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市梦洲住宅区总体规划
日本规划设计调整实践研究——以幕张滨城住区为例

日本规划设计调整实践研究—以幕张滨城住区为例■ 吴 伟1 张 琢1,2 ■ Wu Wei Zhang Zhuo作者单位: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 200092)2 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 200232)收稿日期:2010-09-23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Planning Design Coordination in Japan:A Case Study on Makuhari Baytown[摘 要] 为实现营造舒适和谐的城市空间的目标,协调建筑群体风貌比单体建筑设计更为重要。
本文以位于日本千叶县的幕张滨城住区为例,对日本规划设计调整的实践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设计调整的推广提出建议。
[关键词] 设计调整 幕张滨城住区[Abstract] To create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urban space, harmony of ordinary buildings is more signi fi cant than single masterpieces. In this paper, we have researched on the design coordination process in Makuhari Baytown in Japan and proposed some advice in the promotion of design coordination.[Key words] Design coordination, Makuhari Baytown一、前言目前,城市正面临着建筑群不能较为理想地促进街区风貌形成的现实。
在城市规划体制下,由于建筑设计的过度自由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之间联系不足等原因,城市风貌往往呈现杂乱的局面。
因而,城市建设需要能够促进与城市空间一体化的建筑。
日本六本木规划设计及景观分析一览表

居住区案例分析日本幕张新城

● 内城
・由城市中心大街(美浜散步道、富士見大街) 形成的中心街区 ・规划设计连续的沿街型多层住宅单体,形成 宜人尺度的、热闹的街道 ・建筑下层部布置商业办公设施,通过联拱廊设置 等,形成热闹的、舒适的步行环境
● 城边
・发挥近车站的立地条件,形成 高层高密度街区 ・形成能够创造出天际线变化的 沿街景观
■土地利用规划(H13(2001).3改訂)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 面積(ha)
宅 住宅用地 38.83
地 公益施設 用地
8.13
リザーブ 用地
7.28
小計
54.24
公 道路
17.62
共 公園
8.42
緑地
3.45
小計
29.49
合計
83.73
比率 46.4%
9.7%
8.7%
64.8% 21.0% 10.1%
将幕张海滨划分为11个项目地区,在各个项目地区的 规划设计调整师中,选出干事调整师,作为干事规划 调整师,负责项目地区的都市造型调整工作。并且,对 外围部的超高层・高层街区,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行 进规划调整。
造型调整
2号街区
6号街区
11号街区
高层街区
谢谢
后面附件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线
对沿街型单体面向道路一侧的建筑线(不包括阳台等最突出部分), 原则上规定在道路红线后退2m的位置。
另外,建筑线的面宽的三分之一以下部分(不包括通廊),不受次 限制。
■沿街型单体的外轮廓
对美浜散步道与富士见大道等主要区间上的沿街住宅,原则上要把 连续的单体分开、确保从地面一直到天空之间的缝。
另外,上述以外的沿街型单体分开布置时,为了确保街景的连续感, 对多层单体原则上在12m以下,尽可能适当分开布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02 年版)第31号目录目录 (3)1 总则 (5)2 术语、代号 (6)3 用地与建筑 (11)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13)5 住宅 (14)6 公共服务设施 (18)7 绿地 (22)8道路 (24)9竖向 (28)10 管线综合 (30)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35)2 术语、代号 (56)3 用地与建筑 (58)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64)5 住宅 (67)6 公共服务设施 (78)7 绿地 (85)8 道路 (92)9 竖向 (106)10 管线综合 (108)1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11)1总则1.0.1 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表1.0.3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1.0. 3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1.0.5.4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1.0.5.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1.0.5.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1.0.5.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1.0.5.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大阪城市空间设计导则1

目录1、设计指南的目的及对象区域1-1目的 (2)1-2建设计划的事前审查制度 (3)1-3对象区域 (4)2、建设临空都市计划的概要2-1开发的基本方针 (8)2-1-1工程概要 (8)2-1-2开发的基本方针 (8)2-1-3设计理念 (10)2-1-4创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临空都市 (11)2-2商务区的土地使用及设施计划 (12)2-2-1商务区的配备计划 (12)2-2-2各区划比率及设施配置计划 (14)3、车站周边设施计划3-1车站周边设施的空间构成 (22)3-2大门塔楼建筑 (24)3-3公路、铁路一体的建筑物 (26)3-4交通终端及站前绿地、停车场 (28)4、设计基准4-1都市地基、系统 (34)4-1-1道路 (34)4-1-2横断道路的设施 (37)4-1-3公园、绿地 (41)4-1-4下水道 (42)4-1-5通用管道 (43)4-1-6废弃物收集、运输系统 (46)4-1-7地域性冷暖气系统 (47)4-1-8信息、通信服务系统 (48)4-1-9其他供给设施 (49)4-1-10中水系统 (50)4-2土地使用 (51)4-2-1人工地基 (51)4-2-2人工开发水路等 (62)4-2-3停车场 (66)4-2-4车辆的进出口 (67)4-2-5栅栏围墙等设施 (68)4-3建筑物等 (69)4-3-1用途 (69)4-3-2规模及高度 (70)4-3-3墙壁壁面后退 (71)4-3-4形态、构思 (76)4-3-5户外广告 (79)4-3-6对残疾人及高龄人口的考虑 (82)4-3-7环境对策 (83)4-4环境形成装置 (85)4-4-1路面 (85)4-4-2植被 (86)4-4-3重点景观设施 (90)4-4-4信号 (92)4-4-5夜景的设计 (94)5、应用方针5-1设计指南的具体化对策 (98)5-2事前审查的手续 (99)资料 1、地域地区2、地区计划3、建筑条例4、建筑协定5、车站周边环形图6、关于建设计划事前审查制度的手续1设计指南的目的及对象区域1-1目的1-2建设计划的事前审查制度1-3对象区域1-1目的本指南以临空都市中枢部分的商业区为背景,从建设和保持协调的都市环境这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在进行建设及都市环境设计时,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必要注意事项。
国外旧城改造案例

国外旧城改造案例包括东京六本木、汉堡港口新城、苏黎世西部工业区、美国猎人角南滨公园等。
1. 东京六本木:六本木新城再开发项目于2000年4月正式施工,历时三年的旧城改造,呈现出了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城区改建,被誉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
六本木新城建设项目负责人森稔当时的理念即是把六本木建设为一个垂直城市花园。
最终,一个集住宅、办公、美术馆、电影院、观光厅、会展、学术中心、商业设施乃至水稻田于一体的“城中城”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不仅如此,城市还围绕住宅、商业、文化、设计四大元素,处处体现出了人文精神,让你感受到丰富的城市文化情感。
2. 汉堡港口新城:号称欧洲现时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与城市发展项目,新城内80%的项目会被要求必须满足办公、居住和公众使用三个功能。
3. 苏黎世西部工业区:工业区转型之代表。
4. 美国猎人角南滨公园:工业衰败地区成功地转型成为生态街区典范。
此外,还有新加坡碧山公园、法国克里希街区、荷兰蒂尔堡公共图书馆、克罗地亚“Level Up”公共平台和澳大利亚普拉汉广场等也是国外旧城改造的优秀案例。
基于防灾安全的住区空间更新改造——日本实践及其启示

58 1/2021 新建筑 |安全城市基于防灾安全的住区空间更新改造——日本实践及其启示Spatial Renewal of Residential Areas Based on Disaster Prevention Safety: Japanese Practices and Its Enlightenment蔡凯臻CAI Kaizhen通过更新改造提升既有居住区的防灾安全,是城市防灾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城市人口数量和住宅需求剧增,建设了大量居住区。
这些居住区中人口稠密、建筑密集、建筑抗震耐火性能较差,加之道路狭窄,避难救援空间严重不足,防救灾活动难以展开,因而灾害风险普遍较高,其中以木构住宅为主的高密度居住区是风险最高的地区。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中,这些高风险居住区严重受损,引起高度关注,针对防灾安全的更新改造随即启动。
1995—2005年,《日本防灾基本计划》经过多次修正,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将以高密度老旧居住区为主要对象的防灾街区整备确定为城市防灾的重点工作[1]。
日本《都市再生项目(第三次决定)》(2003年修订)和东京《首都直下地震对策大纲》(2005年)也将降低城市中心区高风险居住区的灾害风险列为关键问题[2]。
2003年,日本国土交通省进行土地调查,认定全国约有8 000 hm 2高风险居住区,亟待针对地震及其引发的火灾隐患进行更新改造。
此后,经过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的持续推进,至2012年10月,日本全国高风险居住区降至5 475 hm 2,2019年底预计减至2 982 hm 2[3],居住区的防灾更新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解析日本居住区空间防灾更新改造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城市居住区防灾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蔡凯臻. 基于防灾安全的住区空间更新改造——日本实践及其启示[J]. 新建筑,2021(1):58-62.安全城市 | 新建筑 1/2021 59一 居住区防灾更新改造与规划体系的层次衔接日本的防灾体系总体分为国家和城市两个层面。
日本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9318

将自己的一定面积的土地出让,作为必要的公共设施用地,经过区内土地 权利的交换,在完善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同时,调整宅地的区划和形 状,提高整个地区的环境质量。
性质:是将原来不完善的城市或城市发展预定地区建设成为健全完善
“城市化地区”的一种规划实施手段。
水道、电气等供给设施、排水设 施、垃圾处理厂、焚烧厂等 河川、运河等水系
教育文化设施 学校、图书馆、研究设施等
医疗设施及社会福利设施 医院、保育所等
市场、畜牧场以及火葬场等 一般的住宅设施 一般的办公设施、流通业务场地 其他政府规定的设施
20
五、福冈市城市规划
(六) 城市景观规划 福冈市城市景观形成基本规划1988
福冈市根据对北侧相邻地块 的日照采光降低影响的目的, 将建筑北侧倾斜的限定分为4 种类型地区,分别制定规则。
第1種20m高度地区
第2種20m高度地区
高度地区限制概要图 Schematic Diagrams on Restrictions in Height Zone 18
五、福冈市城市规划
(三)土地利用 其他地区规划
6
三、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中央政府 都道府县政府 市町村政府
三级政府架构
法定城市规划内容
7
三、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3、城市规划决策程序:
(1)各市、町、村的规划原则上由各级政 府决定; (2)规划区超过一个市、町、村范围时, 由都道府县知事决策,知事决定的规划与地 方决定的规划不一致时,具有优先决定权; (3)地跨两个县或以上范围的规划,由国 土交通大臣决定; (4)城市规划决定的具体内容由市、町、 村设立的城市规划审议会审议; (5)举行公听会和说明会; (6)规划完成作为提案提出后,发布公告 公众展示两周,市民可提出书面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创造出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城市 7 公共交通を中心にまちを創る -Transit Oriented Community- -Transit Oriented Communitu - 8 创造出拥有自然的城市 8 まちに自然を創る
集約型駐車場
個別駐車場 合計
集約型駐車場
個別駐車場
70%
合計
集中停车场的剖面形象
停车场建设规划图
公园绿化系统图
ハーバーゲート高層住棟 ウォーターフロント開放型住棟 街区形成住棟 開放型モール形成住棟 開放型街区形成住棟
メインストリート形成住棟
シンボルコア超高層住棟+ メインストリート形成住棟 中低層ミックス住棟 パサージュ型住棟
居住区建设的理念·设计思想
1 继承大阪城市的文化历史、街道结构 1 继承大阪城市的文化历史、 大阪のまちの文脈、まちの構造を継承する -Urban Context, Urban Structure- -Urban Context, Urban Structure- Structure -
既往大阪的继承 和新大阪的创造
大阪駅 天保山・ハーバービレッジ 咲洲コスモスクエア ユニバーサル・スタ ジオ・ジャパン
咲洲 舞洲
南港ポート タウン線
千里
北港テクノポート線 神戸
新都心
舞洲
都心
関西学研 都市
東西軸
夢洲
夢洲
咲洲コスモ スクエア 湾 岸 軸 南 北 軸 都市拠点
関西国際空港
堺・関西国際空港
大阪市の都市構造
夢洲全体構想図
センターブリッジ住棟 駅前高層高密住棟
センター高層住棟
駅前超高層住棟
中高層ミックス住棟 リバーサイド住棟
住宅单体类型区分图
形成都市文化轴的区域
形成和梦洲代表性大街相吻合的都市型热闹的、和拥 有美观、连续的沿街景观(7层多层建筑),并在重 要部位布置可以成为地区标识物的高层、超高层塔式 建筑。在地上部分(局部为地上2层)布置高尖端都市 服务性功能,或是舒适性功能的设施,为形成舒适的 散步空间创造条件,同时也具备连续的商业街空间。
创造出和21世纪 21世紀にふさ 相吻合的都市型 わしい都市居住 の創造 居住
-Ecology Oriented Community-
-Ecology Oriented Communitu -
形成环境创造·环 環境創造・環境 共生のまちづ 境共生的城市结 くり 构
9 将环境共生系统组合到街道、 環境共生のシステムを街と住宅と生活に組 9 将环境共生系统组合到街道、住宅和生活中 み込む -Sustainable Community -Sustainable Communitu - -
开放型高层住宅组团
作为高层低密度、拥有开敞的室外空间的组团,形成既 位于城市内,又拥有太阳、绿化、空间、眺望等优美特 色的居住区环境。
低多层混合组团
既保证沿街景观的连续性,同时形成和低层住宅 相协调的、能够享受到接(触)地(面)型生活方式 的公寓住宅组团。
引进地面层设施的形象
综合规划图
城市大门
地区公園
自然文化軸
路边核心
包括水系的绿的主干空间 自然·文化·舒适环境的共存
1×1.5km 148ha
商业·办公区域
地区构成图
总体土地使用规划图
歩行者交通&公共交通网 网
交通系统图 系统图
机动车交通网
街公
小
集
小
集中駐車場B
街公
幼・保 幼・保
街公
近公 街公 公公 街公
集中駐車場A
近公
凡 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都市文化轴总体形象
都市文化軸形成ゾーンのイメージ
形成街坊型住宅区域
街街街街街街街ゾ ゾ ゾ
在住宅区域中央,将多层(6层)住宅围绕中庭布置。面向城市干道一侧, 设计体现都市性立面;面向中庭一侧,则设计成拥有轻闲的、宜人尺 度的交往空间,形成典型的都市型居住组团。在重要部位布置高层塔 式单体,给街坊带来变化。同时在长条形公园边,布置一部分低层或 是塔式的单体,形成开放型的空间。根据地理位置不同,采用不同的 设计手法,形成具有多样性的街坊。
-Human Scale,Small is Beautiful- -Human Scale、Small is Beautiful- Scale、 Beautiful
4 既继承城市居住的传统,同时又创造出一个新的 4 既继承城市居住的传统, 都市居住の伝統を受け継ぎつつ、新しい の都市居住を創る 城市居住 -Street Community, Street Life - -Street Communitu 、Street Life- Life- 5 创造出沿街景观的协调性、多样性和场所性 5 创造出沿街景观的协调性、 街並みの協調性と多様性、場所性を創出する - -Harmony、Diversity & Identity - Harmony, Diversity & Identity- Harmony、 dentity -
大阪市梦洲居住区规划
(1999- 2001)
居住区规划框架 居住区规划框架 • 规划面积 约 148ha • 规划户数 约 12千户
梦岛整体规划指标∶
地区的立地条件
• • •
JR大阪環状線
规划面积 约 390ha 就业人口 约 32千人 夜间人口 约 36千人
地下鉄中央線
住宅区域的规划指标 • 规划面积 约 148ha • 规划户数 约 12千户 • 户数密度 约 80户/ha (净密度) 约 180户/ha • 人口密度 约 240人/ha
典型的街坊构成
开放型的街坊构成
形成80×75m的街坊
剖面构成图
形成街坊型住宅区域的典型代表
住宅
引进SOHO 中庭空間
引进SOHO
地下停车场
总平面图·底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街区形成型住宅ゾーンのイメージ 街区形成型住宅ゾーンのイメージ
自然文化轴形象图
自然文化軸のランドスケープデザイン
河边组团
港湾大门
为海边的大门,水边的集客空间和 地区代表性建筑
海边轴
代表性核心 集客施設 (主题公园)
交流休闲绿洲
缓冲绿化带
都市文化軸
散步道 组合有先端的都市功能 的都市中心轴, 代表性大道 公共交通MALL (假)梦洲站 河边休闲绿洲 梦洲的正门、 车站前中心
交往轴
和公共交通组合在 一起的日常生活中 心轴
10 海に開かれたまち、海を生かしたまちを創る 面向大海、 10 面向大海、发挥海面特色的城市规划 -Waterfront Community - -Waterfront Communitu -
有机的·一体的明快的城市结构 ・有机的 一体的明快的城市结构 ・创造出街道的骨架和场所的个性 ・形成和场所的特征相呼应的拥有多样 性的居住区 上部结构(沿街景观)和下部结构( ・上部结构(沿街景观)和下部结构(地 下管道)的一体的·平行的设计造型 下管道)的一体的 平行的设计造型
形成环境创造·环 境共生的城市结 构
6 紧凑·城市∶创造出在步行距离内就能满足生活、 城市∶创造出在步行距离内就能满足生活、 6 能够在散步中感到快乐的城市 コンパクト・シティ:歩いて暮らせる、 歩いて楽しいまちを創る -Compact City,Pedestrian Oriented CityCity, Pedestrian Oriented - Compact , Community Communitu - -
22 创造出复合性、多样性 创造出复合性、 複合性、多様性を創出する -Mixed Use Development- -Mixed Use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创造出和21世纪 相吻合的都市型 居住
3 创造出建立在人体尺度基础上的、由小单元组合 3 创造出建立在人体尺度基础上的、 人間的尺度に基づき、小さな単位からまち 形成的街道城市 を創る
集 幹幹・ 補補幹幹補補 歩車共共補補・ 街区補補 集集駐車駐 小 街公 集集駐車駐利利街街 街公
幼・保
小
幼・保
地公
駐車場整備台数(居住者用)
駐車場タイプ 駐車台数 2,600 台 7,900 台 10,500 台 15,000 戸
駐車場整備台数(施設用) 計画戸数
駐車場設置率
駐車場タイプ
駐車台数 300 台 644 台 944 台
面向道路一侧设计成连续的沿街立面,河边一侧 由点式单体形成开放型街坊,由此形成和自然文 化轴相呼应的质量很高的景观。
海边组团
将水边休闲设施、集客空间布置在建筑底层,围绕形成由 海上进入居住区的港湾大门空间。规划布置成既可以眺望 大海和港湾的单体组合,同时形成从海上看过来能够成为 标识性的、有印象的外形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