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盆底康复工作总结和计划

盆底康复工作总结和计划

盆底康复工作总结和计划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盆底康复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进盆底康复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现将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做出计划。

一、过去工作回顾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服务。

1、团队建设组建了一支由专业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士组成的盆底康复团队。

团队成员均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设备引进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引进了先进的盆底康复设备,如盆底肌电评估仪、生物反馈治疗仪等。

这些设备的引入,为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3、患者服务(1)建立了完善的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评估结果和治疗方案。

(2)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盆底肌训练、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3)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4、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盆底康复知识的宣传推广,如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等。

提高了公众对盆底康复的认知度,吸引了更多患者前来就诊。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共为_____名患者提供了盆底康复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达到了_____%。

然而,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1、部分患者对盆底康复的认识不足,认为这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愿意接受治疗。

2、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治疗方案。

3、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未来工作计划针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未来的发展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教育(1)制作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宣传资料,向公众普及盆底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开展更多的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公众对盆底康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盆底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耐力,从而恢复盆底功能的正常水平。

本文将从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盆底肌肉的重建、神经肌肉协调的调节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变。

1. 盆底肌肉的重建盆底肌肉是维持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的关键肌肉群,其功能障碍常导致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通过采用针对性的肌力训练,患者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并提高其耐力。

常见的肌力训练方法包括Kegel运动、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等。

2. 神经肌肉协调的调节盆底肌肉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而神经肌肉协调失衡常会导致盆底功能异常。

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神经调控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例如,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群按压、放松和协调运动,以增强盆底肌肉受神经调节的能力。

3. 行为习惯的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长时间憋尿、用力排尿或排便等,以及改善饮食结构、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等,来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二、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介绍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盆底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改善盆底肌肉状态和血液循环来提高盆底功能。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超声波治疗、热疗、冷疗等。

电刺激可以刺激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增强其力量和协调性;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盆底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调节盆底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以帮助恢复正常的盆底活动。

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减轻盆底肌肉的过度紧张,促进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如盆腔脱垂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腹腔镜下盆底结构重建经验与思考

腹腔镜下盆底结构重建经验与思考

腹腔镜下盆底结构重建经验与思考腹腔镜下盆底结构重建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技术,它可以帮助女性解决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妇科医生,有幸参与了多例腹腔镜下盆底结构重建手术,下面是笔者对这一手术的经验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非常重要。

在手术前,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年龄、生育情况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手术方案,并在手术中准确地定位盆腔器官的位置,提高手术成功率。

其次,手术技术要熟练。

腹腔镜下盆底结构重建是一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巧。

手术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细节,比如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器械的选择等。

最后,术后的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要。

对于手术患者,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机能。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总之,腹腔镜下盆底结构重建是一项技术难度比较高的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专业的知识。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手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盆底物理治疗:从基础到实践

盆底物理治疗:从基础到实践

本书的目录经过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其全面性和实用性。以下是关于目录的 具体分析:
本书的引言部分对盆底物理治疗的重要性和盆底疾病的普遍性进行了概述。通 过简要介绍盆底解剖和生理特点,为后续章节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至第四章详细介绍了盆底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通过对盆底肌肉、神 经和血管的详细描述,使读者对盆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介绍了盆底在不同 生理状态下的变化,如妊娠和分娩等。
值得一提的是,《盆底物理治疗:从基础到实践》这本书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 了一个全面的参考资源,同时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书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易 于理解,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掌握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知识。书中还提供了许 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这些对于那些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总体来说,《盆底物理治疗:从基础到实践》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 不仅扩展了我对盆底功能障碍的理解,还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 处理这些问题。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盆底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采取积极 措施来维护和改善它的必要性。这本书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源, 也为我们普通人提供了实用的健康指南。
“盆底物理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瑜伽、按摩等。这 些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实践是提高盆底物理治疗水平的关键。治疗师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预防是盆底物理治疗的重要方面。通过教育和宣传,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盆 底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预防盆底问题的发生。”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全面理解,还详细描述 了盆底物理治疗的实践方法。它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涵盖了与盆底功能障 碍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诊断和治疗策略。书中 还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公众对盆底健康 的认识。

盆底重建手术治疗新进展

盆底重建手术治疗新进展

盆底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可以用于治疗盆底器 官脱垂,包括阴道前壁膨出、直肠 膨出等。
疼痛与性功能障碍
盆底重建手术可以改善盆底疼痛和 性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肿瘤治疗
盆底重建手术可以用于肿瘤患者的 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等。
05
盆底重建手术的未来展望及研究方向
未来展望一:盆底重建手术的发展趋势
挑战一
手术效果的评估。盆底重建手术效果的评估是一 个难点,需要更加客观和量化的评估指标,以提 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机遇一
新的治疗方法的应用。随着生物材料、基因治疗 等新技术的应用,盆底重建手术将会迎来更多的 发展机遇。
挑战二
手术适应症的扩大。目前盆底重建手术主要适用 于女性患者,未来将会逐渐扩大手术适应症范围 ,包括男性患者和更广泛的疾病类型。
3
未来盆底重建手术将朝着更加微创、个性化的 方向发展。
盆底重建手术的重要性
01
盆底重建手术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帮助患 者恢复盆底结构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
多种并发症,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
盆底重建手术对于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恢复生育能力等方
03
盆底重建手术的适应症与并发症
盆底重建手术的适应症
尿失禁
对于各种类型的尿失禁,盆底重 建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中 度到重度尿失禁患者,盆底重建 手术的疗效更佳。
盆腔脏器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适用于各种盆腔脏 器脱垂,如膀胱脱垂、子宫脱垂 、直肠脱垂等。对于年轻患者, 盆底重建手术能够有效地恢复盆 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盆底重建术1

盆底重建术1

盆底重建手术方式
Clark等在200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 果中报道60%的复发发生在经手术治疗的 原脱垂部位。使用新技术、新术式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降低传统术式术后复发率,借 鉴于外科疝修补术替代材料的使用和人工 合成吊带对尿失禁治疗的成功,美国 FDA2004年批准在盆底重建术中使用网片。

盆底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
阴式子宫全切术
注意事项 一)子宫牵出困难 原因:1、子宫及附件周围有炎症粘连,子宫体不能自子宫
直肠窝牵出。 2、子宫体过大,牵出子宫和钳夹附件困难时,外处
理子宫骶韧带、主韧带及子宫血管后,自子宫颈开始,将 子宫切开成两半。 二)、子宫附件切除 三)、阴道狭窄 四)、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膨出者,则于膨出的阴道前壁作 三角形切口,尖端在尿道处口下,底在宫颈外口上膀胱附 着处稍下方,深达阴道粘膜下间隙。
九、缝合阴道粘膜
阴道前壁修补术
阴道后壁修补术
手术步骤:基本同膀胱膨出修补术,所增加步骤 为
一、阴道切口 二、游离尿道旁组织 三、缝合尿道处筋膜 注意事项 一、膀胱损伤 二、输尿管损伤 三、出血 四、感染
阴式子宫全切术
一、病变子宫不宜超过三个月妊娠大小,且不能有粘连 二、麻醉 以持续性硬膜外麻醉为宜,必要时可全麻。 三、手术步骤 1、取膀胱截石位 2、导尿在麻醉下作双合诊检查,明确子宫大小、位置及有无粘连 3、用丝线将小阴唇固定于在阴唇外侧皮肤上,以便充分暴露手术野。 4、以鼠齿钳夹持子宫颈前唇,向下牵引,于宫颈两侧结缔内注入催产
失败及复发后的处理
6、合成材料 7、子宫托
谢谢!
盆底重建手术注意事项
术后:及时妇科检查,早期发现及处理网 片排异。积极处理内外科合并症如:糖尿 病、高血压、咳嗽、便秘等。围手术期应 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关于重建技术之盆底重建新术式及其疗效展示类课件

关于重建技术之盆底重建新术式及其疗效展示类课件
SSLF 骶骨悬吊术 P-IVS
Sacrospinous Ligament Suspension(Fixation)
The sacrospinous ligament suspension fixation (SSLF) procedure is a less invasive and moderately successful operation for vaginal vault prolapse.
阴道顶端骶骨固定术-Straight-in
解剖学重建!! 功能重建???
PIVS效果
P-IVS11例,手术55min,出血86ml, 2例臀部小血 肿,11例患者均治愈。P-IVS是一种微创盆底重建手术。 朱兰等。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3
32例改良术保留子宫。手术55min,出血150ml。 32例
SSLF效果
宋岩峰.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阴道膨出9例.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04,(08)
徐惠成 等,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4 29 例LSSLF, 平均手术75min, 平均失血105mL, 随访8个月,主客观治愈率均为100%。结论对 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患者,LSSLF是一 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鲁永鲜, 等.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05,(03)
23例手术均成功, 平均时间45分钟, 术中出血 量为110ml。术后平均随访7月(1~14月),仅有1 例复发。主观治愈率100%,客观治愈率为95.7%。
王延洲,等. 实用妇产科杂志 , 2006,(08)
薄弱组织-强壮组织??
中盆腔重建
子宫脱垂全部纠正;随访7个月, 1例出现宫颈延长,各
种症状改善率≥50%。结论 改良PVWH术保留子宫同时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巧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巧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巧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旨在帮助患者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和减轻相关症状的康复方法。

盆底肌肉是支撑和控制盆腔内脏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骨盆底肌群和其上覆盖的筋膜。

盆底肌肉的功能失常可能导致尿失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盆底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盆底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了解盆底肌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盆底肌肉由骨盆底肌群和其上覆盖的筋膜组成。

骨盆底肌群主要包括会阴肌、阴道肌、直肠肌等。

这些肌肉的功能包括支撑和控制盆腔内的脏器,维持尿液和大便的正常排出,以及参与性功能等。

了解盆底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其次,评估盆底肌肉功能的方法。

盆底肌肉功能评估是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检查盆底肌肉的力量、耐力、协调性等方面来评估其功能状态。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检查盆底肌肉收缩和松弛的能力、盆底肌肉电生理检测等。

此外,了解盆底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盆底康复治疗的原则是个体化、全身性和综合性。

个体化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包括治疗的内容和方式等。

全身性是指盆底康复治疗应该与全身其他系统的康复相结合,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综合性是指盆底康复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康复医师、护理师、物理治疗师等的参与。

盆底康复治疗的实践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盆底肌肉锻炼。

盆底肌肉锻炼是盆底康复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可以增加盆底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

常见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法包括盆底肌肉收缩和松弛的训练、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其次,康复器械的应用。

康复器械是辅助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康复器械包括电刺激仪、按摩器、生物反馈仪等。

这些器械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膀胱训练和排便训练也是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底重建理论与实践【关键词】盆底重建理论;实践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所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载盆腔脏器,保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1]。

如果盆底组织因分娩损伤和老龄退化及盆腔手术引起松弛和结构异常,可导致盆腔脏器的位置及功能异常,出现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大便失禁(fecalincontinence,fi)等盆底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20世纪90年代who确定盆腔器官脱垂为影响人类健康五大疾病之一。

在中老年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65岁以上sui发病率35%;60岁以上pop发病率25%,美国40万例/年行pfd手术,占普通妇科手术的1/2[2],我国各地报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1%-57.2%,绝经后的女性高达50%。

北京地区女性ui发病情况:北京地区ui患病率为22.1%[3],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为15.6%;急性尿失禁(uui)为2%;混合型尿失禁(mui)为18.4%,其他类型为0.6%。

ui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城区和郊区ui 患病率差异没有显著性。

1盆底整体理论1.1三腔室理论女性盆底是一个骨骼、结缔组织、器官相互关联的整体。

盆底器官由盆底韧带、肌肉和筋膜组成的肌性弹力系统相互协调、支撑,赋予其特有的形态、强度和功能。

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1990一1993年petros和ulmsten提出了盆底“三腔室(threezones)”理论,在盆底矢状面上,以垂直方向划分为前、中、后三个腔室:前盆腔(anteriorcompartment)、中盆腔(middlecompartment)、后盆腔(posteriorcompartment)。

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及尿道;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及子宫;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及直肠。

三个盆腔共同支撑着盆腔器官,其中某个腔室因结构缺陷和松弛,均会影响整个盆腔脏器的功能。

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如前盆腔的膀胱膨出、压力型尿失禁;中盆腔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会阴部胀痛;后盆腔的直肠脱垂、阴道后壁脱垂、直肠前突、盆底腹膜内疝、排便功能障碍、肛门坠胀等。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实际上是泌尿、生殖、肛肠三系统的组织器官受累,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一门新学科:肛肠妇科泌尿学(urogynecology)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reconstructivepelvicsurgery)。

1.2三水平理论盆腔脏器正常位置的保持,来源于盆底整体的支持功能;盆底的支撑又取决于肌肉的解剖位置和静息状态下的张力及盆底筋膜的完整性;还有来自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牵拉力量。

1994年delancey提出了盆底支持“三层面”学说,在水平方向上将盆底支持分为3个层面:第一水平――顶端支持:骶韧带-主韧带复合体垂直支持子宫、阴道上1/3;第二水平――水平支持:耻骨宫颈筋膜至两侧腱弓形成白线和直肠阴道筋膜肛提肌中线,水平支持膀胱、阴道上2/3和直肠;第三水平―远端支持:耻骨宫颈筋膜体和直肠阴道远端延伸融合于会阴体,支持阴道远端不同腔室和水平之间的相对独立。

盆底肌的收缩引起会阴部的向心运动和器官的向上运动,这种收缩避免了尿液或粪便的溢出,此外逼尿肌抑制与盆底肌肉收缩的同步作用也至关重要。

如果三个水平的牵拉力量和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受到破坏,盆腔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2盆底重建理论整体理论认为,不同腔室和平面之间的损伤,是相互独立的,如第一水平的顶端缺陷,常导致子宫脱垂和阴道顶部脱垂,第2-3水平面的缺陷多导致阴道前壁和后壁脱垂。

同时,不同腔室和水平之间的损伤,又可能是相互影响和共同存在的,好比多米若骨牌效应,一损俱损。

如压力性尿失禁,在行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后常有阴道后壁膨出发生;阴道顶部脱垂在行骶棘韧带固定术后常有阴道前壁膨出。

说明不同腔室和阴道支持轴水平是一个解剖和功能上的整体。

盆底的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动力系统相互协调而发挥作用的。

只有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的韧带完成解剖重建,才能恢复盆底功能。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性疾病,主要集中在大小便排出障碍上。

这两种功能障碍又不能截然分开,因此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如盆底整体理论、吊床理论、阴部神经损伤学说等。

这些理论对深入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创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1盆底整体理论(theintegraltheory)l990年由petros提出,其主要内容是盆底有关肌肉和器官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尿道闭合机制。

使临床工作者对盆底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精致。

用相互联系和动态的解剖学新视角重新认识盆底功能和功能障碍。

在整体理论中,“结构”是静态的,“形态”是动态的,结构决定形态,形态赋予结构功能,静态与动态相互转化。

结构的损伤导致形态和功能异常,同样结构的修复能引导功能的恢复。

整体理论强调盆底功能和功能障碍与最容易受损的结缔组织间的联系。

2.2吊床理论(thehammocktheory)1994年delancey创立吊床理论,其观点是尿道闭合压的维持依赖于沿着耻骨膀胱筋膜和阴道前壁的支撑结构(hammock)向膀胱颈和尿道近端的有效传导,肛提肌板是稳定这一结构的重要成分。

如果这一支撑结构破坏,则阴道压缩尿道的力量减弱,会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

纠正膀胱和尿道过度活动性,通过悬吊恢复膀胱颈尿道的正常解剖,在尿道下形成类似后板挤压尿道的效应,增加尿阻力,达到尿自控。

整体理论和吊床理论都强调了阴道前壁和肛提肌的重要作用。

2.3阴部神经损伤学说阴部神经损伤后可引起排尿和排便困难。

大部分女性慢性便秘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组织受损、功能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临床上女性慢性便秘常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同时存在,在中老年慢性便秘中60%有不同程度的p0p,一般认为两者有着相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

因此预示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将中老年女性慢性便秘和pop一并研究。

这也是女性梗阻性便秘与盆底功能障碍共同研究的理论某础3盆底重建实践由于盆底组织因年龄、产次、腰围、便秘、慢性盆腔痛、妇科疾病史、盆腔手术史及月经状态引起结缔组织松弛,支托作用减弱,造成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必须通过盆底重建才能恢复原有的功能。

于是盆底重建术应运而生,即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或补片对于盆底松弛组织进行悬吊、修补,代替原有的病损组织,重建盆底组织架构。

近年来,我国盆底手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体现在更准确的发现问题和用修复材料加固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解决了旧式手术针对疾病进行对症治疗复发率较高的缺陷[5]。

3.1盆底修复手术三要素盆底重建手术主要是恢复盆腔器官的解剖及尿路功能。

找到缺陷所在;使用何种材料进行修补;找到固定点和手术途径。

是盆底修复手术的三要素,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2补片类别3.2.1生物材料有同种或异种的移植物,是一种脱细胞后的组织基质材料,去除了组织中含有的细胞成分同时保留完整的细胞外基质框架结构,相容性好,一般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其中以猪皮胶原材料移植物是安全有效,支持宿主成纤维细胞生长,血管生成而修复重建损伤组织。

3.2.2人工合成材料目前常用的是不可吸收的聚丙烯大孔经补片,人工合成补片能够起到修复缺陷,减少复发的治疗作用。

vicry报告不用补片30/70,加用补片18/70复发,但术后有侵蚀、感染等问题。

目前加用补片方法多种多样,有梯形、“t”型、双翼型、凹字型、吊带,补片放置应为无张力[6]。

3.3治疗技术盆底修复手术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近年来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认识的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修补材料的发明应用,盆底修补和重建手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功能再造手术是高层次外科手术。

盆底外科主要是盆底功能重建手术,其目的为了重建盆底功能,因此手术前要充分考虑到困难性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好手术方案;术中要准确把握好合理的悬吊位置,确保功能康复;术后要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复发[7]。

3.3.1前盆缺陷手术前盆腔脏器膀胱、尿道、阴道因筋膜及韧带受损,导致阴道前壁及膀胱膨出,可行阴道旁修补及补片应用。

阴道旁修补pvr:阴道前壁修补应用补片[8]。

3.3.2中盆腔缺陷手术中盆腔缺陷以子宫及阴道脱垂、道格拉斯窝疝为特征,除经典的手术外,目前较多采用的手术方法有: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骶韧带悬吊术,阴道骶骨固定术,吊带修复材料的骶部阴道固定术,阴道完全封闭术。

3.3.3后盆腔缺陷手术后盆腔功能障碍主要是直肠膨出和会阴体组织的缺陷。

会阴体及直肠阴道膈缺陷可导致整个盆腔连接组织的退化。

在修复过程中应注意阴道的轴向,主韧带、骶韧带维持阴道向上向后的方向,会阴体在阴道后方为阴道轴的关键因素,因此行后盆腔解剖结构缺陷修复手术时必须注意到。

目前的手术方法有:直肠筋膜加固缝合及肛提肌缝合术,阴道后壁“桥”式缝合术阴道后壁补片的应用,阴道后路悬吊术。

3.3.4全盆腔缺陷联合修复术对盆腔三个腔室同时存在缺陷的,需采用修复材料进行全盆腔重建。

用2cm宽的多头网袋,固定在子宫骶韧带,骶棘韧带,及盆筋膜腱弓的水平,支托整个盆底筋膜组织。

有保留子宫的盆腔重建手术:经腹及经腹腔镜行子宫骶骨固定术,用六头带补片固定子宫的prolift手术等[9]。

4小结盆底是相互连系和动态的解剖体系,整体功能远远不只是各个部分的叠加。

而是类似于多米若骨牌效应,一损俱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所带来的功能异常,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整体理论提出是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伟大的贡献,对修复盆底及盆底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盆底重建手术的应运而生对恢复盆腔器官的解剖及尿路的功能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个性化、微创、整体的方法处理盆底功能异常,逐步废弃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采用全盆底重建和尿道悬吊等手术,帮助广大女性患者解除病痛,迎合人们对医疗技术服务的新需求、使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1.[2]金杭美.盆底重建的整体理论与实践.中国妇产科网,2009-9-10. [3]葛静,鲁永鲜,张弈,黎新宇.北京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就诊率调查[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4]王建六.客观评价盆底重建新术式[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5]郎景和,朱兰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的几个问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5:1-2.[6]刘继娟,李坚,马乐.补片在盆腔器官膨出修补手术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7.04.[7]罗来敏.女性骨盆底基于整体理论的功能、功能障碍及治疗[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4-45.[8]于海洋,杨欣,姚海蓉,李小花,等.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9]张晓红,王红,赵丽君,王建六.两种补片在全盆底重建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