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李白的艺术特色举例分析

李白的艺术特色举例分析

李白的艺术特色举例分析李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被誉为“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李白的诗歌具有很多独特的艺术特色,下面举例分析其中几种。

1.充满诗意的语言:李白的诗歌中使用的语言充满诗意,富有感情色彩。

他常常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诗歌中浓郁的感情氛围。

2.抒情细腻的情思:李白的诗歌中抒发的情思细腻而真挚,能够触动人心。

他常常在诗歌中描绘自己的感情生活,表达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感悟。

3.韵律优美的结构:李白的诗歌结构优美,韵律流畅。

他常常使用五言、七言古诗的结构,巧妙地运用平仄、韵脚等手段,使诗歌的韵律音乐感强烈。

4.富有文化内涵的表现:李白的诗歌中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他的观念和思想。

他常常在诗歌中提及历史人物、古迹、神话故事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刻画,表现出他对人生、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5.具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李白的诗歌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如对偶、排比、讽刺、幽默等。

这些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总之,李白的诗歌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他的诗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欣赏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白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誉为“诗圣”、“诗仙”,其诗歌被广泛传唱和研究。

李白的诗歌主要分为两大类:豪放派诗和愤世嫉俗诗。

豪放派诗是李白最有名的一类诗歌,其特点是语言豪放、气势磅礴,表现了李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愤世嫉俗诗是李白的另一类重要诗歌,其特点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讽刺,表达了李白对社会不平等、腐朽的愤慨。

代表作有《将进酒》、《长相思》等。

李白的诗歌在历史上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唱。

他的诗歌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瑰丽的艺术杰作,对于研究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故宫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分析

北京故宫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分析

北京故宫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分析引言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北京故宫凝聚了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具有独特性。

本文将对北京故宫古建筑的艺术特色进行详细分析。

1. 建筑风格1.1 宏伟雄壮的整体氛围北京故宫以其巨大规模和雄伟壮丽的建筑形式而闻名于世。

庞大的红墙、黄瓦琉璃屋顶以及檐口上华丽精致的装饰物让人产生一种庄重肃穆感。

1.2 古代皇家建筑标志性元素北京故宫融合了明、清两个时期的建筑风格。

其中包括传统汉族民居、佛教寺庙等各种元素,并融合成了新的皇家欣赏和使用空间。

2. 艺术特色2.1 精雕细琢的建筑装饰北京故宫的建筑装饰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细节而著称。

檐口、门楼、砖刻、彩画等处处可见考究的构造和巧妙的装饰,展示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2.2 寓意深远的色彩运用传统建筑颜色主要以红黄为主导,这些色彩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寓意吧对繁荣和吉祥的追求。

此外,故宫内外墙面上不同颜色所呈现出来的层次感是其它地方难以复制与替代。

3. 文化内涵3.1 反映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北京故宫承载着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精髓,从布局到建筑元素无一不体现了皇帝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等级分明、礼仪严谨等特点。

3.2 史料文物珍藏故宫也是一个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机构,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文物。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古代工艺、艺术技巧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结论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装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我们更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中所展现出来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魅力。

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

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

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分析
舒伯特的声乐作品《小夜曲》是一首非常具有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

本文将从旋律、
节奏、和声、表情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该作品的旋律十分优美动听,富有变化。

整首曲子构思巧妙,采用了复调的手法,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

旋律上的变化和转折,体现了其对情感细腻刻画的
要求,从而表达出心情富有波动、丰富多彩的特点。

其次,该作品的节奏也十分优美流畅。

节奏上的自然变化、配合音乐情感的节奏变化,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富有变化性和流畅性。

节奏的变化不仅是旋律的辅助,同时也为情感表
达增加了动态度和层次感。

还有,该作品的和声十分丰富,富有探究性。

舒伯特运用了丰富、多变的和声技巧,
深入解析了情感的细腻变化。

从句子到乐曲之间,和声层次清晰,既不单纯复调,也不繁
琐复杂,始终将主旋律和围绕其而展开的和声组织得十分和谐自然。

最后,该作品在表情方面的特点也十分突出。

这首小夜曲既优美又典雅,舒伯特在音
乐表现方法上宽松自然,去除了复杂繁琐的技巧,注重音乐情感的抒发。

整个作品表现了
青春、爱情、浪漫等情感特点,展现了丰富的情感金色,成功地表达了舒伯特心中的音乐
情感。

总之,舒伯特所创作的《小夜曲》是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流畅、和声丰富、表情具有
特色的优秀作品。

其通过丰富与多变、整体性与细致入微的音乐语言,将人们带入一个和
谐而优美的艺术境界。

期末作业美术特色分析总结

期末作业美术特色分析总结

期末作业美术特色分析总结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表现内容,呈现出美的艺术形态。

在我对美术特色的分析与总结中,我将从美术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时代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美术的表现手法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美术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艺术摄影等。

绘画作为最常见的美术形式之一,通过线条、色彩、光影等手法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传达给观者。

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能够呈现出不同的美感,例如写实主义以其精确的绘画技巧和真实的细节表现出作品的真实性;抽象主义则以无目的的形状和色彩运用展现出情感和内心的表达。

而雕塑则以其三维的形态和空间感使观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作品,并感受到真实的质感。

艺术摄影则通过镜头的选择与构图的运用,将摄影师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展现出来。

不同的表现手法在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其次,美术的表现内容是其另一个重要特点。

美术作品呈现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人物、风景、动物、静物等各个方面。

这些内容的表达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更多的是带有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和内心感受。

例如,人物画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描绘人物形象时,艺术家会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姿态和服饰等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社会地位。

风景画则以自然界的美丽和壮观为表现对象,通过山水的形态、色彩和光影来反映作品所在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对自然的理解。

动物画则通过对动物形态和动作的表现来展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静物画则通过对物体的构图和明暗关系的处理来传达作者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和思考。

美术作品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内容能够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思考和情感的体验。

最后,美术作为艺术形态的表现,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影响,呈现出时代特色。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内容和主题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例如,古代的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表现内容,注重以墨为主要材料和绘画手法,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的艺术特色分析

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的艺术特色分析

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的艺术特色分析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是中国海南省黎族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充满了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

本文将从其音乐特色、歌曲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艺术特色分析。

从音乐特色来看,《舂米谣》的音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黎族特有的音乐特点。

该作品的旋律简单清晰,节奏鲜明稳定,以其特有的音调和节奏表现出黎族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旋律上,黎族合唱作品《舂米谣》采用了大量的模唱和层唱,以及类似拉丁语言的反复韵律,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韵味。

在和声处理上,《舂米谣》由男、女两部分组成,男声浑厚低沉,女声柔美清澈,二者相互呼应,交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和谐美感。

从歌曲内容来看,《舂米谣》描述的是黎族人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歌词情真意切,充满着朴实的乡土气息。

在歌曲内容表现上,《舂米谣》以当地独具的田园风光为主题,歌颂了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及对丰收希望的向往。

歌词内容质朴自然,耐人寻味,通过对大地和土地的歌颂,展现了黎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这种以劳动场景和朴实情感为主题的歌词内容,是黎族音乐艺术中的典型特征,也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从表现形式来看,《舂米谣》的合唱形式展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合唱形式的双声部和声设计,让歌曲在表现力上更为丰富和动感,同时也更具有黎族民族音乐特色。

在演唱时,黎族合唱团以共同的动作和声音来表达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使得整个演唱过程更具有戏剧性和真实感。

在音乐器乐伴奏方面,《舂米谣》通常采用简单的打击乐和弦乐,并置于歌曲的过程之中,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歌曲的节奏,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舂米谣》作为黎族合唱作品,具有清新自然的音乐特色,朴实真挚的歌词内容以及浓郁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该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不难发现其独具的民族韵味和生活气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舂米谣》不仅仅是一首民族合唱作品,更是黎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是黎族人民心灵世界和生活情感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韵律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韵律的运用和声韵的美感。

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诗歌在音韵上呈现了独特的美感。

古人讲究“声律之美”,通过对字、音的精细处理,使诗歌既有韵律感,又能产生美妙的音乐效果。

意象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意象隐喻,诗歌能够将世界万物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意境。

这些意象通常具有深远的内涵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感表达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能够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内容。

古人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精炼的词句和细致的表达,将自己的情
感和心境真实地展现出来。

这种情感表达常常是含蓄而深沉的,给
人以共鸣和思考。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等艺术
特色,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

民间艺术评析

民间艺术评析

民间艺术评析
民间艺术是指传统的、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通常是由普通人创作和表演的艺术作品。

它不同于大众文化或高雅艺术,更接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

民间艺术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通常传承于一代代的民间艺人,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和发展。

在评析民间艺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艺术形式:评析民间艺术首先要了解其表现形式和特点。

比如,民间音乐常常使用传统乐器,歌曲内容通常是表达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舞蹈和戏剧则通常以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为主要特点。

2. 内容和主题:民间艺术的内容通常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相关。

通过艺术作品,艺人可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3. 技艺和创作:评析民间艺术还需要关注艺人的技艺和创作能力。

民间艺术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练,艺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4. 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是评析的重要方面。

评析
时可以关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以及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也可以关注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适应。

总的来说,评析民间艺术需要综合考虑其艺术形式、内容和主题、技艺和创作以及传承和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英剧艺术特色分析报告

英剧艺术特色分析报告

英剧艺术特色分析报告
英剧艺术特色分析报告
英国剧院艺术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种表演形式。

英剧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戏剧文学的重视:英国剧院注重戏剧文学的创作与演绎,因
此英剧在剧本创作上非常讲究。

英剧作品通常包含了深度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形象。

2.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英国剧院在表演形式上一直注重古典与
现代的结合。

传统的经典剧目一直是英剧的一大特色,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同时,英国剧院也不断创新,引入了现代元素,以适应当代观众的需求。

3.演员的优秀表演:英国剧院有着丰富的演员资源,培养出了
许多优秀的演员。

这些演员不仅在技艺上过人,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深入角色,将角色的情感与内心状态真实地展现出来。

他们的精湛演技和专业素养为英剧增添了无穷魅力。

4.强大的制作团队:英国剧院拥有一支强大的制作团队,他们
在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乐配乐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些精心设计的舞台效果和音乐氛围为观众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增强了剧作的视听效果。

5.社会意义的关注:英国剧院的艺术表演常常关注社会问题和
人性困境,寓意深刻且思想蕴含丰富。

英剧作品常常通过戏剧形式探讨社会现象和人类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的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总之,英剧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剧本创作的深度和细腻、古典与现代的巧妙结合、演员的出色演技、制作团队的精湛技艺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

英国剧院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无疑是独一无二的,为世界舞台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第二节分析散文的表达特色【教学目标】分析散文的表达特色【教学重点】能够多角度切入,分析散文的表达特色【教学难点】掌握表达特色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考点解读: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形散神聚)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新授内容一幅烟雨牛鹭图(节选)汤世杰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

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①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

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

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

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

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

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

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

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周。

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临时风向标。

然后它开始走动,好似淑女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双角之间,然后再次返回——或许它眼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

……1、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5分)最后的山(节选)[美]弗·拉塞尔缅因州北部的秋天,黄昏将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挂着些许浮云,一朵一朵的云影将这山区的景色装点得格外瑰丽、动人。

几个取着印第安名字的少年营地就坐落在这儿。

当微风在清凉的黄昏里颤颤悠悠时,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树下,举目凝望,前方的灌木丛和沼泽地尽收眼底;再往前数哩,一座小山映入眼帘。

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

光秃秃的山峰下是一个荒芜的牧场,牧场上星星点点地生长着野桧树,裸露的花岗岩点缀其间。

然而,数哩以外的这座小山却以某种魔力在吸引着我,召唤着我。

我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

我心里明白:假期结束以前,我一定要爬上那座山——越过牧场,穿过灌木丛,绕过花岗岩,一直向前向前,直到爬上山顶。

我一定要这么干。

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甚至也没问过自己。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营地,去爬我魂牵梦绕的小山。

……就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赶着,只见一片空地蓦然展现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梣树和枫树,阳光滤过枝叶洒在地上。

我猛然发现前面有一排华美的小屋。

那又窄又尖、直指蓝天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图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装扮得色彩斑斓,煞是迷人。

房子与房子相隔很近,不过一臂之遥。

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

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

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

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

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

远方,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

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

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然。

此时,日光已经西斜,把地上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注]格林同名童话里的男女主人公。

1、请赏析文章划线部分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

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

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

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宏观指导(重点讲解):1.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了答题的方向。

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如问“修辞手法”,绝不可同“表达特色”等术语混用,只能答“修辞手法”。

2.多角度切入和分析。

江苏卷在现代文阅读中考察表达特色之一就是要求多角度切入。

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止一个,不止一种角度,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尽的,在没有字数的限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的更全面详尽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④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广度和深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解答的点可以多一些,以增加保险系数。

3.熟悉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

首先要看鉴赏的文字是局部文字还是整体文字。

如果是局部文字,则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然后是其他手法,如果题干暗示是描写,则要多角度分析其特点。

如果是整体文字,修辞手法一般不予考虑。

具体方法步骤归纳如下:①、表达方式:描写(点与面、正与侧、远与近、高与低等空间角度,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视听结合等感觉角度,白描与工笔、“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哀景写乐情〉,借事抒情、即事感怀,托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托物寓理,借史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用典抒情)议论(举例论证即归纳论证;说理论证即演绎论证,引用论证是说理论证的一种;比较论证分为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记叙、说明补充:记叙中的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②、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3)对比烘托。

(4)化用典故。

(5)联想想像。

(6)比兴象征。

(7)抑扬。

(8)设置典型情境或选择代表性场景、画面等③、修辞方法七类: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把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反复(多次强调,表达强烈情感)。

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相关手法的运用、叠词、拟声词、长短句、整散句等);平淡朴实,通俗易懂。

4.用一点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