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言说类话语标记习得情况考察
言说动词“说”和“说”类话语标记的语法化

言说动词“说”和“说”类话语标记的语法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言说动词“说”及“说”类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
通过对汉语历史语料的分析,我们试图揭示“说”如何从一个简单的言说动词逐步演化成为一个具有丰富语用功能的话语标记。
在这个过程中,“说”不仅保留了其原始的言说意义,还发展出了表示提示、强调、转折等多种功能的用法。
本文将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结合语法化理论,对“说”及“说”类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汉语语法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还将探讨“说”类话语标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的语用功能,从而揭示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的重要性。
二、言说动词“说”的语义和语法特点“说”在汉语中是一个多功能的动词,其语义和语法特点丰富多样。
在语义上,“说”主要表达的是与言语行为相关的概念,包括陈述、表达、讲述、告知等。
它可以表示直接的言语行为,如“他说了一句话”,也可以表示间接的言语行为,如“他说这件事很难办”。
“说”还可以用来表示某种观点或想法,如“他说这个主意不错”。
在语法上,“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与其他词语和结构组合,形成多种句式和语法结构。
例如,“说”可以带宾语,形成动宾结构,如“他说了一句话”;也可以带补语,形成动补结构,如“他说得很清楚”;还可以与其他动词结合,形成连动结构,如“他走过来说了一句话”。
“说”还可以出现在被动句中,如“这句话被他说了出来”。
除了上述基本的语义和语法特点外,“说”在汉语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可以作为话语标记使用。
作为话语标记的“说”,其语义已经虚化,不再表示具体的言语行为,而是用来标记话语的起始、转换或结束,引导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
例如,在对话中,说话者可能会用“说”来引入一个新的话题或观点,如“听说大家最近很忙?”这里的“说”并不表示具体的言语行为,而是作为一个话语标记,引导听话者注意接下来要说的内容。
“说”作为言说动词,在语义上主要表达与言语行为相关的概念,而在语法上则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2007

1.国际汉语能力标准2007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是一套用于衡量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的汉语水平的统一标准。
这套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所于2007年正式发布。
这套标准包括四个部分:
1. 基础汉语标准:适用于初级汉语学习者,包括基本的生活语言和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
2. 中级汉语标准:适用于中级汉语学习者,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常用语言和知识。
3. 高级汉语标准:适用于高级汉语学习者,包括专业领域的语言和知识。
4. 汉语教师标准:适用于汉语教师,包括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估等。
这套标准的发布,为在全球范围内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汉语水平衡量标准,有助于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语言点的练习考察开题报告

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语言点的练习考察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口语,因此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也应运而生。
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的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在教材中,语言点的练习是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语言点的练习进行考察,探究教材中语言点练习的实际效果,为教材编写和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以某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语言点练习进行考察。
具体内容包括:1.教材中的语言点种类和数量;2.教材中的语言点练习形式和有关练习的指导;3.学生通过这些语言点的练习是否能够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问卷调研和口语测试。
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学生对教材中语言点练习的看法和效果,通过口语测试测定学生在语言点练习后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
预期结果是对教材中语言点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总结出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语言点练习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有关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汉语口语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教材中语言点练习的考察,以及学生对练习效果的调查和口语测试的数据分析,为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编写提供参考,同时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中级汉语口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汉语口语》中级话语标记语分析及相关建议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话语标记语概述 • 《汉语口语》中级话语标记语
分析 • 话语标记语使用现状及问题分
析 • 相关建议与对策制定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话语标记语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 现象,它们通常位于话语开头或结尾 ,用来引导或结束话语,帮助听话人 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信息。
中级话语标记语
中级话语标记语是相对于初级和高级 话语标记语而言的,它们通常出现在 较为正式的场合或较为复杂的交流中 ,对于话语的理解和交流的顺利进行 具有重要的作语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它们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和功能,为汉语口语教学和实际应用提供参 考和建议。
意义
中级话语标记语在口语交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可以帮助说话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信息,同时也可以 帮助听话人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信息。通过对中级话语标记语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汉语口语的 特点和规律,为汉语口语教学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
02
话语标记语概述
定义与分类
话语标记语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用于标示话语结构、信息关系、语篇功能等的话语单位。
话语标记语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话语标记语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根据功能可分为引导性标记语、信息性标记语等; 根据结构可分为简单型标记语和复杂型标记语。
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及功能研究综观

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及功能研究综观一、本文概述《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及功能研究综观》一文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汉语中话语标记的类型及其所承载的功能。
话语标记,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对于理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习惯、揭示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和交际策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话语标记的定义、性质及分类进行界定和阐述,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将详细分析汉语中常见的话语标记,如“然后”“所以”“但是”等,揭示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和功能差异。
本文还将探讨话语标记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如提高话语连贯性、表达说话者情感态度等。
文章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将对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及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汉语话语标记的类型丰富多样,它们在言语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话语标记是指那些在句子中并非核心信息,但对理解整个话语结构和语境至关重要的词语或短语。
这些标记在汉语中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还增强了交流的明确性和效率。
连接性标记:这类标记主要用于连接前后句子或段落,使整体语义流畅。
例如,“而且”“但是”“因此”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听者或读者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强调性标记:这类标记用于突出句子中的某些重要信息,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
常见的强调性标记有“确实”“真的”“特别”等,它们可以增强句子的语气和重点。
情感性标记:这类标记主要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或态度,如“可惜”“幸好”“居然”等。
这些词语不仅传递了信息,还传达了说话者的情感色彩。
解释性标记:这类标记用于对前面的话语进行解释或补充,使听者或读者更易于理解。
例如,“也就是说”“换句话说”等,它们为听者或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或解释。
话题转换标记:这类标记用于表示话题的转变,如“另外”“还有”等。
它们帮助听者或读者识别出话语中不同话题的界限。
中级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自评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中级汉语学习者语言能力自评量表的编制与检验王佶旻【摘要】语言能力自评置表是学生自我评估语言能力的评价工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编制了面向中级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自评量表。
量表分为?听一说囊读。
写四个部分。
在每一个分量表中,我们都从能力概说、“能做”描述和量化指标三个层面进行评估。
我们在165名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中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量表题目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效标关联效度在同类量袭中处于较“高水平,说明量表质量优良。
%Language ability self-assessment scales are assessment tools whereby students can evaluate their own language ability with great applicational value. This research is to the end of construction of a language ability 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intermediate learners of Mandarin. The scale is divided into four sub-scales: listening,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every sub-scale, language ability is evaluated on three levels: overall ability description, "can do" de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cale, we gave a test to 165 intermediate Mandarin learn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tems have proper difficulty, good item discrimination and high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The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is on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in comparison to similar scal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cale is an effective one.【期刊名称】《中国考试》【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自我评价;量表;汉语水平考试;效度【作者】王佶旻【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5现代教育理念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成为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中级)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中级)[荐| 点击次数:521 | 更新时间:2006-3-17 16:18:10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一、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概说(一)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2.母语与外语3.目的语4.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性质与特点1.性质2.特点(三)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与作为母语教学的区别1.对象2.目的3.内容4.方法5.环境(四)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语言学理论:语言与言语、语言符号系统、语言的功能2.心理学理论:感知、记忆、遗忘、迁移3.教育学理论:原则、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模式4.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的敏感性、跨文化交际能力(五)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内容1.语言要素和汉字2.语言技能3.语言交际技能4.相关文化知识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一)主要教学法流派1.语法翻译法2.直接法3.听说法4.视听法5.自觉实践法6.认知法7.交际法(二)第二语言学习理论1.习得与学习2.对比分析3.偏误分析4.中介语理论三、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一)教学原则1.培养交际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二)教学设计的任务和作用(三)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1.分析教学对象2.确定教学类型3.确定课程性质与课型4.确定教学目标5.确定教学内容6.确定教学原则7.规定教学途径8.明确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四、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准备2.课堂教学过程3.教学评估(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1.直观法2.对比法3.举例法4.演绎法5.归纳法6.情景法(三)专项技能教学方法1.听力教学方法1.1 听力训练的类别1.2 听力训练的途径2.口语教学方法2.1 口语训练的类别2.2 常用手段与方式3.阅读教学方法3.1 阅读教学的类别3.2 常用的训练方式4.写作教学方法4.1 写作教学的一般程序4.2 分阶段写作训练常用的方法.4.3 基础阶段的训练4.4 简单应用文的训练4.5 限定内容的写作训练五、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跨文化交际1.定义2.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3.文化的冲突与适应4.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二)文化教学的层次1.语言中的文化因素2.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3.专门文化知识(三)文化教学原则与方法1.基本原则2.教学方法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和使用(一)教材类型1.语言知识类2.语言技能类3.文化知识类4.特殊用途类(二)选用教材的原则1.与教学目标相适应2.与教学对象的语言水平相适应3.与课型要求相适应4.与学时学制相适应5.与相关课程及教材相适应(三)使用教材的基本方法1.领会编者意图2.全面了解教材内容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调整4.补充教学材料七、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测试(一)测试的作用与目的1.测量2.诊断3.选拔4.评估(二)测试的种类1.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2.客观性测试和主观性测试3.标准化测试和非标准化测试(三)命题1.命题原则2.题型设计2.1 主观性试题2.2 客观性试题(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1.性质和作用2.等级划分3.《汉语水平证书》的效力现代汉语一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基本概念1.音素2.音节3.声母、韵母、声调(二)汉语语音的特点1.辅音的特点2.元音的特点3.声调的特点(三)汉语拼音方案1.方案的基本内容2.方案的优点及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二、声母(一)声母的发音部位(二)声母的发音方法(三)声母总表三、韵母(一)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二)复元音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三)鼻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四)元音ɑ,e,i,u的发音变化(五)韵母总表四、声调(一)调值和调类(二)普通话的四声(三)五度标记法五、音节(一)汉语音节的结构(二)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三)汉语音节的拼写规则六、语流音变和语调(一)汉语的语流音变1.轻声2.儿化3.变调3.1 上声的变调3.2 “一”“不”的变调4.“啊”的变读(二)汉语语调1.重音2.句调3.停顿二词汇一、汉语词汇概说(一)什么是词汇(二)词汇单位1.语素1.什么是语素1.2 语素类型2.词2.1 什么是词2.2 语素、字与词的关系3.固定同组3.1 专名3.2 熟语二、汉语词的构造(一)单音词和复音词1.单音词2.复音词(二)词根和词缀1.词根2.词缀(三)单纯词1.什么是单纯词2.单音节单纯词3.多音节单纯词(四)合成词1.什么是合成词2.合成词的构成方式2.1 复合式2.2 附加式2.3 重叠式(五)简称1.什么是简称2.简称的方式三、词义(一)什么是词义(二)词义的性质(三)词义的构成1.理性义2.色彩义(四)单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1.单义词1.1 什么是单义词1.2 单义词的种类2.多义词2.1 什么是多义词2.2 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 3.同音词3.1 什么是同音词3.2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联系与区别(五)同义词和反义词1.同义词1.1 什么是同义词1.2 同义词的辨析2.反义词2.1 什么是反义词2.2 反义词的类型四、汉语词汇的构成(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二)熟语1.熟语及构成2.成语2.1 什么是成语2.2 成语的特点3.惯用语3.1 惯用语的构成3.2 惯用语的特点4.歇后语4.1 歇后语的构成4.2 歇后语的特点(三)词汇的发展蛮化1.新词的产生2.旧词的消亡3.义的演变三语法一、汉语语法概说(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单位1.语素、词、词组、句子2.汉语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三)汉语语法的特点1.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2.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词组的构造规则和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4.有丰富的量词5.有复杂的补语系统二、汉语词类(一)什么是词类(二)词类划分的依据(三)名词1.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2.名词的分类3.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四)动词1.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2.动词的几个小类2.1 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2.2 助动词(能愿动词)2.3 趋向动词3.动词的重叠4.离合词4.1 什么是离合词4.2 离合词的用法4.3 离合词和短语的区别(五)形容词1.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2.形容词的基本类别2.1 性质形容词2.2 状态形容词3.形容词的重叠4.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主要区别(六)区别词1.区别词的语法功能2.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七)数词1.数词的语法功能2.数词的分类3.称数的方法(八)量词1.量词的语法功能2.量词的分类3.量词和名词的搭配4.量词的重叠5.数量词5.1 数量词语法功能5.2 数量词重叠5.3 时间量的表达(九)代词1.代词的分类2.代词的语法功能3.代词的活用(十)副词1.副词的语法功能2.副词的分类3.常用副词辨析(十一)介词1.介词的语法功能2.介词的分类3.常用介词辨析(十二)连词1.连词的语法功能2.连词的分类3.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区别4.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十三)助词1.助词的语法功能2.助词的分类3.常用助词辨析(十四)语气词1.语气词的特点2.语气词的分类3.常用语气词辨析(十五)叹词(十六)象声词三、句法结构(一)什么是句法结构(二)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1.偏正结构1.1 定语和“的”1.2 状语和“地”2.述宾结构2.1 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2.2 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2.3 双宾语3.述补结构3.1 述语与补语之间的语法关系3.2 补语的类型3.3 补语和宾语的区别4.主谓结构4.1 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4.2 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5.联合结构(三)其他句法结构1.方位结构2.介宾结构3.“的”字结构(四)几种特殊的句法结构1.连谓结构2.兼语结构3.连锁结构4.复指结构(五)层次分析法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2.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程序四、句子(一)句子成分1.句子的一般成分1.1 主语1.2 谓语1.3 宾语1.4 定语1.5 状语1.6 补语2.句子的特殊成分3.句子成分分析法3.1 中心成分和附加成分3.2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分析程序(二)句子的结构类型1.单句1.1 主谓句1.2 非主谓句2.复句(三)句子的语气类型1.陈述句2.疑问句2.1 是非问句2.2 特指问句2.3 选择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四)句子的特征类别1.是字句2.有字句3.“是……的”结构4.把字句5.被动句6.存现句7.比较句(五)复句1.复句与关联词语2.复句的类型2.联合复句2.1.1 并列复句2.1.2 承接复句2.1.3 递迸复句2.1.4 选择复句2.1.5 解说复句2.2 偏正复句2.2.1 转折复句2.2.2 让步复句2.2.3 因果复句2.2.4 目的复句2.2.5 假设复句2.2.6 条件复句五、常见语法错误分析(一)搭配不当(二)残缺与多余(三)语序不当(四)句式杂糅、关联不当四汉字一、汉字概说(一)汉字的性质(二)现代汉字的特点二、汉字造字法(一)古代“六书”(二)现代汉字的结构方式1.会意2.形声2.1 形声字的类型2.2 形旁和声旁的作用2.3 形声字常见形旁及其所表字义的类属2.4 形旁和声旁的局限性三、汉字的演变与构造(一)汉字形体的演变(二)汉字的构造1.笔画2.部件3.整字(三)汉字的书写规则(四)繁体字与简化字(五)异体字与异读字1.异体字的读音2.异读字的读音四、常用汉语字典、字表及检字法(一)常用汉语字典、字表1.字典2.字表(二)检字法1.部首检字法2.笔画检字法3.汉语拼音字母检字法中国文化基本知识一、中国文化知识(一)中国文化概说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2.文化结构的不同层次3.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二)中国历史与地理1.历史1.1 中国古代历史沿革1.2 历代行政区划1.3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1.4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2.地理2.1 自然地理2.2人文地理(三)中国哲学与宗教1.哲学1.1 中国哲学的发展与演变1.2 孔孟与儒家思想1.3 老庄与道家思想2.宗教2.1 佛教2.2 道教2.3 伊斯兰教2.4 基督教(四)中国文学1.诗歌1.1 古代诗歌1.2 现当代诗歌2.散文2.1 古代散文2.2 现当代散文3.戏曲3.1 古代戏曲3.2 现当代戏曲4.小说4.1 古代小说4.2 现当代小说(五)中国艺术1.书法1.1 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 1.2 名家名作2.绘画2.1 中国画艺术的特点 2.2 名家名作3.音乐3.1 中国音乐艺术的特点 3.2 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3.3 名家名曲4.雕塑4.1 中国雕塑艺术的特点 4.2 石窟艺术4.3 其他雕塑艺术(六)中国工艺1.传统工艺1.1 陶瓷1.2 漆器1.3 唐三彩1.4 景泰蓝2.民间工艺2.1 剪纸2.2 风筝2.3 泥人2.4 刺绣(七)中国建筑与园林1.建筑1.1 中国建筑的特点1.2 传统民居1.3 宫廷建筑1.4 宗教建筑2.园林2.1 中国园林的特点2.2 皇家园林2.3 私家园林(八)中国民情与风俗1.民情1.1 交往与称谓1.2 亲情与家族1.3 信仰与禁忌2.民俗2.1 传统节日2.2 饮食习俗2.3 婚姻习俗2.4 丧葬习俗(九)中国风景名胜1.自然风景1.1 五岳1.2 国家级名胜区1.3 其他名山大川2.文化名胜2.1 佛教四大名山2.2 道教四大名山2.3 其他文化名胜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十)中国科技与教育1.天文历法1.1 天文1.2 历法2.中医中药2.1 中医2.2 中药3.四大发明3.1 造纸术3.2 印刷术3.3 指南针3.4 火药4.教育4.1 官方教育4.2 私人教育4.3 书院教育4.4 近现代教育5.科举5.1 科举的产生与发展5.2 科举制度二、当代中国国情(一)国土与资源1.国土1.1 领土1.2 领海2.资源2.1 矿产2.2 森林(二)行政区划1.省、县、乡三级行政2.特别行政区3.省级行政区及其简称(三)人口、民族与宗教1.人口现状2.民族与民族政策3.宗教与宗教政策(四)政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政治协商制度(五)经济1.经济体制2.经济发展 (六)外交1.外交政策 2.外交关系 3.中外交流 (七)教育1.教育体制 2.教育发展 3.对外汉语。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 初等水平 • 中等水平 • 高等水平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四级标准 五级准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 话题内容 话题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 语言范围 语言知识和语言要素的范围和内容
• 言语能力 在汉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1)综合性原则 •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 • 其他多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 语言教学的三大要素 • 语言的五种主要表现形式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5)导向性原则 • 教学内容 • 教学水平 • 教学方法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有很强的适用性。对格水平等级的语言内作出的明确 规定与汉语词汇大纲、汉字大钢、汉语语法大纲基 本上是对应的。
欠缺的是对语言功能和文化内容的具体描述,而过多 偏重于对语言内容的界定。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是什么?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有几等 级,怎么划分?
(3)《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 是什么方面?
谢谢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2)针对性原则 •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 • 各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 •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
(3)限定性原则 对教学要求、等级水平进行定性描写和定量限定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
(4)系列性原则
纵向 • 等级划分 • 内容确定 • 语言技能 • 语言能力描述
横向 • 话题内容 • 语言范围 • 语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言说类话语标记习得情况考察言说类话语标记是汉语话语标记中的一类,高频率地出现在日常言语交际中。
对汉语学习者而言,能否正确使用言说类话语标记,无疑会直接影响其汉语表达
效果。
此次研究选取中级汉语听说教材中的20个言说类话语标记作为考察项,
首先对教材编排情况进行论述,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录音材料分析的方式对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言说类话语标记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1)教材在编写课文内容时侧重体现语篇功能标记;言说类话语标记作为每课的学习重点,
存在位置分布不均、复现率低等问题;教材对言说类话语标记的讲解不够全面,
例句及练习形式简单。
(2)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倾向于使用语篇功能标记衔接
话语;在言语行为过程中,会反复使用言说类话语标记衔接语篇,亦存在话语标记的连用现象;对言说类话语标记的使用具备各自的习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偏误
现象,包括对言说类话语标记的误代、误加、遗漏等。
本文分析了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使用言说类话语标记的偏误成因,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三个角度提出教学建议。
有助于汉语听说教材更新内容设置,汉语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汉语学习者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帮助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掌握言说类话语标记的意义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