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南 地理 历史 风俗

合集下载

海南的传统风俗

海南的传统风俗

海南的传统风俗海南是我国的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

这些风俗是海南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这里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海南的传统风俗。

一、海南的婚俗海南的婚俗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朝回门”婚礼。

这是海南传统的婚礼形式,通常在新娘出嫁的当天举行。

在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一件红色的婚纱,头戴一朵红花,然后坐在一张装饰华丽的椅子上,等待新郎来接她回家。

在这个过程中,新娘的父母会为她祈福,祈求她能够幸福美满。

二、海南的节日海南的节日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在春节期间,海南人民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等。

此外,海南还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其中,端午节是海南人民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海南人民会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比如悬挂艾草、踏青等等。

三、海南的服饰海南的传统服饰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过去,海南人民的服饰比较简单朴素,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色调。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南的服饰也逐渐变得多样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海南女子的“三角巾”。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头巾,通常是由红色和黄色的布料制成。

在过去,这种头巾是海南女子的标志之一,用来装饰头发和颈部。

四、海南的民俗海南的民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过去,海南人民的生活比较艰苦,因此他们的民俗也比较朴素。

比如,一些地方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比如祭祖、婚礼、葬礼等等。

此外,海南还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比如“妈祖文化节”、“三月三”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展示海南的传统文化,也能够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总之,海南的传统风俗非常丰富多彩,包括婚俗、节日、服饰和民俗等等。

这些风俗不仅是海南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这里独特的文化景观。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更多关于海南的传统风俗,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海南人文地理介绍

海南人文地理介绍

海南人文地理介绍
海南,中国最南端的岛屿省份,面积约为3.39万平方千米。

它的人文地理是多元且丰富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
海南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华南地区最早进入人类文明史的地方之一。

在古代,海南被称为“琼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自唐代起,海南就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盛产珍珠、香料、象牙等商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南逐渐被汉族文化所影响。

截至今天,海南仍然保留着许多属于海南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如黎族的歌舞、布匹、竹编等。

二、岛屿地理
海南是一个山海交界、岛屿密布的省份。

它的岸线长达1,572公里,沿海有许多峡湾和港口,其中最有名的是三亚湾。

岛上还有丰富的山岳资源,包括万宁的中央山脉、海口的东海岸山脉、琼中的月亮湾山脉等。

三、气候环境
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有着绵长的夏季和短暂的冬季。

海南的气
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是中国最美丽的旅游胜地之一。

由于其地理
位置接近赤道,海南夏季炎热,气温在30℃以上,冬季温度较为温暖,通常在20℃左右。

四、经济基础
海南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和
经济特区。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海南的主要产业是旅
游业和水产品养殖业。

此外,该地区的农业和林业也在不断发展,特
别是咖啡、橡胶和油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已经成为海南的重要收入
来源。

海南的风俗

海南的风俗

海南的风俗海南岛位于中国南海,是一个美丽的热带岛屿,拥有丰富多样的风俗文化。

海南的风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深地影响着海南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一、节日风俗海南的节日风俗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各自的习俗和传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海南人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春节期间,海南人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等。

此外,海南的春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在年夜饭上吃“七色鱼”、在大年初一去庙会等。

清明节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的日子。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祭祖扫墓,为祖先献上香烛和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清明节还有许多关于食品的传统,如吃青团、青糕等。

端午节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海南人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这些习俗都与屈原有关,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关于家庭团聚的传统,如赏月团圆、守岁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海南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海南人会登高远眺、赏菊花、吃重阳糕等。

此外,重阳节还有许多与长寿有关的传统,如挂菊花、喝菊花酒等。

二、婚俗风俗海南的婚俗风俗也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的婚俗风俗有各自的传统和习俗,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海南的婚俗分为三个阶段:求亲、娶亲、迎亲。

在求亲阶段,男方会派人来提亲,女方会派人去回答。

在娶亲阶段,男方会准备彩礼、婚车等,女方会准备嫁妆、婚庆等。

在迎亲阶段,男方会带着嫁娘回家,进行婚礼仪式。

海南的婚礼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新郎要在婚礼前一天晚上守住新娘的门口,新娘要在婚礼前穿上“红头绳”等。

此外,海南的婚礼还有许多关于食品的传统,如吃“三丝炒粉”、喝“葡萄酒”等。

海南文化

海南文化

第一章一、总揽:共六章,21节。

六章是海南概况,行政区和历史名人,海南旅游发展简史,海南旅游产品,海南主要度假区和景区,海南旅游研究。

重点是海南概况、行政区和历史名人、海南主要度假区和景区、海南旅游产品共四章14节,次点是海南旅游发展简史和海南旅游研究共7节。

二、第三章和第六章有两个大重点,一是萌芽和起步阶段;二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刚通过国家批准)。

三、第一章海南概况<海南岛形成的时间、方位、面积(海南岛、海南省及所管辖的海域),历史沿革,各民族情况,历代移民,语言>1、地理、历史、风俗<天涯海角好地方>100万年前,因地壳作用使琼州海峡下沉,形成海南岛。

海南省是中国有海域管辖权的热带海洋岛屿省份。

海南省所属陆地有海南岛以及西沙、南沙、中沙群岛,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千米。

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1617.8千米。

所辖海域200万平方千米。

约占中国所辖海洋面积的2/3。

海南省位于北纬3°20′~20°18′、东经107°50′~119°10′。

简述海南岛四个方位所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昔日的天涯海角地处亚太地区经济环形带中部,是亚洲大陆和澳、非、欧洲大陆之间的交通要道。

历史沿革;<历史悠久名人多>1万年前,已有三亚人活动。

秦代,海南是象郡的边陲。

公元前110年,西汉王朝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直接管理的开始。

南朝梁大同年间,朝廷批准在海南岛被汉代废除的儋耳郡地设置崖州。

《北史》和《隋书》均书“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此为“海南”一词最早的记载。

隋朝,隋炀帝流放宗室邹国公杨纶到珠崖,开流放贬官谪臣岛海南岛之先河。

唐代,海南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州、琼州五洲,海南简称“琼”,源于唐代之琼州。

三国以来,“海南”指南海沿岸各地,宋代开始专指海南岛。

海南北部的一个渡口,由水军营寨发展为航运小港,被称为“海口浦”,海口因此得名。

海南的风土人情及旅游景点推荐

海南的风土人情及旅游景点推荐

海南的风土人情
海南是中国南海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个拥有独特自然风光和浓郁地方文化的地方。

下面是海南的一些风土人情:
海南椰子文化: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椰子种植基地之一,椰子是海南的代表性农产品,也是海南的象征之一。

海南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利用椰子制作各种食品、工艺品和药品等。

海南少数民族文化:海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如黎族、壮族、苗族、侗族等,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建筑风格等,游客可以在海南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海南特色饮食:海南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海南粉、文昌鸡、椰子饭、清补凉等,这些美食都具有独特的味道和做法,是海南旅游不可错过的一部分。

海南旅游景点推荐
海南是一个以沙滩、海岛、温泉为主的旅游城市,下面是海南的几个著名景点:
三亚湾:它是三亚市的标志性海湾,有着细沙、碧海、蓝天、椰林和酒店等一系列旅游设施,是海南旅游的必到之地。

亚龙湾:它是海南最美丽的海滩之一,有着细腻的沙滩、清澈的海水、鲜艳的热带花卉和各种水上活动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海滩的美妙。

分界洲岛:它是中国最南端的海岛,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海洋奇观、珍稀动植物和海上运动等。

蜈支洲岛:它是海南最著名的海岛之一,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独特的珊瑚礁、贝壳沙滩和各种水上活动等。

南山文化旅游区:它位于海南岛的西南部,是一个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区,有着南海大佛、南海观音、文昌阁、天涯海角等著名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海南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

除了以上景点,海南还有五指山、鹿回头、大东海、小洞天等著名景点可供游客选择。

海南文化的简单介绍

海南文化的简单介绍
海南文化
海南文化
海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海南主要有两种少数民 族,分别是黎族和苗族。 然而两种不同民族都分 别具有自己不同的民族 信仰。
海南文化
黎族宗教信仰

在海南黎族的宗教信仰中,自然精灵的崇拜占有主要地位。 在他们的意识中,鬼与神不分,都称为“获”。黎人信仰鬼, 有雷公鬼、大天佛鬼、落水鬼、吊颈鬼、匠鬼、落树鬼、歧 山鬼、岭主鬼、水浮鬼和祖先鬼等。黎人神龛中常供的鬼神 分别是代表精灵和自然的祖先鬼和雷公鬼。在黎人的信仰中, 雷公鬼是仅次于祖先鬼的最大鬼。至今在海南广大的黎族地 区仍流传着不同的于雷公的神话故事。 有一则关于黎族来源的神话故事,说的是远古时,雷公拿着 一个蛇卵来到山中,这个蛇卵后来孵出了一个女孩,又过了 好长时间,有一个交趾青年过海来到海南岛采集沉香,与这 个女孩结合,于是繁衍人类,这个女孩就成了黎族祖先。
海南文化
公仔戏


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具有地方 特色的表演艺术品种之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它的产生 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 “师兄”。 公仔戏早期只演武打“科白戏”,只有念白,没有唱腔,伴 奏为锣鼓。清康熙年间公仔戏已形成“板腔板为主,并有少 量曲牌”的唱腔体系。全用海南方言演唱,主要板腔为中板, 演出剧目除外地传入的杂剧、传奇剧目外,也有由本地艺人 根据传说和本地故事改编而成的剧目,这标志着海南的公仔 戏已完全成熟。有自己的独特唱腔,用方言演唱,有自编自 演的本土艺人队伍,伴奏音乐全部运用本土的八音乐器乐曲。
海南文化
海南传统的知名小吃





加积鸭 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 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其特点是:鸭肉肥厚,皮白 滑脆,皮肉之间夹一薄层脂肪,特别甘美。 文昌鸡 文昌鸡是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是每一位到海南旅游的人必 尝的美味。文昌鸡列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而且是驰名中外的一道名菜。其肉质滑嫩, 皮薄骨酥,香味甚浓,肥而不腻 。 长坡米烂 米烂是儋州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儋州山歌里这样唱道:“长坡米烂洛基粽,木棠欧馍永 昌葱;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长坡米烂排在品种繁多的风味小吃的首位, 可见其在儋州人心目中的地位。米烂,从字面上也许无法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但一旦见 到实物,它就会颠覆你原来的想象,这种发源于乡村的乡土小食,虽然出身寒门,但制作 工艺颇为讲究,成品色香味俱全,让你过口难忘。就好像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猛然瞥见一 位衣着朴素的美丽姑娘。 四宝琼山豆腐 四宝琼山豆腐是海南传统名菜。琼山,海南省地名(现为琼山市),毗邻省会海口市。四 宝琼山豆腐中的“豆腐”,并非豆制品,而是以鸡蛋清泡制,状如豆腐脑,洁白嫩滑,配 以上鲜“四宝”,味极鲜美。因最早出自琼山厨师之手而得名。 还有就是东坡肉,临高烤乳猪等等。

海南省历史文化

海南省历史文化

海南省历史文化海南省历史文化海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南海东北部,是中国的热带岛屿。

海南省的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岛上就有人居住。

自东汉时代以来,海南就成为中外交通贸易的重要海路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先后出现了古琼州、琼崖、田螺岛、永兴、昌化等诸多文化古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古琼州古琼州是海南历史上的第一座城市,位于今天海南省琼海市东南。

公元前110年,中国汉代政府在琼州置县,成为中国南方最早的县治之一。

古琼州为古代中外交通枢纽之一,早在汉、唐时期,就有大量海上商贸人员来往于此,交流和贸易十分繁荣。

在古琼州出土的文物中,有汉代玉管疏、唐代银钱、宋代瓷器、元代铜镜、明代青花瓷等珍品,这些文物反映了古琼州的繁荣和文化交流。

二、琼崖文化琼崖文化是指源于海南岛南部的一种民族文化,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在宋、元、明、清四代的历史时期,琼崖都是中国的“南疆”,是重要的南海交通和商贸中心。

琼崖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融合,吸收了海南省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被人们广泛传颂。

三、田螺岛文化田螺岛位于海南省的西南部,是一个海岛,因产出大量的田螺而得名。

田螺岛文化是指田螺岛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遗产,主要是南越文化、广东文化、大东海文化等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风貌。

在田螺岛上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等,这些文物反映了田螺岛作为古代海上贸易中心的繁荣和文化交流。

四、永兴文化永兴是海南省文昌市的古称,是唐代五代时期海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在这里,曾有一位大文学家杨帆,他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达到了343卷之多,是中国文化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一部文集。

永兴的黄庄古村,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群,其中有宋代、明代和清代的建筑,反映了南方农村的传统生活和文化风俗。

五、昌化文化昌化是位于海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古城,是海南省历史文化上一个重要的地方,古城内有文昌文庙、赵伯通府、伏下祠等历史名胜古迹。

海南的特色风俗

海南的特色风俗

海南的特色风俗Title: The Unique Customs of Hainan海南,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风俗而著称。

Here in Hainan,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bundant cultural resources, and unique customs make it stand out.海南的特色风俗融合了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和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The customs of Hainan integrate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south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nd ethnic minorities such as the Li and Miao people, showing a strong regional and ethnic atmosphere.在海南,农历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和拜年等。

The Spring Festiva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Hainan, where people hold various celebrations, such as dragon and lion dances, setting off fireworks, and paying New Year"s visits.海南的传统服饰以黎族服饰为代表,其特色在于色彩鲜艳、图案独特,充分展示了黎族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内涵。

The traditional clothing of Hainan is represented by the Li ethnic group"s clothin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bright colors and unique patterns, fully displaying the aesthetic viewpoint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Li people.此外,海南还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如琼剧、海南黄花梨雕刻和椰雕等,这些都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旅游资源概述
3S(sun, sand, sea)
Minority Culture
Tropic Scene
SMART
Anecdotes of the Famous People Once Lived Here
Red Culture
第一章 海南概况
第一节 地理 历史 风俗
一、天涯海角好地方 二、历史悠久名人多 三、奇风异俗异中原 四、南腔北调总相宜 五、城乡处处好风光
海南历史沿革
1. 秦朝 海南是象郡的边陲。 2. 西汉 公元前110年,西汉王朝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 3. 南朝 梁大同年间(535-545)冼夫人奏请朝廷设置崖州。 4. 隋朝 邹国公杨纶被流放珠崖。 5. 唐代 海南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州、琼州。 6. 宋代 南宋时期万安州管辖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正式行使主权。 7. 元代 元文宗图帖睦尔升安定县为南建州。 8. 明代 琼州升格为琼州府,崖州管辖南海诸岛及其海域。 9. 清代 沿袭明制。 10. 民国元年至民国36年 11. 1950年5月1日 海南解放 12. 1988年4月13日 海南独立建省
五、城乡处处好风光
琼海博鳌镇
五指山市水满村
The End
船形屋是黎。 据说,古时海南岛上没有人烟。大 禹坐天下时,南海有一个俚国,国王有 个叫丹雅的公主。她嫁了三个丈夫,三 个丈夫先后都死了。相师传言她是扫帚 星下凡,在家家破.本国国亡.一时弄 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纷纷请求处死 丹雅公主。 此时.丹雅公主已身怀六甲,国王不忍下手,便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清 晨.备了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一把山刀和三斤谷种.把丹雅 公主放到船上。丹雅公主养的一条小黄狗也跟上了船.小船在风中飘人了茫茫 大海。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历尽劫难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个荒岛岸边搁浅了。她 看到了远处的高山岭岭,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无忧无虑的穿行于林间,所有的 忧郁和恐惧一下子消失了,在饱餐了野兔和鸟蛋之后,丹雅公主在这个荒岛定居 下来。 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的侵袭,丹雅公主在海滩切竖起几根木桩, 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桩上当屋顶,又割来茅草围在四周,她有了属于自己 的家。白天,她带着小黄狗上山打野兽,采野果。晚上睡在这船屋里,小黄狗 忠实地守在门口。后来.船板烂了.她割下茅草盖顶,这就是后来黎族人所居
一、天涯海角好地方

海南岛是如何形成的?
海南岛的形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6500 万年前,也有的说是100万年前,还有的说是50万 年前。虽然时间不同,但原因是一样,地壳断块 作用使琼州海峡下沉,形成了地处海之南、孤悬 大陆母体之外的海南岛。 海南原与雷州半岛相连,由于分离而成为海 岛,整个岛似椭圆形,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 中部高山为核心,向四周外围逐级递降,由山地 、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
竹筒饭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
熟的饭食,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 木炭烤制。用米配肉类为原料,放进新鲜 的竹筒中,加适量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 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
山兰酒是黎族采用所居山区一种旱糯稻—
—山兰稻酿制而得名。并采用了当地山中特有 的植物,运用传统自然发酵的办法制成。可以 说山兰酒是真正的绿色酒类。对于黎族来说, 山兰酒就像国外的香槟一样,一般逢贵客来临 或重大节庆才拿出来痛饮。
三、奇风异俗异中原

海南最早的移民来自哪里?
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夏朝之前)就有人类在海南 岛上生息繁衍,过着带有蛮荒色彩的原始生活。最早进入 海南岛的是我国南方百越族的一支——黎族。 百越族被公认是黎族的祖先,其主要分布地域是现在 的广西和广东珠江三角洲。黎族先人利用简陋的竹筏和小 木船作为渡海工具,从海上飘逸过来,在岛上逐步定居, 成为海南最早的人群,被认为是海南岛的第一代移民。 有关研究表明,黎族根据其分布和生活习惯,有五大 方言区:俘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加茂黎。
百越族是居于现今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
的总称。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越族分布甚广,内部各有种姓 ,杂处于现今中国南方各地。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江南之地 ,即所谓交趾(今越南)至会稽(浙江绍兴)七八千里,在秦朝、 汉朝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 ,与中国北 方所使用的上古汉语也相差极大,彼此不能通话。
山兰酒制作工艺
制作方法有二,一是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用黎山特定植物 和米粉制成的“球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装进坛里。一日后取少量 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树下自然成酒,一年后呈黄褐色,数载则 显红色甚至黑色。另一种是将蒸熟的山兰米和碾碎的“球饼”混合放 置在垫满芭蕉叶的锥形竹筐中,上面也用芭蕉叶封盖。三天后,朝下 的竹筐尖部开始往筐下的陶罐里滴出浆水,这就是山兰纯液,呈乳白 色。山兰酒根据存放的时间长短味道而不同,刚酿好的酒存放十天左 右时是甜的,这时也是黎族人通常叫“BIANG”的酒。这种 “BIANG”是大多数人特别喜爱的,甜而微辣、辣而不燥,如果是放 在封闭的容器内久了,开坛时真如香槟开瓶时,会发出响声。据说。 黎家妇女生孩子之后,都要喝此酒用以滋补养身,去湿防病。随着时 间久了,“BIANG”的甜味慢慢消失,酒的香味渐浓,埋入地下一年 后酒呈黄褐色,数载则显红色甚至黑色,此时成真正的山兰酒。
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 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
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 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 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 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 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 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节是黎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是黎 族文化最具体最典型的表现,也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 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其民俗主要特色与价值是黎族生 产、生活、娱乐等整体民俗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世人了 解黎族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酒好喝倒是次要的,如果在黎族用传统的饮酒 方式喝山兰酒那才是令人难忘的。黎族人饮酒不用 酒杯,酿好的酒储藏在陶坛中,饮时“以竹筒吸 之”,竹筒较细,插入酒酿的下端用竹片编成五个 部分,以防吸进酵母堵住管子。饮酒时,“席间置 ‘biang’一坛,插小竹管两支”,两旁宾客轮流 吸饮,颇有兰亭“曲水流觞”之韵致。难怪古人用 “竹竿一吸胜壶觞”来感叹这种情趣。
海南旅游概览
主讲:郜时锦
目录
第一章 海南概况 第二章 行政区划和历史名人 第三章 海南旅游发展简史 第四章 海南旅游产品 第五章 海南主要度假区和景区 第六章 海南旅游研究
推荐书目
[1] 李永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2] 苗树彬,夏锋.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趋势[M].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社,2010. [3] 毛江海,陈耀眼.海南旅游基础知识[M].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9. [4] 王天津等.明珠海南的民俗与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 版社,1996. [5] 纪俊超.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 社,2006.
南渡江
昌化江
万泉河
陵水河
二、历史悠久名人多

为什么说“三亚人”是海南最早的人类?
1992~199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 人类研究所及海南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郝思德和 黄万波主持发掘了三亚市东北郊落笔洞洞穴遗址 ,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及其相伴生的 石制品、骨制品和角制品等大批文化遗物,充分 显示出它是目前海南岛史前文化中最早的一处古 遗址,也是远古时期海南岛较重要的人类活动遗 存。

海南人移居海外3次高潮
第一次: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南海航线活跃。 第二次:清代 清康熙年后,海南人口移居。 清末,海南沦为半殖民地。 第三次:民国时期,社会动乱,经济萧条。
四、南腔北调总相宜
海南移民简述
1. 汉初 设置珠崖、儋耳两郡 2. 隋末唐初 俚族女英雄冼夫人促“千余侗俚人归附” 3. 宋朝 闽南人迁居 4. 元代 屯田 5. 明代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海南人口已达29万余 6. 清朝 海南移民高达217万人 7. 抗日战争时期 海南人口235万人 8.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

回族和苗族是何时移居海南岛的?
宋朝时,有大批的回民自大陆迁入岛内,他们多次从 不同口岸入海岛,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现今 的三亚、儋州、万宁以及海口等地,并不断吸引岛外回民 迁居岛上。 海南苗族的原籍主要在湘、桂、黔几省,上岛始于 明代。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广西苗兵驻防崖州安 东营(今乐东县),军队撤防后,苗兵定居海南,逐步发 展成为世居海南的苗族。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谋生、避乱 等原因而来。苗族多居于高山大岭,现以琼中、保亭两县 最为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