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跪谒乾隆帝考析

合集下载

2017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 东省日照市中考历史试卷及解答(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考题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解答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解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解答标号。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解答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解答,然后再写上新的解答。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A. 维护国家统一B. 实行暴政统治C. 保障社会稳定D. 实现君主专制2.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图所示)。

这表明()A.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 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C. 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D. 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3.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A.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 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D. 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4. 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题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 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5.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的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把“China”与丝绸联系在一起。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从马戛尔尼访华看乾隆盛世的危机》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五《从马戛尔尼访华看乾隆盛世的危机》

马戛尔尼在给乾隆帝祝寿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1、开放通商口岸 2、将舟山附近一 海岛割让给英国人 居住和存货
区探别究:对对待于,马在戛领尔土尼方的要面求要,求如断果然让回你绝处理,,对你 改会善如何贸回易复的应要对求?,结合实际积极应对,不 应该闭关自守。
清廷的回答
领土:
维护了国家主权,抵制了殖 民主义的侵略。
结论:历史不能假设,更无法重来!!!
推荐书目:
马戛尔尼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 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 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从政治、经济、外 交、思想、科技等方面概述当时中国的发展状况。
尊敬的国王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 便准行。” 通商: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 通无。尔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买卖, 此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盲目自信,闭关自守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经济 文化交流的机遇。
马戛尔尼中英见闻 中国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56年,英法联军侵华

1860年,火烧圆明园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一)、地图类(疆域、城市布局、交通路线等)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北约和华约对峙图图二: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答项语提示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注意答项语的变迁,应该是由什么到什么的表述。

(2)解答题目。

①观察地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

有关国家: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有关地区:欧洲由分裂对峙到走向一体化;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②解析地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二战中德国战败,雅尔塔体系造成德国分裂;苏东剧变,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B、二战后两大阵营冷战,使欧洲处于分裂对峙;西欧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苏东剧变,扫除欧洲一体化进程障碍。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抗,形成两极格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西欧、日本、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图8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答项语提示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

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

A、唐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B、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唐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D、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

何新:乾隆皇帝关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诗

何新:乾隆皇帝关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诗

何新:乾隆皇帝关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诗乾隆皇帝清高宗实录第一千四百三十四卷记有一首诗:《红毛英吉利国王差使臣马嘎尔尼奉表贡至,诗以志事》“博都雅昔修职贡,英吉利今效荩诚。

竖亥横章输近步,祖功宗德逮远瀛。

视如常却心嘉焉,不贵异听物翊精。

怀远薄来而厚往,衷深保泰以持盈。

”【译文】葡萄牙曾派使臣进贡,英吉利又来表示忠诚,从王亥太章不曾到过的遥远之地过来,我们祖宗的威名功业已威震遥远海洋。

我虽然平静待之但心中怎能不欢喜?不迷惑那些奇异之说和炫眼的事物。

礼貌厚赠这些远方来客,保持内心宁静安泰而守持圆满。

【何新读史杂记】此诗是典型的乾隆馆阁体,中规中矩,充实圆满,四平八稳。

但是此诗也透露了乾隆此时面对英国远方来使的复杂心情,记述了面对这个重大国际外交事件时乾隆皇帝的内心意态。

此事的缘起如下:1792年即清乾隆五十七年十月,两广总督福康安奏报朝廷,一个名叫英吉利的远方国家,要派遣使臣来华祝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寿辰。

事实上,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1792年乾隆已经八十二岁了。

两广总督将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管的一封书信翻译成中文附在奏折之后,信中写道:“暎咭唎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谨禀请天朝大人钧安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广贸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晋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

今我国王命亲信大臣,公选妥干贡使吗嘎尔呢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唯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不尽,现在吗嘎尔呢即自本国起身,因贡物极大极好,恐由广东进京,水陆路途遥远,致有损坏,令其径赴天津,免得路远难带。

为此禀求大人代奏大皇帝,恳祈由天津海口或附近地方进此贡物。

想来必蒙大皇帝恩准,谨禀。

西元一千七百九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云云。

”第二封信:暎咭唎国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谨呈天朝大人,恭请钧安我本国国王,管有呀兰地嘧吨(英格兰)、佛兰西(法兰西)、嗳仑(爱尔兰)等三处地方,发船来广贸易。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1 鸦片战争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11 鸦片战争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鸦片战争(建议用时:35分钟)1.1839年,林则徐邀请美国医生伯驾为他翻译了瑞士法学家所著《国际法》中有关各国禁止违禁品和宣战之权利的三个章节。

林则徐此举意在( )A.积极准备对英作战B.加强与各国通商贸易C.寻求禁烟的正义性D.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C[根据材料“1839年”“禁止违禁品”“宣战之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此举意在利用《国际法》来应对英国,为禁烟寻找法律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林则徐积极准备对英作战,A项错误;材料中的章节内容与加强通商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D项不是其目的,故排除。

]2.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到达某某白河口B.英法联军占领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而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故B项正确。

]3.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惊奇地发现:“作为东方泱泱大国的中国,其消费能力竟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洪都拉斯,而且从人均消费额来看洪都拉斯竟然是中国的1 246倍。

”使英国人“惊奇”的真正原因在于( )A.中国人民购买力低B.中国政府抵制洋货C.找不到发动新战争的借口D.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尚未实现D[英国人惊奇的是中国市场的“人均消费额”非常低这一现实,这与他们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可知D项正确。

人均消费额低不能说明购买力低,故A项错误;B、C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开始向近代社会演进C.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冲击B[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历史意义,且是积极的方面。

A、C两项是鸦片战争的消极影响,D项不能体现鸦片战争的“转折性”。

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案例1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康熙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通过寄送传教报告、书信、回忆录等,向欧洲介绍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中国形象,并进而形成长达百年的欧洲“中国热”。

但是,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并更加闭关锁国。

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则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工业上的空前发展,使英国有了更多的对外扩张要求。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决定以给乾隆皇帝贺寿为名派遣使节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

英国在出使人选问题上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考虑到中国历来轻商,且官吏傲慢、精明,所以使者必须是与商业无关、地位崇高且办事能力强的人。

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出身贵族,获有神学硕士学位,做过驻俄公使、爱尔兰事务大臣和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被英国政府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副使斯当东(George L. Staunton)是法学博士,代表团其他成员也都是各种专家,有哲学家、医生、机械专家、画家、制图家、植物学家、航海专家及一些有经验的军官。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写道,他们派人出使中国的目的,绝非谋求扩充本国领土,亦非谋求获取外国财富,而只是为了“研究世界各地的出产,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

1但信中还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珠山(即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在北京设立洋行;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在广州附近拨出一小块土地供英商居住;英商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等。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次茅斯起航。

为了向中国显示英国势力的强盛,抑制中国人的傲慢,英国政府让特使和56名使团成员乘坐装有64门炮位的“狮子”号军舰,并选了一支50人的精悍卫队。

新课标卷文综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及方法解读

新课标卷文综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及方法解读

新课标卷文综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及方法解读一、地图类(疆域、城市布局、交通路线等)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北约和华约对峙图图二: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答项语提示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注意答项语的变迁,应该是由什么到什么的表述。

(2)解答题目。

①观察地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

有关国家: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有关地区:欧洲由分裂对峙到走向一体化;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②解析地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二战中德国战败,雅尔塔体系造成德国分裂;苏东剧变,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B、二战后两大阵营冷战,使欧洲处于分裂对峙;西欧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苏东剧变,扫除欧洲一体化进程障碍。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抗,形成两极格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西欧、日本、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图8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答项语提示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

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

A、唐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B、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唐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D、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

马戛尔尼 访华失败分析

马戛尔尼 访华失败分析

马戛尔尼使华失败的原因分析1.马戛尔尼使华背景18世纪末期,中国正值“康乾盛世”。

这时,中国不仅达到清王朝统治的全盛时期,而且也达到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高峰,从各方面实力的比较来看,中国也是世界上的强大国家之一,并不逊色于当时的英国和欧洲。

在1790年代初期,乾隆刚刚完成了国内叛乱的平定,以八十多岁的高龄达到个人功业和权力的顶点,以天朝中心的王者气此时,中国与英国的商业贸易往来已有多年的历史,只不过中国对外国商品的有限需求已渐渐不能满足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英国,同时在英国人眼中,中国的限关政策、公行制度和关税定额存在很多弊端,他们打算向中国派遣使团,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

与中国的贸易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787年,英国国王就已派出凯斯卡特使团,不过由于凯斯卡特在途中病死,这次出访遂告夭折。

但英国政府并未放弃出使中国,尤其在国内棉纺织业生产过剩危机的压力下,英国对中国市场的需要更为迫切。

1792年,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欧洲,到处煽起不安和动荡,欧洲大陆的旧政权摇摇欲坠。

尽管面临大革命引起的战争危险,英国政府还是派出了以马嘎尔尼为全权特使的庞大使团,以向中国皇帝祝寿的名义出访中国,期望通过此行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向中国提出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要求,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

2.马戛尔尼使华过程1792年9月,英国使团驶离普利茅斯港,经过约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7月到达中国沿海的舟山。

由于乾隆皇帝的重视,使团自进入中国境内,就在沿途得到秉承皇帝旨意的各级官员的盛情接待。

为了代表英国国王向乾隆皇帝恭贺寿辰、敬献礼品,使团携带了大量足以显示英国实力的文化、科技、机械工艺和军事产品,例如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天体仪、地球仪、气候试探架、火镜、马车、毛瑟枪、连珠枪、利剑、野战炮、榴弹炮、军舰模型等,其中一些仪器、兵器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是最先进的。

马嘎尔尼希望通过展示这些代表先进文明的礼品,以博得乾隆皇帝的好感,进而有助于同中国平等建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