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07神经组织(教学用)7 神经组织
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神经组织

第七章神经组织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基础,由神经细胞(nerve cell)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组成。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是高度分化且多突起的细胞。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neuron),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有些神经元还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无传导神经冲动的能力,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
两种细胞虽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不同,但彼此之间联系极为密切。
它们与血管、结缔组织形成某些特殊的结构,共同组成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约有1012个神经元。
神经元最重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一、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但都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图7-1)。
图7-1 神经元形态结构模式图(一)细胞体神经元的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代谢中心。
其形态多样,有圆形、锥体形、梨形和梭形等;直径为4~120μm,大小不等。
神经元的胞体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图7-2)。
1.细胞膜为单位膜,延伸包裹于轴突与树突。
神经元质膜有产生兴奋、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元质膜上有通道蛋白组成的电位依赖性离子通道及膜受体蛋白控制的化学依赖性离子通道。
在不同的条件下开闭,产生不同的功能。
2.细胞核大而圆,核膜清晰,以常染色质为主,异染色质少,故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
图7-2 脊髓前角神经元(HE)1神经元2轴丘3树突4神经胶质细胞核仁尼氏体3.细胞质神经元胞体的细胞质,称核周质(perikaryon),与轴突和树突内的细胞质相通连。
核周质内有多种细胞器,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微丝、微管和神经丝等。
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是光镜下看到的特征性的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华西神经组织课堂PPT

轴突
(4)轴突
轴突只有一个,细而长,分支少。起 始部呈圆锥形,称轴丘。末端分支多,称 轴突终末。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 突内的胞质称轴质,轴突和轴丘内无Nissl body。主要功能是传导冲动。
轴丘 Nissl body
轴突 轴突终末
(5)轴突运输
慢速输送 胞体内新合成的微体、 微丝、神经丝组成的网 架缓慢移向轴突终末。
主要内容
一、神经组织的组成
二、△神经元 三、△突触 四、神经胶质细胞 五、△神经纤维 六、神经 七、神经末梢 八、血脑屏障 九、同步练习 十、实验
一、神经组织的组成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 胞构成。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 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多,对神经元起支持、 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
二、△神经元(neuron )
1.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数目 ①多极神经元 ②双极神经元 ③假单极神经元
有一个轴突,多个树突。 有一个轴突,一个树突。 一个突起分两支,一支进入 中枢,称中枢突;另一支进 入周围组织, 称周围突。
按功能不同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接受并传导感觉冲动至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将运动冲动传给效应细胞。 ③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加工传递信息。
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按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
①胆碱能神经元 释放乙酰胆碱。 ②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③胺能神经元 释放多巴胺,5-HT等。 ④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甘氨酸、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⑤肽能神经元 释放脑啡肽,P物质等神经肽.
按轴突长短的不同
①GolgiⅠ型神经元 指长轴突的大神经元。 ②GolgiⅡ型神经元 指短轴突的小神经元。
神经组织—神经元的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尼氏体 特征性结构
神经原纤维
胞体
尼氏体 Nissl body LM:嗜碱性颗粒或小块 EM:粗面内质网(RER)
游离核糖体 功能: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
参与神经递质以及神经调质的合成。
胞体
神经递质: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化学信息的载体。 神经调质:一般为肽类,能增强维 Neurofibril LM:棕黑色细丝网(银染) EM:微管、微丝、神经丝 功能:细胞骨架;物质运输
突起
1.树突(dendrite) 数量:1个或多个 形态:树状,表面有树突棘 结构:同核周质 功能:接受刺激并传导冲动至胞体
神经元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内约有1012个神经元。
形态多样,但都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 结构
01 胞体 02 突起
胞体
•神经元的营养代谢中心。 •形态多样,大小不等。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 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内。
胞体
1.细胞膜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冲动 2.细胞核
组织胚胎学 第七章 神经组织_0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胚胎学第七章神经组织组织胚胎学第七章神经组织第七章神经组织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基础,由神经细胞(nerve cell)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组成。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是高度分化且多突起的细胞。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neuron),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有些神经元还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无传导神经冲动的能力,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保护和绝缘等作用。
两种细胞虽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不同,但彼此之间联系极为密切。
它们与血管、结缔组织形成某些特殊的结构,共同组成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神经元形态结构模式图(一)细胞体神经元的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代谢中心。
其形态多样,有圆形、锥体形、梨形和梭形等;直径为 4~120m,大小不等。
神经元的胞体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大而圆,核膜清晰,以常染色质为主,异染色质少,故着色浅,核仁大而 1 明显。
1 / 10图 7-2 脊髓前角神经元(HE) 1 神经元 2 轴丘 3 树突 4 神经胶质细胞 3.细胞质神经元胞体的细胞质,称,与轴突和树突多极神经元及各型突触结构模式图(1)尼氏体(Nissl body) :光镜下,为嗜碱性颗粒或小块,分布均匀并延续到树突每个神经元有 1 个或多个树突,形如树状。
靠近胞体部分短而粗,称主树突;主树突反复分支,逐渐变细。
树突表面有许多棘状小突起,称树突棘(dendritic 2 突棘的数量及分布因不同的神经元而异,并随功能而改变。
7神经组织组织胚胎学

神经元 Neuron(nerve cell)
一. 神经元
形态多样,大小差异很大 结构 分类
胞体代谢、营养、整合中心
细胞膜;可兴奋膜,有离
子通道和神经递质 的受体
细胞核(辨认点) 大,圆,染色淡; 核仁明显 (泡状核) 核周质 细胞器丰富
尼氏体(nissl body)
功能:
化学性突触 结构 LM:钮扣状膨大紧贴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 突表面。
神经元胞体
突触小体
EM:(1)突触前成分 (2)突触间隙 (3)突触后成分
突触前成分 突触前膜:接触处轴突末端增厚的胞膜 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突触后成分 突触后膜:另一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 应处的胞膜特化增厚部分,含神经 递质受体 突触间隙:
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 部骨骼肌纤维
运动终板超微结构模式图
室管膜 细胞 小胶质 细胞 星形胶 质细胞 毛细血管 有髓神经纤维 内皮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神经元
胶质 界膜
有髓神 经纤维
少突胶质细胞 小、突起少 功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 髓鞘形成
小胶质细胞 胞体最小 功能:具有吞噬作用,属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
室管膜细胞
形态—单层立方或柱状 功能—产生脑脊液
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少突胶质细胞 周围:施万细胞
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 成分:髓磷脂和蛋白质 结构:LM HE染色— 网状,锇酸染色—黑色 髓鞘 Myelin sheath EM 明暗相间的同心圆板层状
形成:周围神经系统的髓鞘由施万细胞的胞 膜反复包卷轴突并融合而成 *郎飞结、结间体、髓鞘切迹(施-兰切 迹) 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
组织胚胎学课件组织胚胎学课件07-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 (二)神经元的分类
(一)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膜
营养代谢 中心,形 态多样。
受体蛋白,通道蛋白
大而圆 ,着色浅, 核仁大而明显。
胞体
细胞核
神经元
细胞质 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 树突 轴突
突起
核周质 perikaryon
粗面内质网 游离核糖体
微丝 微管 中间丝
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线粒体以及滑面内 质网和溶酶体,还含有随年龄而增加的脂褐素。
分布:在皮肤的真皮乳头处,以手指掌侧皮肤内最多。 功能:感受触觉。
环层小体
分布:于皮下组织、肠系膜、骨膜、韧带、关节囊等处。 功能:环层小体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肌梭
分布:骨骼肌。 功能:肌梭感受肌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
运动终板
分布:骨骼肌。 功能:引起肌纤维收缩。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内脏运动神经纤维 较细,无髓鞘。其 末梢部位轴突分支 呈串珠膨大,称膨 体。体内有许多突 触小泡,内含乙酰 胆碱或去甲肾上腺 素或肽类神经递质。 膨体是与效应细胞 建立突触的部位。
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少突胶质细胞 周围:施万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二)无髓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由较 细的轴突和包在外面的施万细胞组成。数 个施万细胞沿着轴突形成连续的鞘,不形 成髓鞘,故无郎氏结,而且一个施万细胞 可包裹许多轴突。 中枢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轴突 的外面无任何鞘膜,是裸露的轴突,与有 髓神经纤维混杂存在。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n
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一种物质通透的屏障。 构成: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之间的紧密 连接、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 功能:限制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 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通过,以维持脑组织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七章 神经组组织

一、神经元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熟悉神经元的分类. 二、突触 掌握突触的定义、分类。 掌握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 三、神经胶质细胞 掌握血脑屏障的组成,功能。 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结构,功能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掌握神经纤维的定义,分类。 掌握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 五、神经末梢 了解神经末梢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2.按神经元的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又称联络神经元
3.按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不同分:
胆碱能神经元
胺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4.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分:
Golgi I型神经元 Golgi II型神经元
二. 突 触 (synapse)
1. 感觉神经末梢 (sensory nerve ending):
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 触觉小体(tactile corpuscle): 环层小体(lamellar corpuscle) 肌梭 (muscle spindle):
1)游离神经末梢 (free nerve ending):
为另一细胞与突触前膜相对部位的细胞膜(突触 后膜)及膜上所含的特异受体和化学门控通道。
突触间隙:
位于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宽约15~30nm。内含有 Ca2+及相应的酶等。
(四)化学突触的冲动传导过程:
神经冲动→前膜膜电位变化→电位门控钙通 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成分→突触小泡与前 膜贴附并开口→释放递质入间隙内→递质与后 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与受体偶联的化学门控 通道开放→后膜膜电位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 奋或抑制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神经组织(人卫版)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神经组织(人卫版)组织胚胎学教案章节:第七章神经组织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突触的超微结构;神经纤维的结构。
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功能。
了解神经末梢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一、神经元(30 分钟)二、突触(15 分钟)三、神经胶质细胞(10 分钟)四、神经纤维和神经(25 分钟)五、神经末梢(10 分钟)重点: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突触的超微结构;神经纤维的结构。
难点:突触的超微结构,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时间30ˊ 教学内容第七章神经组织一、神经元神经元是一种有突起的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它们之间常以其突起相互接触构成神经通路及神经网络,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及器官内。
神经元形态各异,但一般都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1 / 8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多级神经元(一)胞体胞体形态多样,有圆形、锥体形、梭形及星形等,胞体大小差别很大,直径 4~ 120 m 不等,胞体是神经元功能活动的中心,胞体位于大、小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灰质及神经节内。
1.细胞膜细胞膜也是单位膜结构,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兴奋的作用。
2.细胞质细胞质除含有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及溶酶体等一般细胞器外,还含有嗜染质和神经原纤维等两种神经元特有的细胞器:( 1)嗜染质:又称 Nissl 小体,呈小块状或颗粒状,分散在胞质内,近核周部较多, HE 染色片上,染成紫蓝色,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嗜染质形如虎皮花纹,称虎斑,电镜观察,嗜染质实属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这说明神经元具有活跃的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2)神经原纤维:神经原纤维是一种中间丝(又称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分散在胞质内,神经原纤维除具有支持神经元的作用外,还与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及离子运输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施万细胞核
郎氏结
轴索
结间体
髓鞘
1)轴突+髓鞘+施 万细胞(膜、核) 2)郎氏结:各节 段间的缩窄部称郎 氏结。 3)结间体:相邻 两个郎氏结之间的 一段称结间体。
三、神经胶质细胞
1、概述: 数量是神经元的10~50倍。 有突起,但不分树突和轴突 ,也无传导冲动的功能。起 支持、保护、分隔、营养等 作用。
2、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①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 体积最大的一种,呈星形,核圆 形或卵圆形,较大,染色浅。胞 质内含胶质丝。可分两种:
A、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白质 B、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灰质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 2、掌握化学突触的光镜、电镜结构及神经信息传递。 3、熟悉神经组织的组成、功能、分布。 4、熟悉神经元的分类。 5、熟悉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6、了解神经胶质细胞分类、结构和功能。 7、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的构造。 8、了解神经末梢的分类、分布、结构和功能。
具支持和绝缘作用 ,胞突末端扩
大形成脚板 -胶质界膜 或神经胶
质膜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②少突胶质细胞:胞体 较星形胶质细胞小,核 圆,染色较深,是中枢 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 胞。
③小胶质细胞:是胶质 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 细胞突起细长有分支, 表面有许多小棘突,有 吞噬功能,可转变为巨 噬细胞。
2、分类:
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
信息的媒介 。
电突触 :以电流作为信息载体,
是缝隙连接。
3、化学突触结构:
常见连接类型有:轴-树、轴-棘、轴-体突触
1)突触前成分:通常是神经元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它们 在银染色标本中呈现为棕黑色的环扣状,附着在另一神经元 的胞体或树突上,称突触小体。
组成: ①突触前膜:比一般细胞膜略 厚,内面附有一些致密物质。 ②突触小泡:大小形状不一, 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③电位门控通道:当神经冲动 传至轴突终末,使其开放。 ④突触素:附在突触小泡表面, 使突触小泡集合并附在细胞骨 架上。 ⑤锥形致密突起:附在突触前 膜上,突入胞质内,突起间容 纳突触小泡。 ⑥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 线粒体等。
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离子通道-Na+、K+、Ca 2+、Cl-
• 膜蛋白
受体 神经递质
离子通道开放
• 化学门控通道—树突膜和胞体膜 • 电位门控通道—轴膜
2、树突:
• 多个,多呈树状分 支,
• 内部结构与核周质 基本相似。分支上 有许多树突棘。功 能主要是接受刺激。
3、轴突:
• 仅一个,呈细索状,末端 常有分支,
④室管膜细胞:为立方 或柱形,分布在脑室及 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 成单层上皮。脉络丛处 的可产生脑脊液 。
2)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 ①施万细胞:是周围神经纤维的 髓鞘形成细胞。能分泌神经营养 因子。
②卫星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 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细 胞,称被囊细胞。
四、神经纤维和神经
• 起始部称轴丘, • 细胞膜称轴膜, • 细胞质称轴质, • 轴突内无尼氏体,但含神
经原纤维、小泡等。 • 起始段易引起电兴奋。 • 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 轴突运输
(二)神经元种类
根据突起数量分:多极、双极、 假单极;
根据轴突长短分:高尔基I型、 高尔基II型;
根据功能分:感觉、中间、运动; 根据释放的递质分:胆碱能、去甲
肾上腺能、胺能、氨基酸能、肽 能、其他—NO
(三)神经干细胞
位置: 大脑海马、脑与脊髓的室管膜下区; 形态:星状多突(与星形胶质细胞不易区分),
含巢蛋白-标记物; 增殖分化: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
胞。
二、突 触
synapse
1、定义: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 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4)每个结间体 的髓鞘由一个施 万细胞的膜融合 包裹而成。 5)施-兰切迹: 在其纵切面上常 见一些漏斗形的 斜裂。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 神经纤维:
1)轴突+髓鞘。 2)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 端扁平薄膜包卷轴突而形 成。 3)一个细胞有多个突起 包卷多个轴突。 4)外表面无基膜包裹, 髓鞘内无施-兰切迹。
A、尼氏体—(RER平行排 列,游离核糖体分布其 间所形成的光镜下的嗜 碱性颗粒或小块)。
结构蛋白 酶(合成神经递质) 神经调质
神经元胞体光镜观,示尼氏体
B、神经原纤维—神经 丝集合成束与微管交 织排列成网构成神经 元的细胞骨架,嗜银。
C、分泌颗粒、脂褐素 等。
3)细胞膜:可兴奋膜,具接受刺激、
概述
神 经
神经细胞 (神经元)
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
组
织 神经胶质细胞 支持、保护、分隔、营养
神经元
突触
神经纤维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末梢
பைடு நூலகம்
神经元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膜
胞体 细胞核
神
细胞质
经
树突
元
轴突
1、胞体
为营养代谢中心,大小、形态不一
1)核:大而圆,着色浅,
核仁明显;
2)细胞质:含大量RER、 Ri、Gi、微管、微丝和神 经丝;
3、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 神经纤维:
轴突镶嵌于施万细胞胞 质内而形成,一个细胞 镶嵌多根轴突,一个轴 突由多个施万细胞连续 包绕,无髓鞘,外有基 膜。
4、中枢神经系统 的无髓神经纤:
2)突触间隙: 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 细胞膜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 膜,两者之间宽约15~30nm 的狭窄间隙,内含糖蛋白和 细丝。 3)突触后成分: 组成:
①突触后膜:比一般细胞膜 略厚,内面附有一些致密物 质。 ②受体; ③化学门控通道。
化学性突触电镜图
4、突触的作用机理: 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导到轴 突终末时,突触小泡移至突 触前膜,通过出胞作用释放 神经递质或调质到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中的受体特异 性结合,引起突触后细胞的 变化。释放到突触间隙的递 质分子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 合产生生理效应后,很快便 被相应的酶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