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溶液一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溶液

第七章  溶液

十一.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 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1、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或者说除去液体中混 有的固体物质. 过滤使用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附铁圈)、漏斗、 烧杯、玻璃棒、滤纸.
过滤必须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例4、如图所示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0、如右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 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 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C A、活性炭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11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 “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 可以形成低温的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 的( )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溶液为无色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四、乳浊液: 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 浊液(或乳状液) 乳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五、悬浊液: 定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 合物叫做悬浊液(或悬浮液)
去污原理分析:
这些晶体.
②采用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提纯两种固体物 质.如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
例5、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 的是( C )
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结晶时,停止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D.待液体彻底蒸发后停止加热
粗盐提纯的步骤: (1)溶解 (2)过滤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1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 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BD ) A.硝酸铵和水 B.锌和稀硫酸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酸碱指示剂: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具有酸性;2、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显碱性;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通过酚酞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显碱性;2、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同酸性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不同碱性溶液的碱性强弱也不同,为此,人们用酸度和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用pH 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的pH 值)。

pH 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具体如下:1、pH=7 时,溶液呈中性;2、pH<7 时,溶液呈酸性,且pH 越小酸性越强;3、pH>7 时,溶液显碱性,且pH 越大碱性越强。

总之,pH从左向右酸性由强到弱直到呈中性,然后碱性由弱到强。

★pH试纸的使用方法: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取一小块 pH 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显色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得知溶液的pH;2、检验气体的酸碱性:先用蒸馏水将一小块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手持另一端移动玻璃棒使试纸靠近气体,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气体性质。

※注意: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3、测定溶液的 pH 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 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4、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的一些气体污染。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 pH 值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 pH 值范围叫做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第七章溶液热力学与相平衡基础

第七章溶液热力学与相平衡基础

U nB
单组分体系的摩尔热力学函数值
摩尔焓(molar enthalpy)
摩尔熵(molar entropy)
H
* m,B
H nB
S
* m,B
S nB
摩尔Helmholz自由能(molar Helmholz free energy)
A
* m,B
A nB
G
* m,B
G nB
摩尔Gibbs 自由能(molar Gibbs free energy)
A nB AB
B
S nB SB
B
G nBGB
B
G GB ( )T , p ,nc ( c B) nB
=B
化学位的定义
广义定义:
U H i ( )S ,V ,n j (i j ) ( )S , p,n (i j) j ni ni A G ( )T ,V ,n j (i j) ( )T , p ,n j (ji) ni ni
用普遍化关系求算逸度和逸度系数
(1)普遍化维里系数法
ln
p
0
Bp dp Bp RmT p RmT
pr ln ( B0 B1 ) Tr
(2)普遍化压缩因子法
ln i ln ln
0
1
i ( )
0
1
三、纯液体逸度的计算
fi 1 ln S fi RmT
7.3 偏摩尔性质与化学位
有关概念
溶液(solution)
广义地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彼此以分子或
离子状态均匀混合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溶液。
溶液以物态可分为气态溶液、固态溶液和液态

第七章 溶液ppt

第七章  溶液ppt

0.05
温度/℃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 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60
70
80
90
100
温度/℃
200
溶 190 解 度 180 /g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2、20℃时,把40克硝酸钾放到 100克水中,是否所有硝酸钾都溶 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
固体溶解性的分类
20℃的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注:上表只适用于固体物质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g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度: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需要用哪些仪器呢?
实验证明
溶解时吸热的是_____,因为它溶于水温度__.
溶解时放热的是_____,因为它溶于水温度__.
溶解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
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有的温度降低
(吸热反应)。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如:
四、溶液的导电性探究
第 七 章 溶 液
教学目标
7.1 溶解与乳化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建立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些溶液能导电 等) 3知道乳化现象,认识乳浊液 4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溶解时吸热或放热 现象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ppt复习课件(47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ppt复习课件(47页)

化学·新课标(KY)
第七章┃ 溶 液
温度 ,纵坐标为_________ 溶解度 7.溶解度曲线:横坐标为________ 作出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查某温度下物质的 溶解度 ;可以看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等。 __________
化学·新课标(KY)
第七章┃ 溶 液
溶质质量 与___________ 溶液质量 之比。据此 8.溶质质量分数:指___________ 若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计算溶质质量的方法为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质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数,计算溶液质量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进行计算。根 溶液稀释一般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溶质质量分数还可以配制一定量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计算 称量 溶解 装瓶贴标签 步骤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 蒸发 结晶。
化学·新课标(KY)
第七章┃ 溶 液
典例1 溶液 例1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溶液中可有一种溶质,也可有多种溶质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一定量的溶剂中,并不是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的质量越 大
______ 温 水溶解。
氢氧 3.溶解时的热现象:物质溶解时伴随热量的变化,如______ 化钠 溶于水会放热,__________ 硝酸铵 溶于水会吸热。生活中的自 ______ 硝酸铵 来制取。 制冰袋,就可以选择__________

7.1 溶解现象

7.1 溶解现象
1.实验方案:
(1)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一定 质量的水,然后测出水温
2.实验简图:
(2)分别将一定量的三种固体放 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并测出 温度
(3)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第196页表格.
实验记录 溶质 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NaCl(3g) NH4NO3(3g) NaOH(3g)
悬浊液:
由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如泥沙) 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浊液称为悬浊 液(或悬浮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 【观察活动】 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 NO 、NaOH 4 3 【实验7-4】 (你还可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 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4、 溶解速度与溶剂温度高低、溶质 颗粒大小以及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 。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D ) A. 水 B.泥水 C.液氧 D. 碘酒 2.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 ( B ) A.上面和下面不相同 B.完全相同 C.完全不同 D.不一定相同 3. 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 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B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什么叫溶液?
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里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什么溶剂?什么是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在通常情况下,溶质可以 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溶剂可以是水以及其他液体。
长话短说 1、溶液是由溶质在溶剂里溶解 后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 质量
溶解速率 A1 < B1
溶解速率 A2 > B2 溶解速率 A3 > B3

初三化学笔记 第七章 溶液

初三化学笔记 第七章 溶液

第七章溶液第一节溶解与乳化1.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它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剂一般为液体。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体积不能相加。

注意: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

加入溶剂中被分散的物质不一定是溶质,如Na 2O加入水中和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溶质为NaOH;CuSO45H2O加入水中,结晶水成为溶剂,溶质为CuSO4。

2.溶液的特点(1)均一性:是指溶液的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和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3)混合物。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根据溶液的名称确定: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或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当其中有水时,习惯把水看作溶剂。

(4)物质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若生成物能溶于水,则生成物为溶质。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2)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溶质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溶解越快。

(3)搅拌:搅拌可以加快溶质溶解。

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或放热现象。

如NaOH、浓硫酸等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NH4NO3等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而氯化钠等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过程,此过程需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此过程会放出热量。

第七章 溶液反应动力学

第七章 溶液反应动力学
第七章 溶液反应动力学
§7.1 溶液中与气相中反应的比较 研究液相反应比气相反应复杂,这是因为与气态、晶态 相比,我们对液态的了解甚少,对于气相反应,由于气体分子 只占整个体系体积的极少部分(如氦分子在标准状态下仅占总 体积的0.2%),因此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重要。气相中的 质点可用分子运动论来描述,而液相则不同,它既不像气态那 样杂乱无章的无序,又不像晶体那样排列规整有序,因此就增 加了液相反应的复杂性。 溶液中的反应与气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溶剂分子的 存在,因此,研究溶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就成为溶液反应动力 学的主要内容。
则:
dN B RA g 4 r DB (7.6) dr 对上式积分,因为稳态扩散g是常数,故可得:
2
RA
rAB

dr 4 DB 2 r
NB
dN
0
B
RA 4 (rA rB ) DB N B s 1
(7.7)
实际上A分子不是静止的,故DB处应代之以 即NA≠1,所以总反应速率为:
§7.2 笼效应
当我们考虑液体中分子相对运动时,就会遇到两个复杂
的因素。首先在液相中,三分子或更多数目的分子同时 碰撞的几率是相当高的。其次,就是液体中分子间的相பைடு நூலகம்互作用是很强的,因而在考虑分子碰撞时不能忽略分子 间作用。这两个因素使液体中分子碰撞的详细计算成为 非常困难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定性的描述液体 中分子的碰撞行为。
A M
A* M
如果溶剂分子只是起介质作用,则液态分子的高度 密集,使大量存在的溶剂分子与反应物分子的频繁碰撞 而传递能量,起到了第三体M的作用,保证了上述平衡 条件的存在,这就是它们具有相近速率常数的重要原因。 对于许多反应,特别是包括离子的反应,溶剂的 影响是很显著的,例如著名的Menschutkin型反应 (C2H5)3N+ C2H5I→(C2H5)4N+I曾在许多溶剂中被研究过,表7.2给出了它的动力学参 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溶液(1)
(100分 45分钟)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属于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泥沙
C.纯净的冰块
D.氯酸钾
2.在20℃时,把15.3克氯化钾放入45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氯化
钾的溶解度是[]
A.134克
B.15.3克
C.34克
D.40克
3.在60克KOH溶液中含有KOH24克,则KOH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
A.28.6%
B.24%
C.45%
D.40%
4.在t℃时,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钠晶体后,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5.20℃将23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20克水,析出7.2克氯化钠。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
A.36克
B.5.2克
C.20.8克
D.3.6克
6.50克40%的硫酸溶液中加入水50克,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原来的[]
A.2倍
B.无变化
C.1/3倍
D.1/2倍
7.10℃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40克。

10℃时将52克硝酸铵放入35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
液的质量为[]
A.75克
B.72克
C.84克
D.140克
8.40克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60克浓度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氢氧化钠溶
液的百分比浓度是[]
A.25%
B.30%
C.40%
D.32%
9.用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A和75%的酒精溶液B制成40%的酒精溶液,所用A、B酒精溶液的
质量比为[]
A.5∶3
B.5∶1
C.2∶1
D.7∶5
10.
稀释后溶液的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式为[]
11.在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m%,在相同温度下,它的溶解度为n克,则A物质
的百分比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的表示式,正确的是[]
12.8克三氧化硫全部溶于992克水中,所得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
A.0.8%
B.0.98%
C.8%
D.9.8%
13.图中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在t℃时,A的百分比浓度大于B的百分比浓度
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结晶法提纯A
D.0℃时,A是微溶物质,B是易溶物质
14.将20℃时100克20%的A溶液在温度不变情况下蒸发掉20克水,2克物质析出,则该物质在20℃
时的溶解度是[]
A.10克
B.25克
C.22.5克
D.30克
15.设在20℃时,A物质1克溶解在10克水里,B物质150克溶解在000克水里,C物质25克溶解
在500克水里。

分别得到A、B、C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的小顺序为[]
A.A>B>C
B.B>A>C
C.C>A>B
D.B>C>A
二、填空:
1.在9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66.7%,则在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应为
_______________。

2.配制200克26%的食盐水,主要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反应完全后的剩余物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用
_______________方法分离。

具体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把A克20%的硫酸锌溶液蒸发掉B克水,冷却到20℃恰好饱和,则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为
_______________。

5.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_______________。

当温度不变时,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
解度_______________。

6.把15克氯化铵固体和水65克混合均匀,然后从中取出20克,这20氯化铵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

7.
的浓硫酸_______________亳升。

8.已知氯化铵在40℃时溶解度是40克,若在该温度下,将12克氯化铵入3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
所得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__________再加水30克,搅拌后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在配制一定量的溶液时,若量取5毫升浓盐酸,常使用10毫升量筒,而使用100毫升量筒,其目的是减少误差。

请说明若使用100毫升量筒成误差较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四、计算
1.
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保留一位小数)
2.1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浓度为44.4%,求此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保留一位小数)
3.
4.4克,求该盐酸的百分比浓度(保留一位小数)
4.100克盐酸溶液跟足量的镁条反应,生成氢气0.8克。

求:
(1)原盐酸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2)生成物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3)将生成溶液配成20℃时饱和溶液,问需自然蒸发掉多少克水?
(20℃生成物溶解度54.5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