講不通,業才有分善惡。「習相遠也」習就是用,習才與本性離得遠,才有變化了。
那孔子所說的性是善還是惡?依經文說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有善惡嗎?今日注佛經的人,沒有明心見性,沒有斷惑,如何懂性?都是妄加注解。
現今取孔子說的話,與佛家相同的,做為證明。學佛而輕孔子,學孔子而謗佛,都不合道。
孔子與佛家怎麼樣相同法?以書為證,依唯識、起信論開頭便講性,三細六粗。今日不能再講,你們曾經聽了很多次,今天只說孔子所說與經上一樣的,證明聖人之言沒有差別。佛家人看不起孔子,未學佛者看不起佛,都是不懂道的妄人。「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可離就不是道了。
「相」如薑的性熱看不見,摸不到,但是薑所長的形相看得到,這叫「體空相有」,體也有,相也有。孔子書、佛經都講善惡,體有善惡嗎?體既然是空,善惡便安不上,如薑性,連毒藥性都安不上。再者,相是善是惡,但是扇、刀是善是惡?連子彈的相也沒有善惡。體、相都無善惡,相藏在體中,有相才起業用,才生出善惡。如扇有用,一體可以萬用,扇風能涼,可遮日、遮雨,也可以當坐墊,所以用才分善惡,業才分善惡。

一起学《论语》17.1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

一起学《论语》17.1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

一起学《论语》17.1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论语信述》阳货篇第十七《论语注疏》曰:此篇论陪臣专恣,因明性习、知愚、礼乐、本末、六蔽之恶、二南之美,君子、小人为行各异,今之与古其疾不同。

以前篇首章言大夫之恶,此篇首章记家臣之乱,尊卑之差,故以相次也。

皇侃曰:阳货者,季氏家臣,亦凶恶者也。

所以次前者,明于时凶乱非唯国臣无道,至于陪臣贱亦并凶恶,故《阳货》次《季氏》也。

唐文治曰:《阳货》一篇,痛人心风俗之迁流也。

世路艰难,人心日险。

纵横杂糅,浸以酿成战国之祸。

记者编《阳货》一篇,知人心风俗之必至于此矣。

徐英曰:此篇杂论君子、小人之事,礼乐诗书之教。

按:本篇凡二十六章。

阳货篇第十七朗读:鹿鸣监制:青州经典书院出品:文化传统平台/溪燕文化一起学《论语》17.1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白话】阳货想让孔子来拜见自己,孔子却不见他,他就馈赠孔子了一只蒸豚。

孔子等他出门在外的时候,才去他家拜谢。

两人在路上相遇了。

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和你说几句话。

如果说:‘身藏道德之宝货却不去拯救这个迷乱了的国家,能称得上是仁吗?’肯定说:‘不能。

’如果说:‘喜好做事却屡次失去时机,能称得上是智吗?’肯定说:‘不能。

’岁月流逝,时间不等人啊!”孔子说:“好,我会出仕做官的。

”【释词】阳货欲见孔子:即阳虎。

《正义》:“货、虎,一声之转。

疑‘货’是名,‘虎’是字也。

”见,音现,使……来见。

朱子:“阳货,季氏家臣。

尝囚季桓子而专国政。

欲令孔子来见己,而孔子不往。

”钱穆:“欲令孔子来见己,意欲孔子出仕助己也。

”按:时约在鲁定公七年,孔子时年四十九岁。

归孔子豚:归,同“馈”,馈赠。

豚,小猪,《孟子》说是“蒸豚”。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导语:论语阳货篇第十七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

孔子乘他不在家时,去拜谢。

却在半路上碰到了,他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说。

”孔子走过去,他说:“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孔子说:“不能。

“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不能。

“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

“好吧,我准备做官。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

”3、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人聪明和下等人愚蠢是不可改变的。

”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

’”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5、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译文】公山弗扰占据费市反叛,来召孔子,孔子想去。

子路不高兴地说:“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他那里去?”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是说空话?如果有人肯用我,我也许就会建立又一个强盛的王朝。

”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使人。

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十七(权威直接打印)

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十七(权威直接打印)

huàn dé zhī jì dé zhī huàn shī zhī xiǎn yǐ rén
患 得 之,既 得 之,患 失 之, 鲜 矣 仁。”
gǒu huàn shī zhī wú suǒ bú zhì yǐ
zǐ yuē
wù zǐ zhī duó zhū
苟 患 失 之,无 所 不 至 矣。 17.18 子 曰:“恶 紫 之 夺 朱
-6-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lè jū chǔ bù ān gù bù wéi yě
bó yì zhě hū wéi zhī yóu xián hū
学,其 蔽 也 贼;好 直 不 好 学,
qí bì yě jiǎo hào yǒng bú hào xué
其 蔽 也 绞 ;好 勇 不 好 学,
-3-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qí bì yě luàn hào gāng bú hào xué
ér bù wéi zhōu nán
zhào zǐ yù wǎng zǐ lù bú yuè yuē
bù wǔ kuān zé dé zhòng xìn zé rén
召 ,子 欲 往 。子 路 不 说,曰: 不 侮,宽 则 得 众 ,信 则 人
mò zhī yě yǐ hé bì gōng shān rèn yān mǐn zé yǒu gōng huì zé zú
fú shī
shī kě yǐ xīng kě yǐ
zǐ yuē
lǐ yún lǐ yún
夫《诗》?诗,可 以 兴 ,可 以 17.11 子 曰:“礼 云 礼 云,
guān kě yǐ qún kě yǐ yuàn ěr zhī yù bó yún hū zāi yuè yún yuè yú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

孔子乘他不在家时,去拜谢。

却在半路上碰到了,他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说。

”孔子走过去,他说:“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能叫做仁吗?”孔子说:“不能。

“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能叫做明智吗?“不能。

“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人啊。

“好吧,我准备做官。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


3、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人聪明和下等人愚蠢是不可改变的。


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

’”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5、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

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公山弗扰占据费市反叛,来召孔子,孔子想去。

子路不高兴地说:“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他那里去?”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是说空话?如果有人肯用我,我也许就会建立又一个强盛的王朝。


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
则足使人。


【译文】子张问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

“哪五种?”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拥护,诚实就会受到重用,勤敏就会获得成功,慈惠就会有本钱使用人。


7、佛肸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瓠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想去。

子路说:“以前我听您说过:‘亲自做了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

’佛肸占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怎么解释?”孔子说:“对,我说过。

没听说过坚硬的东西吗?磨也磨不坏;没听说过洁白的东西吗?染也染不黑。

我岂能象个瓠瓜?光挂在那里而不让人吃呢?”
8、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汝。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没有。

“坐下,我对你说。

好仁不好学,弊病是愚蠢;好智不好学,弊病是放纵;好信不好学,弊病是害人;好直不好学,弊病是刻薄;好勇不好学,弊病是破坏;好刚不好学,弊病是狂妄。


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

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10、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译文】孔子对伯鱼说:“你读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如果不读《周南》《召南》,就好象面对着墙站着而无法前进。


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孔子说:“礼啊,礼啊,难道只是纸张在说话吗?乐啊,乐啊,
难道只是钟鼓在发音吗?”
1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译文】孔子说:“外表威严而内心怯懦的人,用小人作比喻,就象挖墙洞的小偷吧!”
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人。


1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道听途说就是道德败坏。


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卑鄙小人可以共事吗?这种人他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怕失去。

一旦害怕失去,他什么坏事都敢做。


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无也。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古人有三种偏激的毛病,今人或许没有: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今天的狂人放荡不羁;古代的高傲者威不可犯,今天的高傲者凶恶蛮横;古代的愚人天真直率,今天的愚人狡诈无赖。


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18、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代替红色,厌恶用郑声搅乱雅乐,厌恶用妖言颠覆国家。


19、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

”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谁教我们呢?”孔子说:“天说过什么?天不说话,照样四季运行,百物生长,天说过什么?”
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推说有病不见。

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就
取瑟弹唱起来,让他听见。

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

“汝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宰我问:“三年守孝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崩。

陈谷吃完,新谷又长,钻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该改一改了,守孝一年就够了。

”孔子说:“三年内吃香饭,穿锦衣,你心安吗?“心安。

“你心安你就做吧。

君子守孝,吃鱼肉不香,听音乐不乐,住豪宅不安,所以不做,现在你心安,那么你就做吧。

”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德,婴儿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

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期。

难道他没得到过父母三年的怀抱之爱吗?”
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都不想,真太难了!不是有下棋的吗?下下棋,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提倡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上,君子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颠覆国家,小人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成为强盗。


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智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人吗?”孔子说:“有。

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以下谤上的人,厌恶勇敢而无礼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

你也有厌恶的人吗?”子贡说:“厌恶把剽窃当作聪明的人,厌恶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把告密当作直率的人。


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只有像你这样的人与小人难以相处。

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失礼;太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孔子说:“四十岁还让人厌恶的人,一辈子都完了。


论语全文及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