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工厂液氨泄漏致15死 职工入职没安全培训
液氨泄漏事故反思

液氨泄漏事故反思1日,上海市翁牌冷藏实业8·31重大事故原因被初步认定,系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引起液氨泄漏,导致企业操作人员伤亡。
笔者看到这那么报道,不禁想起矿井安装报警装置。
假设这家企业,安装报警装置,肯定不会酿成这么大事故。
别的地方比拟,上海大都市发生这样的事故,真替他们感到脸红。
看来,平安不分城市大小,企业规模如何,关键是做好平安防治工作。
有人说,假设是那个管帽不脱落,不致于发生事故。
试问,管帽由谁来管,还不是企业里的操作人员,或许没把管帽当回事,结果却被管帽给耍了,夺去15条生命,伤了25人。
从这起事故,引应起哪些反思呢?笔者有这样几个看法:一是企业所有的设备都应该做到完好率百分之百。
管帽脱落,应该说,设备不到位,既没有发现问题,又没有及时更换。
往往出事了,人们开始重视了,我想他们肯定没拿管帽当回事。
二是平安检查不到位。
所说的`不到位,是指重点部位。
液氨管路系统,是企业平安重中之重。
管帽做好检查吗?有检查记录吗?这些都是不平安信号,发生事故在所难免。
三是平安监管不到位。
到底监管什么,绝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那样做是分不清重点与一般。
换句话说,就是管不到正地方。
甚至是因小失大。
四是平安检查走过场或流于形式。
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放跑了平安隐患。
结果作业工人倒大霉了。
比方,怎样保证这家企业液氨不泄漏,这是重点之重点。
结果疏忽其管理,事故肯定找上门来。
总之,笔者看了这那么报道,感到平安管理不到位,势必酿成事故。
其实,这样的事故,不是不能防止,而是我们的平安管理人员失职,企业的领导没有落实以人为本方针。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然后站内搜索液氨泄漏事故反思。
液氨泄漏事故调查报告

液氨泄漏事故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日,发生了一起液氨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本报告旨在对该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以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事故概述在XX公司某化工厂,液氨储罐发生泄漏,导致大量液氨释放到空气中,并迅速蔓延至厂区周边。
事故发生后,厂区被迫疏散,造成了工人伤亡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三、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对事故现场和相关数据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设备故障:液氨储罐的泄漏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液氨储罐在过去几个月中未经过维护和检修,导致了设备的老化和损坏。
2.操作失误:在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没有立即采取正确的紧急措施。
他们未能立即发出紧急停工信号,也没有及时启动应急泄漏处理装置。
3.应急预案不完善:公司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未能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和培训,导致操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没有足够的应对经验和知识。
四、改善措施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建议以下改善措施:1.设备维护与检修: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与检修计划,定期对液氨储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操作培训与应急演练:公司应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加强应急预案的执行能力。
3.安全意识教育:公司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液氨泄漏等危险情况的认识,教育他们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
4.安全设施升级:公司应考虑对液氨储罐周围的安全设施进行升级,如增加泄漏报警装置和自动关闭阀门等,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五、责任追究与处罚针对本次事故,公司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问责和处罚。
公司将继续加强对生产安全的管理,并保证类似事故的不再发生。
六、结论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给公司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改善措施的提出,相信公司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液氨泄漏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液氨泄漏的危害与预防措施作者:王沛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3年第10期日前在上海市发生的液氨泄漏事故已经造成15人死亡,25人受伤。
事故调查组经调查,直接原因初步认定为公司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引起氨泄漏所致。
近年来,液氨频繁导致工厂事故,那么大家应该做好怎样的预防措施呢?为此,梅思安(MSA)专业的气体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的相关专家给出了答案。
液氨事故重在防患于未然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
吸入是接触液氨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黏膜刺激和灼伤。
不仅如此,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
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
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目前大多数食品冷库及冰冻水产品加工车间,都会应用到液氨技术进行迅速降温,由于液氨需要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稳定性不持久,一旦发生泄漏,其高压和低于零下33.5摄氏度的温度都有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安全事故(氨气在低于零下33.5摄氏度,以及7~8个大气压的时候才可以成为液体)。
氨制冷的冷库大多由大管道连接,如果制冷设备陈旧老化或维护不佳,阀门连接处密封性不好就极容易产生泄漏。
2024年氨泄漏事故紧急预案

2024年氨泄漏事故紧急预案紧急预案:____年氨泄漏事故第一章:事故背景____年,某工业园区发生了一起氨泄漏事故。
氨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因此该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妥善应对类似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了本紧急预案。
第二章:事前准备2.1 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在园区内设立指挥部,由专门人员负责协调指挥。
指挥部应配备应急指挥设备、通讯设备等,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指挥流程。
2.2 制定应急预案园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责任人员及联系方式,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3 建立事故监测系统安装氨气泄漏监测设备,在园区重点区域、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周边设置氨气浓度监测点,实时监测氨气浓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三章: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3.1 事故报警一旦发现氨泄漏事故,及时报警,通知园区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并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
3.2 事故现场安全隔离首先,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隔离,防止氨气扩散到人员密集区域。
指挥部要及时协调力量,设置警戒线,并保障现场人员的安全。
3.3 人员疏散立即启动人员疏散预案,对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疏散,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
同时,要确保公众了解疏散路线和疏散指引。
3.4 救援与治理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救援和应急处置,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控制氨气泄漏源,并进行紧急清理和处置工作。
同时,组织医疗人员对伤员进行救治。
第四章:事故事后处置4.1 事故调查与评估事故发生后,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与评估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影响和教训,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4.2 安全隐患整改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涉事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要求其立即整改,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4.3 受伤员工救助与赔偿对受伤员工要及时救助,提供医疗帮助,并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进行相应的赔偿。
4.4 教育与宣传通过事故教训,加强对园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安全教育,提高应急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定期组织演练。
机电设备管理情境三之任务二:设备的事故管理

• 1、设备事故直接损失费在100万元以上,1000万 元以下(不含1000万元); • 2、主要生产设备因事故停产24小时以上,72小 时以下。
特大设备事故
• 1、设备事故直接损失费在1000万元及以上; • 2、主要生产设备因事故停产72小时及以上。
事故的分类
• 责任事故
• 根据造成设备事故的 原因,划分为 • 质量事故 • 自然事故
6事故分析
7事故报告
生产车间事故管理的基本流程
在设备事故后续的调查处理中,生产 车间更应积极的配合参与。当有了事 故处理技术结论后,车间应立即采取 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并把 事故教训广泛宣传,提高安全生产的 自觉性。 。 在事故处理完毕后一周内,提交车间 设备事故报告。说明事故原因、事故 损失、事故停产时间、事故责任分析 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等。
• 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或效能降低者, 称为自然事故。
地震引发工厂事故
火灾引发工厂事故
以生产车间事故为例,说明事故管理的基本流程
生产车间是生产设备的直接使用单位,也是设备的 直接管理部门。所以,设备事故的管理也应从生产 车间开始实施。
明确管理责任
车间的设备主任、工艺员、 设备员、工段长、技术员和 班组长等车间管理技术人员 在设备事故管理上有着重要 的管理责任。
但液氨腐蚀性强,且易燃易爆,现 实中液氨设备常常因为管理不善而 引发事故,而且,目前广泛使用的 液氨制冷设备,多是上世纪90年代 生产,设备老化严重,已进入问题 高发期,这更加大了事故风险。
液氨事故泄漏情况汇报

液氨事故泄漏情况汇报根据公司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我们于今日上午9点37分接到了液氨泄漏的报警信号。
事故发生在生产车间C区域,工人们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包括疏散员工、封锁区域、通知相关部门等。
经过紧急处理,液氨泄漏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对设备和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下面是事故详细情况的汇报:一、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
液氨泄漏事故发生于今日上午9点37分,地点为生产车间C区域。
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启动了应急预案。
二、事故原因。
初步调查显示,液氨泄漏事故是由于管道连接处出现了裂缝,导致液氨泄漏。
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事故影响。
1. 人员伤亡情况,幸运的是,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2. 设备影响,液氨泄漏对部分设备造成了损坏,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换。
3. 环境影响,泄漏的液氨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我们将启动清理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四、紧急处理措施。
1. 疏散员工,事故发生后,立即疏散了生产车间C区域的员工,确保人员安全。
2. 封锁区域,立即封锁事故发生区域,避免泄漏扩散。
3. 通知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通知了安全监测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深入调查事故原因,找出漏洞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恢复生产车间C区域的正常生产秩序。
3. 进行环境清理工作,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和清洁。
六、事故教训。
此次液氨泄漏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以上就是此次液氨泄漏事故的情况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关注此事,共同努力,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氨水泄漏事故报告

氨水泄漏事故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发生在某化工厂的氨水泄漏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氨水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但在处理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事故,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对此次事故的分析,旨在提供有关氨水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2. 事故概述事故发生日期:20XX年X月X日事故地点:某化工厂事故原因:设备故障导致氨水泄漏事故影响:工厂内人员伤亡、环境污染3. 事故过程3.1 事故触发点事故发生时,位于化工厂B区的一个储罐发生设备故障,导致氨水泄漏。
3.2 事故反应情况事故发生后,周边工作人员立即向事故应急部门报警。
应急部门迅速赶到现场,组织人员疏散,设立隔离区域,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散。
3.3 事故处理情况针对氨水泄漏,应急部门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隔离泄漏源:封锁泄漏管道,切断泄漏源。
- 疏散人员:尽快疏散事故区域的工作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 处置泄漏物:采取合适的措施,将泄漏的氨水收集起来,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清理现场:清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扩散,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4. 事故原因分析据调查,导致此次氨水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 设备故障:储罐设备出现故障,导致氨水泄漏。
- 设备维护不及时:由于管理不善,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未能按时完成。
5. 事故教训与改进措施5.1 事故教训•定期设备检查维护:定期维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加强员工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管理: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厂设备的安全运行。
5.2 改进措施•设备维护计划:建立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及时进行。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安全管理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6. 结论本报告对某化工厂发生的氨水泄漏事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
一、案例
某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液氨为主要原材料,外购液氨通过槽车运输至公司后,通过管道卸至液氨储罐以供使用。
一次在卸料过程中发生液氨泄漏,操作人员闻到一股很浓的刺激性恶臭味后,到事故柜那拿起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准备佩戴,因不会使用,在未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与未穿防护服的情况下,到现场检查泄漏部位,不一会儿即倒在地上,正好路过此地的两名工人见状,立即跑来搀扶,也相继晕倒,最后车间安全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好防护服后将泄漏阀门关闭,组织人员将三人送往医院救治,其中1人已经死亡,两人住院治疗。
二、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岗位操作人员在发现液氨泄漏后,由于不会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即进入现场处理,发生中毒现象,路过的两名工人因急于救人,也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即盲目施救,结果造成事故的扩大。
三、提示
1.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小于15m。
并根据作业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真正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安全设施建设、安全防护用品配备、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等;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5.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一工厂液氨泄漏致15死职工入职没安全培
训
8月31日10时50分许,上海宝山区丰翔路1258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20余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
上海市安监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正在对这起事故展开调查。
事故
液氨泄漏15人身亡
8月31日11时许,上海宝山区丰翔路1258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死亡、20余人受伤,受伤人员正在医院全力救治。
据大场医院内接受治疗的一名工厂员工回忆,“我们一些人正在睡觉,突然当班的人跑过来拍门,说氨气漏了,大家都跑出来了。
”据称,逃生途中感到气味十分刺鼻,甚至无法睁开双眼,直到跑到厂外才稍有缓解。
事故发生正值周末,但公司内仍有不少员工。
夏天是冷库的旺季,据了解,该企业最近刚从外地招了一批临时工人。
200余消防官兵救援
事发后,上海公安、消防部门出动25辆消防车、200余名消防官兵和百余名公安民警赶赴现场救援,卫生部门亦派出抢救队伍,环境监测车也同时赶赴现场,搜救出部分厂区人员。
据一名参加救援的消防人员回忆,接警赶到现场时并未发现明火,研判可能系生产车间管道泄漏,随即实施疏散救人,并迅速关阀堵漏。
消防部门在昨天午后再次进入厂区,用水枪对事发现场进行淡化处理。
昨天下午,搜救工作结束。
在环境监测部门人员已经完成对厂区的毒性探测后,封锁的厂区重新开放。
据介绍,事故可能是由公司一个车间的管道泄漏所引发的。
昨天21时30分,京华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翁牌公司门口拉起警戒线。
站在厂区外,已经闻不到刺激性气味。
公司大门内,警察和消防人员正在工作,消防员正在将水带收起。
伤情
伤者多为吸入性损伤
事故发生后,先后有35名伤员被送至宝山区大场医院。
其中13人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另
有2人在转送至利群医院后死亡。
昨天晚上,宝山区大场医院内,多数医护人员回应谨慎。
一名来自四川的男子正在医院的接诊名单中急切地寻找自己爱人的名字。
据他称,事故发生时,他爱人恰好在冷库值班,而截至昨晚,仍然没有任何人通知他工厂出事,“我只是从新闻里看到,急忙赶过来。
”经向厂方负责人和几家医院询问,这名家属仍未得到任何答复,不禁焦急起来。
大场医院医务科科长介绍说,伤者多伴有体表烧伤,而液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灼伤导致的呼吸困难,可能要对部分伤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
据悉,上海卫生主管部门已派出专家,对伤员展开针对性治疗。
此外,事故中死亡人员面部烧伤严重,暂时难以确认身份。
上海环保局
未影响周边环境质量
昨天上午,新民网消息称,上午8点左右,宝山、闸北交界区域的共和新路4703弄等多个小区的空气中出现刺激性气味。
对此,闸北环境监察部门回应称,此系有关部门消防演习的烟幕弹引发。
昨天中午,翁牌公司发生氨气泄漏的消息上网后,有网友联系上述事件,怀疑氨气泄漏早有预兆。
对此,上海市环保局于昨天下午通过官方微博“上海环境”进行辟谣,判定为有关部门进行烟幕弹演习所致,与11时许发生的宝山区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的液氨泄漏事故无关。
“上海环境”称,事故发生后,宝山区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就这次液氨泄漏事故是否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进行监测。
经宝山区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了解,这起事故发生在厂房内,根据从厂房下风向检测结果来看,并没有对室外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环境质量安全,请周边市民不必恐慌。
讲述
刚下夜班没睡多久被惊醒
昨晚9点多,宝山区大场医院住院楼一层的急诊科,7名20多岁的年轻工人正在一间诊室求诊。
这些工人刚拍完胸片,结果显示,他们的身体并无大碍。
女工小安讲述,事发时,她正在四楼的宿舍睡觉。
小安等人于当天凌晨零点开始上夜班,早上8点下班后回到宿舍,9点左右入睡,“睡了没多久,就被惊醒了,有人喊‘氨气泄漏了’。
”
小安说,事发时间是11点左右。
她和工友们跑出来一看,发现宿舍楼周边形成雾气。
“用手捂着嘴跑了几步,但还是吸进几口氨气。
开始有点头晕,嗓子痒。
”
昨晚,小安等人表示,除了喉咙还有点痒,暂时没有别的不舒服。
医生查看之后,建议对每人进行输液消炎。
入职半月没做过安全培训
昨晚,大场医院住院楼8楼和10楼,各有十多位来自翁牌公司的伤者躺在病床上输液,有的同时还在吸氧。
据了解,这些人都是呼吸道损伤。
伤者肖女士称,下夜班睡的时候,她感觉特别困。
没睡多久,她听到领班的呼叫声,醒来后,她穿着睡觉时的衣服,还来不及穿鞋子,就跑出了宿舍。
跑了几步,她闻到刺激性气体,难受得不能喘气。
肖女士说,她是被人搀扶下楼的,有些重伤者,则是被抬出大门的。
据工友介绍,目前在大场医院的伤者,绝大多数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
“刚来才半个月,还没有领过工资。
”
据这些伤者讲述,平时,他们的工作内容是在车间内包装白对虾等产品。
对于加工厂需要氨气制冷,他们表示并不清楚,而入职之后,公司也没做过任何消防方面的培训,更别说对液氨知识的介绍。
“干活很累,有的时候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
”一名女工称,老板对员工太狠,员工的休息时间,主要根据虾的数量而定,货多的时候就要加班。
多名在大场医院就医的工友表示,不清楚发生液氨泄漏的位置在哪儿,不确定是否发生过爆炸。
链接
事发公司
资料显示,翁牌公司位于上海外环附近的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内。
2006年,翁牌公司投入巨资,于2008年修建了两座单体相连的万吨级低温冷库和一座日产200吨的冷冻食品加工厂。
该公司总占地面积为16400余平方米,冷库总容积达16.3万立方米,是集水产进出口贸易、物流、收购、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
液氨泄漏如何处置
液氨,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起杀菌和降温制冷作用。
由于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当液氨大量泄漏时,相关负责人员应及时疏散场所内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场所内严禁一切火源,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容器以避免液氨继续漏出。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专家提醒,液氨在空气中吸收大量热,温度急剧降低,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市民如遇液氨泄漏,逃生时应用毛巾捂住口鼻,以较低姿势弯腰从侧风、上风向撤离,氨气中毒人员严禁饮水,但可以饮用较浓的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