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润理出——《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学设计带反思(优秀8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学设计带反思(优秀8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篇一一、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提问:师: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间的那几件事?这两件事体现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怎样的感情?(提示可以用字词来概括。
)生:“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
生:体现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师:板书“爱”。
(一)由“爱”切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画体现父子情深的语句,请仔细的读,用心的想,看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写感受。
(提示:读书有问题有想法时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这样你能从别人的发言内中得到启发。
)3、全班交流。
师相机引导第二节:“探望”一词,很有深意,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从探望一词我看出了儿子思念父亲。
”生:“我觉得儿子对父亲有着深深的爱,不然他就不会赶到岛上去看望父亲了。
”……第三节:你对哪些词体会的较深刻?生:找到“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
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重点词语。
师;“谁能谈一谈你独特的理解?”生:“从这几个词语中更能看出儿子深爱着父亲。
”生:“读了这些词语我仿佛看见了高尔基的儿子为了让父亲能欣赏到美丽的鲜花而忙碌的身影。
”……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文字。
4、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了,他望着满院的亲自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见……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5、学习“春景图”以读代讲。
自由读一读老师要看到你那灿烂的笑容、婀娜的舞姿、还有摇头晃脑的样子……这样的美景使你脑海浮现出怎样的词语来形容。
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试着练习背诵。
读第五节,还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他们父子情深?(引导学生练说)体会“说不出的高兴”的情感:快乐、幸福、甜蜜“多么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你体会到了高尔基怎样的感情?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理会想些什么?(自由练说——指名说)6、整体朗读第2——6节体会子爱父、父思子。
亲情温暖人心:《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亲情温暖人心:《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亲情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感受亲情的温暖,增强对家庭和亲人的珍视和关爱。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学会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了苏联作家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亲情故事。
高尔基在儿子病重时,不顾自己的健康,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展现出了深深的父爱。
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学会了关心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父亲的爱心。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亲情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并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亲情细节,分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3.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四、课堂练习4.1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分享和写作练习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5.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师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感受其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联系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人格魅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高尔基吗?谁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高尔基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联系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伟大的爱心。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表现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尔基的爱心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高尔基作品中的现实意义。
2. 推荐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海燕之歌》、《母亲》等,加深对高尔基及其文学成就的理解。
七、评价反思1. 学生自评: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精选9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精选9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篇一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师)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课文中,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栽花赏花这件事的?我们先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学习25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具体写儿子栽花,父亲赏花的词句,并作记号。
2、出示2、3两段,指名读3、交流找到的词句师:儿子是怎样栽花的?你找到了哪些词句?(1)学生读出句子,出示画线句子。
(2)齐读(3)师:在读这句话时,你会特别注意哪些词?(4)学生自由谈,找出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5)理解顾不上,插入年纪小路途远的内容。
(师:此时,高尔基的儿子需要休息吗?请你联系课文想一想;当时他才多大呀?他顾不上休息,在忙着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小结:高尔基的儿子不远万里来探望父亲,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花,可见儿子深深地爱着父亲。
(板书:爱)。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2、3两节。
4、学习4、5小节师:儿子走了,但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他看见了怎样的情景?(1)出示图片,联系课文第4节练习说话。
(2)(师引读)多美的画面啊!出示第4自然段,齐声朗读。
(3)师:看着眼前的鲜花,高尔基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五节,体会一下。
学生交流三点:无比的高兴骄傲、自豪对儿子的思念(4)小结:多么深厚的父子之情啊(点一点爱字)(5)谁能把这一段朗读好?指名读、齐读三、学习69自然段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件事,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然而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父子之情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件事,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下面的内容,找出信的内容。
1、你从他的信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后再发言,谈对信的理解。
)2、精读(1)问(第七节):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里美好的东西指什么?请同学们读读第8段话,想想这里美好的东西还是指鲜花吗?(2)学生读想,交流师启发:这里是不是高尔基希望他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给人们种鲜花?这里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学生讲。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精选6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精选6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只有付出,才能使心灵丰满而充实,才能领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第一课时一、以诗入情,初悟快乐。
1、出示小诗:<幸福>2、师:大家一定还记得这首小吧,它让我们知道了……预设:生: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
生: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生:付出,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4、看来你们都懂得体验快乐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检查预习。
a、出示生字词及课文中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b、指读课文,指导正音。
c、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理清脉络、概括大意。
1、这是一篇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2、给课文分段,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
第二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第一件事――栽花赏花。
第三段:(第六到第九自然段):写第二件事――写信教子。
3、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四、走进文本,初识作者。
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高尔基是前苏联的一位作家,他十分疼爱他的儿子,他们的感情非常好。
)2、高尔基十分疼爱他的儿子,那么他的儿子又是怎样对他的呢?(他的儿子也一定非常的爱他,因为爱应该是互相的,我付出了我的爱,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相机结合作家卡片介绍高尔基。
3、是啊,高尔基深受着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同样深受着他。
下节课,我们再来品读他们父子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本文一共有三个生字词。
“妻”、“紫”、“庞”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型和结构。
二年级语文下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设计(通用6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设计(通用6篇)二年级语文下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7个;积累10个词语,描写5个汉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词句;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第四、五节,并能背诵。
4、初步感受“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抄写一句句子。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难点: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同学们,你们认识高尔基吗?板书:高尔基学习“基”(书空)2、(介绍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注意:教师可选择部分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3、出示句子: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4、补全课题齐读5、学生质疑(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3)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1)自学文中的生字。
注意“晃、霞、妻”的读音,“晃”要读准后鼻音。
指导“妻”的书写(上半部分的竖下面不出头。
多横分长短,间距求均匀。
)(2)思考: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3)学生交流。
2、分别出示栽花、赏花图。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4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4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根据学情,指导规范书写易错生字“妻”,正确的基础上写美观。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懂得“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并从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爱。
3、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等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并积累背诵这两段。
4、通过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读好“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学生根据来信写回信,内化“‘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并积累背诵这封信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词汇,学会运用;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4课,板书课题,齐读。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感情,你会用哪个字?(爱)课文是通过哪两件小事来传达这一情感的?(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2、明确目标:今天,让我们深入的研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他们父子间浓浓的爱,体会高尔基高超的教子艺术。
3、效果预期:只要我们用心品读语言文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收获,有信心吗?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品读感悟父子情深任务呈现:仔细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儿子爱父亲?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爱儿子?分别用“()[]”标出来,重点词语下画上“Δ”自主学习:按要求读书展示交流:1、儿子如何爱父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呢?生交流:从“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的花草”谈体会:儿子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种各种花草,猜猜看,他做这件事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可能是让花草来陪伴父亲,排解父亲孤独寂寞的心情;也可能在想父亲欣赏到自己种的鲜花身体早日康复)同学们高尔基的儿子当时有多大?(只有10岁)多高?(还没有头那么高)干这样的活容易吗?(不容易)虽然小小年纪,却有这样的爱心、孝心,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用心教育孩子,成就美好人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感人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感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及他的作品《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剖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孩子用心去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及其作品《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相关背景知识。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亲情主题,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作品中所表达的亲情主题。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剖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生平介绍、作品《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原文及注释。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作品《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生平及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亲情主题,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亲情的伟大。
4. 深入剖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细节,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用心去关爱他人,成就美好人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心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采用情感体验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共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一种 积极 的 内驱 力 . 使 阅读 成 为
快 乐 之 事 对 文 章 的整 体 感 知 , 是
( ① 边 读课 文 , 边 想象 画 面 ; ②读
好 圈 画 的 关 键 词 句 笕 分 体 现 人 物 的情
f 课 题 是 两 个 人 物组 成 的 .自然
一
种思维 的方式 . 也 是 一 种 阅 读 的
定是禁锢 的. 诸如“ 拾钱包” “ 让 座
位” 此 类 的套 话 、 假 话 会 充斥 课 堂 。 我
们 今 天 的 教 学是 基 于 儿 童本 位 的 . 需 要认真地 思考 : 儿童喜欢什 么, 儿童
乐 意 接 受什 么 . 儿 童 未 来 的 发 展 不 可
2 . 二 读 来信 . 悟 深情 师: 同学 们 , 如果 你 就 是 高 尔 基 的儿 子 .当你 读 着 这 封 信 的 时候 . 你 高兴吗 ?为什么 ? ( 得 到 了父 亲 的赞 扬 . 知 道 了父 亲 的希 望 . 明白 了 一个 道 理 … … )
如 果 这 追捕 , 长期凛泊他乡 , 与妻_ J L 不能团 的例 子 来 说 明 这个 道 理 吗 ? ” 样教 学 . 课 堂一定是沉 闷的. 思 维 也
一
候、 任 何 地 方都 给别 人 留 下 美 好 的 东
西: 说 明 给 ’ 永远比t 拿’ 令人愉快”
的道 理 )
习 的 要 求 ——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你 认 为 怎样 才 能 读 好 “ 种花 ” 和“ 赏花 ” 这 两 个 部 分 内容 呢 ?
1 . 读 题 审题
师 : 同学们 . 今 天 我 们 来 学 习 一
篇课文《 高 尔 基 和他 的 儿 子 》 , 根 据 这 个 课题 . 你 能 猜 测 一 下 课 文 的 内 容
的缔 造 者 “ 欣 赏 ‘ 心 里 有 说 不 出 的 高
师 : 同学 们 的 推 测 不 无 道 理 。
2 . 默读课 文 . 联 系 语 言 的 具 体 情 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 自主 选 择 积
累本 课 的词 语 和 句 子 3 . 通 过 自主 阅 读 和 师 生 共 读 . 能
读 信 j个 美 好 的 画面 组 成 种 花 0
画了儿子可 爱的形象 : 赏花. 反 映 了
精 心 选 择 的 你 们 能 读 出 隐 含 其 中 的情
感 吗7 师 : 请你们 再次走进“ 种花 ” 和“ 赏
花” 这 两个 动人 画 面 . 慢慢 阅读 . 细 细
高尔基高兴 的心情 : 读信 , 更 能 让 人
师 : 不久. 儿 子 收 到 了 高 尔 基 从 远方 寄 来 的 信 . 信 里 写 了一 些 什 么 内 容 呢 ?谁 愿 意 为 大 家 读 一 读 课 文 7 、
8、 9三个 小 节 ?
一
亲 表达 的方 式 不 一 样 . 同 学们 要 像 今
让 真情 永远 激 励 我 师: 高尔基 . 是前苏 联著名作家 。 天 一样 用 心 品 读 .
【 教学 目标】
1 . 正确 、 流利 、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背 诵课 文
勤 劳 的 品格 得 以体 现 )
全 都开 了” “ 姹 紫嫣 红 ” “ 轻 轻 摇 晃着 ” “ 阵阵芳香” 好 一派春花烂漫 . 花 香 诱 人 的 景 象 ! 而儿 子就 是 这 一 美 景
思考, 受到 情感 熏 陶 . 获 得 思 想启 迪 . 享 受 审 美乐 趣 三、 读信 ・ 悟情
1 . 一 读 来信 . 知 内容
就是“ 我” 的快 乐 . 这 是 一 种 高 尚 的 利
人 品格 )
师: 同学 们 , 父爱如山。 其 实 全 天
下 的 父 亲都 是 一 样 的 . 都 希 望 自己 的 孩 子将 来 成 为 一 个对 社 会 有 用 的 人 .
需 要 老 师 的启 发 点拨 . 需 要 同学 的帮
助。
读感 悟 。而倾 听每 个 人 的看 法 . 分享 每
个人 的 感 悟 . 无 疑 是 语 文 学 习过 程 中最 快乐 的事 情 。谁 愿 意 首先 与 大 家分 享 ?
只有 1 0岁 …‘ 还 没有镢 头 那 么
高” .一 个 可 爱 的孩 童形 象 呼 之 欲 出 : “ 顾 不 上 休 息 …‘ 一 直 在 忙 着 …… ” 一 种
育 培 养 学 生 默 读 高 尔 基 写 给 儿 子 的 其 他 三封 信 师: 我 看 到 同 学 们 都 在 默 默 地
读. 静静 地 想 , 此 时此 刻 , 心 中一 定 有
远比‘ 拿’ 令 人 愉 快? 你 能 举个 生 活 中
・
( 赞 扬 儿 子在 小 岛上 留下 了美 好 的 东 西— — 鲜 花 : 希 望 儿 子 在 任 何 时
岛探 亲 的 内容 . 具 体 说 说 这 句 话 的 意
思吗7
同 学们 不 仅 读 懂 了 . 还 会 像 高 尔基 的 儿 子一 样 铭 刻 心 间 . 作 为 自己成 长 的
精 神动 力
( 儿 子来 小 岛 探 亲 . 没 有 顾 得 上
休息 . 没有顾得 上游玩 . 没 有 顾 得 上
体 会 到 高 尔 基 对 儿 子 的 一 片 深 情
【 学情分析】
五年 级 的学 生 已经 具 备 默 读 、 精 读、 略读 的 能力 。 他们 在 精 读 作 品 时 , 在词句理解 、 文意把握 、 要点概括 、 内 容探究 、 作 品感 受 等 方 面 能 初 步 形 成
自 己的 看 法 . 并 通 过 做 批 洼 的方 法 表
由表 及 里 . 由浅 入深 他 们 不 再 是 简
单 地 阅读 文 字符 号 。 而是 加 入 了 自己
予他人关 心、 帮助、 爱 护 … … 他 人 的
快 乐 是 因 为“ 我” 的付 出 . 他 人 的 快 乐
2 . 父 爱如 山 . 真 情 永 远
的积 极 思 维和 情 感 活 动 . 有 所 感 悟 和
括能力不强. 所 以 需 要 教 师 有 意 识 地 培
养 和 训 练 以上 三个 画 面 的 捕 捉 就 是
着 眼 于 对 课 文 的 整 体 感 悟 . 帮 助 学 生
苏 南 通
而
迅 速 形 成 条 块 式 的 记 忆 .提 高 阅 读 的
效率。
花全开 了 . 高尔基 睹花思人 . 给 儿 子 写了一封信. 鼓 励 儿 子 做 一 个 乐 于帮
一
、
披文 . 触 景
用 的是 学 生 喜 闻 乐 见 的 游 戏 方 式 . 既 审 清 了题 意 . 又 激 发 了 学 生 阅读 的兴趣 . 变“ 要我读 书 ” 为“ 我 要 读 书” 学 生 主 动 阅读 , 主动探求 , 产
法 。同时 在 理 解 的 基 础 上 . 还 有 一 个 学
高 尔 基 是 一 位伟 大 的 作 家 . 他 很 爱
自己 的 儿 子 课 文 开头 的这 句话 直
接 点明中心 . 并统领全文 。 ( 学 生 齐 读 课 文 第 一 自然 段 。 )
师 :请 同 学 们 自 由朗 读 全 文 , 并 捕 捉 一 下 课 文 中动 人 的 画面 。
师: 同学 们 . 你 们 有 这 样 的 体验 吗?
乐 于帮 助 他 人 的人 . 能 实 现 自己的 理
想 并 有所 作 为 的 人 。 只不 过 . 每位 父
( 学习游 戏 、 工作 ・ ・ …・ )
4 . 四读 来信 ( 拓展 ) 。 话 感 动
《 粗 叵 尔基和他的儿子 = 》 教学设计
品 味 可 以圈 画 关 键 词 句 . 并 把 自 己的 阅读 体 会 写 在 书 旁 ( 学 生 自主阅 读 , 做 批注 : 教 师 巡
回观 察 . 进行点拨 。) 2 . 赏 景 交 流 师: 语 文 学 习 最重 要 的是 自己 的 阅
1 8 9 2年 开 婚 发 表 作 品 . 一 生 著 述 甚
丰 。高 尔 基 一 子 一 女 , 女 儿 卡 佳 早
们 成 长
设计理念: 简单 的“ 说 理 式” 教学 是 学 生 最不 喜 欢 接 受 的 “ 这 篇课 文
讲 了一个 什 么道理 ? 为什 么说 ‘ 给’ 永
( 学生交流 . 教师 引导归纳 : 儿
3 . 读 文 蓄情
子种花 、 高 尔基 赏 花 、 儿子读信 )
设 计理 念 :读 课 题 猜 内容 , 采
师: 抓 住 关 键 词句 , 品 昧人 物情 感 ,
是 小 学 高 段 的 同 学 必 须 掌 握 的 阅 读 方
【 教学过程 】
情润理出
让 人 联 想 到 他 们 之 间 发 生 了什 么
事 情 :课 题 中 的 人 物 是 一 对 父 子 . 由此 生 发 “ 爱” 的 主 题 …… )
2 . 整 体 感 知
现 出 来 但 是 他们 的看 法 往 往 浮 于表 面. 不 能 够 走 向深 刻 : 过 于细碎 . 不 注 重 整 体 感悟 。 因 而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
感; ③ 把 自 己 当成 文 中的 人 物 , 酝>
2 0 1 1 1 3
语 文/ i , l 例 精 选
酿情 感 . 再读课文……) 学 生 自选 画 面 . 有感 情 地 明 读 设计理念: 语 文 学 习最 重 要 的 是 通过 语 言 文 字 的 品读 和 赏 析 . 加深 理
兴 …‘ 多像 儿 子 红 扑 扑 的 脸 庞 啊 ” . 见 花 心 醉 . 睹 物 思 人 .父 亲 的 心情 真 切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