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印度》导学案(1)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导学案(一备)学校:年级科目:班级:组别:姓名:学案编号编写人:审核人:上课时间:201 年月日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陆上邻国、首都、主要城市。
2、在地图上找出印度主要地形和河流,掌握印度的地形特点。
3、说出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及其经济发展的关系。
3、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预习案】1、印度是南亚面积的国家,2011年,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认真观察30页图7.32 “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带和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大陆南部,南临,东部濒临湾,西临海。
③邻国众多:北邻尼泊尔、不丹、,东北邻、缅甸,西北与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3、三大地形区:北部山脉,中部平原,南部是高原4、印度的气候类型是以为主,此气候的特点是。
受这种气候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所以印度的频繁。
【检测案】1、读教材33页“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配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孟买每个月气温都超过______℃,其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月。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___月至____月,风向是,风从吹向。
(海洋或陆地)这时是季,易发生灾。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_____月至_____月,风向是,风从吹向。
(海洋或陆地)这时是季,易发生灾。
(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分配状况,可以判断这是属于气候,这种气候除了在南亚分布很广外,还在东南亚的 _____________分布很广。
(5)总结:印度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是受影响;与西南风的变化有关系,当(风向)时易形成水灾,当(风向)时易形成旱灾。
初中地理印度导学案

初中地理印度导学案初中地理的导学案能让课堂进行地更顺利,看看这套印度部分的导学案吧!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地理印度导学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印度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分布图以及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法指导】1、研读教材2、结合教材完成预习案。
3、完成预习的同时在课本做好勾画及标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理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4、分析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及其发展的优势。
5、客观的认识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地图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自主导学】一、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基础梳理1. 印度是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有著名的建筑:2. 印度的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3.读印度图填写图中的地理事物:邻国:A B地形区:① 山地(北)② 平原(中)③ 高原(南)海、洋:C 湾D 海E 洋河流:F 河,主要流经 (国家名)G 河,主要流经 (国家)是印度的母亲河(圣河)合作探究印度的自然环境和人口问题1、印度的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主要邻国)2、印度的自然环境(地形特点、主要河流)3、印度人口的特点4、印度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5、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基础梳理1.印度的气候以气候为主,该气候特征:全年,一年分两季,旱季盛行风,雨季盛行风,印度灾害频繁与季风有关。
《印度》导学案(第1课时)

《印度》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特点。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降水图,掌握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学法指导】读图法、讨论法【知识回顾】东南亚地处亚洲与洲、印度洋洋与洋之间的“”,包括中南半岛和两部分。
2.气候类型主要是气候和气候,地形具有、的特点,河流大多自向流。
【自主学习】1.印度是南亚面积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 12 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认真观察30页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找出印度的位置。
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大陆南部,洋以北,东部濒临湾,西临海。
3.读图“印度的地形”①从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北部与、、国家相邻,西邻国,东邻、国,以及隔海相望家。
②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所在的位置。
③从上面的读图我们可知,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以下特点:北部是山脉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4.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找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以 为主,此气候的特点是 。
受这种气候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所以印度的 频繁。
【合作探究】1.完成课本32页活动题1、2题。
【展示交流、建构知网】 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 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 大陆南部, 洋以北,东部濒临 湾,西临 海。
地形:北部是 山脉,中部是 平原,自然环境特征: 南部是 高原气候:印度的气候类型是以 为主。
【教师点拨】(教师上课自配课件)【检测反馈】1.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B.孟加拉国C.印度D.尼泊尔2.《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图示地区取经,因为该地区是 的发祥地(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3.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印度河B.恒河C.湄公河D.布拉马普特拉河4.下面关于印度地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部高,南北低B.东西高,中间低C.自北向南,逐渐降低D.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印 度 位置:A 海B 湾C 洋 E (国家)(2)横穿印度的重要纬线H是,因此印度大部分位于带。
印度课堂导学案终

分析印度西南季风异常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展示提升二:(时间5分)见自主学习二
自主学习三:(要求:阅读教材99-100页,结合地图册84页,独立完成填空题、合作完成表格内容。1、2时间6分钟,3时间5分钟)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2.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B.棉花C.黄麻D.水稻
3.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工业区B.b工业区
C.c工业区D.d工业区
4.(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甲中A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乙为A城市的气候资料。
地理课堂教学导学案
课题
印度(第一课时)
学案
总排
授课
时间
12月10日
授课
班级
高二(四)班
学习
目标
1、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2、理解印度农业、工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
理解印度农业、工业发展的特点。
难点
理解印度农业、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习
环节
学习内容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播放印度歌舞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分
自主
学习
、
展示
提升
自主
学习
、
展示
提升
《印度导学案》

《印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2. 了解印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现状;3. 了解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4. 探讨印度与中国的干系及合作领域。
二、导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2. 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特点;3. 印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4. 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5. 印度与中国的干系及合作领域。
三、导学内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东临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和中国,南临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西临巴基斯坦。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人口约为13亿,其中印度教徒占多数。
2. 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特点:印度是多元宗教国家,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和伊斯兰教等。
印度文化源遥流长,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如印度古典舞蹈、音乐、绘画等。
3. 印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印度古代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文明之一。
印度在历史上曾受到希腊、波斯、蒙古等多个民族的统治。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
4. 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
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金砖国家、非洲-印度合作论坛成员国。
5. 印度与中国的干系及合作领域: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历史。
近些年来,印度和中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两边在国际事务中也有着一定的合作。
四、导学方式:1. 通过PPT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2. 通过视频资料介绍印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现状;3.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探讨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4.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探讨印度与中国的干系及合作领域。
五、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印度的短文,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人口、宗教、文化等基本情况;2. 小组展示印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分析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3. 小组讨论印度与中国的干系及合作领域,提出合作建议和看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1课时)》
导学案
四、自学30-33页教材“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部分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位置
(1)半球位置: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_____(分区),南临_____,东临____,西临______。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度数)到______(度数)之间,位于________带,位于_________纬度(低中高纬度)。
2、看图找出印度的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
在图上圈出
(1)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接壤。
(2)西北与________(国家)接壤。
(3)东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国家)接壤。
(4)南面与________(国家)隔海相望。
3、看图总结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
北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
________________。
中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
________________。
南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
________________。
A.中国
B.巴基斯坦
C.缅甸
D.泰国
6、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印度河
B.恒河
C.湄公河
D.布拉马普特拉河。
初一地理印度导学案

初一地理印度导学案-->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2003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 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还有没掌握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及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一课时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一课时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一课时学案人教版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讲述故事《西游记》,请同学说说前往西天取经,“西天”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代的哪个国家?同学回答:印度展示《印度》课题故事导入,带领学生走进天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
走进印度
读“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印度的地形”图以及
“亚洲地理分区”图,探索印度位置、邻国及地形与河流。
1. 说说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2. 找出南亚,看看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
3. 找出印度主要陆上邻国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人口学生
第三站:
水旱灾害
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以及“南亚每月1月、7月盛行风向。
探究印度水旱灾害。
1.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从气温与降水量两方面分析印度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和水旱灾害频繁)
一、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陆上邻国、首都和主要城市
2、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3、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特有的自然灾害及形成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印度主要地形区、河流并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三、学习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四、学习过程
(一)知识储备——A、地理位置和范围
读课本35页“印度的地形”图和7页“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海陆位置看,印度位于我国的面(填方位),是(填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陆上邻国西北有,东北
有、、;东面有、、南面有隔海相望的。
东临湾,西临海;从纬度位置看,大部位于7°S和34°N之间,属带和带,以气候为主。
气候特点为全年,有明显的两季。
首都。
B、地形和河流——读“印度的地形”图,回答
印度地形自北向南有三个地形区,北为山脉,中间为平原,南为比较低矮的高原,境内的主要河流恒河发源于山脉,经国的恒河三角洲注入湾。
(属洋)
C、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国,居世界第位。
印度不仅人口多,而且增长快,观察课本36页图7.35回答
2、从1951年到2003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亿,从1951年开始,每隔十年,印度人口的增长越来越。
有专家推测,按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2050年,印度人口将会超过国,成为世界第人口大国。
众多的人口对印度、和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D、气候与农业生产——水旱灾害频繁
分析课本37页图7.39和图7.40及36页第一段和38页文字,回答
1、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印度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灾害频繁;6——9月雨季盛行风,风从吹向;(填陆地或海洋),暖湿气流带来较多的降水,10月——次年5月为旱季,风从
吹向,气流干燥,降水较少;但由于夏季风活动异常,如果夏季风来得,退得,风力,降水过,就会发生灾;反之,如果夏季风来得,退得,风力,降水过,就会发生灾。
所以印度的降水主要受影响,而水旱灾害主要与风活动异常有关。
(二)探究交流
1、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2、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三)实践训练
一、选择题
1.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印度产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
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
3.印度最主要的地形区是( )
A.德干高原
B.恒河三角洲
C.印度河三角洲
D.喜马拉雅山地
4.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A.印度河
B.恒河
C.布拉马普特拉河
D.湄公河
5.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二、综合题:(一)下图是“印度及其邻国相互位置略图”。
请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相应空格上:
邻国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河流名称⑤____________。
地形区名称⑥____________。
首都名称⑦____________。
海、湾、洋名称⑧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