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分析
学术论文中的混合研究方法与分析

学术论文中的混合研究方法与分析在学术研究领域,混合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混合研究方法是指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相比于单一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本文将介绍混合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常见的类型以及在学术论文中的应用和分析。
混合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的效果。
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数字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而定性研究方法则通过深入的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个体的意见和经验,得出主观的结论。
混合研究方法将两者结合,可以既保留客观性,又考虑主观性,从而得出更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混合研究方法有多种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合研究方法。
常见的混合研究方法包括序列型混合研究、并列型混合研究和嵌入型混合研究。
序列型混合研究是指先进行定性研究,再进行定量研究,通过定性研究的深入理解,指导定量研究的设计和分析;并列型混合研究是指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将两者的研究结果并列呈现;嵌入型混合研究是指定量研究中嵌入定性研究,或者定性研究中嵌入定量研究,通过两者的相互嵌入,相互补充来达到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在学术论文中,混合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
例如,在社会科学领域,可以使用混合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行为和社会问题。
研究者可以通过定性研究方法了解人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动机,然后通过定量研究方法验证和量化这些结果。
在教育领域,混合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教育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定性研究方法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看法,然后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改革的影响。
在进行混合研究方法的分析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主题编码和模式识别等;定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等。
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的结果进行整合和对比,得出综合的研究结论。
研究报告和分析报告不同

研究报告和分析报告不同研究报告和分析报告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两种报告形式,虽然它们都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
首先,研究报告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验来探究某一问题或现象的原因、机制或规律。
研究报告通常会包括背景介绍、问题陈述、研究目标和方法、研究过程和结果、结论和讨论等内容。
研究报告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需要进行详实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并从科学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
而分析报告的目的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分析报告通常会包括问题陈述、调查和收集数据、数据分析、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等内容。
分析报告强调对问题和现象的深入分析和评估,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其次,研究报告和分析报告在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有所不同。
研究报告主要使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比如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以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
而分析报告则注重对已有问题和现象的分析和评估,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数据收集、问卷调查、SWOT分析等,以获取全面准确的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案。
最后,研究报告和分析报告在写作风格上也有所区别。
研究报告偏向于学术性和专业性,要求严谨的文献引用和科学的说理方式,注重理论的解释和实证的证明。
而分析报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要求提供清晰的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案,结论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综上所述,研究报告和分析报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在目的、方法和写作风格上存在一些不同。
研究报告更多关注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而分析报告更侧重于对已有问题和现象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无论是哪种报告形式,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对问题进行准确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分析方法有哪些

研究分析方法有哪些
研究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解释,从而得出结论和推论。
2. 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或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然后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3. 质性研究:着重于对非数值型数据的描述和解释,通过文字、图像或其他非量化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4. 内容分析:对书籍、文章、影像资料等文本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以揭示其中的主题、模式或结构。
5. 实验设计:通过设置实验条件、操作变量和观察结果来检验假设或解答研究问题。
6.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结果进行梳理、整合和分析,从而形成一篇综合性的文献综述。
7. 因果分析:通过统计或实验方法,探索和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8. 主成分分析: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变量转换为一组无关的主成分,以降低数据维度和揭示变量间的潜在关系。
9. 聚类分析:将观测对象按照其相似性分成多个组群,以揭示对象之间的类似性和差异性。
10. 因子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将一组相关变量归因于较少数量的隐藏因子,以揭示隐藏因素对这些变量的影响。
当然,实际研究中常常会结合多种分析方法来回答具体的研究问题,并根据研究对象和数据类型来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比较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比较在论文写作中,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是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虽然它们都可以用于论文的写作和分析,但是它们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数据来源以及分析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比较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在论文写作中的异同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方法。
一、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主要使用统计学技巧对大规模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实证研究强调对事实的验证和验证性分析,力求通过数据和模型的应用来解决问题,并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 研究对象:实证研究通常对大规模样本或群体进行研究,追求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结论。
研究对象可以是人类行为、市场趋势、经济现象等。
2. 理论基础:实证研究依赖于具有假设和变量操作定义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变量之间关系的量化和统计分析,来验证或推翻研究假设。
3. 数据来源:实证研究的数据通常来自于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
研究者需要采集大量的定量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分析方式:实证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来解读数据,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和推论,并量化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深入分析,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点。
案例分析强调对个别情境和特殊案例的深入理解和解释,力求通过案例的详尽描述和解析来探讨问题。
1. 研究对象:案例分析通常对个别或特殊案例进行研究,追求深度和细节的解释。
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人经历、组织行为、政策实施等。
2. 理论基础:案例分析依赖于相关理论的支持,同时也包括对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研究者需要对案例进行个别观察,并将其与理论框架相结合,以获得深刻的理解和解释。
3. 数据来源:案例分析的数据通常来自于个别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
研究者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定性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归纳,揭示案例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与实证分析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与实证分析引言:实证研究与实证分析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的数据,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在报告中,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的运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本文将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一、实证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实证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是我们全面了解实证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节将介绍实证研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实证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证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实证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是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可信度的基础。
本节将详细介绍实证研究的典型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旨在使读者对实证分析的实施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实证研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经济领域中的实证研究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市场分析、企业决策等方面。
本节将选取几个经济领域的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在这些案例中的应用,并论述实证研究在经济管理中的实际意义。
四、实证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实证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也有很多应用,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
本节将选取其中几个领域的案例,探讨实证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以及实证研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实证分析的局限性与解决方法实证分析的局限性在很多时候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节将讨论实证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实证分析的研究质量和应用价值。
六、实证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实证研究在不断发展改进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本节将对实证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探讨未来可能涌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实证研究的影响。
结论: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在报告中的运用是解决问题、做出准确预测和决策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和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减少决策的风险。
在今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实证研究的应用领域,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实证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毕业论文的比较研究与对比分析

毕业论文的比较研究与对比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深入,毕业论文已成为大学生学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进行比较研究与对比分析是一项关键工作。
本文将从比较研究的概念入手,探讨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并介绍对比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对比分析方法。
一、比较研究的概念比较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式,对不同事物、现象或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揭示出它们的异同、优劣以及内部联系。
比较研究可以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也适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 比较研究的意义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宽研究者的视野,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研究对象。
比较研究还可以发现问题,揭示规律,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和方法。
2. 比较研究的方法(1)案例比较法:选取几个相似、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以期发现规律和获得深层次的理解。
(2)文献比较法:综览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比较各个观点、结论和证据,得出自己的结论,强调自己的贡献。
(3)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来比较不同人群的看法和意见,从而从大数据中找出规律和差异。
(4)历史比较法:通过对历史事件、时期或文化的比较,揭示出其背后的共性和特殊性,探讨长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
三、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1. 对比分析的重要性对比分析是在比较研究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展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
2. 对比分析的方法(1)逐点对比法:将不同对象的各个方面逐一进行对比,列出具体的优劣势,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2)整体对比法:对不同对象的整体特征进行对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得出较为综合的结论。
(3)重点对比法:着重比较研究对象的一个或几个关键点,深入分析其异同之处,以及对整体性的影响。
(4)数量对比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注重量化指标的分析和比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育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在教育领域,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才能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技术和应用。
一、教育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或理论,为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依据。
常见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2.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注重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现象,通过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方式获得数据。
质性研究方法适合研究复杂的教育现象和个案分析。
3. 混合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研究者常常会结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势,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分析结果。
二、数据分析1. 数据收集在教育研究中,数据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获得数据,建立起可靠的研究数据库。
2. 数据清洗清洗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关键环节,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填充缺失值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分析方法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分析数据,揭示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为教育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教育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育研究中,希望读者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报告中的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的重要性

报告中的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的重要性一、案例研究与实例分析的定义和作用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真实或虚构的情境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报告中引入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的思维方式,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具体、更具体和更具体的信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报告内容。
二、案例研究的优势和适用范围1. 提供实证依据:案例研究是通过对真实案例或场景的深入观察和分析,能够提供具有实证依据的信息。
这些实证依据可以增强报告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能够展示复杂关系:案例研究通常涉及多个变量和因素之间复杂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3. 便于比较和对比:案例研究可以提供不同情境下的对比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这有助于避免一刀切的错误决策。
4. 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启发性:案例研究通常会涉及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分享。
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读者可以从中学到宝贵的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1. 展示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在报告中引入实例分析可以展示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成果。
通过具体的实例,可以更好地说明解决方案的优点和益处,增加读者对该方案的认同度。
2. 明确问题的关键因素:实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实例中的相关因素和变量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有利于我们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 指导决策过程:实例分析可以提供决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指导。
通过对实例中决策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有效的决策原则和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实用的指导。
四、如何进行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1. 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进行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
合适的案例应具备代表性、典型性和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在进行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整定线路与配合线路构成环网的情况如 图2所示。该环网的存在对助增系数的影响与整定线 路和配合线路间有无助增电源有关。若无助增电源, 环网的存在不影响助增系数等于1;若存在助增电 源,该环网的存在会影响助增系数,助增系统的大小 应在配合线路末端故障时根据相继动作情况判定。 例如:系统B将向系统A供电。相当于增大了整定线 路首端的运行方式。若不考虑相继动作,检修断路器 lDL线路能使助增系数最小。这种情况下的检修规 则是:检修故障线路末端母线连接的线路以及配合 线路末端故障相继跳闸。
卢0,1)
(4)
式中:磊=(1一后)磊以互(0<矗<1;i=l,2,…n;n为不计新增 故障点的原网节点数)。
2.2零序分支系数整定 多电源的电力系统中,相邻上、下两级保护问
的整定配合。还受到中间分支电源的影响,将使上一
级保护范围缩短或伸长。整定公式中需要引入分支
系数(如图7所示)。
图7零序电流示意图
【7】王维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徐钊愈)
optimizing of Sideline Current Addition Coef|ficient and B ranch Coefficient in Protection Relay Setting
全部体现。文献[5】、[6】分别给出了快速计算分支系 算。
数的方法和计算助增系数时运行方式的选择,但对 1.1.1 辐射状结构电网的线路保护助增系数的计算
分支系数和助增系数优化时其故障点及电源运行方
辐射状结构电网的助增系数与故障点位置无关
式的选取并未说明。本文以国内目前常见的几种电 (见图1)。计算时故障点可选取在线路的末端,主电
3结论
零序电流保护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运行维护 方便等优点【3】。但是大电流接地系统的零序电流分 布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影响很大,而零序电流保护 的范围和配合特性又与其有密切联系。因此,根据不 同的系统运行方式选择正确的零序分支系数,是保 证定值计算准确性的条件之一。距离保护在多电源 复杂电网中,虽然受网络运行方式影响不大,但助增 系数直接影响保护的范围,因此。助增系数计算的准 确性是保证定值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
Z=l
式中:z(z=1,2,…,s)为支路7一£的互感支路,但排除其 中的检修支路。
I
, —R—一,‘d
图6计算分支系数模型
分支系数=保护支路电流/配合支路电流。则零 序分支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o
K旷l舶曲|出》4韶酊Z《鼢乙Y十幽韶每扩Z电龇| 后l ‘
【%^(rJ‘%(r)一磊(r))+乞%洲(r)阢d(r)—磊,f0一(1一五)】,(0<后≤1;
图3单回辐射线路与环状结构电网 1.1.4环状电网与环网外辐射线路保护相配合时助
增系数的计算 环网内xLl与xL2保护配合时,助增系数计算 按环网开环,即断路器1DL断开的方式下计算(见 图4)。电源A、B均采用大运行方式,电源C采用小 运行方式。
图4环状结构电网与环网外辐射线路
1.1.5单回线与相邻双回线路的保护配合时助增系 数的计算
[4】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第 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5】李冰。赵海鸣,刘健,等.继电保护运行整定中计算分支系 数的快速方法【J】.继电器,2004,32(1):21—23.
【6】杨洋,王慧芳,时洪禹.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运行方式的 选择方法[J].继电器,2006,34(20):1.4.
第 36 卷 第 6 期
口
2零序电流保护
2.1分支系数的公式 设故障点注入的短路电流为‰,其在各节点所
产生的故障电压分量玩∽=磊。‰。‰为短路点d与i
(i=l,2,…,n;r=0,1)之间的r互序阻抗。将这一电压分 量与故障前该节点的电压分量魄。.相加,即得到短路
故障后的节点电压U聊=‰r)+U删。进而可计算短路故 障时通过各支路的序电流:
图1辐射状结构电网 1.1.2环形电网线路保护助增系数的计算
环形电网中助增系数是随着故障点位置的不同
收稿日期:2008一04_ol 作者简介:刘东英(1972一),女,新疆巴州人。电力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工作。
而变化(见图2)。在计算时,应采用开环运行的方式, 将断路器1DL断开,以求出最小助增系数,电源A、B 应采用大运行方式,电源c采用小运行方式。
上移动时。被保护线路零序电流分布系数K疥变,
因此K垃。的数值可以根据相邻线路上任一点发生接 地短路的情况来计算。即分支系数与选取的短路点 位置无关。对于环状电网及双回线的情况,分支系数 值则随短路点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分支系数计算选 用的短路点.一般应选择不利的运行方式下在相邻 线路保护配合段保护范围的末端。
参考文献 [1】王广学,俸玲,李晓娟.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接地距离保护
整定计算研究【J】.电网技术,2002,25(2):29—53. [2】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1.北京: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问答(第 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r)=】,铲g∽(£%一己%’)+y萨胛(r)(£,P(r)一%(r))
(1)
式中:y铲㈣、l,F.朋(r)为支路导纳矩阵中支路i0的自导 纳和与其有互感支路的互导纳.对于正序或当支路
坷无互感时,l,萨阳(r)为零矩阵。 在不计负荷(或负荷电流较短路电流小得多)的
简化短路电流计算中,近似地可假定故障前节点电
总结以上分析,计算最小助增系数时的检修规 则是:整定线路末端母线连接的元件不检修或轮流 检修一回,故障线路末端母线连接的元件轮流检修 一回以及配合线路末端故障相继跳闸。
y≯,。}馐磅毋。≤。},圜
卫 巾
C疗 (D ∞ o
了 口o > 3 ∞ ≮ ∽ 丽。
研 究 与 分 析
研 究 与 分 析
卫o∽o∞rC|1弦>:∞lv∞.s
乃①价m∞,o了弦≯3∞一<∞~∞
保护范围的大小,也就影响了保护各段的相互配合
O 引言
及灵敏度。正确选择与计算助增系数,是距离保护 计算配合的重要工作之一。选择计算助增系数,要结
带,』糍々}:j}
正确计算继电保护定值。才能使继电保护正确 合系统的运行方式。要在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下。选
动作并充分发挥其技术性能【1l。整定计算时,不同原 取最小的助增系数。
压标么值相等,即%∽=%frl,并忽略正常通过支路的
电流。因此,支路的各序支路坷电流可写为:
乃旷l,圹荆(‰一%r))+%刖(%(r)_%(r))=
m
[y驴荆%(rJ一毛(rJ)+二y铲娴(磊扩z如r))]%(2)
Z=l
式中:Z(f_l,2,…,m)为支路i0的互感支路,但排除其
中的检修支路。因为,对于互感检修支路,支路两端
在这种系统内进行助增系数计算时,应按双回
图5单回线与相邻双回线路接线 1.2检修规则的选择 1.2.1非环网结构的电网如图l所示,其检修规则
是:检修与整定线路末端母线连接的出线;若配合线 路有平行线时还需检修与配合线路末端母线连接的 出线。原因是检修出线能使该两母线上的等值电源 方式更小。 1.2.2对于环网结构,其检修规则如下。
电
线并列运行的方式。故障点可选取在双回线路的末 端(见图5)。
电
,
-
图2环状结构电网 1-1.3单回辐射线路与环网内线路保护相配合时助
增系数的计算 当xLl与xL2保护相配合时。环网应按闭环运行 方式下,在线路末端故障时计算(见图3)。电源A采 用大运行方式,电源B采用小运行方式。当电源B向 xL3送短路电流时,xL3应按断开方式计算。
研
究
保护整定计算中助增系数和分支系数cIIl优化选择
与
分
析
刘东英1,文玉玲2
(1.新疆巴州电力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2.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8)
●摘要:为了提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对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的助增系数和分支系数进行●
优化选择。影响线路距离保护助增系数和零序保护分支系数计算的主要因素有故障点、故障类型和运行方式。针
和故障类型。
大;当(K捌一比。)<0时,整定阻抗减小;当K卸=K。。时,
一墨。:j;¨瓢,.。引躺≯0q;L.。t《管,;女Fq#i镌rv-_.■田
文献[3】、【4】是整定计算规程,只能给出原则性 对定值则不产生影响。从保护整定配合的选择角度
的规定.对一些具体电网接线形式不可能在规程中 看,应选用可能出现的(K曲一砭。)<O的最小值进行计
理的继电保护都要求在各种运行方式下能满足可靠
在接地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中,影响准确度的
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要求田。在进行整定计 算时。距离保护最小助增系数以及零序保护最大分
因素较多.由于正序网与零序网的不同,其正序助增
系数与零序助增系数不相等。匕为零序助增系数,
支系数的计算都要考虑各种电网运行方式、故障点 K。,为正序助增系数。当(K硼广K。。》O时,整定阻抗增
端点接地。其支路电压为零。
假设保护支路为河,配合支路为i一£,故障点d距 配合端端点i占配合支路全长的百分比为彪,如图6所
示。则故障支蹰一d的序电流为: 钿=珞M(%(r)一%n)+%。(r)(u训一比(rJ)一(1一||})‰=
【如M翰(r)一邑(r))+乞%幽柳(2:㈨一z“一(1一尼)‰(3)
对不同的接线形式。对其运行方式、故障点的选取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的助增系数和分支系数。通过对助增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