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上学期周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周练(10.16)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周练试题(五)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B.范增数目.项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D.使使以闻.大王素善.留侯张良2.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

方,正。

遒,强劲。

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高一语文上册每周一练测试题1

高一语文上册每周一练测试题1

高一语文“每周一练”系列试题(18)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摄制(shè)执拗(niù)染色体(rǎn)长歌当哭(dāng)B.疾病(jí)吮吸(yǔn)露马脚(1òu)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gàn)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脑髓(suí)文绉绉(zhōu)睚眦必报(z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平添出其不意人情世故初生牛犊不畏虎B.膨涨超凡绝俗附会穿凿不敢越雷池一步C.绵密风烛残年妍媸必露识时务者为俊杰D.翰藻覆水难收目部遐接置之死地而后生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5•12”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及手机短信中流传着用三个“8”攻击北京奥运会的谣言,始作俑者....是境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

B.2018年08月24日9时许,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北京奥运会闭幕。

在致辞中,罗格称北京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C.201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全国人民弹冠相庆....,无不钦佩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D.美国游泳巨星菲尔普斯,在奥运会上夺金如同探囊取物....。

在2018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7枚金牌,在201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得八枚金牌,成为当今世界泳坛和奥运史上的奇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B.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C.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

D.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高一语文必修一周考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一周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翻箱倒柜(dǎo)B. 惊涛骇浪(hài)C. 窃窃私语(qiè)D. 妙手偶得(ō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B. 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C. 他的文章语言优美,内容充实,深受读者喜爱。

D. 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矛盾更加复杂。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歌声如泣如诉,让人动容。

B. 这本书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是儿童学习的好教材。

C. 那个地区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吸引了众多游客。

D.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充满了爱国情怀。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学习了很久,终于把这道题解出来了。

变换后:他学习很久,终于把这道题解出来了。

B. 原句:这个城市很繁华,有很多高楼大厦。

变换后:这个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很繁华。

C. 原句:他跑得很快,像一阵风一样。

变换后:他跑得像一阵风一样快。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变换后: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在月亮周围闪烁。

B. 那个女孩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

D. 他的演讲铿锵有力,就像一支战歌。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我爱我的祖国。

”B. 她说:“你误会了,我没有那个意思。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地理、生物等多个方面。

D. 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

7. 下列各句中,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B.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突出,与众不同。

C. 桃李满天下:比喻培养的人才遍布天下。

高一语文周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试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霭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B.这些天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楫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C.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茫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D.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是少数,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A.尽管但而就B.尽管但是至于就C.虽然但至于则D.虽然但是而则4.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B.他本打算出让金石公司10%的股份以帮助老朋友走出困境,但随后发生的事情使其计划成为纸上谈兵....。

C.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D.他在外地工作了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6.选出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他为人豪爽,交游甚广,朋友可谓汗牛充栋。

B.这篇论文观点陈旧,论据不当,文字拖沓,只能是不刊之论。

C.唐代“草圣”张旭的草书水平之高,可谓登峰造极。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2.12)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2.12)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2.12)语文试题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遒.(qiú)劲颓圮.(pǐ)回旋.(xuàn)响遏.(è)行云B.慰藉.(jiè)流岚.(lán)睿.(ruì)智独出机杼.(zhù)C.跫.(qiónɡ)音黏.(nián)合憧.(chōnɡ)憬锲.(qì)而不舍D.眷.(juàn)属时髦.(máo)矫.(jiāo)饰望洋兴.(x īnɡ)叹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只有和时代脉搏同跳、和时代精神共振的情感,才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

B.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

C.认真揣摹《前方》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作者在指出人的悲剧性存在后,描绘了一幅想象的画面,极大地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感。

D.在数千年来不记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才11岁的小学生,在本届世界钢琴大赛中演奏的乐曲犹如高山流水....,美妙动人,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

B.妈妈从云南回来给我带的礼物是一块有几个小孔的玲珑剔透....的彩色石头,它能在光亮中闪闪发亮,太美丽啦。

C.你会亲眼见到并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和民族精神的支柱与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D.几个大学生村官认为基层工作必须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有了打太极拳....的功夫,才能同群众关系融洽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虽然我们的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对食品全生产的监察和处理违规违法事件,但是仍有一些利欲熏心者铤而走险,酿成令人痛心的惨剧。

高一语文上学期练习试卷

高一语文上学期练习试卷

高一语文上学期练习试卷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上学期练习试卷,欢迎参考~高一语文上学期练习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遒(qiú)劲寥(liáo)廓灰烬(jìng) 锲(qì)而不舍B.狭隘(ài) 脊(jí)骨甄(zhēn)别濒(bīng)临灭绝C.慰藉(jiè) 商榷(què) 戕(qiāng)害恪(kè)尽职守D.饿殍(piǎo) 遏(è)止麻痹(pì) 毛骨悚(sù)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韩少功的散文《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的十分透彻,很多说法非常有新意,真可谓别具匠心。

C.老舍的《想北平》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在短短的两千字里对北平的爱真是一言九鼎。

D.2021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让整个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四川汶川。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10月17日下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生大面积林火,日前过火面积已达4万多公顷,大火已造成一名男子死亡,许多房屋被毁。

B.医疗保险改革,“既要让人看得起病,又要控制过度开支”,目的如此明确,为什么有关领导会感到方向不明呢?C.面对公众事件,不少地方深谙“拖字诀”,习惯通过采纳延缓通报,等社会关注度“降温”之后再发布后续情况,来“大事化小”。

D.金秋时节,小王决定说服第一次来北京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长城游览,以了结他多年来的心愿。

4.下列选项中划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且从师而问焉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古之学者必有师D.用心一也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B. 居是州,恒惴栗经常C. 士大夫之族类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流传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顺流而东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凌万顷之茫然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7.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0.9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0.9

河北定州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周练试题(四)一、选择题1.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愈来愈多的凭据显示,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特别会明显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专家建议,考生最好选择在20 号前后报名,切忌不要拖到最后两天,省得因报名人数过多没法登陆或因首次审查被退回而延迟报名。

C.在云航大桥动工确立仪式上,张书记一再重申,对工程施工能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大家要沉思而慎为。

D.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家运营商竞争愈演愈烈,为抢占市场,击败对手,一家投入lO 亿元用于奖励使用其软件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

2.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合适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拍照小组,以示庆祝。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髓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戏剧社()文学社()拍照小组()二、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比兴和程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比兴方法最早见于《诗经》。

假如文艺作品描摹的对象是“物” ,但真切表达的内容倒是人,即以物喻人、缘物寄情,这就是比兴。

在中国传统山川画、花鸟画中,比兴手法被奇妙地用来表现自然中人的感情寄寓。

在中国绘画史上,山川画、花鸟画的数目和质量都据有绝对优势,这恰巧反响了画家借山川花鸟咏志抒怀的偏向,也反响了比兴手法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传统山川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差别,其重要原由之一就在于前者使用了比兴手法,此后者则非常兴。

西方画家笔下的田园风光是一种写实,画一些人物也是为了反响田园生活;中国画家则借山川表达志趣。

至于花鸟画与静物画更是相差甚远。

西方静物画多是描绘生活用品、水果、动物标本、瓶花等,较罕有活的动物,基本上还是写实、摹真。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1_11)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1_11)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1.11)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有分析人士认为,西班牙房产问题正在重蹈美国覆辙,房产泡沫破灭,西班牙经济遭重挫,有经济专家估测,西班牙全国已资不抵债,国家_______破产。

(2)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在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访华期间试飞歼—2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反对美国的一种挑衅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是针对盖茨的一种_______的宣传。

(3)从_____的各种不雅“门”事件,到深圳数千业主资料外泄事件,再到奇虎360推出“隐私保护器”软件引发“3Q不兼容”以及诉讼事件……网络不仅再难为匿名网友“保密”,______ ,个人隐私通过网络外泄的几率正在增加。

A.(1)临近(2)深谋远虑(3)层出不穷而且B.(1)濒临(2)深思熟虑(3)层出不穷相反C.(1)濒临(2)深谋远虑(3)数见不鲜相反D.(1)临近(2)深思熟虑(3)数见不鲜而且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长江三峡气象万千,三段峡谷各有特点,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B.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C.龙财富截住了张贵强,不依不饶地强拉张贵强到派出所,结果使这桩不可理喻的“卖子奇案”浮出了水面。

D.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我们千万不能抱残守缺,要积极谋求合作,参与竞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9分,每小题3分)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可用五个字概括——“泥”“形”“工”“款”“功”。

前四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

紫砂壶得名于世,根本原因在于制作原料紫砂泥的优越。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而带来的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卷命题:宗建霞一、语文知识(30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寥廓.(kuî)戕.害(qiāng)引吭.高歌(kàng)差.强人意(chā)B.符箓.(lù)百舸.(gě)杯盘狼藉.(jiâ)阡.陌交通(qiān)C.跋.涉(bá)跬.步(kuǐ)峥.嵘岁月(zhēng)气息屏.窒(píng)D.灰烬.(jìn)摭.拾(zhí)心旷神怡.(yí)惴.惴不安(zhuì)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核工业起步晚,但是青出于蓝....,现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了。

B. 这个领导任命的学科带头人,既不懂外文,又看不懂电路图,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C.如果因中国有一个球员登陆意甲就妄自菲薄....地说中国球员的能力、足球水平已提高到某个档次,足以和先进国家抗衡的话,那就属于目光短浅了。

D. 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B.能克制自己,追求更远大目标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C.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D.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分析人士认为,日韩两国就竹岛(韩国称独岛)及附近海域归属问题发生的______,很难在短时间内化解,但有望通过商讨解决。

②北京2008年奥运“福娃”刚刚面世,就成了市场追逐的热点。

而福娃图案文字的知识产权归属国家奥组委,但据电视报道,在北京雅秀市场已见到未经______生产的福娃商品。

③在教师评价标准上,______要看学生考试分数,______不能只看学生考试分数,要防止“名师出高分”、“高分出名师”的片面评价现象的发生。

A.争端受权虽然/但是B.争议受权既/又C.争端授权既/又D.争议授权虽然/但是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

“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B.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现代诗人。

代表作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C.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后人称之“韩吏部”,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文集有《昌黎先生集》。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重视实践,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6.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7.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8、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闻者彰.(显现) B.而绝.江河(横渡)C.善假.于物也(借助) D.故不积跬步..(半步)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其.皆出于此乎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B. ①而耻学于.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①群聚而.笑之②吾尝终日而.思矣D. ①师者,所以..为圣..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圣人之所以1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或师焉,或不焉二.(9分,每小题3分)黄冈竹楼记(王禹偁)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②,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④,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⑤,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⑥,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⑦,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⑧。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已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①刳(kū):剖开。

②雉堞(diã):城墙的泛称。

圮(pǐ)毁:坍塌。

③蓁(zh ēn)莽:丛生的草木。

④幽阒(qù):幽静。

辽夐(xiîng):辽阔。

⑤氅(chǎng):外套。

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古代的四大名楼。

⑦稔(rěn):谷物一熟为一稔,这里引申为一年。

⑧西掖:中书省的别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具状.(状:形状)B.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消遣:排除)C.公退之暇.(暇:空闲)D.亦谪居之胜.概也(胜:优美的)12.对第二段中“远吞山光,平挹江濑”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江天一色,景致优美B.山势高耸,水面辽阔C.山光江流,尽收眼底D.山形水势,迂回曲折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将竹楼与古代的四大名楼摆在一起,运用比喻、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B.本文既有对闲情逸趣的赞美,又有对贬谪遭遇的感喟,并且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C.作者极力渲染谪居之乐,把省工廉价的竹楼描绘得幽趣盎然,含蓄地流露出忿懑不平的心情。

D.《黄冈竹楼记》一文大量运用排比句,间或用韵,清丽简淡而富有情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画线句子和课内句子。

(共9分,每句3分)(1)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三.阅读下文,完成26—30题。

(15分)来自文言的汉语韩少功①我们常常说,现代汉语是白话文。

其实,这样说是不够准确的。

要说白话文,要说平白如话或者以话为文,世界上最大的白话文是西文,比如说英文。

英文是语言中心主义,文字跟着语言走,书写跟着读音走,那才够得上所谓“以话为文”的标准定义。

从这一点看,现代汉语顶多是半个白话文。

②我们的老祖宗是文字中心主义:语言跟着文字走。

那时候四川人、广东人、山东人等等各说各的方言,互相听不懂,怎么办?只好写字,以字为主要交流工具。

秦始皇搞了个“书同文”,没有搞“话同音”。

一个字的发音可能五花八门,但字是稳定的,统一的,起主导作用的。

③从全世界看,这种以文字为中心的特点并不多见。

我猜想,这与中国的造纸有关系。

一般的说法是,公元一百零五年,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

现在有敦煌等地的出土文物,证明西汉初期就有了纸的运用,比蔡伦还早了几百年。

有了纸,就可以写字。

写字多了,字就成了信息活动的中心。

④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中国为何没有像欧洲那样分裂的时候,谈了很多原因,文字就是重要的一条。

在他看来,正因为有了“书同文”的汉语,中央王朝和各地之间才有了稳定的信息网络,才保证了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的联系,尽管幅员广阔交通不便,但国土统一可以用文字来予以维系。

⑤汉语不但有利于共同体的统一,还有利于文化的历史传承。

现在读先秦和两汉的作品,没有太大障碍,靠的就是文字几千年不变。

一个“吃”字,上古音读qia,中古音读qi,现代音读chi,读音多次变化,但文字没有变化。

如果换上一种表音文字,就不会有几千年不变的“吃”。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乔叟时代的英语,现在的英美人都读不懂,说是古英语,其实不过是十六世纪和十四世纪的事。

这更不要说作为英语前身的那些盖尔语、凯尔特语、威尔士语等等,今天的广大英美人就更没法懂了。

⑥中国人不能永远生活在农业文明的历史里。

随着生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十八世纪以后的现代工业文明浪潮的到来,汉语也表现出僵化、残缺、不够用的一面。

以文字为中心的语言,可能有利于继承,但可能不利于创新和追新;可能有利于掌握文字的贵族阶层,但一定不利于疏远文字的社会中下层大众,释放出文化创造的能量。

这样,从晚清到五四运动,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正是痛感文言文的弊端,发出了改革的呼声。

⑦当时很多西方的事物传到了中国,同时也就带来了很多外来语,这些外来语不合适用文言文来表达。

文言文的词,一般是单音节或者双音节。

但外来语常常是三音节、四音节乃至更多音节。

“拿破仑”,“马克思”,可勉强压缩成“拿氏”和“马翁”,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你不好缩写成“资义”和“社义”吧?碰上“二氧化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怎么缩写?想想当年,鲁迅留学日本,胡适留学美国,带回来很多洋学问,肯定觉得文言文不方便表达,语言文字的改革势在必行。

⑧文言文也不大利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白话文并不是现代才有的。

宋代大量的“话本”,就是白话进入书面形式的开始。

这与当时市民文化的空前活跃有密切关系。

活字印刷、带来的印刷成本大大降低,也可能发挥了作用。

宋代以前,白话同样可能存在,只是不一定被书写和记录。

晚清以后,中国处在巨大社会变革的关头,阶级结构必须改变。

这个时候,下等人的语言要登上大雅之堂,多数人的口语要挑战少数人的文字,当然也在所难免。

⑨所以,五四前后出现的白话文运动,一方面是外来语运动,另一方面是民间语运动。

现代文学也依托了这两大动力。

比如一些作家写得“洋腔洋调”,笔下有很多欧化和半欧化的句子;另有一些作家写得“土腔土调”。

这两种作家都写出了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鲁迅是亦土亦洋,笔下既有吴方言的明显痕迹,又有日语和西语的影响。

15.第③段,“这种以文字为中心的特点并不多见”。

“以文字为中心”的具体特点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段列举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以及盖尔语、凯尔特语、威尔士语等例是为了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2分)A.汉语以文字为中心,可能与中国很早就有纸的运用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