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作用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多样性分析肠道菌群是指寄生于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是人类共生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数量很大,特别是细菌类与我们的氧气有着共生关系,补充了我们体力上没有的部分。

肠道菌群的数量与多样性呈现出高度的变异性,这主要与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多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人类健康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因为肠道菌群不仅能影响人体免疫反应,还影响新陈代谢的作用。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有新的方法和技术被研发出来,以更好地确定肠道菌群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其中最流行的方法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HTS)对16S rRNA基因进行分析。

16S rRNA基因是细菌的保守序列,同时也是研究细菌系统发生学的重要基因。

利用16S rRNA基因可以进行多层次细菌分类分析,包括物种水平、属水平、目水平和门水平等。

通过分离细菌,提取细菌DNA,对其进行PCR扩增,然后通过Illumina测序,可以快速、高通量地获得大量的16S测序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确定肠道菌群中的所有菌属和菌种,以及每种细菌数量占比情况。

同时,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肠道菌群差异,或研究特定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基于16S rRNA测序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揭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

首先可以评估菌群Alpha多样性,包括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Chao1指数等。

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是评估菌群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的方法,Chao1指数则可以对菌群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估计。

解析Alpha多样性可以识别菌群的基本特征,即菌群大小、均匀度以及物种多样性。

其次,需要分析Beta多样性,Beta多样性是外部因素对肠道菌群差异的测量,Beta多样性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样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距离矩阵或PCoA (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图可以用于可视化样品之间的差异。

肠道菌群分类

肠道菌群分类

肠道菌群分类肠道菌群,以其多样性和微生物功能而闻名,是我们探索人类营养、免疫功能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对它们的分类也极其重要,而这正是本文的主题。

肠道菌群是由植物细菌,厌氧细菌,古菌细菌,及其它一些未知的微生物组成的。

植物细菌和厌氧细菌都具有丰富的代谢功能,可以处理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并且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

而古菌细菌被认为是昆虫或人体大肠中最常见的微生物,其存在也可以帮助人体免受一些疾病的侵袭。

在肠道菌群分类方面,研究人员们可以依据细菌基因序列,运用基于基因组水平的基因分型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有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技术可以相对准确地认定出25种以上的肠道菌群,包括植物细菌,厌氧细菌和古菌细菌。

通过这种技术,研究者们可以直接研究不同物种的肠道菌群,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布差异。

此外,研究者们还可以对肠道菌群进行分类,以及鉴定不同物种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目前已经被证实,肠道菌群可以被分为四大类:乳酸菌科,糖醇酸菌科,古菌科和充气菌科。

在乳酸菌科中,可以区分出乳酸杆菌,硫酸乳杆菌,低温乳杆菌,乳酸性链霉菌和乳枝芽孢杆菌等。

糖醇酸菌科中,可以区分出糖芽孢杆菌,高聚糖醇芽孢杆菌,醇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

古菌科中,可以区分出石灰古菌,内克纳古菌,黑曲古菌,有机质分解古菌等。

充气菌科中,可以区分出硫氧氟吡咯菌,硝酸硫氧氟吡咯菌,水银菌和硫氧硝基菌等。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分布在不同的物种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及分布是不同于成年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及分布的。

同样的,狗的肠道菌群也与其他物种的有所不同。

因此,在分类肠道菌群时,主要要考虑到不同物种的肠道菌群结构及分布差异。

总之,肠道菌群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能够有效地发现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特征,从而为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提供重要依据。

鉴于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精准地划分肠道菌群将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任务。

(医学课件)肠道菌群

(医学课件)肠道菌群

调节脂肪代谢
02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脂肪代谢,降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
发生率。
调节氨基酸代谢
03
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氨基酸代谢,维持人体氨基酸的平衡

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调节情绪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神经递 质的合成和释放,调节人体的
情绪。
改善睡眠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调节神经肽的 合成和释放,改善睡眠质量。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
益生菌
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内的益生菌数量,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益生元
通过补充益生元,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增强益生菌的作用效果。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可以杀死肠道内的有害菌,但是长期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其他药物
一些药物如布拉氏酵母菌等也可以用于调节肠道菌群。
其他调节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肠道菌群的调整。
心理压力调节
心理压力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学会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
04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如湿疹 、特异性皮炎等。
研究发现,过敏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内 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数量较少,而需氧 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数量较多。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影响大脑功能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 生长和发育,影响大脑的功能。
03
肠道菌群的调节方法
饮食调节
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肠道益生菌的优质食物来源,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

肠道菌群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微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过去,人们对菌群的认识仅限于起到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作用,然而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免疫系统、调节代谢、影响情绪等方面的重要性。

肠道菌群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药物使用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改变,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都可能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产生影响。

一旦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肠道菌群的科目,详细探究肠道菌群的定义、功能、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将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对菌群调节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肠道菌群,促进人体健康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为读者介绍肠道菌群科目的相关知识。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什么是肠道菌群以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 第二部分:肠道菌群的定义和功能- 第三部分: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 第四部分:结论- 4.1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4.2 未来研究方向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读者对肠道菌群科目的全面了解,并探讨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2.1 肠道菌群的定义和功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肠道菌群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我们将探讨肠道菌群在营养吸收、免疫调节和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并提供相关的研究和证据支持。

饮食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

饮食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

饮食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于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饮食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大量存在的微生物群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不仅对于消化吸收有重要影响,还与免疫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饮食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来调整肠道菌群,从而改善健康。

一、菌群的构成及功能肠道菌群主要由多种细菌组成,包括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

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能够帮助消化、吸收养分,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力。

而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则会导致腹泻、肠炎等疾病。

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们参与消化过程,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蛋白质等,产生有益物质如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

其次,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能够调节免疫应答,帮助抵御外界病原体。

此外,肠道菌群还能合成维生素、调节能量代谢等。

二、饮食对菌群的影响1. 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是指那些对人体有益的菌种,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饮食中的优质乳制品、发酵食品如酸奶、酸菜等含有丰富的益生菌,摄入后能够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维持菌群平衡。

此外,益生元是一种特殊的食物成分,可为有益菌提供营养,如大豆、莴苣等。

2.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指植物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纤维成分。

它们在肠道内容易受到有益菌的附着和发酵,产生有益物质如短链脂肪酸。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3. 营养平衡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维持菌群平衡很重要。

饮食应该包括谷类、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来源,以确保肠道菌群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

此外,饮食过度单一或富含油腻、高糖、高盐食物,会导致菌群失衡,增加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

三、通过饮食调整菌群1. 增加益生菌摄入优质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可经常食用来增加益生菌的摄入。

此外,发酵食品如酸菜、泡菜、豆腐等也含有益生菌,适量食用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的分布和构成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

小肠菌群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之间。

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

在远段回肠,厌氧之间。

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

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

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 ~10.12 CFU/ml,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

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10.4 倍。

主要菌种为粪杆菌属、双岐杆菌属和真杆菌属。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1、吸收水分,粪便较软,较易排泄2、缓和的蠕动,能顺利将粪便排出3、有助维他命的合成4、迅速排出有害物质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有害菌菌群的生理功能:1、排泄不顺畅,肠内囤积粪便2、蠕动过快或太慢3、产生有害物质4、再次地吸收对身体有害的物质5、病原体容易侵入肠道屏障概念肠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粘膜进入人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

它包括:肠粘膜上皮、肠粘液、肠道菌群、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胆盐、激素和胃酸等。

肠道屏障分类正常肠道粘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共同构成。

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具有分隔肠腔内物质,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肠道具有屏障作用,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5 0 0多种、浓度高达1 0 12 个/g的肠道内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存在着很多细菌,各类细菌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而肠道除消化吸收功能外,其功能完整的粘膜屏障可防止细菌入侵,也防止吸收毒素。

大肠的组成与功能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保护肠壁防止机械损伤,免遭细菌侵蚀。

肠道微生物群的种类和作用

肠道微生物群的种类和作用

肠道微生物群的种类和作用在人体中,微生物群体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其中肠道微生物群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最为显著。

肠道微生物群是指在消化道内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群体,其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本文将就肠道微生物群的种类和作用进行阐述。

一、肠道微生物群的种类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群落,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微生物。

其中,细菌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而且人类肠道中的细菌数量非常之多。

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肠道内,细菌数量接近于10^14个/克。

这些微生物分为三类,其中包括:有益菌、无害菌和有害菌。

1. 有益菌有益菌是指那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群,包括了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杆菌和双芬杆菌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有益菌包括了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它们对于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2. 无害菌无害菌指的是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微生物,包括梭菌和广谱细菌等等。

3. 有害菌有害菌是指那些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微生物,包括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和山羊奶链球菌等等。

这些微生物如果过度繁殖,会导致肠胃炎和腹泻等疾病。

二、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1. 有益菌的作用有益菌主要有以下几个生理作用:①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

②维持肠道内菌落的平衡及生态系统,防止有害菌繁殖。

③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护机体免受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感染。

④防止肠道炎症和过敏反应。

2. 有害菌的作用肠道中的有害菌一般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如果它们的数量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以下不良影响:①引起肠胃炎和腹泻等疾病。

②损伤肠壁,造成出血和溃疡等病变。

③繁殖和分泌毒素,危害机体健康。

3. 肠道微生物群对健康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许多营养元素的产生者和消费者,对人体的代谢和营养吸收具有较大的影响。

而且,肠道微生物群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保护肠道黏膜,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②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肠道菌群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学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肠道菌群学说是近年来风靡一时的学科领域,它关注的是人体内肠道中存在的各类微生物共同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传统上,肠道被认为仅仅是用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器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体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消化道内居住着的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多样性受到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首先,肠道菌群参与人体消化道的功能,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其次,肠道菌群还参与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阻挡有害微生物的侵袭。

此外,肠道菌群还参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对身体免疫应答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肠道菌群的形成和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在出生时,人体肠道是无菌的,随着喂养方式的不同,细菌群落逐渐形成。

其次,一系列的内外因素,如饮食、药物、生活方式等,都会对肠道菌群的组成产生影响。

最后,肠道菌群之间以及肠道菌群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稳定和多样性。

因此,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系列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疾病,如肠道炎症、肥胖等。

此外,了解肠道菌群的形成和调节机制,也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索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微生物标志物,以及开发针对肠道菌群的治疗策略。

同时,应该注重肠道菌群的调节和维持,并在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给予人们科学合理的建议,以促进人体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

在总结的同时,肠道菌群学说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健康启示。

它提醒我们应该重视饮食和生活方式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合理搭配饮食,注重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从而促进整体人体健康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作用
在微生物学诞生后不久,人们就发现,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存在有不少微生物。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也注意到,在人类的肠道,尤其是结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肠)中,也存在着大量微生物。

这些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种类极多,数量极大。

——摘要在微生物学诞生后不久,人们就发现,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存在有不少微生物。

例如在牛、羊、兔等食草动物的胃或盲肠中,就存在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体。

由于食草动物摄入的植食性饲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难以依靠动物体自身分泌的酶液消化,而微生物群体中包含的纤维素消化菌、半纤维素消化菌等可以较好的将多糖转化为低聚糖和寡糖,从而促进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也注意到,在人类的肠道,尤其是结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肠)中,也存在着大量微生物。

这些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种类极多,数量极大。

据推测,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达千克,包含的细菌数量则可以达到1014个[1]。

而一个成年人自身的细胞数量为1013个,也就是说,居住在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我们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干重量的50%以上是由这些细菌及其“尸体”构成的。

因此有人风趣的说,从数量上来看,我们人类并不应该被称为人类,而应被称作细菌。

如此庞大的细菌群体驻扎在肠道内,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集体。

这个集体,就被称作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着数量大约有100兆个,有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

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也称之为益生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

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
构相对稳定,对宿主表现为不致病。

有研究指出,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普通人则是25%,便秘人群减少到15%,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的比例只有10%。

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
1、吸收水分,粪便较软,较易排泄
在胃部分解消化的食物,经由小肠吸收营养后,成为粘稠状物体送至大肠。

然后再经过18小时将水分及矿物质吸收,就变成容易排泄的粪便。

肠道内环境良好时,粪便的软硬适中,排便会较为顺利。

2、缓和的蠕动,能顺利将粪便排出
藉由肠的蠕动,将粪便缓慢的推送至肛门。

如果蠕动过快或太慢,都将影响粪便的构成,导致便秘或者腹泻。

而如果肠内干净,则蠕动的速度就相当的有规律,粪便可顺利排出。

3、有助维他命的合成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能维护肌肤的健康,并具有合成有助热量产生的维他命B1、B2及B6等,以及与止血、骨骼形成有关的维他命K等之功用。

健康的肠道,好菌会不断繁殖,维他命的合成也可顺利进行。

4、迅速排出有害物质
健康的肠道并非完全没有坏菌的存在,有害物质多少会产生。

当然还包括,吃进体内的食品化学添加物或是无法成为营养成分的物质。

只要肠内环境良好,这些物质在开始危害身体前就被排出体外。

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可以刺激并提高身体的免疫机能,而且易引起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具怕酸特质,所以像是含有好菌的乳酸饮料或健康食品等,都可抑制病原菌在肠内繁殖。

肠道有益菌菌群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对人体还有营养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B族维生素和非必需氨基酸对人类的毛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缺少这些营养元素,会导致头发脱落或毛发发黄、发叉,容易折断等现象。

有害菌菌群的生理功能:
1、排泄不顺畅,肠内囤积粪便
为帮助排便,粪便的软硬程度要适中,但不健康的肠则因膳食纤维的不足,导致粪便囤积大肠,无法顺利排泄;又或者是因坏菌的繁殖引起细菌感染,而产生腹泻的发生。

2、蠕动过快或太慢
肠不健康,可能会影响肠的蠕动速度过快或太慢,妨碍粪便顺利排出。

粪便更会因此变太硬或太稀,最终导致便秘,肠道中过路菌群更因此加速繁殖,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3、产生有害物质
不健康的肠道是坏菌繁殖的绝佳场所,大量的坏菌会导致阿摩尼亚,硫化水素及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这些物质不但是恶臭屁的来源,更会加速肠壁的老化,产生导致癌症的物质,成为大肠癌的发病根源。

4、再次地吸收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有害物质不会乖乖地待在肠内,它会随着肠的吸收而跟着血液循环全身,引起疲倦、肌肤干燥、头痛、呕吐等身体不适,会发生恶臭的物质更会经由血液,透过嘴巴或身体而散发出来。

5、病原体容易侵入
不健康的肠内,乳酸菌等好菌的量会变少,肠内呈碱性。

另外,因坏菌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使肠壁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肠内杀菌作用变弱,细菌或病原菌更容易侵入。

如果肠内有益菌菌群占优,肠内黏膜呈现粉红色,表示肠内环境相当良好。

如果有害菌菌群“胜利”了,肠内黏膜粗糙,血液不流通而呈暗红色。

参考文献:
肠道微生物——《生物360》
肠道菌群对人体免疫及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作用——《国际儿科学杂志》
大肠癌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进展——《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3年第4期作者:高志光秦环龙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进展——《生理科学进展》 2013年第4期作者:香钰婷梅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