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2020胎儿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全文)

2020胎儿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全文)胎儿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etal and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FNAIT)是由于胎儿与其母体血小板抗原不相容,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血小板抗体作用于胎儿血小板引起血小板破坏的同种免疫性疾病。
FNAIT的主要风险是胎死宫内和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是活产新生儿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最常见原因,估计发病率为0.05%~0.15%[1-3]。
FNAIT导致的胎儿死亡率尚不明确[4],胎死宫内和ICH最早可能发生于胎儿第14~16周[1]。
一项来自全球9个国家的13个转诊中心的数据显示,FNAIT活产新生儿ICH的发生率为7.26%,在发生ICH的FNAIT活产儿中,53.49%的病例在妊娠28周之前即已发生了ICH,62.79%的病例为第1胎,34.88%的病例在生后4 d内死亡,53.49%的病例出现了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只有11.63%的病例健康存活[5]。
第1胎发生FNAIT的孕妇,其随后妊娠的血小板抗体靶向抗原阳性的胎儿发生FNAIT的概率接近100%[6],且血小板减少症的严重程度与前次妊娠相同或更严重。
一、FNAIT的病理生理1.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人类血小板携带的抗原分为2大类:一类是与其他细胞或组织共有的抗原,包括ABH、Ii、P等红细胞抗原,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Ⅰ类抗原和血小板糖蛋白4(CD36);另一类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即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 HPA)。
现已命名的HPA有35种,分别位于6种不同的血小板表面蛋白(整联蛋白β3、αIIb、α2;糖蛋白GPIbα、GPIbβ、CD109)上,包括6个系统中的12个抗原(HPA-1a、HPA-1b、HPA-2a、HPA-2b、HPA-3a、HPA-3b、HPA-4a、HPA-4b、HPA-5a、HPA-5b、HPA-15a、HPA-15b)和23个未发现等位基因的抗原(HPA-6bw至HPA-14bw和HPA-16bw至HPA-29bw)[7]。
护理查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3、用药指导,不滥用药物,特别是对血小板有
损伤作用的药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该
告知按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
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服药期间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感染;低盐饮食,每周测体重,防止水钠
潴留,加重肾脏负担;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
ppt课件
48
健康教育
ppt课件
49
谢谢!
ppt课件
ppt课件
5
病因
• 感染 :细菌或病毒 • 免疫因素: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
与血小板膜的Fc受体结合;病毒使血小板抗原性发 生改变,导致自身抗体形成,从而影响巨核细胞生成 血小板;血小板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补体相结合。
ppt课件
6
• 肝与脾作用
– 脾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1/3血小板滞积于 脾
• 免疫球蛋白:400mg/kg·d,iv连续5天,必要时每4周重 复一疗程。或小剂量疗法,1g/kg·d用1天;800 mg/kg·d 用2天;400mg/kg·d用3天 。
ppt课件
36
• 环孢霉素A(CsA):4mg/kg·d分2次口服,用3个月, 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3个月,有效率52.9%。
ppt课件
39
评估
防跌倒评分:0分,防压疮评分:23分 T:36.4℃ P: 81次/分 R:27次/分 BP:120/70mmHg 神志清,精神可,营养良好,无贫血貌,巩膜无黄染, 双下肢皮肤可见少量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 及肿大,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问及干湿啰音,心率81次/分, 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曹姗姗;王瑾;王玮;张宏文【摘要】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新生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早产儿发病更多见。
早发性(≤出生后72 h)血小板减少多因胎母相互作用因素所致特别是以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最为常见;晚发性(>生后72 h)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以感染最常见。
临床活动性出血表现并不常见,多数可自行缓解,预后较好,个别重症患儿需血小板输注,但对于血小板输注的标准和时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481-482)【关键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因【作者】曹姗姗;王瑾;王玮;张宏文【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P)是儿科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国外报道其发病率占所有新生儿的1%~5%[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早产儿中发病率可高达20%~35%[2-3],国内尚无明确发病率统计,仅张晓蕊等[4]报道NICU新生儿发病率为10.3%。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病较急,病因复杂,全面认识其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因,进行积极病因治疗,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
因此,本文就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进行了文献综述。
一、定义和分类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目前国外多倾向定义为末梢血常规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150×109/L,其中BPC<50×109/L为重度血小板减少[2,5];国内多倾向定义为末梢血常规BPC<100×109/L,其中BPC<50×109/L为重度血小板减少[6]。
新生儿诊疗常规

新生儿静脉营养一、定义: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二、适应症: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且生命受到威胁。
全静脉营养:1、慢性肠梗阻2、肠瘘3、严重的慢性腹泻4、大面积烧伤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体重小于1k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部分静脉营养: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1500g之间,热卡摄入<90Cal/kg。
d2.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Cal/kg.d三、相对禁忌症1、黄疸2、肝功能异常3、循环衰竭4、肾功能衰竭,BUN>12。
5mg/L5、高脂血症6、血小板减少7、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四、输入途径:1、中心静脉2、周围静脉五、液量(见表一)新生儿每日液体需要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不同体重新生儿出生后液体需要量(ml/kg)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al六、热卡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al/kg。
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al/kg.d。
在TPN实施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al/kg。
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热卡供给比例: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35~50%,脂肪40~50%。
七、静脉营养成分1、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
起始点糖速度在足月儿为8mg/kg。
min,早产儿为6mg/kg.min,渐增至12mg/kg。
min,使用过程中应维持血糖<7mmol/L,如尿糖>++,血糖>7。
22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血糖>11。
11mmol/L 应加用胰岛素0.25~0.5μ/kg。
2、氨基酸:现多用晶体氨基酸混合液,当葡萄糖供能超过50Kal/Kg/d时可开始应用.开始0。
5g/kg/d,以0.5—1g/kg/d速度递增,最大用量2.5g/kg/d,使用时氨基酸终浓度<2-2.5%.3、脂肪:现多用10%Intralipid,开始0.5g/kg/d,以0。
中西医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良方

中西医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良方【概述】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佳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为特征。
紫癜属于血证范畴,中医古典医籍中所记载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证,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葡萄疫云:“此证多因婴儿感受疠疫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
大、小青紫斑点,色状若萄葡,发于遍身,惟腿胫居多。
”《医学入门·肌血衄》云:“血从汗孔出者,谓之肌衄。
”《诸病源候论·患斑毒病候》云:“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螫,赤斑起,周匝遍体。
”此外,本病也分散记载于“衄血”、“呕血”、“便血”、“尿血”等血证门中。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免疫因素约65%本病患者血浆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产生这种抗体的原因未明。
95%的抗血小板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IgG。
这种抗体的特点是:①它能被正常人的血小板所吸附,吸附这种抗体的血小板,易在肝脾内阻留和破坏,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而导致血小板减少;②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此种抗体可吸附在巨核细胞的胞浆上,使巨核细胞发生成熟障碍,而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二)脾脏因素脾脏除阻留和破坏血小板外,还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器官。
实验证明,本病患者的脾脏在体外进行组织培养,其产生的IgG量比正常对照的脾脏大5倍。
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在脾切除之后其血浆中抗血小板抗体的滴度下降,这说明为什么用脾切除治疗本病有效。
(三)毛细血管因素抗体可能同时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而引起出血。
二、中医病因病机紫癜为血分病,又分血热、血虚两类。
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两脏与人体气血生化有密切关系。
血为气母,气为血帅。
气能生血、行血,又能统血、摄血。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查房

病情观察与记录
01
02
03
04
观察皮肤出血情况
注意观察皮肤是否有出血点、 淤斑等症状,并记录其变化情
况。
注意口腔卫生
观察口腔黏膜是否有出血和溃 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
感染。
观察消化道症状
注意观察是否有呕血、便血等 症状,并记录其变化情况。
记录病情变化
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经 过和效果,以便为后续治疗提
分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和继发性血小 板减少,原发性与免疫机制有关 ,继发性通常由其他疾病或药物 引起。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 肿瘤等。
发病机制
主要是免疫机制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或生成减少。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皮肤出血点、紫癜、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 等。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 理查房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血小板减少概述 •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评估 •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日常护理 •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特殊护理 •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健康教育
01
血小板减少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 数低于正常范围。
适量补充蛋白质
如鱼、肉、蛋、奶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
生活护理
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
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剧烈运 动和碰撞,以免发生出血不止
的情况。
注意保暖
避免感冒和感染,以免引起发 热和出血。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和更换衣物,保持皮 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定期复查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护理要点
提供适宜的饮食:根据医生的 指导,提供合适的饮食,包括 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规律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的 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
护理要点
保持皮肤整洁:定期清洁新生儿的皮肤 ,注意保湿,避免摩擦和损伤。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避免摔打和碰撞:严禁剧烈晃 动新免使用硬物 清洁新生儿的口腔和皮肤,以 防止划伤或出血。
注意事项
注意感染预防:保持手卫生,避免与有 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滞留的有害气体和微生物对新生 儿的不良影响。
新生儿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病
人的护理
目录 介绍 护理要点 注意事项
介绍
介绍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 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别是在 新生儿中更为普遍。
此PPT将重点介绍新生儿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要点和 注意事项。
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
早期识别和监测:重点观察新生儿的皮 肤、口腔黏膜、尿液等是否存在出血点 ,并及时记录。
短暂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个案护理

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药物 副作用,及时处理和调整药
物剂量
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
第四章
新手父母的心理调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接受现实:理解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严重性,接受孩子的病情 保持冷静:面对孩子的病情,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寻求支持:向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习知识:了解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知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保持沟通: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关注自我: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护理评估
评估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 程度
评估新生儿的出血症状和 体征
评估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状 态
评估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和 生长发育情况
个案护理措施
第三章
基础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感 染
保持患儿体温稳定,避免过 热或过冷
定期更换尿布,保持皮肤干 燥
观察患儿呼吸、心跳、血压 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可能与遗 传、感染、药物
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血小 板生成减少、破 坏增多或分布异
常
临床表现:皮肤、 黏膜出血,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者可出现颅内出 血
诊断:血常规检 查、骨髓检查、 血小板功能检测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临床表现和危害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危害: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方法:输注血小板、使用止血药物等 预防措施: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注意新生儿护理等
病情观察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