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竹石》课件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 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 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 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 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 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 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 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 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 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 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

层次梳理
拓展阅读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yuān)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xiāo)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诗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韧,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写出竹子无畏乐观的精神
诗意:哪怕遭受了千万次的磨难和打击,竹子依然还 是那样的坚韧和强劲。也不管刮的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都不能让它屈服。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面临着各种考验。 不畏艰难。 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画面?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看图记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全然。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 也毫不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 间。
留清白的特点,说明了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 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品格。
总结写法
3.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
托物
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 言志
的志向和意愿。
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吗?读出诗人不 怕牺牲和坚强不屈的品质。
课堂小结

《石灰吟》《竹石》PPT

《石灰吟》《竹石》PPT

•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 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 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 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 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 石为背景,说竹子“咬定青山”,“立 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 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 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 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 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 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 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竹石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清】郑 燮(xiè)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 口一样。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锤万击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石灰吟》的作者是( 明朝的于谦 )。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用 (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 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 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宁死不屈 )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 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洁品格在人 )。
石灰吟的作者是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明朝的于谦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10课竹石的课件ppt

10课竹石的课件ppt
提问环节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促进课堂互动。
回答环节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 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分组讨论
分组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以便于讨论。
讨论内容
小组内成员围绕课文《竹石》的主题、意义、写作技巧等方面展开讨论。
课堂小测
测试目的
通过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 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03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词句解析
总结词
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咬定青山不放松”
通过“咬”字,形象地描绘了 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 的精神。
“立根原在破岩中”
通过“立根”和“破岩”的对 比,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困境中 的顽强生命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
通过“千磨万击”和“还坚劲 ”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在逆境
搜集并阅读其他咏物诗,分析其意象与意境。
总结词:拓展视野
详细描述:通过搜集并阅读其他咏物诗,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不同类型的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对这些诗歌意象与意境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1.谢谢聆 听
中依然坚韧不屈的品质。
主题思想解析
总结词: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详细描述
《竹石》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 屈、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 诗歌强调了面对困境和逆境时,应保持坚韧不屈的信念和毅 力,像竹子一样顽强地生长和奋斗。 主题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具有积 极的教育意义。
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诗人 通过描绘竹子的坚韧,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石灰吟与竹石课件ppt

石灰吟与竹石课件ppt
人生哲理的启示
竹石同样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诉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畏艰难险阻,保 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两首诗的现实意义对比分析
精神境界的差异
面对困境的态度
人生哲理的启示
石灰吟和竹石虽然都展现了不屈不挠 的精神,但在精神境界上存在差异。 石灰吟更强调自我净化和追求内在的 纯洁,而竹石则更注重与自然和谐共 生和顺应自然的态度。
竹石的主题思想
竹子的象征意义
强调内在美
竹石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象征着坚韧不拔、高雅脱俗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赞美。
竹石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认为人 应该追求内心的纯净和高尚,而不是 只关注外表和物质。
表达自然观
竹石表达了作者的自然观,认为自然 界的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美感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竹石的创作背景
• 竹石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郑燮,他在任县令时,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微服私访,深入了解民情。有一次,他来 到一个小山村,看到了一片竹林,竹子在岩石中顽强地生长着,便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在岩石 中生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
02
CATALOGUE
05
CATALOGUE
石灰吟与竹石的现实意义
石灰吟的现实意义
坚贞不屈的精神
石灰吟通过描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展现了不屈不挠、坚贞 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 强和勇敢。
自我净化的追求
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 对于自我净化的追求,即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来提升自己 的品质和道德境界。
和情操,而竹石则更注重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六年级下册语文10.3《竹石》获奖说课课件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10.3《竹石》获奖说课课件ppt
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 )
尚节操。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
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
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
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
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
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
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
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
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
刚强勇敢
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 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 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 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 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 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 罢官。
竹石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竹石》的作者是( 清朝的郑燮 )。诗
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赞颂了岩竹 ( 坚定顽强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
竹石
释诗题
这是一首题画诗,为自己所画的竹石 画而题写的。
竹石:根扎在岩石缝中的竹子。
知作者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 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 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 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 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 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 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词意我知道
立根:扎根,生根。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 原:原本,原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暗喻
艰苦的环境。
磨:折磨。 击:打击。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诗意我来讲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牢牢地 扎在岩石缝中。历经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 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诗情我能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中的竹其实 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 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总结写法
《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在表达上有 什么相同之处?
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 际上是在写人,诗人都是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这类诗就是咏物诗。

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竹石》PPT

六年级下册部编版《竹石》PPT

初读古诗,注意朗读节奏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思考
读着“竹石”这个
诗题,你觉得这首诗
到底是写竹还是写
石呢?

根据诗句字词的意思,试着翻译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 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立根原在破岩中。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
诗句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咬”字让 你想到了什么?
一个“咬”字 会使读者想象 竹根盘绕的模 样,想象竹牢牢 扎根。
咬和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充分表现竹子矢志 不渝的刚毅性格
文字鉴赏
破岩表明竹子的 什么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竹石
郑燮(清)
《马诗》《石灰吟》,两首诗都是 诗言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言 志的古诗。
故事简介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 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 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任:任凭
尔:你。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 然坚韧劲拔, 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文字鉴赏 从千磨万击中你体 会到什么? 写出恶势力之甚
经受的所有磨难
文字鉴赏
坚劲又是一种什么精神?
坚强不屈、 坚韧不拔
挺拔有力、 威武挺立。
文字鉴赏
任字写出 了竹子的
什么?
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 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__石_灰___作比喻,表达自己
_为_国__尽__忠__,不__怕__牺__牲__的意愿和
_坚__守__高_洁__情__操___的决心。
竹石
清 郑燮
自学提示一:
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竹石的 特点。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 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石灰吟》《竹石》课件
[古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 ,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 写了石灰的经历?
•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千里江陵一日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哦,原来石灰就是先
然后
,最后
,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文天祥,南宋汉族 杰出的民族英雄,在蒙 古入侵时,他自卖家产, 组织义军抗击,战败被 俘后,以高官厚禄劝降, 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 殉国。留下了千古绝唱 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 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 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 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 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 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 写诗《入京》以明志:
2、小练笔: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
(所托之物参考:梅、兰、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 橡皮……)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 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 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自学提示二:
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这首诗托竹 石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_托_物__言__志__诗。作者
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 潍县知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 阻扰,开仓救灾,让老百姓先写借条, 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 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 郑燮就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 就因此而被罢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 度过贫寒的一生。
[课外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咏物诗,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 背。 《在狱咏蝉》(骆宾王) 《梅花》(王安石) 《青松》(陈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