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材料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身边的材料

小学科学-身边的材料
坚固,导热快, 导电。
木头
表面有纹路,削 得动,能浮在水 上。
塑料
轻便,不会生锈 ,耐磨,防水。
玻璃


透明,不易腐蚀,吸水性好,易折、 各种颜色,保暖、 易破碎。 易燃,主要用于 吸水性好,主要 书写。 用来做衣服。
观察书包里的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书包里的物品 物品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铅笔 尺子 书本 文具盒 木头 塑料 纸 金属、料 橡胶
橡皮擦 剪刀
塑料、金属
身边的材料
观察我们周围的一些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
木 头

金属
塑料
玻 璃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
金属、木头、塑料、 玻璃、纸、布等。
纸制作的物品
塑料制作的物品
金属制作的物品
常见的有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布六种材料。 你知道它们的特性吗?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
金属

7身边的材料

7身边的材料

天然材料制成的物品
用天然材料还可以制成什么物品?
材料名称
木材
物品
桌子、书、铅笔比Βιβλιοθήκη 比谁知道的 更多?人造材料
人们在使用天然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通 过加热或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制造出新材料, 例如钢铁、玻璃、塑料等等.
活动2:自己动手做”塑料”
• • 材料 • 天然材料
{ 人造材料
家庭材料调查
物品
餐桌
天然材 料
人造材 料
沙发
7、身边的材料
• 你们知道真皮沙发 的皮用什么做的吗? • 我们生活中全是真 皮沙发吗?
想一想
• 生活中的凳子都是用皮做的吗?
• 你见过哪些材料做成的凳子?
活动1:古人用的材料
• 天然材料:存在于自 然环境中的材料。 • 木材、岩石、黏土、 动物皮毛、棉花、蚕 丝、石油等
材料用途
• 木材------做木制家具. • 黏土------制成陶罐. • 石油------提炼出的物质能合成塑料和合成 橡胶等. • 蚕丝------编织成丝巾. • 棉花------纺织成棉质衣服. • 岩石------用来建造房屋.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 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冀教版 科学知识点

一、身边的材料1.我们将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成品成为物品。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叫天然材料,如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有的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或合成得到材料叫人造材料。

如塑料(石油)、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都是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

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

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腈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8.玻璃是怎样加工成的? 玻璃是用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中熔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二、塑料1.废旧塑料制品废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

怎样减少白色污染?(1)减少使用塑料袋(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环境污染(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防弹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 身边的材料(全单元)》优质PPT公开课件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 身边的材料(全单元)》优质PPT公开课件
玻璃的来源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塑料的来源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 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羊 毛
直接来自
木 材
于大自然
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比较棉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实验一:“感官总动员”直接对比棉花和腈纶棉
谢谢观赏!
再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13.纸
讨论纸的用途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 它们有什么用途?
……
各种用途的纸
牛皮纸
卫生纸
书写纸
宣纸
箱板纸
新闻纸
复印纸
人民币
古代的造纸术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 公 元 105 年 ) , 蔡 伦 在 总 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 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 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 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 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 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 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 “蔡侯纸”。造纸技术的 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造 纸术也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之一。
电线 常用工具
周围的金属制品
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 金属制作它们?
金 铁
银 镁
锌 铅 铜
金属的共同性质 活动一
用砂纸打磨铜棒、铁棒、铝棒的表面,仔细观察,你 有什么发现?
金属有光泽。
金属的共同性质
分工明确 观察仔细 记录整理 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
金属的共同性质 活动三
用铁锤分别敲打铜丝、铁丝、铝丝,你有什么发现?
看一看
A 棉花 白色
B 腈纶棉 白色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塑料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塑料

塑料与环境污染 白色污染会给动物的生存条件造成恶劣的影响。
塑料与环境污染
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使用布袋
重复使用没有破损的塑料制品
塑料与环境污染
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回收再利用
谢谢观看,欢迎指导!
Thank you for watching,Welcome to the guide!
优点:透明、价格便宜、牢固
比较塑料尺和钢尺,说一说塑料尺的优点
优点:塑料椅质量轻、价格便宜、 容易获得
塑料的优点
质量轻、价格便宜、不易破 坏、透明、牢固、防水性好、 耐磨耗、绝缘性好、导热性差、 成本低等。
辨别羊毛线绳和塑料绳
同学们能不能用多种方法来比较羊 毛毛线与塑料绳呢?
物理方法
看一看
拉一拉
物理方法
方法/材料 看一看(粗糙程度) 结实程度
塑料绳 光滑 结实
羊毛毛线绳 粗糙 不结实
化学方法
烧一烧
捻一捻
辨燃烧后的气味儿 没有烧焦的气味儿
黏一黏灰烬
有硬块
羊毛毛线绳 有烧焦的气味儿
粉末状
塑料的缺点
塑料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易分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 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人们把塑料污染环境的现象称作“白 色污染”。
塑料
注意事项: 1.不能损害任何物品 2.实验中要轻拿轻放 3.对比完成后,实验器材要放回 圆槽中 4.完成所有步骤后,做好示意老 师
比较塑料尺和钢尺,说一说塑料尺的优点
优点:质量轻、价格便宜
比较塑料碗和瓷碗,说一说塑料碗的优点
优点:耐腐蚀、不易破坏
比较牛皮纸袋和塑料袋,说一说塑料袋的优点

《身边的材料作业设计方案》

《身边的材料作业设计方案》

《身边的材料》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身边的材料》是一门面向初中生的科学课程,旨在通过实际的材料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稳固教室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内容1. 实验材料:纸张、铁钉、塑料袋、水杯等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材料;2. 实验内容:a. 观察纸张的性质,比较不同种类的纸张的厚度、质地等特点;b. 用磁铁吸引铁钉,观察铁钉的吸附情况;c. 测试塑料袋的抗拉强度,比较不同厚度的塑料袋的承重能力;d. 测量不同水杯的容量,比较不同尺寸的水杯的容积大小。

四、设计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3-4人;2. 每组选择一个材料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五、评判标准1. 实验记录准确完备,包括实验过程和结果;2. 实验报告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3. 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讨论和分析。

六、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时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A4纸,字体宋体,字号12,1.5倍行距;3. 作业提交时间:XX月XX日。

七、延伸活动1. 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材料进行实验,拓展实验内容;2. 学生可组织展示活动,分享实验效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身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科学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实验中发现乐趣,探索科学的奥秘!。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材料》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物体,了解和认识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物体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材料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探究来拓展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难点:学生能够对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手段,辅助学生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身边的物体和材料,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活动一: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特点,如纸张、塑料、金属等。

3.探究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如玻璃、纤维等。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实践,如制作小礼品、进行材料的分类等。

5.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等形式,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进行展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7、物品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金属制品:铝钥匙、弹簧、暖气片、铁锅、小刀;木制品:木凳、桌子;纸制品:课本、报纸;棉制品:棉衬衣、棉被、棉袜;橡胶制品:自行车内胎、橡皮筋、橡皮。

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

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镜6、什么是白色污染?答: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弃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成为“白色污染。

”7、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答: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回收塑料物品;制作塑料制品时添加一些添加剂,使其容易分解;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

第三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身边的材料》
内容标准:
1.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

2. 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材料。

能力培养
1. 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 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合作。

2.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设计意图
“身边的材料”是“物体与材料”单元的最后一课。

“身边的材料”是在学习了物体的特征、分类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从“古人用什么材料”到“调查家庭材料”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身边的材料”一课在学生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从古到今、由近及远的材料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流程
收集事实——分析理解——动手操作——迁移应用。

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总体上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类,并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对身边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收集,制作“塑料”的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等)。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的知识,收集身边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波波等几位好友一起到妍妍家做客。

真皮沙发的材料来自动物,仿皮沙发的材料来自人造皮革,通过主题人物对“真皮”与“假皮”的争论,引入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探讨。

讨论:沙发有“真皮”“假皮”之分?
目的:通过有趣的生活片断,引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二、活动一:古人用的材料
情景:出示课本图片。

描述:坐时光机回到远古时代,我们将会看到古人生活和劳作的情景:炉子用石头砌成,器皿是用黏土制成的陶瓷罐,锤子用石块、绳子、木条组合起来,捕鱼船来自粗大植物的树干,手里拿的武器用木棍等加工而成,衣服和帐篷则是来自动物皮毛,制作用品的材料全部是存
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材料。

思考:古人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这些材料来自哪里呢?
归纳:存在于自然环境种的材料是天然材料,如木材、岩石、粘土、动物皮毛、棉花、蚕丝、石油等。

讨论: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还保留了哪些天然材料制作生活用品?
目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天然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发展情况。

归纳:古人用黏土、树木、骨头、毛皮以及岩石来建筑、制衣、炊厨、制造狩猎武器等,但还不知道如何去改变他们所发现的天然材料,许多世纪以后,人们发现了通过塑造或切削它们而改变这些材料的方法。

后来,人们进而发现了通过加热或化学反应去处理天然材料,所以有些用品虽然都来自天然材料,但其技术含量是完全不同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断地创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对材料占有、认识、制造、使用与发展的历史。

部分天然材料的用途:木材——做木制家具;黏土——制成陶罐;石油——提炼出的物质能合成橡胶和塑料;蚕丝——编织成丝巾;棉花——编织成棉质衣服;岩石——用来建造房屋。

三、活动二:自己动手做“塑料”
任务:自己动手做塑料。

材料:出示牛奶、食醋、勺子、烧杯(或小锅)、酒精灯、石棉网、塑料汤匙、旧长丝袜、碟子。

分析:材料中的天然材料。

指导:
实验步骤:
1、将盛着牛奶(约100毫升)的烧杯(或小锅)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不停搅拌,在沸腾之前取下来。

在这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色素。

3、将一汤匙食醋倒入牛奶中,均匀搅拌后,等待冷却。

4、过一段时间,牛奶冷却到白胶状时,用旧长丝袜做筛子,盖住烧杯将牛奶混合物倾倒到碟子中,过滤冷却好的牛奶。

5、把过滤出来的物质用塑料汤匙弄平。

6、用过滤出来的物质制作你喜欢的小动物。

7、将制好小动物放置几天,就变成了硬硬的“塑料” (要放足够的时间)。

说明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交流:实验中的现象。

目的:让学生经历天然材料被加工成新材料的过程。

虽然学生并不理解其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但通过制作过程,学生能认识到有些材料经过处理后会生成新材料,从而初步形成人造材料的概念。

四、活动三:家庭材料调查
调查:找找家里的物品都用了哪些材料?
交流: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

质疑:解决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讨论:
1. 为什么人们要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材料?
2.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各有什么优点?
拓展:过度使用人造材料会怎样?
目的: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会发现生活离不开材料,人造材料的使用量大大超过天然材料。

使学生意识到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不断发明和制造新材料,人造材料具有许多天然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并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五、网上学:了解新型材料
搜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

活动:新型材料汇报展示会。

实践:想象一种新型材料为人类服务。

六、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