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参考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共23页文档
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1. 前言高三历史一轮复是为了帮助学生复历史知识、巩固基础、系统化研究,为高考做好准备。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针对2023届高三学生的复计划,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备考。
2. 复目标本次一轮复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复历史知识,强化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序、因果关系和相关的论据,提高历史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复内容3.1 历史知识点按照历史教材的章节顺序,复以下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等)-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近代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现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 世界史(包括古代的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近代的工业革命等)3.2 重点内容针对历史学科的重难点,重点复以下内容:- 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4. 复方法4.1 制定计划- 按照章节顺序分段复,合理安排每天的复时间。
- 设置具体的复目标,明确每天需要复的知识点和题型。
- 在复计划中安排一些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研究状态。
4.2 多种复工具和资源- 阅读教材,整理笔记,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
- 刷题练,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 参考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加强对考点的掌握。
4.3 互动研究- 参加历史学科的讨论班、课外研究小组等,与同学互动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请教老师或同学,解答不理解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5. 复计划安排本复计划为一轮复的总体安排,具体的每日复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时间段复习内容周一第一章周二第二章周三第三章周四第四章周五第五章周六第六章周日第七章…………6. 复建议- 养成良好的复惯,规划好时间,保持专注和持续的研究。
- 多思考,多总结,梳理知识点间的联系和脉络。
- 多做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 多参加模拟考试,增加对考试的适应性和信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中国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农学和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②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③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推论中国四大发明产生的便利,在老师引导下理解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②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在数学、天文学和农学上的成就,在老师引导下探讨中国古代的科技结构,并分析其原因;③学生通过对比东西方在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联系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古代科技长期而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萌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②学生通过探讨中国科技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科学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学习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对于数学、天文学和历法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②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过程与方法:①中心问题讨论法:“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②历史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较;③情境再现和影视赏析。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PPT课件

史料的四大类型:
指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如《史记》、 日记等。
历史遗迹、遗址、物品等,如考古发现、历史文物 。
指人们口头讲述的对过去的回忆,如笔录、录音、 录像等。
是指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如绘画、雕刻、
照史片料、辨古析地图:等。
一般而言,是指原始资料比,即较历客史人观物、、真事件实、,现
家国情怀 (追求)
历史解释 (目标)
唯物史观(理论)
历史 核心 素养
时空观念 (视角)
史料实证 (方法)
“ 高 考 ” 考什么、怎么考? — 从学科核心素养来看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 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 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 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 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 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 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 事有准确的理解。
命题原则
试题形式 试题难度
阅卷人
【新高考的不变】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材料第一,论从史出 材料型选择题——常态材料题(主观)——开放性试题 难度系数0.62,与2018、2019、2020全国卷基本一致
----------------
⑴
现在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正确的
注重考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 价值观和方法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
象、文明成果、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线索, 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借鉴;从现实出发,回
考查基础的学科方法、能力、素养。因此,要 溯历史,探究历史,形成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
历史科试题情境按照素材又可以分为4类: 指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史料、图表、历史叙述等问题。 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包括长辈的回忆、影视剧、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单元高效整合课件(新课标岳(5)-PPT【精品PPT】共30页文档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

答案:示例: 观点:历史课程目标切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评析: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对世界 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课程目标要求说明“历史上之光 荣”“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 自豪感。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程目标
要求明确“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说明现代政治制
②中国共产党。
③爱国学生: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爆发__一__二__·九__运__动___,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3.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本侵华加剧,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②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
实行联共抗日。
③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
解析:选 D。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31 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良友》画报 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并呼吁“国难日亟”“国人当如何 造成光荣之历史”,说明《良友》此举意在激励民众共同抵抗日 本的侵略,故 D 项正确。
史料二 1933 年 4—5 月,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 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多伦、沽源等地。蒋介石 坚持不抵抗政策,准备与日军签订停战协定。冯玉祥接受中国共 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于 5 月 26 日在张家口通电成立民众抗日同盟 军,先后响应加入者有七八万人。同盟军于 7 月 12 日再克多伦。 对同盟军的抗日斗争,蒋介石始则阻挠破坏,继则武力镇压。10 月中旬,同盟军弹尽粮绝,终于失败。
【对点提升】 1.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 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 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