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55例分析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55例分析

·临床经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55例分析李丽英(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河南安阳455000)[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9年9月 2011年6月NICU收治的55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Plt<150ˑ109/L)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38例(69.1%),是第一位病因,早产儿、低体质量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与足月儿比较有明显增高。

结论:凡具有血小板减少高危因素者,尤其是母亲妊娠晚期存在感染者,均应加强监测,一旦确诊,应积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在新生儿期比较常见。

出生时约1% 5%新生儿有血小板减少,严重者血小板减少<5.0ˑ109/L,占0.1% 0.5%。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血小板减少患儿占22% 35%,故早期诊断和处理对减少严重的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5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中,男34例,女21例。

足月儿10例,早产儿42例,过期产儿3例。

顺产37例,剖宫产18例。

入院体质重<2500g38例,>2500g 17例;发病日龄:≤7d31例,>7d24例;母亲孕期并感染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例。

血小板计数<150ˑ109/L即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

1.2病因: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38例(69.1%),其中先天性梅毒1例。

新生儿窒息8例(14.6%),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1.8%),红细胞增多症1例(1.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例(10.9%),Rh溶血病1例(1.8%)。

见表1。

表15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因[例(%)]病因日龄≤7天日龄>7天合计(%)新生儿感染16(29.1)22(40)38(69.1)新生儿窒息8(14.6)08(14.6)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1.8)01(1.8)红细胞增多症1(1.8)01(1.8)DIC4(7.3)2(3.6)6(10.9)RH溶血病1(1.8)01(1.8)合计3124551.3临床表现:35例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淤斑,其中1例除皮肤黏膜出血外伴肺出血,2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3例表现为扎针处出血不止,1例表现为脐带残端渗血,6例颅内出血。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损害。

它是由新生儿体内出现的大量红细胞减少所导致的。

因此,新生儿败血症会对患婴儿的血液、心脏以及其他重要器官造成危害。

新生儿败血症的最大元凶是缺乏叶酸的缺乏,这会影响新生儿的血细胞的正常发育。

新生儿败血症会造成新生儿红细胞减少,进而引发其他症状,如婴儿体温下降、消瘦、皮肤潮红等。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新生儿的血液检查,从而监测出新生儿红细胞减少的情况。

如果新生儿红细胞减少显著,就很可能是新生儿败血症的情况。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中,最主要的就是补充叶酸,来缓解新生儿红细胞减少状况。

除此之外,还会提供一些补液护理和抗感染的治疗。

总的来说,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它可以通过补充叶酸得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应该及时进行新生儿血液检查,以及采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新生儿出现不良的健康后果。

新生儿败血症并不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而是有条件的可以治愈的疾病。

但是,应该特别注意,新生儿接受叶酸治疗时应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恰当的剂量,不要过量服用,以免出现不良
反应。

同时,为了避免新生儿出现败血症,对孕妇在怀孕期间要特别注意母体健康,特别是要及时适当补充叶酸,以保证新生儿有良好的发育状况。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因此,要及时识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便尽快控制有关症状,避免新生儿出现不良健康后果。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响。

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

早发型多在出生后7天内起病,感染多发生于出生前或出生时,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G-杆菌为主,多系统受累、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晚发型在出生7天后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病原体以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常有脐炎、肺炎等局部感染病灶,病死率较早发型相对低。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症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产儿尤其如此。

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也可表现为体温正常、反响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神萎、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病症。

新生儿败血症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病症。

1、呼吸窘迫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病症: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拒吃奶水。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哭声低弱。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11、面色青灰。

有黄疸者可加重。

12、可发现有感染灶:新生儿脐带炎、新生儿肺炎等。

除上列病症外,以下表现提示有败血症可能。

①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

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

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③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

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新生儿败血症常见感染途径新生儿败血症发病原因比复杂。

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与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是指体内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

血小板是一种在血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片段,主要负责血液凝结和止血过程。

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并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探讨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以及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分析1. 骨髓抑制:骨髓是生产血小板和其他成分所必需的。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会对骨髓功能造成抑制,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 疾病:例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以影响骨髓功能。

- 药物:某些化学药物(如化疗药物)、镰刺细胞性贫血治疗所用的羟基脲等可引起骨髓抑制。

2. 免疫介导的破坏:免疫介导的疾病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减少。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体攻击和摧毁血小板。

-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也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例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Giant Platelet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和异常形态的综合征。

4. 并发药物或化学物质使用:有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被使用后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包括:- 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等;- 利尿剂:甘露醇、呋塞米等;- 抗癌药物:紫杉醇、顺铂等。

5. 其他原因:血液稀释、感染、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等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二、治疗方法针对血小板减少的不同原因,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观察和监测:对于轻度血小板减少或无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和监测其血小板数量,并定期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适用于某些自身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轻度血小板减少。

2. 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剂:对于由骨髓抑制或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患者,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素A等)来提高血小板生产。

唐莲 利奈唑胺

唐莲  利奈唑胺
13
基础值低于正常
30例,分析利奈唑胺 用药后血小板的变化 规律。
苏州市立医院
1.血小板基础值正常
14
苏州市立医院
1例继续使用利奈唑 胺血小板回升至正常 ,1例停药后血小板 恢复正常
大部分停药后血小板恢 复正常,有2例输血小板 ,1例消化道出血
15
苏州市立医院
2.血小板基础值低于正常
有3例输血小板、2例 自动出院
17
苏州市立医院
背景资料 病历调研 结果及分析总结18来自苏州市立医院本研究总结
(1)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临床疗效与 细菌清除率均较高,是治疗G+菌较好的选择。
(2)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在新 生儿人群比老年人更低。
(3)血小板减少的高危因素:感染的严重程度、 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关键为控制感 染和减少联合用药。 (4)因病例有限,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的相关 性及高危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大样本研究
19
苏州市立医院
20
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谢 谢!
苏州市立医院
SUZHOU HOSPITAL
Municipal
新生儿人群血小板变化特点以及与利奈唑胺 用药的相关性???
4 苏州市立医院
新生儿与利奈唑胺
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在新生儿人群 的发生率、变化特点等国内未见研究报道
申请的基金项目:2012年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临床疗效以 及对血小板的影响
调研
5
苏州市立医院
背景资料
病历调研
结果及分析 总结
6
苏州市立医院
患儿基本情况


2009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接受利奈唑胺 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31例; 临床疗效评估:单纯G+菌感染的败血症 患儿87例;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案例分享 与经验总结
成功治疗案例介绍
案例一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发现与治疗
案例二
复杂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综合治疗
案例三
免疫缺陷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经验总结与教训分享
01
02
03
04
05
早期诊断与及时 治疗是关键
个体化治疗方案 的重要性
综合治疗措施的 应用
重视免疫缺陷型 患者的治疗
指导家长
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护理技 巧,如如何正确喂养、更 换尿布等。
注意事项
提醒家长注意观察新生儿 的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清洁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减少细菌滋 生的机会。
通风换气
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消毒措施
对婴儿的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定 期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05
03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及效果评估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静脉注射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以达 到有效抗菌和预防感染扩散的效
果。
抗真菌治疗
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 症,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 、伏立康唑等,以抑制真菌繁殖
并清除体内的真菌毒素。
当前研究热点问题探讨
早期诊断与干预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 亡率。
耐药性菌株研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成为新生儿败 血症治疗的重要问题。研究耐药性菌株的流行病学、致病 机制和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免疫功能与疾病关系
教训分享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探讨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探讨

发 病 日 龄 、 疗 前 的 临 床 症 状 及 血 小 板 计 数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治
( > 0. 5 。 P 0 )
点 和 ( ) 斑 消 退 人 数 方 面 较 对 照 组 明 显 增 多 , 组 差 异 或 瘀 两 有 显著 性 ( P< 0 0 ) 见 表 3 .5 , 。
维普资讯
5 4 8

临 床 研 究 ・
静 脉 注 射 丙 种 球 蛋 白治 疗 新 生 儿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的 探 讨
杨 庆 南 朱 建 幸
新 生 儿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是 新 生 儿 期 出 血 的 原 因 之 一 , 小 板 严 重 低 下 常 会 导 致 患 儿 颅 内 及 其 他 重 要 脏 血 器 出血而 危 及生 命 。我 院 新 生 儿 科 于 19 9 5年 1月 ~2 0 01 年 1 2月 应 用 静 脉 注 射 丙 种 球 蛋 白 ( VI 治 疗 1 I G) 6例 新 生
儿 免疫性 血 小板 减 少性 紫癜 , 果 显著 , 报 道如 下 。 效 现
对 象 与 方 法

点 和 ( ) 斑 的消退 情 况 。 或 瘀
三 、 计 学 处 理 统
采 用 t 验 和 检 验 , 检 P< 0 0 为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5
结 果

研 究 对 象
收 集 我 院 同 期 住 院 确 诊 的 新 生 儿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癜 3 2例 , 外 感 染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和 先 天 性 或 遗 传 除 性 血 小板 减 少性 紫癜 , 儿 血小 板≤ 5 患 0× 1 L 随 机 分 为 0/ 。 I G治疗 组 和对 照 组 。 I G治 疗 组 1 VI VI 6例 , 9例 , 7 男 女 例 。 其 中 早 产 儿 3例 , 月 儿 1 足 2例 , 期 产 儿 1例 。 发 病 过 I G治 疗 组 1 VI 6例 患 儿 全 部 治 愈 。 对 照 组 1 5例 患 儿 治愈 , 1例 患 儿 死 亡 , 组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I G 治 疗 组 1 两 VI 6 例 患 儿 均 未 出 现 感 染 并 发 症 , 照 组 4例 患 儿 出 现 感 染 并 对 发症 , 中 3例 并 发 肺 部 感 染 , 其 1例 患 儿 因 并 发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败 血症 而 死亡 , 组 差 异有 显著性 ( 两 P< 0 0 ) 见 表 1 .5 , 。

新生儿败血症34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34例临床分析

症 诊 疗 方 案 ]其 中符 合 确 定 诊 断 的 9例 , 合 临 床 诊 断 的 , 符 2 5例 ; 产儿 1 , 月儿 2 , 早 3例 足 o例 过期 儿 1例 ; 质 量 <1 0 体 0g 5
3 , 0 ~24 9 例 , 9 ~39 9 0例 , 4 0 例 1 0 9 9 5 g >24 9 9 2 g ≥ 0g2 0
[ ] 张辉 , 2 赵旭兰 , 王风 飞, . 等 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索 和阿司匹林联
合治疗不 稳定 型心 绞痛 的 临床观 察 [] J ,临 床 荟 萃 ,0 4,9 2 0 1
( 1 : 0 —6 1 1 ) 6 9 1
通 过不 可逆 地 抑 制 血 小 板 环 氧 合 酶 以 阻断 血 栓 素 A 生成 , 2 从
占 9% 。
新 生 儿 败 血 症 是 新 生 儿 期 的 常 见 急 症 , 严 重 危 害 新 生 是 儿 健 康 的 疾 病 。2 0 0 2年 6月一 2 0 06年 6月 本 院 收 治 新 生 儿 败血症 3 4例 , 回顾 分 析如 下 。 现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 本 组 患 儿均 符合 2 0 年 修 订 的新 生 儿 败 血 03
明确 感 染 灶 的早 产 儿 占 3 % ; 死 率 为 1 %, 文 献 [ ] 符 3 病 2 与 3较 合 , 发达国家病死 率 5 与 %左 右 相 比 有 较 明 显 差 距 H一1 有 5。
文 献 报 道 , 低 体 质 量 早 产 儿 的发 病 率 更 高 , 后 更 差 J这 极 预 ,
本 组 资 料 中极 低 出 生 体 质 量 儿 仅 有 3例 , 尚不 能 证 明问 题 , 有 待 于 今 后 继 续 观察 研究 。 非 院 生新 生儿 发 生 败 血 症 占有 一 定 比率 , 于 无 法 统 计 由 非 院 生新 生儿 出生 率 , 因此 无 法 统 计非 院 生 新 生 儿 败 血 症 发 病率 。但 这 样 一 种 现 象 不 容 忽 视 , 主 要 原 因是 由 于这 些 新 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一 般 资料 .
4 6例 患儿 为 2 0 0 7年 3月 ~2 0 0 9年 1 , 2月 在笔 者所 在 医 院新生 儿科住 院 的病 例 。诊 断参考 1 8 全 国新 生儿感染 及 9 6年 呼吸 衰竭 专 题座 谈会 纪 要 中的标 准 _ l l 中男 婴 3 。其 0例 , 婴 女 l ;早产 儿 2 6例 6例 , 足月 儿 1 2例 , 足月 小 样儿 8例 ; 热 4 发 0 例 ( 69 % ) 中低热 2 , 8 .5 , 其 6例 高热 1 例 ; 4 黄疸 3 例 ( 82 % ) 6 7. 6 , 多 为 中度黄 染 ; 肺炎 2 例 ( 78 % )呼吸暂停 1 例 ( 91 % ) 2 4 .2 , 8 3 .3 ;
患 儿 , 即给 予 同型血 小板 1 /g 输 脉滴 注 , 日 1 , 立 5mLk , 每 次 连
用 1 2次 , 同时 给予 大剂 量 肾上 腺 皮质 激素 , 以减少输 入 的
血小 板被破坏 。
134 支 持治疗 ..
黄疸 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退黄 ; 发热的患儿
给予物理降温 ; 呼吸暂停 的患儿给予氨茶碱 ( 首次 6m /g) 释 gk 稀 后 静 滴 ,2h后 给予 维持 量 ( . m /g Q1h静 脉滴 注 ;呼吸 1 25 gk ) 2 暂 停频 繁 、 氧严 重 者 , 缺 给予 机 械通 气辅 助 呼吸 ; 有休 克症 状 者 , 即给予 多 巴胺 5~ 8 / k ri 续静滴 至血压稳定 ; 立 g ( g・ n特 a 所有 患儿均 辅 以维生素 c、 酚磺 乙胺 治疗 , 根据 患儿吃奶 情况 , 必要 时给予静脉 营养 , 持水 、 维 电解质酸碱平 衡及能量平衡 。
反 应差 、 哭声 弱 、 吃奶差 4 2例 ( 1 0 ) 皮肤花纹 、 冷 2 9. % ; 3 肢 8例 ( 08 % ) 穿 刺针 孔 出血 不止 , 6. 6 ; 皮肤 出血斑 点 6例 ( 30 % ) 1. 4 ;
133 输 注 血 小板 . .
对 血 小板 < 3 x19 伴 有 出血倾 向的 0 0 L /
抗 生素 治疗原 发病 , 治疗前 后测 定血小板计 数 。 结果 4 例患 儿 , 中 6 有 出血现 象者 给予血小 板治疗 , 6 其 例 4 0例给予 人
免疫球蛋 白及抗生素 治疗 , 可有效控制感 染及升血小 板 , 治疗后 随病情好转 , 血小板 升至正常 ( P< 00 结论 新生 儿 .1 o 败 血症患儿 血小板 随病情轻重 而增减 , 血小板 计数在新 生儿败 血症早期 诊断 、 病情监测 和疗效判定 中具有较 高的临床价 值 , 作 为诊 断新 生儿败 血症 的一个辅 助标准 和病情 变化 的监测指 标 。合 理抗感 染治疗 和应用 人免疫 球蛋 白可 有效治 可
情 严 重 者 , 予 亚 胺 培 南 西 司 他 丁 钠 ( a bx aoaois 给 R n ayL b rtr e Lmi d H20 0 7 1 g k i t , 0 5 4 8) 5m /( g・次 ) Q h 静 脉滴 注 。细菌 e , 6,
现缺乏 特异性 , 诊断存 在一定 的 困难 。以往基层 医 院常常 以 使 白细 胞变 化做 为判 断病 情 变化 的重要 指标 。近 年来 已发现 新 生 儿败 血症常 合并 血小板减 少 , 了更 好的 了解新 生儿 败血症 为 的病情 变化及 治疗 效果 与血小板计数 的关 系 , 本研究对 4 6例新 生 儿败血症并血小板减少患儿做 回顾性分析 , 现报 道如下。
培养结果 出来后 , 据药敏试验选择 有效抗生 素治疗 。 根 132 静注人 免疫球蛋 白 大剂量 静注人免疫球 蛋 白( .. 哈尔滨 世亨生物工程 药业股份有 限公 司 , 1 9 3 3 4 0mg( g・ , S 9 9 0 4) 0 /k d) 连Fra bibliotek 3~5d 。
1 资 料 与方 法
1 疗 效判 断标 准 . 4
7d内发 病 l ( 69 % )7d以上 发 病 2 7例 3 . 5 , 9例( 30 % ) 6 .4 ;院
2 1 年 8 第 1 第 1 期 0 1 月 卷 5
新生 败 症 发 小 减 临 治 分 儿 血 并 血 板 少的 床 疗 析
陈中慧 陈 恒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南南阳 435 河 70 8
【 摘要 1目的 探讨新生 儿败血症 患儿血小 板减少与 病情轻重 及治疗 效果 的关 系。 方 法 对 4 6例新生 儿败血症并 血小板 减少 的患儿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中男 3 例 , 1 例 ; 其 O 女 6 7d内发 病 1 例 , 7 7d以上发 病 2 例 ; 9 院内感染 1 例 , 区感 染 2 例 。 8 社 8 应用人 免疫 球蛋 白 4 0m / k d)连 用 3一 5d抗感 染及 升血 小板 , 出血现象者 给予血 小板 输注 治疗 , 0 g ( g・ , 一 有 并应用有 效
疗 新生儿败 血症合并血小 板减少 。 【 关键 词 】 新生 儿 ; 败血症 ; 血小板 减少
【 中图分类号 】 4 61 R4.
【 文献 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 5 0 1 2 1 1 — 9 O 2 9 — 6 6( 0 1) 5 6 一 2
新 生儿败 血症是 新生儿期 常见 的危重症 之一 , 因其 临床表
菌素 为 主;新生 儿 晚 期感 染 , 以金黄 色葡 萄球 菌 及 表 皮 葡萄 球 菌 为 主 , 疗 时 以夫 西地 酸钠 ( 治 成都 天 台 山制 药有 限公 司 , H 0 5 1 1 2 / k d)分 3次 静 脉滴 注抗 感染 为 主 ; 2 0 8 5 ) 0mg( g・ , 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