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复习引发思考

合集下载

遗传的规律与遗传性状初中生物知识点回顾与讨论

遗传的规律与遗传性状初中生物知识点回顾与讨论

遗传的规律与遗传性状初中生物知识点回顾与讨论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关注的是生物个体或群体中的遗传性状的传递与变化。

遗传的规律与遗传性状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知识,在初中生物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回顾与讨论初中生物学中关于遗传的规律与遗传性状的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他的第一定律表明,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在杂交后分离,并独立地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他的第二定律说明了两个不同的性状相互遗传独立。

这两个定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2. 遗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可以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在表现上能够完全显示出来,而隐性基因在表现上被遮蔽而不被看到。

当一个个体是由一对显性基因组成时,那么该性状就会显示出来;而当一个个体是由隐性基因对组成时,该性状就不会显示出来。

3. 遗传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指的是在同一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具有不同功能的基因。

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显性-显性、显性-隐性和隐性-隐性等。

其中显性-显性关系下,两个显性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显性-隐性关系下,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和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表现出显性性状;隐性-隐性关系下,两个隐性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表现出隐性性状。

二、遗传性状的传递与变化1. 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以一定的规律分离并自由组合。

当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经过随机的分离与组合,形成新的个体。

这个过程使得基因的组合具有随机性和多样性,也是造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或改变,从而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或改变基因的功能。

基因突变是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不同类型,它们都可以导致基因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遗传性状的表现。

3.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本和母本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交换,从而导致新的基因组的形成。

《高三复习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教学反思.doc

《高三复习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教学反思.doc

《高三复习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一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教学反思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龙辉本节课为复习课,内容是《遗传的基本规律》,角度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上课班级为马上进入一轮复习的实验班,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强,这节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本模块解题需要的常用思维和方法,侧重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的考查频率及考察分值, 大约涉及16-18分,占高考生物总分的如何提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首先,我介绍了本模块在高考中17.8%-20%0通过强调本模块内容的重要性,来引起学生的重视。

其次,我还向学生介绍高考命题的依据和近年命题的一些新思想、新趋势。

让学生认识到《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是高中生物教学、各类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

《新课标》指出: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遗传模块侧重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两方面的核心素养,即侧重思维和方法。

科学思维包括模型与建模、演绎与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方案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而这节课所讲的解题思维和方法就是“渔”。

如何让学生真实体会到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各种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选择了近年的高考真题为例子,通过真题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方法的重要性,然后对方法进行归纳和提炼。

常用的方法有:(1)模型建构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

有的借助于具体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2)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遗传的基本定律》教学反思

《遗传的基本定律》教学反思

《遗传的基本定律》教学反思
《遗传的基本定律》是《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复习中应以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为基础,在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规律的前提下,复习本节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基础,是本部分的重点知识。

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析,是理解和掌握遗传定律的关键,也是解释自然界中各种遗传现象的科学依据,是本部分的重点知识。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其他遗传规律的基础,同时又是巩固和加深对减数分裂的再认识。

本小节复习要点有三:一是孟德尔对一切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假设和对假设的验证的过程,以及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二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实质与减数分裂的关系;三是有关一对等位基因的杂交、自交、测交的概率计算和单基因系谱题的求解方法技巧,均是本节内容的复习设计重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主要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复习入手,分析自由组合的原理,F2基因型、表现型及有关比例。

本节设计复习内容重点有四:一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二是与减数分裂的内在联系;三是两对及两对以上(N对)等位基因有关概率的计算;四是实验应用题型的正推、反推求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的计算。

在这个知识点的复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学会从系谱图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分析各种病的概率,各个致病基因的来源和去向。

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复习谈上好复习课

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复习谈上好复习课


l ・ 8
生物 学教学 21年( 5 第9 0 0 第3 卷) 期 化解难点” 是复习课的关键。如本节重难点分离和 自由 组合的实质的处理可用知识 网络( 2 的方式展示 : 图 )
于杂交试验过程等内容在新课 中都认真分析过, 这里就
没必要再去重复 , 否则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突出重点 ,
复 习课 内容一般 都较多 , 精心设计复 习课 的结构 ,
包括对 复习课 中内容 的整 体概 括 , 识过 渡与前 后联 知
过程 、 象结果 统 计分 析 、 实验现 象 的解 释 、 现 象 现 对 对
解 释的验证 、 实 质 的分析 , 对 以及在 实践 中 的应 用 等。
系, 然后确定复 习的 目标 、 重难 点 , 明确 复习 任务 。要 有重点地 复习 , 到 : 突出重点 教材 内容 的复 习; 做 ① ② 突 出重点概念 、 例题 、 题思 想与 方法 的复 习 ; 突 出 解 ③ 重要薄弱环节 的复习 ; 突出重点难点 的复习 。例如 : ④
图( 1 , 图 ) 强化理 解。
性 基 因
基因型 卜— 基因 卜一 I 等位基因

. .. .. .. . . .. .. ._ J _ . I 发生 决定
l 决定
控制
I 控 制

控 制

性状分离 f I表现型 卜— 性状 卜—+ 相 对性状 f
显性性状
主要参考文献
f] 1张 华 .99 19 .论 课 程 选 择 的基 本 取 向. 国教 育 资料 。:5— 1 外 5 9 3 _
以上仅从几个 方面 略作解 析 , 未穷 尽 高 中教科 并 书 中蕴含 的心 理逻辑 。尤其 需要 指 出的是 , 教科 书编 写时需要考虑学 习心理学规律 , 但是 , 任何教科 书都不 可能与每 一个 学 生 的 心理 发展 现 状 完全 吻合 。现 实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复习引发思考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复习引发思考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复习引发的思考杨五明(山西省高平市第一中学校048400)《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教学实践中多次组织综合复习也有着不同的体会。

从旧课程到新课程,从突出基础知识到强化基本技能,从知识目标到三维目标,从注重结果的教学到注重过程的转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从落实双基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从讲授型教学到倡导探究性教学,从注重个体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无不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方式的改变,在复习课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着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改进。

在综合复习过程中从理论方面进行思考,在操作过程中加强总结与反思,力求复习的效率,力求提高课堂教学之实效。

遗传的基本规律不仅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重要的是实验科学设计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运用遗传基本规律的内容解释一些相关遗传学现象和事实,促进学生建立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的思维方式。

1 加强比较,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复习过程中重在促进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法,列表比较是比较直观和简洁明了一种具体操作形式。

这一节概念比较多,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用表格处理更能体现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平行性、相对性,对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把握概念的联系和相关内容的掌握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具体内容见表1:遗传的基本规律相关概念列表(表1)项目性状基因遗传方式结合方式遗传符号1 相对性状等位基因细胞核遗传杂交P2 显性性状显性基因伴性遗传自交F13 隐性性状隐性基因细胞质遗传测交F24 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遗传回交×5 性状分离纯合子不完全显性遗传互交○6 杂合子共显遗传正交♀7 单基因遗传反交♂8 多基因遗传对概念进行比较讲解,突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遗传方式通过基因进行分析,通过性状进行结果判断,与结合方式密切相关,从而将繁杂的概念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分类,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类比较的方法。

浅议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浅议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浅议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高考生物试题中也占据一定的比重。

解题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熟悉遗传学基本概念: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主要涉及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基本概念。

在解题之前,首先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并掌握其定义和特点。

2. 仔细分析题目:解答遗传规律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题目的要求。

可以对题目进行归纳和分解,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

3. 应用遗传规律解决问题:根据所学的遗传规律,把题目所给的信息和问题联系起来,应用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和推理。

主要的遗传规律有孟德尔的单因性原则、自由组合原则、随机配对原则等。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可以判断出是单基因遗传还是多基因遗传,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还是随机配对所导致的非孟德尔遗传。

4. 综合运用多种遗传规律:有些题目可能同时涉及到不同的遗传规律,这时需要将多种遗传规律综合运用起来。

在解决复杂的基因重组问题时,除了要应用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原则,还要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连锁的影响。

5. 注意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有些题目可能涉及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需要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

这时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结合遗传规律进行逻辑推理。

6. 注意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遗传规律是基础的科学理论,也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解决人类血型遗传问题时,可以参考实际家族中的血型遗传情况。

解决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需要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注意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多种遗传规律进行推理和分析。

要注意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将遗传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遗传规律小专题教学反思

遗传规律小专题教学反思

《遗传规律小专题》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感到非常为难,遗传部分既是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复习的难点,内容庞杂,选择其中一点,必然用到其他。

而我要上课的班级和学生我一点都不了解。

在一节课中,如何抓住复习的要点,有层次展开复习,又能的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上能零距离的接触,伙伴式的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但实际中,高三学生却往往不太积极谈出他们的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即为上好课的关键。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1.本节课的层次设置非常恰当,使学生在努力之下达到预设目标,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攀登的乐趣。

2.本节课老师的点拨及时到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较到位。

3.本节课根据学生情况及课标,对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大胆取舍,从结果来看,效果相当不错。

本节课的困惑之处在于: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足,针对性有待提高。

浅议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浅议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浅议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高中生物遗传规律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

对于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的解题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理清题意在解答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

因为遗传规律题通常涉及到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和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内容,因此需要对题目中涉及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准确理解。

二、掌握相关基本知识解答遗传规律题需要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的概念、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等遗传规律。

只有对这些基本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解答遗传规律题。

三、举一反三在解答遗传规律题时,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将题目中的规律和原理进行延伸和拓展。

通过类比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定律来解释多因素遗传问题,通过基因突变规律来分析遗传病的形成等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遗传规律。

四、运用统计方法有些遗传规律题目涉及到生物学的统计学方法,如卡方检验、t检验等。

要想解答这类题目,就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结论。

对统计学方法的掌握也是解答遗传规律题的重要一环。

五、举例论证在解答遗传规律题时,可以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说明问题。

结合具体的遗传现象或实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解释遗传规律,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六、多维思考在解答遗传规律题时,要善于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将问题进行多维分析。

比如考虑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基因的转座和重组等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遗传规律。

七、严谨论证在解答遗传规律题时,要注重论证的严谨性。

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逻辑思考和严密推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引用相关的实验数据或科学研究来强化论证的可信度。

在解答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时,首先要理清题意,掌握相关知识,然后通过举一反三、运用统计方法、举例论证、多维思考和严谨论证等方法来解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复习引发的思考杨五明(山西省高平市第一中学校048400)《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研究最多的内容之一,教学实践中多次组织综合复习也有着不同的体会。

从旧课程到新课程,从突出基础知识到强化基本技能,从知识目标到三维目标,从注重结果的教学到注重过程的转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从落实双基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从讲授型教学到倡导探究性教学,从注重个体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无不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方式的改变,在复习课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着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改进。

在综合复习过程中从理论方面进行思考,在操作过程中加强总结与反思,力求复习的效率,力求提高课堂教学之实效。

遗传的基本规律不仅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重要的是实验科学设计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运用遗传基本规律的内容解释一些相关遗传学现象和事实,促进学生建立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的思维方式。

1 加强比较,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复习过程中重在促进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法,列表比较是比较直观和简洁明了一种具体操作形式。

这一节概念比较多,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用表格处理更能体现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平行性、相对性,对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把握概念的联系和相关内容的掌握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具体内容见表1:遗传的基本规律相关概念列表(表1)项目性状基因遗传方式结合方式遗传符号1 相对性状等位基因细胞核遗传杂交P2 显性性状显性基因伴性遗传自交F13 隐性性状隐性基因细胞质遗传测交F24 表现型基因型完全显性遗传回交×5 性状分离纯合子不完全显性遗传互交○6 杂合子共显遗传正交♀7 单基因遗传反交♂8 多基因遗传对概念进行比较讲解,突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遗传方式通过基因进行分析,通过性状进行结果判断,与结合方式密切相关,从而将繁杂的概念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分类,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类比较的方法。

讲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对各种不同的遗传方式进行图示讲解和比较分析,再加上部分遗传方式(如细胞质遗传、不完全显性、共显)的补充和实例说明,使得学生对遗传建立更为全面的认识,加强知识的综合。

辨析各种不同的结合方式,以实例形式进行比较加强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对设计实验思想的理解。

结合基因型、自交、杂交、亲本、子一代、子二代、雌性、雄性等表示符号的解读促进学生生物学科规范书写与表达意识的形成。

2 分析实质,揭示规律,注重拓展结合图示(图1)分析说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描述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有关配子的形成,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与二对等位基因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种数,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减数分裂与遗传基本定律的实质,为揭示1×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的规律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见表2:配子、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推算表(表2)等位基因的对数1对2对3对n对配子种类数2(1:1)1 22(1:1)223(1:1)32n(1:1)n 基因型种类数3(1:2:1)132(1:2:1)233(1:2:1)33n(1:2:1)n 表现型种类数2(3:1)1 22(3:1)223(3:1)32n(3:1)n 组合种类 4 42 43 4n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进行研究的,每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分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可以依分离定律进行分析。

如基因型为AaBBCcddE e×AAbbCcDdEe(5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5对同源染色体上),计算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

3 归纳方法,理清思路,培养提高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只有比较分析才能有效鉴别,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开拓思维进行创新。

将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分析方法、研究方法、应用实践方法进行综合比照,分析优劣,理清解决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的具体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进行遗传分析方法比较,提高应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遗传结果分析是学习遗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种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解决遗传相关问题的基础,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遗传的基本规律复习过程中必须加以总结和分析,促进理解和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并不同情境中进行运用。

几种常用分析方法的特点比较见表3:几种常见遗传分析方法比较表(表3)方法类型实例优点缺点比较实用棋盘法AaBb自交比较直观基因型表现型有重复出现一对等位基因的分析交叉法A a×Aa比较直观简洁配子组合易混淆一对或测交判断分叉法AaBb×aaBbAaBbDd×AaBBdd 思路清晰,不必重复计数基因型不重复表现型不重复二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遗传分析直接推算法二对或多对杂交快速简洁缺乏一定直观性二对或多对分析比较几种常见的遗传分析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实质,掌握分析技巧的特点和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遗传问题的技能,同时将不同的分析方法融会贯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规律的内容和实质。

自由组合的每一对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自由组合的内容分解为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分析推理,简化分析过程,明确分析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一对等位基因的“田”字格(棋盘法)、分叉法是分析多对等位基因遗传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必须组织学生加强训练,直到完全掌握,这是分析遗传问题最为基本的方法。

直接推算法实际是多对等位基因分叉法的简化,一对基因的分析方法扎实掌握,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的分析便迎刃而解。

3.2 加强实例分类指导,突出规范步骤训练,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遗传实例分类是比较典型的,而且步骤是比较明确和具体的,因此进行分类指导是很必要的。

具体分析指导见表4:遗传实例相关步骤比较分析表(表4)分类步骤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性状遗传方式的分析→推断亲本基因型→运用遗传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图分析分析每对相对性状比例→推亲本基因型→运用遗传分析方法计算结果遗传图解分析写出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F1基因型和表现型→F2基因型和表现型杂交育种分析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选取子二代符合性状要求的植株不断自交除此之外还可比较分析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基本步骤,促进学生理解传统遗传与现代科技的关系,建立多种育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全面理解遗传在生产中的应用。

每一种方法以实例方式进行方法指导,细节分析,题型训练。

特别用“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方法的总结。

如杂交育种总结:育种方法要记清,原理步骤需分明,优点缺点不能忘,设计评价不可轻。

遗传系谱图分析方法总结: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有病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有病非伴性;男女相等可能常,男女有别多伴性。

两对基因逐对算,有病无病要分清;病病相乘为双病,无无相乘全正常;交叉相乘和一起,单病数值能肯定。

实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严密的分析,清晰步骤为学生类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最好的借鉴作用。

3.3 总结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孟德尔提示遗传的基本规律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通过方法的总结与复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强化探究方法,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孟德尔探究过程综合分析如表5: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与方法比较表(表5)步骤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假说——演绎方法第一步一对相关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发现F2的分离比为3:1?观察实验、发现问题第二步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雌雄配子结合随机。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第三步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巧妙地设计豌豆的测交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第四步后人实践与总结——分离定律的内容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为了使得学生理解其实质,要求学生举出一些科学家运用假说——演绎方法研究的实例,如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现象,尝试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推理,促成学生这一种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进行努力探究的意识。

4 推理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进行初步实验探究、评价和修订实验方案的能力。

遗传实验更有层次,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玉米杂交实验:重要的是设计思路,实验标本的选择——套袋隔离——人工授粉——套袋培育——统计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进行交流。

探究性遗传实验:假设条件要单一,方案目的要明确,实施过程分步走(骤),结果结论要讨论。

如某一性状遗传方式的探究实验,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不同的结果会推出不同的结论(是显性还隐性,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评价性遗传实验: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选材是否合理、步骤是否严密,性状观察是否明确,结果统计是否准确,样本数量是否有偶然性或较大的偶然性,如何改进实验更好。

通过实例提高学生的评价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开展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设计和开展学生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遗传相关内容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投放学习和研究之中。

认真组织性状的模拟分离比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离计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理解配子分离的实质,从小组结果到全班结果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加强师生的合作,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的讨论。

在活动中也可采用扑克牌取代小球,活动更为方便,取材更容易。

开展人某一性状遗传的家庭调查活动,如人的上眼睑是否有皱褶(双眼皮、单眼皮),耳垂的形状(有耳垂、无耳垂),观察家人的性状,并按要求绘制遗传系谱图,分析遗传方式并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一个周末自已所学生183人全部参与了调查活动,虽然调查结果不十分满意,但学生积极的态度和热烈的争论却留下深刻的印象。

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尝试开展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调查,从前期调查、合理分组、组织调查、结果分析认真组织,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综合复习就是要精心地设计,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方位、多侧面地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框架,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学习观和人生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