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广西剧展剧评”专栏主持人语

合集下载

“桂剧《破阵曲》评论”专栏主持人语

“桂剧《破阵曲》评论”专栏主持人语

“桂剧《破阵曲》评论”专栏主持人语作者:黄伟林来源:《歌海》2018年第06期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共三部作品获得桂花金奖,分别是壮剧《百色起义》、话剧《花桥荣记》和桂剧《破阵曲》。

这三台戏剧,既是特色鲜明的地域题材,又是主题宏深的重大题材,既有委婉动人的意象,也有值得品味的意义,既有艺术形式的探索,也有传统技法的出新,确实是近年来广西戏剧界不多见的佳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文艺评论基地曾在《歌海》杂志做过话剧《花桥荣记》的专题评论,本期继续推出桂剧《破阵曲》的专题评论。

桂剧《破阵曲》取材于桂林抗战文化城。

1938年,随着北平、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的沦陷,大量文化人集聚桂林,如郭沫若、巴金、茅盾、田汉、欧阳予倩、焦菊隐、夏衍、熊佛西、艾青、艾芜、徐悲鸿、马思聪等,以其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在桂林从事抗战文化活动。

桂林因此成为西南文化中心,成为著名的文化城。

戏剧是桂林文化城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景观之一。

抗战之前,广西的桂剧已经走上末路,低级趣味的成份日增。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抗战使桂剧重新焕发了生机,获得了新生。

1938年,广西的文化领袖马君武邀请欧阳予倩到桂林从事桂剧改革,欧阳予倩改编桂剧《梁红玉》,为其注入了抗战元素,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同,一举成功。

后来,田汉、焦菊隐也加盟了桂林的旧戏改革,桂林成为平剧、湘剧、粤剧、桂剧、话剧、舞剧各种戏剧样式竞相开放的戏剧城,桂剧的四大名旦也在那时候诞生。

桂剧《破阵曲》选取了张曙、徐悲鸿、欧阳予倩、田汉、马君武五位文化人为中心人物,以当时桂林的桂剧改革为中心情节,以举世闻名的西南剧展为戏剧高潮,表现了文化破阵的主题。

其中有张曙的为国捐躯,有马君武为戏剧人的搭台唱戏,有欧阳予倩戏剧改革的切实努力,有徐悲鸿与桂剧名旦小飞燕的心灵相契,有田汉与日本故人的心灵交锋。

从剧情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破阵,首先是破国民畏敌怯战之心阵,这里有敌人军事强势对国民造成的心理压迫,需要民族文化精英的勇气提振;其次是破自我茫然无措之心阵,这里有戏剧人面对传统文化的迷茫与觉悟,传统文化需要在文化抗争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新的生机;最后是破敌人骄狂无知之心阵,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大国,虽然在军事上、经济上暂时处于劣势,但必须有一种文化自信,自信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终將在战火的涅槃中实现复兴。

广西桂剧演讲稿

广西桂剧演讲稿

广西桂剧演讲稿
(邬上台,致开场白):
a:大家好,现在由我们来为同学们展示广西桂剧的相关资料,希望这些资料可以对大家了解我们祖国的文化传承起到帮助的作用。

(邬,退场)
(xx上台)
xx:接下来由我为同学们介绍:什么是广西桂剧。

xx:广西桂剧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在所有戏剧中,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xx:当然无论是什么戏曲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1、以歌舞演故事
2、远离生活之法
3、超脱的时空形态
4、虚拟手法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xx,退场)
(xx上台)
接下来有请广西桂剧代表团上台表演,大家鼓掌!(欢呼声....)。

百年壮剧 壮乡大地上的艺术瑰宝

百年壮剧 壮乡大地上的艺术瑰宝

百年壮剧壮乡大地上的艺术瑰宝壮乡大地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壮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这片瑰丽的土地孕育出了众多的艺术瑰宝,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壮剧。

壮剧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戏曲形式之一,也是广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

壮剧以壮族民歌为基础,结合舞蹈、唱腔和表演来展现人物情感和剧情发展,在壮乡大地上享有百年之久的历史。

壮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据史书记载,明朝壮族将领黄巢反抗朝廷,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兵发广西。

壮族将士对抗外敌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于是,壮剧应运而生。

壮剧的表演形式较为独特,通常以吕洞宾为主角,以其有超凡胆识、善戏舞蹈的特点吸引观众。

壮剧的演员身着华丽的戏服,面临对台表演。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唱腔来展现角色的心情变化,以及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壮剧中的舞蹈表演也是其特色之一,舞蹈轻盈、动作矫健,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勇敢和无畏。

壮剧的剧情多样,既有历史题材,也有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题材。

其中最经典的剧目之一就是《八女投江》,该剧讲述了壮族女子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解放而投江自尽的故事。

该剧以其深刻的情感和动人的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赞赏,成为了壮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除了《八女投江》外,壮剧还有许多经典剧目,如《阿骨打江山》、《李白》等,这些剧目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和赞誉。

壮剧的传承与发展是壮乡大地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壮剧在壮乡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壮剧还参与了国内外的各种演出和交流活动,使得这一中国民族艺术形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剧在壮乡大地上创造了许多艺术瑰宝。

它通过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坚韧、勇敢和智慧,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壮剧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振,使观众能够在剧场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文化碰撞。

百年壮剧,见证了壮乡大地上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

拾级而上,梦想并非遥不可及——访广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朝珍

拾级而上,梦想并非遥不可及——访广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朝珍

拾级而上,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访广西电视 台节 目主持人李朝珍
。 本刊 记 者 吴 娟
记者 ( 以下简称记) :你好 ,朝珍 。 李朝珍 ( 以下简称李 ) :你好 。 记 :我 们 知 道 ,你参 加 了 中 央 电视 台 20 0 5和 20 06两届春节联 欢晚会 ,作为代 表广西 的报 春使 者 , 向电视机前 的十几亿观众拜 年 ,并展示 了广西独有 的
同样 以 一 个很 高的 标 准 来要 求 自 己。 我 知 道 ,我 站 在
李 :我从上初 中起 就是 学校里 的文艺骨干 ,因为 把 太 多的精 力放在 文艺活动上 面 ,学 习受到 了影响 ,
数 理 化 成 绩 一 团糟 。 到 了初 三 时 ,妈 妈 的 一 位 刚 从 清
华 大学毕 业的 同事 来做我 的家庭老师 。他给 了我很 多
壮 乡文化 。你能谈谈你在央视春晚的感受吗? 李 :参加春晚对我 来说 是特别 的经 历。在这个 国 家级 的舞 台上 ,我们这 3 2家省 区电视 台的 主持 人作 为各地 的报春使 者 , 出镜的 时间 只有短短 的十 几秒 , 但是 只要融在春 晚这个剧组 中,就 会被这些顶 尖级 的 艺术 家和 电视 工作者追求 完美的精 神所深深感 染 ,便
将 它握在 手 中。而我 自己就是 这样一步一 步地接 近并
达成 梦 想 的 。
记 :小 时候 ,喜欢 唱歌跳舞 的你 常常在舞 台上一 展 风采 。电视荧屏也 是一个很大 的舞 台 ,它是从什 么 时候 开始承载 了你 的梦想—— 做一名主持人的?
中学那段 合唱 团的 经历 ,为我打下 了实现梦 想的
高素质的群体 。对 于一个在文化 相对落后地 区土生土 长的 、操着南方 口音长大 的孩子 来说 ,考北广 、当主 持人也许是个遥远 的梦想 。你 是怎样达成这个 看似遥

英雄壮歌 梨园新曲——评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

英雄壮歌 梨园新曲——评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

作者: 李慧[1]
作者机构: [1]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歌海
页码: 52-5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冯子材》;历史壮剧;爱国主义
摘要:壮剧《冯子材》选取镇南关之战这一历史素材,通过探关、受命、闯寨、点兵、出征、驰援、血战七场,讴歌冯子材的民族气节,抒写壮人忠义爱国、渴望家园安定之情。

该剧荣获2015年度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剧目金奖",入选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从该剧的主旨、情节、人物形象三个维度探析其艺术得失,客观评析、总结其艺术创作经验,能为地方戏曲如何走出困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展演剧评”专栏主持人语

“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展演剧评”专栏主持人语

歌海2019年第1期“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展演剧评”专栏主持人语●唐正柱作者简介:唐正柱,苗族,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广西文联副主席,研究员。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每三年一届的广西戏剧展演的举办年。

由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展演于2018年7月至9月在桂林市、南宁市隆重举行,集中展示了广西近三年来剧目创作的丰硕成果。

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分为小戏小品展演、大型剧目展演两个阶段,其中,大型剧目展演于2018年8月20日至9月22日在南宁市举办,展演的大型剧目有25台。

大型剧目展演期间,《歌海》杂志社特邀优秀评论家、青年学者对展演的剧目进行观摩评论,本期特推出其中9篇评论。

《高低齐鸣戏苑生辉———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展演剧作整体分析》对广西第十届戏剧展剧目资金投入、编导技巧含量、创作题材等因素进行分析,将参加本次剧展的大戏作品分为“低配”和“高配”两类,并对其各自存在的问题和成果经验进行分析。

《现代壮剧的本体意识与审美追求———〈我家住在铜鼓岭〉观后感》以现代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为例,从题材选择、主题挖掘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审视壮剧现代化问题,认为该剧在继承传统壮剧艺术优长的同时,表现手法锐意创新,让人看到这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价值取向。

《壮剧〈牵云崖〉“一赶二”的创作分析》认为壮剧《牵云崖》以全新的表现手法来展示壮族传说,运用了京剧传统戏中“一赶二”———“一人分饰两角”的表演形式来演绎,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

《热点题材剧目赢掌声———评京剧〈不孤塆〉》塆从全国戏曲实践的角度,对京剧《不孤》进行了评析,认为该剧舞台呈现简洁大气、人物内心刻画细腻,是继京剧《油茶御史》之后又一部反映反腐败的广西优秀京剧作品。

《儿童音乐剧〈月亮上的妈妈〉音乐创作阐述》对儿童音乐剧《月亮上的妈妈》的音乐创作进行了阐述,认为儿童音乐剧的音乐创作必须摒弃简单生硬、呆板僵化的平直化设计,让硬道理包裹在“润物细无声”的“巧克力”式感染中,与儿童心理处于同一种共鸣状态,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在儿童剧中应该起到的作用。

壮美广西留姿彩——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播影视获奖作品述评

壮美广西留姿彩——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播影视获奖作品述评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96 -2020年第2期 总第81期[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青年学者”专项经费。

[作者简介] 杜晓杰(1987—),男,河南漯河人,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文艺评论基地、南方少数民族艺术评论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在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奖名单中,以《北部湾人家》《连心湖》《壮美广西》《又是一年三月三》等为代表的十部广播影视作品榜上有名。

这批广播影视作品,政治站位高、艺术水平高、思想境界高,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广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精神感人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形象,展现了八桂儿女不等不靠、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的创业豪情,谱写了广西各民族同胞齐心协力谋发展、同气连枝开新篇的壮丽史诗,是广西广播影视文艺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一、立意高远,气势撼人纪录片《壮美广西》《见证梧州》等作品以高超的现实主义笔触,忠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广西在党中央领导下历经70年沧桑岁月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大型纪录片《壮美广西》分为《春风化雨》《开拓创新》《民族和歌》《山韵水秀》《向海而生》五集,以宏阔的场景、豪迈的笔触全面展现了广西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歌颂了党中央和全国各地人民在支援广西建设方面给予的巨大帮助,也充分表现了广西各族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面貌。

其中的《春风化雨》一集,从广西全境解放落笔,按照时间脉络详细梳理了党和政府对广西发展的殷切关怀以及各地人民对广西的无私支援,写就了一首春风化雨的时代史诗。

一项项国家政策的精准扶持,一队队援桂科学技术人员的纷至沓来,一座座现代化企业的搬迁落户,奠定了广西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正是在这些关怀和支援的帮助下,广西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巨大转变,以昂扬的姿态大步迈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大象无形铸英魂——壮剧《冯子材》的叙述手法与美学意义

大象无形铸英魂——壮剧《冯子材》的叙述手法与美学意义

I 关 键 词 】 壮剧 《 冯子材》; 大象无形 : 镇 南关战役 ; 美学
[ 中图分类号 ] J 8 2 [ 文献标识码 ] A
镇 南 关 人捷 是 巾 国近 代 反 侵 略 战 争 应 了 第 ‘ 幕埋 _ 卜的伏 笔 , 揭 开 了 青 风 与 地 刻 画 了 ‘ 位 有 血 有 肉 、 有 爱 有 恨 、有 史f 战绩 显 赫 的战 役之 一 , 是 中法 战争 以 米 最 人 的一 次胜 利 。而 冯子 材 以 7 0高 龄 , 临危 受 命 ,择 帅 九 命 猫 的 恩 怨 , 义 恰 到 好 处 地 以 穿 插 侠 骨 有 柔情 的 民族 英 雄 。 ‘ 额 外 事 件 ” 的 形 式 调 整 T壮 剧 《 冯l f 综上 可知,壮剧 《 冯 材 》 幕 与 幕

从散到聚 的故 事推演
壮剧 《 冯 材 》分 为 八 幕, 每 一 释 了该剧核心 精神—— 视死如 归、保家 渲 染 , 正 面 刻 画 得 比较 少 , 这 就 直 接 导
幕 都 町 以独 成 为 ‘ 个 小 故 事 ,且 每 一 卫 国 , 既 暗 示 r镇 南 关 大 战 的残 酷 、惨 致 了壮 剧 《 冯 子 材 》“ 散化 ” 的表 现 ; 但
幕 点 叙 述 的 事 件 都 有 所 不 同 ,但 是 幕 烈 以 及 { 兵 的 英 勇 奋 战 , 同 时 为 F一 幕 是 从 戏 剧 的 结 构 、 从 故 事 的 演 进 、 从 人
L j 幕 之 间 又仃 丰 H 连 性 并 最 终 构 成 了 壮 剧 敌 我 双 方 正 而 斗争 作 伏 笔 。 第 六 幕 “ 驰 物 的 表 演 以 及情 感 力度 的 厚 积 薄 发 等 角
0 5 2
妊 [ 欣赏评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届广西剧展剧评”专栏主持人语
作者:唐正柱
来源:《歌海》2016年第01期
秉承抗战时期“西南剧展”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广西戏剧展演在改革开放后以广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专业性和综合性最强的艺术盛会重新在八桂大地绽放,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余载。

每三年一届的综合展演,逐渐形成了广西戏剧日趋繁荣的创作周期和文艺工作者展示成果的定期相逢。

作为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广西的首次戏剧盛会,第九届广西剧展共有119部作品参演,作品数量、参演人数、展演时间均创历届之最。

尤其是作为重头戏的大型剧目,更是多达31台,涵盖了壮剧、桂剧、彩调剧、京剧、粤剧、音乐剧、舞剧、话剧、杂技剧、木偶剧等广西当前主要的戏剧门类,题材丰富,人物鲜活,视角新颖,充分展示了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 ;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评论的良好氛围。

《歌海》改版升级后从专注音乐领域扩展到整个艺术领域,对打造桂风壮韵舞台艺术精品、提升我区文艺评论水平和促进广西文艺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成为发表广西舞台艺术创作、文艺评论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本期推出的“第九届广西剧展剧评”专栏,共有9篇评论文章,是《歌海》编辑部邀请我区评论家和青年学人的首发稿件,通过对部分参演作品的评论和鉴赏,进一步总结其创作得失,理清创作思路,校正创作方向,为打造桂风壮韵舞蹈艺术精品和“美丽南方·广西”文化品牌贡献力量。

《因缘聚合 ; ;人情交集》认为话剧《人堆》中的“人堆”不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的聚合,而是一群因不同的因由凑合在一起的人,这群人发生的情绪碰撞、情感交流既琐屑平淡,却又触碰人心。

《桂剧心 ; ;校长情》通过对现代桂剧《校长爸爸》主演梁小曲进行访谈,从演员塑造艺术形象的角度总结、探讨表演者艺术经历、艺术创造、艺术追求与舞台艺术成功之间的关系。

《躯体的出走与灵魂的回归》剖析了彩调剧《空村》的整体戏剧叙事,捕捉到广大农村留守人员的隐隐不适与飘渺的乡愁,同时,也指出了作品在灯光的诗意性与舞台样式目标存在的偏差。

《用歌声塑造人物》以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为例,强调音乐剧演员不仅要对角色倾注情感,同时也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理性的表现角色的形象特征。

《一条街 ; ;一座城》分析了话剧《水街》里“水街”人对受难者的同情,对伤残者的帮助,作品在写人、写情的过程中写出了水街人的精神状态。

《谈地方戏的题材挖掘》则从回归戏剧本源、立足剧种特色和把握时代意识、致敬古典情怀两方面评述了壮剧《冯子材》挖掘历史题材的成功之处。

《一曲壮歌
颂英雄》对壮剧《冯子材》主要人物艺术形象进行了分析,讴歌了一百多年前广西边关共赴国难的英雄群体。

《国家有难 ; ;冯家有人》则解读了壮剧《冯子材》弘扬的“国是我的国、我命是国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戏观百态 ; ;品味人生》总结了本届剧展的小戏小品在持续对现实题材的聚焦外,还蕴含着独具个性化的艺术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