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课飘出稻花香——农村生活与写作教学无缝对接的尝试

合集下载

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范文一:关于《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作文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谈一下《稻花香里说丰年》这篇作文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这篇作文的重点在于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那种收获的喜悦和满足。

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丰年对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也体现了农民对于自己辛勤劳作的一种收获和满足感。

其次,在用词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比如“秋风飒爽”,“田野一片金黄”,“豆蔻年华,面如凝脂。

”这些形象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让我们想到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和风景。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还通过对稻谷的描写,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她对于农民的敬仰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农民是最不容易被人注意到和关注的群体,而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对于农民的感激和敬佩,让我们对于农民工作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最后,这篇作文的结尾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作者并没有写出太多关于未来的展望和设想,但是她通过写出青春的豆蔻年华和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的憧憬,让我们在欣赏这篇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经过这篇作文的分析和感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家的思考和用心,也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丰年”的含义和意义,更加感受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范文二:《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的感悟大家好,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稻花香里说丰年》这篇作文的感悟和思考。

在这篇作文里,作者通过对于秋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从田地里传来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成果,可以欣赏到那些美丽的景色和风景。

而在这篇作文里,作者就像是画家一样,通过她细腻的笔触和形象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收获的喜悦和满足。

同时,在这篇作文里,作者还通过对于农民的描写,表达了她对于农民的敬爱之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农民是最不容易被人注意到和关注的群体,而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对于农民的感激和敬佩,让我们对于农民工作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1《喜看稻菽千重浪》单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喜看稻菽千重浪》单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喜看稻菽千重浪》单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单篇教学设计一、任务群目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1.学习目标与内容(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3)具休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2.教学提示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1)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

(2)社会交往类内容,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

(3)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

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

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

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1—2篇,并说明理由。

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

(4)知识性读物类内容,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3篇人物通讯,1篇新闻评论,2首古诗1.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风吹稻花开于心间作文

风吹稻花开于心间作文

风吹稻花开于心间作文回到乡下老家,正是稻禾抽穗时,微风起处,稻花的香气扑面而来。

稻花是父亲眼中最美的花。

父亲是个种田的好把式,今年的稻子在他的侍弄下,长势喜人。

一株株稻禾精神抖擞,密密麻麻立于稻田,尽情展现生命的激情。

密密匝匝的稻穗从稻叶鞘中钻出,不经意间挂满稻花。

稻花小得像婴儿的指甲,泛着微微的鹅黄,没有一丝杂色。

稻香令父亲陶醉、着迷。

他弯下身子,双手轻轻托起一株稻穗,仔细打量。

没有花萼和花冠的稻花,隔着阳光就可透视到颖片内的花药阴影。

由于花丝伸长,稻花逐步被推到颖部顶端,颖片像蚌壳似地张开,淡黄色的雄蕊和雌蕊逐渐露出,绿色的颖片则继续绽开。

父亲的脸凑了过去,深深呼吸着,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

每年春天,父亲都会拿出早已备好的谷种,浸泡、催芽。

发芽后的谷种,父亲把它们撒播在平整好的育秧田里,盖上薄膜,细心呵护。

经过犁田、施肥、插秧、车水、除草、防病,一株株秧苗分蘖成无数棵,越长越高,越长越粗,越长越壮,数月之后,稻田就变成绿色的海洋。

一旦青秆里的嫩穗呼之欲出,就到了抽穗的时候。

立秋前后,风吹稻禾,涌起绿浪,稻花翩翩起舞。

花粉喷薄四射,分散在整个稻田中,碰撞出爱的火花。

父亲走在田埂上,感受稻叶正在抽长,吐芳的谷穗在阳光下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孩子,你过来瞧瞧吧。

”我走到父亲身边,站在稻田里。

父亲说:“稻花香着呢。

”我仔细闻了闻,那是一种青草独特的香味,一种淡淡的、让人亲近的自然之香。

在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把心已融入庄稼的父亲面前,我愧疚得无地自容。

我知道,我离家太久,在大都市打拼多年,稻花的香味已然淡忘。

站在稻浪深处,我又闻到稻田里散发出的亲切熟稔的气息,闻到了生我养我、湿润清新的泥土芬芳,那是这片土地上最原生态的芳香,是生命的芳香。

我仿佛又回到少年时代,父亲带着我在稻田忙碌,亲眼目睹稻花开了、谢了,看到稻子灌浆。

很快,金色的谷粒出现了,那是全家人的希望,它温暖着父亲的目光,温暖着我走出乡村、追寻梦想。

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实用1篇

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实用1篇

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实用1篇稻花香里说丰年作文1000字 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这农村最繁忙的时节,为了让我参加社会实践,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姑妈家参加劳动——学习插秧。

我们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天气热得出奇,气温高达34度了,太阳炙烤着大地,阳光亮得刺眼。

田地里,农民们有的在插秧,有的在犁田,还有的在种菜,忙得不亦乐乎。

姑妈将秧苗用担子挑到了一块水田边,这块田已被整得平平整整的。

只见姑妈抓起一捆捆秧苗,扬起手臂就把它们均匀地丢在田里,平整的水面上就出现了一束束绿色鲜花。

“你先看一看我是怎么插的。

接着,你插一两株,让你熟悉了方法后。

再多插几行,好吗?”姑妈一边亲切地对我说着话,一边麻利地挽起裤脚,脱下鞋,走入潮湿泥泞的水田里,左手拿起一捆秧苗,解开草绳,弯下腰用右手轻轻捏起一株秧苗,根朝下放在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秧叶靠在虎口,大拇指自然地搭在秧苗的茎上,在中指和无名指的帮助下把秧苗插在了松软的水田里。

姑妈快速地整齐地插了一横排,好像用直尺拉了一条直线,然后又向后退了一步,用手抹平田里的脚印,继续向后插秧。

她边忙着手里的活儿,边给我讲解插秧的技巧。

不一会儿,一个绿色长方形就呈现在我眼前,秧叶随风舞蹈,好像在向我招手。

我看了,兴奋不已,感觉很简单,也很有意思。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喊道:“姑妈,这太简单啦,我学会了,我来插,我来插!”“好!”我立即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哼着小调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踩在湿软的.田里,滑滑的,凉凉的,好舒服!我抓起一捆秧苗,按照姑妈教我的方法,在姑妈后面插了起来。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插的禾苗像一个个醉汉,东倒西歪,竖着看过去,又活像一条小青龙,歪歪扭扭。

好不容易插完一行之后,已经汗流浃背了,我拔起一条腿,准备往后退时,脚下一滑,身体向后一仰,眼看就要睡倒在秧田里了。

幸好我眼疾手快,一只手拄着田埂,才将身子歪靠在了田埂上。

吓得我的心怦怦直跳,打起了退堂鼓。

但看到姑姑还在马不停蹄地插着秧苗,动作那么娴熟,手脚那么灵活,我好羡慕啊!“我一定也可以的!”我给自己打了打气,定了定神,仔细观察模仿着姑妈的动作,站稳步伐,尽量把秧苗插得端正一点。

“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稻花香里说丰年”,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稻花香可以让人想起丰收的喜悦,也让人想起勤劳农民的辛勤。

它不仅仅是一个诗句,更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象征。

稻花香里的丰年意味着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大自然的馈赠,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稻花香,是水稻成熟时所散发的一种特有气息。

在金黄的稻田里,稻谷渐渐变得丰满,稻穗垂下来,散发出一股清香。

当微风吹过稻田,稻花的香味扑鼻而来,仿佛告诉着人们一个好消息——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从字面上就能看出,这是一种对农业的赞美和对农民的敬畏。

稻花香是农田的一种芬芳,它象征着农作物的成熟,也寓意着人民生活的幸福。

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农民的辛勤劳作。

所以,稻花香里的丰年,不仅仅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更是对农民辛勤勤劳的赞美。

稻花香里的丰年,不仅仅是对农业的赞美,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业始终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时刻珍惜着自然的馈赠。

而“稻花香里说丰年”这句话,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稻花香里的丰年,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和谐与富裕,也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它让人们在辛勤劳作之余,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稻花香里的丰年,也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景仰。

在古代中国,农业以农历为主要的节气,每一个节气都跟农业的进程息息相关。

而谚语“稻花香里说丰年”则通过香气传递了一个信息:大自然的馈赠。

农民在日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耕种庄稼,等待着收获的季节,这一切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

稻花香里的丰年,象征着大自然的馈赠和祝福,也让人们更加敬畏和景仰大自然的力量。

稻花香里说丰年,是农耕文明的象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稻花香里说丰年”则是农耕文明中对自然和农民的崇拜和赞美。

在古代,一切都离不开农业,而农业又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作。

稻香优秀作文

稻香优秀作文

稻香优秀作文稻香优秀作文(精选3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稻香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稻香优秀作文篇1记忆中的家乡,总是四溢着一股稻香,沁人心脾。

那是正值秋收季节,田野上的稻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金灿灿的颜色。

而那时,也是每个人童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每天清晨,一群群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的农民伯伯提着刚磨好,闪着银色的光的镰刀朝着稻田健步走去。

稻田中,一株株稻子随风摇摆,金黄色的饱满颗粒相互轻轻碰撞,发出一阵沙沙沙的声音,极为动听。

似乎也是在为这个时刻庆祝着、欢呼着。

那样子就像在说:“亲爱的农民伯伯,来带我回家吧!”经过人们的一番努力,到了下午,河边早已摆上了一片片扫平了的稻谷进行晾晒。

风儿轻轻走过,带走稻香随着小河向前漫步而去。

一些小鱼不禁好奇的将头从水下探出来,鱼嘴一张一合,似在品味着这香气。

甚至一些沿河的村庄都能闻到稻香。

故家乡也有“稻乡”的美誉。

小孩子也喜欢在稻田里嬉戏打闹,你追我赶。

玩累了、困了,就躺在稻草堆上,任凭清风拂过自己的脸庞,唱着那天真无邪的歌谣,有时唱着唱着就睡着了。

不知何时,一群身着昂贵服装的陌生人打破了小村庄宁静的生活。

而他们的身后跟的是一架架大型机器。

全村的人都来了,就连村长也到了。

村长与陌生人们交谈着,他的脸上有些不安,而后面的村民也是有些紧张。

最终,陌生人说,这块稻田被征收了,要建大房子。

陌生人的声音不大,但对村民来说却如雷贯耳。

村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曾经的稻田上盖起一栋栋高高的大楼。

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小城市,天空的外衣被染成了灰色,河面上漂浮着一些令人作呕的绿藻。

谁又能想到在位于市中心的高楼下,曾一片稻田四溢着稻香呢?每到秋收季节,总会有那么几位老村民前往十几公里外的山上的一座小庙。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稻米飘香》.DOC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稻米飘香》.DOC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稻 米 飘 香活动提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具有悠久的稻作历史和稻文化。

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值得骄傲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吃穿也越来越讲究。

但不管怎样,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

每个人都离不开粮食,离不开稻米。

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知道要爱惜粮食,尤其是城市的孩子更不知道白花花的大米饭是从何而来。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农民耕作的辛苦,懂得要爱惜粮食,尊重劳动。

活动前,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割稻,亲身感受一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

或带领学生参观农村收割机收割的情景,体会新型农业工具的便捷。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图文、诗、歌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单愿我们的活动能给孩子们一些启迪…… 活动目标:1、了解稻作发展的基本历史,了解稻米对人类的重大影响,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2、知道土地对人类的恩情,培养珍惜、保护土地的情感。

3、知道稻米的种植与生长过程,了解米的种类、作用,体会米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4、阅读米的诗歌、童谣,用米创作米贴画,感受独特的稻米文化。

5、认清目前世界上稻米的现状,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

6、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建议:1、活动前教师先联系好农家,学生广泛收集与水稻相关的资料。

2、课时:4-6课时3、年级:5-6年级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欣赏稻浪翻滚的怡人景象,感受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可以一边欣赏一边吟诵赞美丰收的歌曲、诗文等。

启发学生想象禾苗青请、绿波荡漾的优美风光。

2、、引导学生观察水稻的外形、色泽、颗粒饱满程度。

可动手称一称一颗谷子的重量,算一算一颗稻穗的出谷量,计算一亩稻田的产量。

1、组织学生参观大型农用机器工作的场面,研究机器的外形、种类、作用;或者观看多媒体课件出示的大型农用机器工作的场面,研究机器的外形、种类、作用。

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

《喜看稻菽千重浪》稻香四溢,喜悦满田

《喜看稻菽千重浪》稻香四溢,喜悦满田

《喜看稻菽千重浪》稻香四溢,喜悦满田每至金秋时节,广袤的田野仿佛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用金黄色的颜料肆意涂抹,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稻香四溢,那是农民们辛勤劳作一年的成果,也是大地给予人类最丰厚的馈赠。

站在这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土地上,心中满是喜悦与感慨。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稻田上,晶莹的露珠闪烁着光芒,宛如一颗颗细碎的钻石镶嵌在稻穗上。

此时,稻田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稻穗低垂,颗粒饱满,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成长的故事。

农民们早早地来到田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他们弯下腰,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稻穗,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过去,种植水稻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工作。

农民们依靠传统的手工劳作,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心血。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走进了田间地头,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同时,农业技术的创新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优良的品种选育、科学的种植管理、精准的病虫害防治,让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去稻田里帮忙,那时候的稻田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大人们在田间忙碌着,孩子们则在田埂上玩耍。

偶尔帮忙递一下工具,或者捉几只稻田里的蚂蚱,那便是最快乐的时光。

如今,再次走进稻田,看到的是更加先进的农业设备和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法,不变的是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盼。

丰收的季节,是村庄最热闹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收割、晾晒、储存,每个人都在为丰收而努力。

稻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一排排稻穗被迅速收割,留下整齐的稻茬。

运输车辆穿梭在田间小路上,将满载的稻谷运往谷仓。

村庄里,晒谷场上铺满了金黄的稻谷,人们不时翻动着,让它们均匀地接受阳光的照耀。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香,让人陶醉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教 学 中 ,我 们要 着力 培养 学生对 生 活 的有 意关 注 和 收集筛 选 的习惯 , 让他 们会 悟 、 善悟 , 悟得 出 、 悟 得 深。 如: 打 开 窗户 照进 来 的第 一 缕 阳光 , 水 稻 开 出 的 第一 朵稻 花 , 邻 居 大妈送来 的一碗 热粥 。 我们 还要 注
作 者 简介 : 冷永 ( 1 9 7 6 一) , 江苏 睢宁人 , 本 科学历 , 中小学 高级教师 , 江 苏省睢宁县 庆安 中学教 科室主 任, 徐 州市学科 带头人。研究方向 : 作 文教 学。
写作 如种 稻 ,语 文教 师 可参 照 老农种 植 水 稻 的 过程 , 实 现作 文教 学 与 田园生 活 的巧 妙对 接 。 我们 在 课 堂上 “ 插秧 种 稻 ” , 谱写 优 美 的 田园诗篇 , 让 课 堂飘
让作文课飘出稻花香
— —
农村生活 与写作教学无缝对接 的尝试
冷 永
(睢 宁县庆 安 中学 , 江 苏徐 州

2 2 1 2 4 6 )
要: 立足农村初 中学生写作脱 离农村 生活 实际的 问题 , 深入探 究其成 因, 着力引导 学生借鉴 以“ 种
稻” 为典型代表 的农村原 生态生活, 实现 生活与写作的无缝对接 , 引源入 流 , 让 学生立足 田园、 走进 生活 、 联 系实际, 发散 相关联想、 想象, 洞察 乡村 , 强化感悟 , 寻找 自己写作的切点 , 真 实表达 乡村之 美。
关键词 : 农村 田园 写作 种稻 对 接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5 ) 1 0 — 0 0 2 5 — 0 2
D O I : 1 0 . 1 3 5 2 5  ̄ . e n k i . b e l t . 2 0 1 5 1 0 0 1 1
度”
由小 巧 的切点介 人 , 表述 细 致动人 , 文 章 的魂灵 就 活 了。 于 生 活 和作 文 自然 接 榫处 找 点 , 自然 悟情 、 深 刻 悟理 , 就能 为 作 文成 功 塑 魂 。 作 文是 生 命 、 精 神 的外化 , 外 显 的是生命 、 精神 等 内涵 , 既有 内在 , 又有 表象 , 作文 才有 活 的气 息 。
2 0 1 5年 l 0月
语文教学通讯
B 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O( ・ t 一 201 5 Vo 1 . 8 58 No . 1 O
第8 5 8卷
第1 0期
◆教 艺频道
“ 有米” 的“ 巧妇” 呢?
的天气 , 把 稻种 捂上 两 至三 天 , 直 至 稻种 微微 地 萌发 出小 芽 苞 。 待幼 苗稍 大点 开 始选 苗 , 淘 汰长得 高 且单
薄的幼苗 , 留下个头不高、 圆润扎实的小苗。
捂 与悟 同理 。 稻 种需 小 心 “ 捂” , 给够 温度 、 水分 , 才 能够 萌 出结实 圆润 的芽 。 写作前 也 要善 “ 悟” , 在积 累 的根 基上 充 分 、 思 考 感悟 , 方 可 提炼 出独 到 的 “ 写 点” 。 农 村初 中有 不 少学 生 写 自己家 乡 ,一定 要 写 宽 阔的 马路 , 写林 立 高楼 , 以此佐证 农 村 日新 月异 的变
在寻 找农村 生 活 的写作切 点上 ,语 言 “ 淡而 有
味” 的 汪 曾祺先 生 给 我们 做 了极 佳 的示 范 。 他 在《 端 午 的鸭蛋 》 一 文 中有一段 描 写 : “ 平 常食 用 , 一 般都 是 敲破 ‘ 空头 ’ 用 筷子 挖着 吃 。 筷 子头 一扎 下去 , 吱— — 红 油就 冒出来 了 。 高 邮咸 鸭蛋 的黄是 通 红 的 。 ” 这 是
意 引导 学 生从 “ 自我 ” 的世界 走 向“ 周 围” 的世 界 , 从
2 0 1 5 . 1 0 l语 文钗 掌通讯 ・ 学术 . 2 5
活的特色 ,这样写 出来 的关于农村生活的作文严重
失真。
“ 小 我个 体 ” 的生 活走 向“ 社会 群 体 ” 的生 活 , 从 作 文 课 堂 走 向社会 大课 堂 , 走 向村 子 , 走 向街 市 , 和更 多 的人 接触 , 观察 人 物 的一 言一 行 , 并 及 时将 所 听 、 所 见、 所 想 和所 思 纳 人 自己的记 忆 。 只有 这 样 , 写 作 时 才 能从 素材 库里 捞取 新 的点 、 真 的点 、 巧 的点 。 二、 狠 心压 苗—— 沉 下去 、 深 扎根 , 砥 砺作 文 “ 深

出稻花的芬芳。


小心捂稻——滋悟性 、 巧找点 , 打造作 文“ 灵
魂” 选 出优 良的稻种 后 ,有 经验 的老农 会选 择 适宜
段 相 当简朴 的文 字 , 作 者使 用 了高 邮当地 的方 言 ,
如“ 空头 ” “ 吱” “ 通红” 等词 语 , 借助 吃鸭 蛋 的小 动 作 , 生 动形象 地 突出高 邮鸭 蛋蛋 黄 的色泽特 点 ,既有 情 趣, 又 给人 以画 面感 。 读 到这 一 段 , 不 少 学生 说 : “ 平 时 我也 这 么 吃 , 怎么 写 作文 时 就 没想 起 来 呢 ? ” 由此 可见 , 很 多 生活 片段 , 学 生 记忆 里也 有 , 但笔 端 全无 。 这 是 因为 , 这些 孩 子 的确 在 生 活 , 但 缺少 主动 发 现 、 收集 和深 入感 悟 的 习惯 。该 如何 指导 学生去 做 一个
首先 ,应 教会 学生从 常 见 的生活 素材 中学会 找
出“ 写点” 。 帕斯 卡尔 说 : “ 人 是 能 思想 的苇 草 。 ” 在 写
化; 写农 民就写他们衣衫褴褛 、 木讷 自卑 , 给农民贴
上 辛苦 恣 睢 的标 签 。 这是 对 农村 生 活 的模 式 化误 读 , 没 有真 正看 到农 村 生活 的原 貌 ,没 有捕 捉 到农 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