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质学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A.司马昭和王莽B.司马炎和王维C.司马睿和王导D.司马睿和王猛2.小明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B.我国南方先后相继的四个朝代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5.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6.据《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7.“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A.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张骞通西域的结果C.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D.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8.列表格是同学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阅读下列表格,其内容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哪一方面的史实()A.C.北人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的背景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是()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②推广选种、育种和施用粪肥等技术③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④普遍实行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0.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组号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掌握东晋的兴亡和南朝历史的史实;2.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
【重点难点】从整体社会状况总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人力条件等。
【自主先学】(一)东晋的兴亡A 、王导、司马睿B 王敦、司马炎C 、王导、司马炎D 、王敦、司马睿(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的更迭:时间 420年---589年,共170年间2、南朝政权: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3、南朝都城: 相关连接2 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下列关于南朝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这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B 、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时社会比较安定C 、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D 、齐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 、南方自然条件好C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 、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相关连接4 下列关于南朝时期水稻种植技术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水稻采用了育秧移植B、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C、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D、长江以南种植了三季稻【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1)请在下面将图中序号处的朝代补充完整①②③④⑤⑥(2)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南迁的人口主要定居在什么地区?2、材料一: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或火耕水檽(nou)(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东汉班固《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丰收),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物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氐族 C.匈奴族 D.羯族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2.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课前预习】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江南土地肥 B.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C.北方人南迁江南 D.南方政局稳定2.前秦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A.氐 B.鲜卑 C.匈奴 D.羌3.下列成语哪一个与淝水之战有关?()A.问鼎中原 B.闻鸡起舞 C.草木皆兵 D.先发制人4.下列对西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鲜卑族所灭 B.因侯景之乱而衰败C.曾经短暂地统一过全国 D.与东晋政权形成“东西并立”的格局【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简述东晋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史实。
2.东晋淝水之战的影响。
3.南朝建立的简要史实(时间、王朝、都城)4.简述南朝前期、后期的发展。
5.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263年B.265年C.280年D.316年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A.羯族B.鲜卑族C.匈奴族D.氐族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4.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两晋C.三国、两晋到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5.西晋、东亚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炎、司马睿 B.司马昭、司马炎C.司马炎、司马昭 D.司马昭、司马睿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7.“(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续表)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江南:中国地理区域概念。
文化特征经历了由尚武向崇文的转变,文化地位也经历了由偏远到成为中心的转变。
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变化转型,在不断的整合与重构中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体系,到隋唐之际其主要内涵已经比较稳定。
江南多次扮演华夏文化中心的角色,可以说江南文化因吸收中原文化而成长,现已成为中华的主体文化之一。
典型例题: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2重点问题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历史作用:原因:(1)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主要原因);(2)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典型例题:“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A.重要原因B.主要表现C.基本特点D.积极影响3综合探究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厥草惟夭,厥木维乔,厥土惟涂泥。
”(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
)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罗宗真《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材料二《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链接导入)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东晋的兴亡(一)东晋的建立1.【图片展示】,学生自主阅读图文和教材,了解西晋灭亡,东晋建立的史实。
提示:(1)西晋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灭掉西晋。
(2)东晋建立——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建康,史称东晋。
(二)东晋政权特点1.【材料研读】,引导学生认识东晋统治的政治特点。
材料:东晋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士族大家把持。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重用,3/4朝野官员是王家人或与王家相关的人,王家南朝时出了八位皇后。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
提示:(1)在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2)特点:东晋政权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三)东晋北伐1.【图片展示】,介绍祖逖北伐的史实。
2.设问:西晋末年,祖逖要求朝廷出兵北伐,朝廷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提示: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四)东晋兴盛与灭亡3.学生自主阅读,整理东晋兴盛与灭亡的史实。
提示:(1)兴盛: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通过学习,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东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2).说出南朝包含哪几个朝代。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4).江南地区开发在农业上的表现。
5).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哪一条?6).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1)司马氏势力的衰落。
作为一国之君,却要与手下大臣同坐受贺,说明了司马氏势力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了。
(2)门阀士族之间彼此牵制。
“王与马,共天下”,而王氏却不能篡权夺位,说明了王氏势力虽大却不是独大,这是几个大族势力相互制衡的结果。
2.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说出理由。
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程标准】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自主学习】1. 东晋建立:______年,皇族________重建晋朝,定都______,史称“东晋”。
2.东晋在______________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局势稳定,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3._____年,东晋亡。
南方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了_______、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______,统称“_________”。
4. 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_________在位时,政治日益败坏。
5.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大量南迁,带去了_______和先进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江南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③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政府大力支持【合作学习与探究】探究一:在图一中分别填出A、B、C、D处朝代名称。
并结合所学,归纳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江南)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注:《宋书》的宋指南朝的刘宋政权;稔(rěn)意为丰收。
材料三:(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宋书》材料四: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问题一:材料一《宋书》中描写的江南与材料二《史记》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的景象?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思考江南地区发生变化的原因。
问题三:这种景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有何影响?问题四: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强化训练】1.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A.羯族B.鲜卑族C.匈奴族D.氐族2.“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课程目标】 1.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及淝水之战 2.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情況 3. 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难点)【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东晋的兴亡、淝水之战、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一、东晋的兴亡【温故知新】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
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
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结果?二、南朝的政治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
【课程标准】知道东晋、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重点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文中的图片、示意图、相关史事等部分获取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进行问题探究。
【导学过程】
学习模块一东晋的兴亡
自主学习
1.建立:316年,内迁的人灭掉西晋。
年,皇族重建晋王朝,以为都城,史称东晋。
2.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手中,年,东晋灭亡。
学习模块二南朝的政治
自主学习
南朝:420―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
2.政治: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从地方起兵夺取政权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大规模的叛乱。
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处于明显劣势。
学习模块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自主学习
1.原因: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优越。
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下民众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2.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等。
南方手工业有快速进步。
商业和城市繁荣,南朝的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合作探究
1.材料研读,见证江南开发
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人们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能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
结合材料回答:
(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说说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
2.阅读课文,从农业进步、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三个方面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自主学习指导1—12
题
【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 (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自然条件:南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社会环境:南方战争想对较少,社会秩序
比较安定;人口、技术:大量北方人南迁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南方,如文学、艺术、宗教等
2. 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等。
南方手工业有快速进步。
商业和城市繁荣,南朝的健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