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单选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研究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以及国家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还与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紧密相关。
以下是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A. 民族的起源和发展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C. 民族意识的形成D. 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B2. 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依据是()A. 民族平等原则B. 民族自决原则C. 民族融合原则D. 民族自治原则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民族政策的范畴?()A. 语言使用政策B. 文化保护政策C.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 经济优惠政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民族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A. 保障民族平等B. 促进民族团结C.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答案:ABCD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内容涉及()A. 民族的起源和演变B.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C. 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D. 民族政策的法律基础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民族平等原则在民族政策中的重要性。
民族平等原则是民族政策的基石,它要求国家在法律面前对所有民族一视同仁,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一原则有助于消除民族歧视,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关键。
2.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其特点包括:(1)在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自治机关由当地各民族人民选举产生,保障了民族的参与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3)自治机关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可以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法规和政策;(4)旨在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通过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政策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和实施针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发展潜力;其次,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投资和创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居民收入;再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和公共服务,提高民族地区的对外联系和开放程度;最后,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当地居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定性分析方法 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单选题、多选题、辨析题).doc

1.屮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蛮夷b.族类c.夷族d.夷狄正确答案是:族类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 一词是在()时期。
a.隋唐b.南朝c.春秋战国d.秦汉正确答案是:南朝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血统b.风俗习惯c.语言d.自然力正确答案是: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a.列宁b.马克思c.斯大林d・恩格斯正确答案是: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屮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1954 年b.1965 年c.1978 年d.1987 年正确答案是: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多维属性。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文化属性d.生物属性e.人文属性The correct answers are:自然屈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语言b.血统C.宗教d.风俗习惯e.生活The correct answers are: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经济生活b.共同语言c.共同心理素质d.共同地域e.共同文化The correct answers are: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社会主义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共产主义民族d.奴隶制民族e.资本主义民族The correct answers are: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历史依据b.现实依据c.就近认同d.民族意愿e.民族特征The correct answers are:民族特征,历史依据,民族意愿,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多选题)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多选题)【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 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电大考试历年考试试卷及参考资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附答案

试卷代号:1 35 8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2016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L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 )。
A.异源同流 B.同源异流C.民族同化 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2。
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时期。
A。
春秋战国 B.秦汉C.南朝 D.隋唐3.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
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4.现今世界上共有(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12000C。
3000 D.1000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6.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
A.一种突变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C.民族的进化 D.民族的发展8.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 D.对日支援9.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135820150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试卷代号:1358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B. 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 社会发展2.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B. 1965 年C. 1978 年D. 1987 年3.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自觉B. 自由C.自然D. 自愿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互助与互利D. 和平与发展5.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 民族经济发展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6.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B. 35C. 44D. 55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B. 12C. 13D. 149.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B. 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10.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B. 自治、自养、自传C. 自办、自收、自支D.自立、自养、自强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单选题)【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D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D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D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传承性 B.演变和发展 C.变异性 D.传承性和变异性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
A.原则性 B.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 D.前瞻性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C 】。
A.弘一法师 B.延参法师 C.赵朴初居士 D.青莲居士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氏族 D.民族与部落联盟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C 】。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A.6千多万人 B.7千多万人 C.8千多万人 D.1亿多人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A.6千多万人 B 5千多万人 C. 8千多万人 D.1亿多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治 B.演变 C.退化 D.同化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变化 B.演进 C.进化 D.形成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
A.一种突变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C .民族的进化 D.民族的发展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个。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
A.基本出发点 B.前提 C.根本原则 D.总政策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
A.44% B.54% C.64% D.74%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
A.135 B.145 C.155 D.165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B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0多 D.20多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
A.7B.8C.10多D.40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 B.不同历史传统 C .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 C 社会因素 D 经济因素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我国大陆地区的【 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个 B.31个 C.36个 D.41个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
A.28 B.35 C.44 D.55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C 】。
A.佛教和道教 B.佛教和基督教 C.佛教和伊斯兰教 D.佛教和原始宗教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
A. 1/2 B. 1/3 C. 2/3 D. 2/5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
A.12 B.13 C.14 D.15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 制度文化 D .民俗文化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 12000 C. 3 000 D 1000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D 】。
A.260多万人 B.270多万人 C.280多万人 D.290多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
A.11 B.12 C.13 D.1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B 】。
A.自主、自立、自生 B.自治、自养、自传 C.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
A.16个B.18个C. 19个D.20个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A.氏族 B.氏族 C.部落联盟 D .民族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 B.科技人员 C.教员 D.研发人员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