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导学案归纳与整理(共1课时)【复习目标】1.通过分析归纳、回顾梳理,进一步巩固化学反应及物质分类方法,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应用,熟练掌握用分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模型。
2.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进一步掌握常见分散系的组成特点、鉴别方法、分离提纯等,巩固胶体分散系的特性。
3.通过分析书写、归纳小结,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其通性,熟练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常见离子的检验等。
4.通过典例剖析,归纳小结,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熟练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建立“守恒”思想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思维模型。
【复习重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应用。
【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自主学习】1.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研究离子反应的前提。
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碳酸钙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 混合物2 电解质,但熔化状态下并不导电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4 非电解质5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 混合物②稀硫酸,⑤空气2 电解质、但熔化状态下并不导电③HCl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⑨CaCO34 非电解质④NH3,⑥CO25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①铜,②稀硫酸,解质,但本身能导电⑦金属汞【解析】10种物质中稀H2SO4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电离出H+和Cl-,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
CaCO3是难溶性电解质。
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分别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H2CO3和NH3·H2O,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第二章复习课 教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学科化学授课班级高一()班课题名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师课时 1 助学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双线桥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方法——如何正确分析和思考问题。
预习交流1、常见原子团的书写 2、酸碱盐溶解性表3、化合价口诀 4、胶体的性质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观察两个方程式:1)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2)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探究一:概念回顾1.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2SO4、H2S、HNO3、H2O在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氢离子。
B、HNO3、Cu(NO3)2、H2O、Cu依次为酸、盐、氧化物、单质。
C、Cu(NO3)2属于铜盐、硝酸盐、正盐、可溶性盐。
D、属于混合物的有稀HNO3、冰水混合物、浓H2SO4,属于纯净物的有Cu、Cu(NO3)2、NO、H2S、S、SO2。
2.上面涉及到的物质①Cu、②稀HNO3、③Cu(NO3)2晶体、④NO、⑤H2O、⑥H2S、⑦纯H2SO4、⑧S、⑨SO2中,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3.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高失氧化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1)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氧化性: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重点聚焦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分散系胶体二、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2)离子反应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
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
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与第二册总复习-1教案牛老师

教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漂市一中钱少锋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建立起来。
首先我们要分硫元素的化合价,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常见化合价有-2、0、+4、+6,其次,找到每个价态对应的物质。
分别从横向梳理氧化还原反应,纵向建立物质类别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以致用】(1).硫化钠长时间放置会变质,可能生成什么?(2).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经过分析,可以有3种假设。
假设1:变质生成Na2SO4假设2:变质生成Na2SO3假设3:变质生成S分析物质的性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后完成)。
为验证硫化钠变质产物中否含有S、Na2SO3和Na2SO4,某组做了以下实验及现象。
(1)取少量硫化钠固体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并放置一天。
(2)取少量研钵中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得到澄清溶液a。
(3)取少量澄清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产生大量气泡,并生成淡黄色沉淀。
从两个角度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类别及元素化合价。
我们学习过那些物质类别?我们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呢?按照物质的组成,我们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又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无机化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化物等,还可以继续对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再分类。
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某类物质的性质,以及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比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我们可以用这个图来表示。
从纵向上可以看到从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横向上是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从化合价的角度,构建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关系。
【问题】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问题】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浓硫酸,硝酸,高锰酸钾,氯化铁等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还有过氧化物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金属单质,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氢气、碳,还有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比如一氧化碳,亚铁离子,硫化氢,碘离子等。
高一有机化学单元复习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有机化合物复习课时:2 编写人:卢镇芳审核人:编号:27、28 【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有机物、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等概念的理解。
2、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甲烷、乙烯、苯、乙酸、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3、对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基本了解。
4、通过交流讨论形成本章的知识体系。
【复习主题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语言和基本概念。
1、请从结构特点的角度来说明以下有机化学术语:有机物、烃、饱和烃、不饱和烃、烷基(和氢氧根、氯离子的区别)。
2、从结构特点的角度来说明以下有机化学术语:同系物、同分异构体、通式、官能团。
3、对比总结我们学过的“四同”——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4、有机化学中几种重要的化学语言——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就甲烷、乙烯、苯、乙酸、乙醇为例进行总结5、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空间构型。
就甲烷、乙烯、苯、乙酸、乙醇为例进行总结。
【配套练习】1、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的饱和链烃的通式为() A.C n H2n+2B.C n H2n C.C n H2n-2D.C n H nA 级5、正戊烷的碳链是A.直线形B.正四面体型C.锯齿形D.有支链的直线型2.下列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代表一种以上物质的是:()A.C3H8B.C4H10C.CH3Cl D.CH2Br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烯分子里的碳碳双键的键长是乙烷分子里碳碳单键键长的二分之一B.乙烯分子里的碳碳双键的键能是乙烷分子里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C.乙烯分子里的碳碳双键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可使其中的一个键断裂D.苯中碳碳键的键能大于乙烯中碳碳双键的键能4、异戊烷和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分子式相同,碳原子的空间结构不同B 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A .H 2和D 2互为同位素;B .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C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同系物;D .和 是同一种物质 B 级6、下列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①CH 3CH 2CH 3和CH 3CH 2CH 2CH 3 ②CH 3CH 2CH 2CH 3 和CH 3CH(CH 3)2③CH 2=CH 2 和CH 2=CHCH 3 ④11H 和21H ⑤O 2和O 3【复习主题二】官能团所决定特征有机化学反应——把握结构(官能团)决定性质的基本理念来看待有机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复习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和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把物质分散在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特征: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⑴电解质: ,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写:写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⑶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化学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知识结构1、物质的两种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3、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4、化学反应的三种分类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二:化合反应:定义:由二种或二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特征;一变多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二、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 体氧气(O2)21% 积稀有气体:0.94% 分二氧化碳(CO2):0.03% 数其它杂质:0.03%三、空气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污染防治:阅读课本第26页四、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一、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高温时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点燃C+O2CO2二、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装置•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气体收集方法:•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于水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实验室制氧气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在把药品加入试管中三要把仪器固定好;试管口部略向下导管伸入稍露头。
四再点燃酒精灯先均后固用外焰缓慢加热向管底五用排水集气法连续气泡再入瓶六把导管移出水最后熄灭酒精灯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单元 章末复习教案 精品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教案知识与技能1.巩固物质的分类及方法,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2.进一步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解决离子共存问题。
3.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专题知识复习,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起对学习方法的重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知识点,体会分类学习在物质和化学变化规律中的重要性,树立分类观,感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难点离子共存、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引入】截至上节课,我们已经把第二章的内容全部学完了。
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投影】本章复习导向(1)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性质(2)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3)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辨析(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讲述】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投影]本章知识梳理强酸:弱酸:强碱:NaOH、B a(O H)2弱碱:NH3·H2O 、Fe(OH)3二、溶液、浊液、胶体的区别与联系三、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正盐:Na 2CO 3酸式盐:NaHCO 3碱式盐:C u 2(O H)2CO 3金属单质:K 、Na 、Mg 、Al 、Fe 、Cu 非金属单质:O 2、N 2、C(1)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性质1.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豆浆B.牛奶C.蔗糖溶液D.烟、云、雾2.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粒子带电荷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4.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分离出来的方法是()A.电泳B.电解C.凝聚D.渗析(2)离子方程式及离子共存1.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但在水中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2.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 ,所以NH4Cl是盐3.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2H+=H2O+CO2↑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2Fe3++3H2↑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2H+=H2O+CO2↑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OH-=H2O4.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B.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C.Cu(OH)2和稀H2SO4反应D.CO2通入NaOH溶液中5.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A. Na+、Ag+、CO32-、Cl-B. K+、Ba2+、SO42-、Cl-C. Na+、K+、CO32-、Cl-D. Na+、K+、Cl-、SO42—6.在强酸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Mg2+、Ca2+、HCO3-、CI-B. Na+、CO32―、Cl-、SO42-C. K+、Fe2+、SO42-、Br-D. Fe2+、Ca2+、Cl-、NO3-【点拨】离子共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因为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难电离、易挥发等物质尔不能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复习学案
一、物质的分类
1、常用的分类方法: 和
2、①胶体的本质特征:;
②胶体的性质: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叫做,用于区别。
③Fe(OH)3胶体的制备: 。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2、下列各组选项按照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一项是()
A.HCl、CO2、铜、液氯 B.蔗糖、NaNO3、氮气、玻璃
C.NaCl、乙醇、铁、漂白粉
D.盐酸、SO3、石墨、水玻璃
3、下列分散系中,能出现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蔗糖溶液B、碘化银胶体 C.浓盐酸 D.豆浆
4、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lOO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二、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里或能导电的叫做电解质。
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A.烧碱溶液 B.铁丝 C.熔融的K2SO4 D.酒精
E.石墨
F.SO2G.硫酸铜晶体H.液态氯化氢I.熔融的硫酸钡
(二)、离子共存
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K+、MnO4-、Cl–、SO42-BNa+、AlO2-、NO3-、HCO3-
CNa+、、H+、NO3-、SO42- D Na+、SO42-、NO3-、Cl-
2、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4+、CO32-、Al3+、Cl-BNa+、AlO2–、K+、SO42-
C Cl-、K+、SO42-、Na+
D K+、SO42-、HCO3-、Na+
3、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O42-、ClO- B Al3+、Mg2+、SO42-、Cl-
CK+、Na+、SiO32-、NO3- D K+、Na+、SO42-、F-
4、下列各组离于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 Na+Ba2+Cl-SO42-
B K+AlO2-NO3- OH-ﻫ
C H+NH4+A l3+SO42- DH+Cl-CH3COO-NO3-
5、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A.Mg2+、Al3+、Fe2+
C.H+、Ba2+、Al3+
D.只有Mg2+、Al3+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练习:1、氢氧化钡在水溶液电离方程式:
2、碳酸氢钾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若是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是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工业上制漂白液:
(3)碳酸钙和醋酸反应:
(4)实验室制氨气: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为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SO42-=BaSO4↓
B.铁与盐酸反应Fe+2H+=Fe3++H2↑
C.铜与硫酸锌反应Cu+Zn2+=Zn+Cu2+
D.硝酸汞溶液和铝反应:Hg2++ Al=Al3++Hg
E.氧化铜和硫酸溶液反应:CuO+2H+=Cu2++H20
F.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H20
G.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Cu2+
H.钠与水的反应:Na+H2O=Na++OH-+H2↑
I.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J
.往氨水中滴加氯化K
.浓烧碱溶液中加L
.过量的S O2M.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
N.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2H++2Cl-Cl2↑+Mn2++H2O O.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P.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CO3-+2OH-NH3 +CO32-+2H2O
Q.碳酸钡与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四)、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本质是。
2、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的物质,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氧化剂具有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剂是的物质,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还原剂具有性,反应时本身被。
3、会用单、双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
转移电子数目的计算:转移电子数== ×
练习:1、(08广东卷)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高温2AlN+3CO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
D.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3.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3CuS+8HN03=3Cu(NO3)2+2NO↑+3S↓+4H20
B.3C12+6KOH=5KCl+KCl03+3H20
C.3H202+2KCr02+2KOH=2K2Cr04+2H20
D.3CCl4+K2Cr2O7=2Cr2O2Cl2+3COCl2+2KCl
4. 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A.HC l→Cl2 B.KClO3→O2 C.Fe2O3→Fe2+D.Na2SO3→SO2 5、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KH()
A.失去1mol电子
B.得到1mol电子
C.失去2mol电子D.没有电子得失
6、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1)反应中,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
(2)若只有1mol K2Cr207被还原,则有mol电子转移,生成Cl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若有1molHCl被氧化,则有mol电子转移,生成Cl2的物质的量为
7、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
8、氯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来表示:
9、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