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
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提高产品的纯度。
3、学习通过化学实验测定产品的纯度。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
它的合成通常通过水杨酸和乙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来实现。
反应方程式如下:C₇H₆O₃(水杨酸)+ C₄H₆O₃(乙酸酐)→ C₉H₈O₄(乙酰水杨酸)+ CH₃COOH(乙酸)在这个反应中,通常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加速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三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棒表面皿恒温水浴锅2、试剂水杨酸(分析纯)乙酸酐(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无水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水杨酸(_____g)放入三口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的乙酸酐(_____mL)。
2、缓慢滴加几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边滴加边搅拌。
3、装上球形冷凝管,在 80-85℃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反应 20-30 分钟,期间不断搅拌。
4、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盛有适量冰水的烧杯中,搅拌,使结晶析出。
5、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得到粗产品。
6、将粗产品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搅拌至无气泡产生,以除去未反应的水杨酸和乙酸酐。
7、再次抽滤,用蒸馏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
8、将产品进行重结晶。
将产品溶于少量无水乙醇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冷却结晶。
9、再次抽滤,干燥,得到纯净的阿司匹林晶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1、反应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产品的纯度和产率。
2、滴加浓硫酸时要缓慢,并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
3、重结晶时要控制好溶剂的用量,避免产品损失。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产量实际得到阿司匹林晶体的质量为_____g。
2、纯度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产品的纯度。
称取一定量的产品(_____g),溶解于适量的乙醇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阿司匹林合成工艺简介及改进研究

阿司匹林合成工艺简介及改进研究一、概述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物,通常用于缓解头痛、发烧和轻度疼痛。
阿司匹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由德国化学家斯皮尔勒首次合成。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也在不断改进。
本文将就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改进研究的相关进展。
二、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简介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主要包括水杨酸的乙酰化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1. 水杨酸的制备:水杨酸可通过苯酚经羟化反应生成对羟基苯甲醛,再经过碱催化羧化反应得到水杨酸。
2. 乙酰化反应:将水杨酸与乙酸酐在硫酸或磷酸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醋酸。
这一合成工艺虽然简单,但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产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改进研究。
三、阿司匹林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1. 催化剂的改进:传统合成工艺中所使用的硫酸或磷酸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酸,对环境造成污染。
研究人员尝试寻找更环保的催化剂,如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金属催化剂等。
2. 反应条件的优化:对合成工艺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参数的调节,能够有效提高产率,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 新型合成路径的探索:寻找更加环保、高效的阿司匹林合成新路径,如采用生物催化或微波合成等技术,以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生成。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当今社会,环保和高效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药物合成工艺也不例外。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物,其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药物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
我对阿司匹林合成工艺的改进研究充满期待,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创新,为药物生产带来新的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总结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对其合成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我们将能够得到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药物的需求。
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
Ab s t r a c t :As p i in r i s o n e o f a n t i p y r e t i c a n a l g e s i c nd a a n t i ・ - i n la f mma t o r y d r u g s mo s t wi d e l y u s e d i n e y e . T h e p a p e r b ie r l f y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s y n t h e s i s o f c a t a l y s t s n i r e c e n t y e a r s o f a s p i r i n u s e ,a d v a n t a g e s nd a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v a r i o u s c a t a l y s t s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n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s p e c t o f a s p i r i n s y n t h e s i s c a t a l y s t wa s p r o s p e c t e d.
。
其 最佳 的 反应条 件 是 :6 _ 3 g水杨 酸 ,9 - 3 m L 乙酸 酐 ,O . 2 g 催 化 剂 ,反 应温 度 7 O ~ 7 5℃ ,反应 时间 3 0 m i n ,阿司 匹林 产率 达 8 8 . 8
阿司匹林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周卫国 戎姗姗 莫 清 吴 颖 王银银 蒋成君(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杭州 310023)摘 要 通 过 对 硫 酸 、草 酸 、柠 檬 酸 、磷 酸 氢 盐 、对 甲 苯 磺 酸 、硫 酸 氢 钠 、氨 基 磺 酸 、三 氯 稀 土 、活 性 炭 固 载 AlCl 3、固 体 超 强 酸 、膨润土负载型固体酸 、负 载 型 杂 多 酸 、碳 酸 盐 、氢 氧 化 钾 、 乙 酸 钠 、苯 甲 酸 钠 、吡 啶 、维 生 素 C 、酸 性 离 子 液 体 、脱 铝 改 性 Y 分 子 筛 、 分 子 碘 、 六 氢 吡 啶 、氧化锌或氧化钙等 21 种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 :酸 性催化剂催化时合 成 阿司匹林的收率高于碱性催化剂催化 ;膨 润 土负载型固体酸 ,负 载 型杂多酸具有较 高 的实际应用价值 ;采 用 超 声 、微波等强化手段能明显加快反应速度 。
关 键 词 阿 司 匹 林 ;酰 化 反 应 ;催 化 剂 中 图 分 类 号 TQ463+.4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6829(2009)06-0040-04 率达 91.5%[1]。
1.3 柠檬酸柠 檬 酸 是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良好催化剂 ,具 有 不 腐 蚀 设 备 、不 氧 化 反 应 物 ,催 化 剂 用 量 少 ,易 提 纯、产品收率高等优点 ,适合工业化生产 。
周秀 龙 以柠檬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 , 当 水 杨 酸 3.0 g ,乙 酸 酐 6.65 g ,柠 檬 酸 1.0 g ,反 应 时 间 为 40 min ,反 应 温度为 70 ℃时,阿司匹林收率达 91.0%[2]。
1.4 磷酸盐孔祥平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 , 磷酸二 氢 钾 催化,超声波振荡加热合成阿司匹林 ,其最佳合成条 件 : 水 杨 酸 3.0 g 、 乙 酸 酐 6.2 mL ( 物 质 的 量 比 为1:3),磷 酸 二 氢 钾 0.5 g ,75~80 ℃下 ,超声波振荡反应 30~40 min ,磷酸二氢钾的回收 率 达 90%,该 法 与 浓硫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效果相当 ,且安全 、环 保,催化剂可回收利用 ,适用工业生产[3]。
阿司匹林研究现状与进展

药物化学论文题目:阿司匹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课程:药物化学系(部):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班级: 12应卓BS学生姓名:杨超洪学号: 14121821511指导教师:刘立超完成日期: 2014年 12月 8日1.【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化学名称:阿司匹林化学结构: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熔点:136-140℃沸点:321.4℃水溶性:3.3g/L(20℃)蒸汽压:0.000124mmHg at 2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氢氧化碱溶液或碳酸溶液,同时分解。
2.【历史过程】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根据文献记载,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
阿图尔·艾兴格林的辛酸故事发生在1934年至1949年间。
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
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狂妄的纳粹统治者更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为他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
阿司匹林药物合成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药物合成研究进展阿司匹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药品,其药物历史比较长,主要功能是镇痛解热,对于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包括发热、感冒以及关节痛等,其应用的范围相对广阔,甚至可以被用于旁路移植术之中。
为了保证阿司匹林药物能够被有效地使用,药物研究人员应当对于阿司匹林药品的合成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对这种药物的合成方法进行有效改进,本文对其合成阿司匹林药品的合成方法的进展进行研究。
标签:阿司匹林;药物合成工艺;研究进展;药品研究阿司匹林药品也被成为乙酰水杨酸,属于重要的抗炎药品,最初使用阿司匹林药品主要为了解决患者出现的镇痛病症,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解热效果,属于经典药物,其最好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短时间治疗之中,也有人将其与白酒等结合使用,虽然阿司匹林药品能够治疗多种类型的病症,但是阿司匹林药品具有一种劣势,就是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药物反应,因此需要对其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保证阿司匹林药品的合理性,本文对其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研究。
1 酸催化合成工艺分析借助酸性药品来通过催化活动来对药品进行合成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合成方法,药品研究者可以借助不同的酸性物质来完成合成人物,较为常见的酸催化方法主要是借助三氯稀土以及一水合硫酸氢钠物质来分别实现的,合成人员需要对药物配制比例进行合理化研究,一般水杨酸的质量为20g,乙酸酐药物的质量为40g,还需要借助普通催化剂进行反应,催化剂的质量适量即可,合成环境的温度一般是8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30分钟,三氯稀土药物的回收率为90.4%,另外一种酸性物质的回收率为85.7%,获取的合成效果基本可以判断为最佳效果,保持原有的合成条件不变,正价催化剂的使用次数,在合成的过程之中反复使用催化剂,其产率基本没有变动,这种合成方法的分离效果比较好,分离难度偏低,可以充分地将催化剂的优点发挥出来,还能对药品资源进行有效节省,另外三氯稀土药物属于污染程度比较轻的酸性物质,不会对设备产生过多的腐蚀效果,完成合成任务之后,药品研究人员可以对其有效回收,能够充分地满足绿色药品合成的要求。
阿司匹林的合成研究进展

阿司 匹林 的合成研 究进展
林 明
4 5 2 5 0 3 1 9 8 4 0 1 1 0 5 4 1 9
[ 摘要 ]介绍 了阿司 匹林的结构 、性 能、合 成方 法及发展 前景 ,对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进行 了综述。对 具体 的合成路线作 了比较 :以酸催 化合成 阿 司匹林 ,工 艺相对 比较 成熟 ,但 需要 开发 更为环保 的酸催 化剂; 以碱催化合成 阿司 匹林 ,产 品纯度 高,但 _ T - 艺不够成熟;以维生素 c 为催化剂合成 阿 司匹林 ,具有反应条件 温和、对环境友好 等优点 ,但 工艺同样不够成熟 。开发 环境友好 、性能优异 、成本低廉 的催化剂 。是发展 阿司 匹林合成工 艺 的 关键所在 。 [关键 词 ]阿司 匹林; 医药;合成 中图分类号 :F 7 6 3 文献标识号 :A 文 章编 号 :2 3 0 6 — 1 4 9 9( 2 0 1 3 )1 7 — 0 2 7 7 — 2 司 匹林 ( A s p i r i n )是I 临床应 用近 百年 的解热镇 痛药 , 目前 国内外很 多研 究人员对其 已经进行 了深入 的研 究。早在 1 8世纪 ,人们 已从柳树皮 中提 取 了水杨酸 ,并注意 到它可 以作为 止痛 、退 热和抗 炎药 ,不 过对肠 胃刺激 作用较 大。1 9世纪末 ,人们终 于成功合成 了可 以替代水杨酸 的有 效药物一 一 乙酰水杨 酸,在这百 年间,全世界 的人大约服用 了 1 0亿片阿 司 匹林 ,用 它来治 疗头痛 、发烧 ,近 年来又 在治疗 风湿病 上大 显身手 。 虽然该 医药是水杨酸 ( S a l i c y l i c a c i d )的 衍 生 物 ,但 其 诸 多 性 能 皆优 于 水 杨 酸 , 因此 被 认 为 是 水 杨 酸 的理 想 替 代 物 。作 为 新 开 发 的 医 药 , 它 完 全具 备 了医药获得 商业成 功 的 6个基本 要求 ,即原料广 、工艺 简单、副 作用 少、 市场 宽、价 格低廉 和作用广 , 因此 具有 非常广 阔的发展 前景 。 本 文 重 点对 其 合 成 工 艺 进 行 详 尽 的综 述 。 1 . 阿司匹林的主要性 能 阿 司匹林 化学名 称 乙酰 水杨酸 ( A e e t y l s a l i c y l i c a c i d ) ,又 称 2 乙 酰氧基苯 甲酸 ,是水杨酸 的衍 生物 。水杨酸及 乙酰水杨酸的结构式如下 。
阿司匹林制备过程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制备过程实验报告1. 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和炎症等症状。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水杨酸乙酯,再经酸碱水解反应制备阿司匹林,并评估反应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 乙酸酐- 硫酸- 碳酸钠- 过滤纸- 乙醇- 盐酸- 水- 氯化铁试剂2.2 实验方法2.2.1 水杨酸乙酯的合成1. 在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中,将10克对羟基苯甲酸和20毫升乙酸酐加入,加入几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2. 将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反应进行3小时。
3. 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4. 加入100毫升冰水,将溶液过滤。
5. 用乙醇洗涤并干燥得到水杨酸乙酯。
2.2.2 阿司匹林的制备1. 将刚制备得到的水杨酸乙酯溶解在10毫升碳酸钠溶液中。
2. 加入适量冰醋酸并搅拌均匀。
3. 缓慢滴加浓盐酸至中性为止。
4. 西格玛创立在此得乙酰水杨酸貌似一半实验提取。
5. 加入100毫升冰水,将溶液过滤。
6. 用氯化铁试剂进行纯度检测。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水杨酸乙酯的合成通过2.2.1步骤合成的水杨酸乙酯,产量为8.5克,收率为85%。
3.2 阿司匹林的制备通过2.2.2步骤制备的阿司匹林,产量为7.2克,收率为90%。
3.3 纯度检测将实验得到的阿司匹林取少量溶于乙醇,用氯化铁试剂滴加到溶液中。
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深紫色,表示实验产物为阿司匹林。
4.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水杨酸乙酯和阿司匹林,并评估了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通过纯度检测得知实验产物为阿司匹林。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用于制备阿司匹林,并且具有良好的收率和纯度。
参考文献[1] Bültemeyer, M. Practical Skills in Chemistry. Springer, 2012.[2] Bräse, S.; Gil, C.; Knepper, K.; Zimmermann, V. Organic Synthesis Concepts, Methods, Starting Molecules. Thieme, 20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谢文娜(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临床常用药,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被称为百年经典老药,至今仍广泛应用。
因此阿司匹林的合成至关重要,多种化合物都可用于阿司匹林的催化合成,碱也一种不错的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因此本文对以碱催化阿司匹林的合成进行综述,为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合成;催化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 A0 引言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1],目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百年经典老药,价格低廉,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福音。
近年来随着对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一些新用途,例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2-3]和脑卒中[3-4]死亡率,最新研究还发现其还有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5-6]。
因此得到阿司匹林经济、高效、绿色的合成路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比较经典,传统上是以浓硫酸为催化剂,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
此路线虽经典但却有诸多缺点,反应副产物较多、产率较低,浓硫酸腐蚀性强、对设备损坏严重,污染环境等。
因此,众多研究者为寻找绿色经济的催化剂对阿司匹林的合成展开了研究,基本上以酸、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较多,也有其他一些新型催化剂用于阿司匹林的合成。
本文重点综述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1 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1.1 强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1.1.1 氢氧化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是一种强碱,化学实验室中常用试剂,用途广泛。
史兵方[7]等利用固体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超声辐射下快速合成了阿司匹林。
经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杨酸、乙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固体氢氧化钠用量为10%,超声辐射功率为160W 时,40℃下反应8分钟,产率达到93%。
相对于张国升[8]等利用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以传统方法合成阿司匹林来看,反应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和产率都有所提高。
总体而言,该实验产率高,反应速度快,所用试剂对环境友好,后处理简单,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1.2 弱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1.2.1 三乙胺催化合成阿司匹林三乙胺是一种有机弱碱,在有机合成中应用较多。
管晓渝[9]等利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阿司匹林,收率为73.2%。
实验考察了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微波功率对实验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水杨酸、乙酸酐物料比1:2,三乙胺用量为10%,表1 不同温度下反应结果由表1实验结果可知,温度较低时,反应相对较慢;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如反应温度在25~35℃之间时,相同的原料配比条件下,原料的转化率相对较低,需要更多的丙烯腈才能反应至终点,这可能由下列原因引起:①丙烯腈在温度较高时较易发生聚合,②丙烯腈温度较高时容易挥发。
因此,选取5~15℃的温度区间较为适宜,进一步优化为10℃。
2.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按照1.2实验步骤方法,取204gN-氰乙基-N-羟乙基间甲苯胺、1.6g 对苯二酚、16g 甲醇钠和80g 丙烯腈在10℃温度下反应,考察不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其实验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时间下反应结果由图2实验结果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原料转化率逐渐增加,产物N-氰乙基-N-氰乙基氧乙基间甲苯胺纯度逐渐增加,而当反应时间超过8小时后,产物纯度趋于平缓,故选择合适的反应时间为8小时。
2.4 丙烯腈加入方式对反应的影响为了提高丙烯腈的利用率,本文考察了滴加丙烯腈的方式对反应的影响情况。
与一次性投料相比,采用分阶段分批滴加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丙烯腈的利用率,能减少丙烯腈约10%左右的损耗。
3 结论以N-氰乙基-N-羟乙基间甲苯胺为原料,经与丙烯腈缩合,能成功制备N-氰乙基-N-氰乙基氧乙基间甲苯胺,产品纯度可达99%以上,收率可达99%。
通过优化,最佳的工艺条件确定为:(1)丙烯腈与N-氰乙基-N-羟乙基间甲苯胺的摩尔比为1.5~1.6;(2)反应温度5~15℃,进一步为10℃;(3)反应时间为8小时;(3)通过分阶段分批的方式滴加丙烯腈。
参考文献:[1]陈伟兴,高立江,谢子平,严伟英.适于酸-碱性浴中染色的偶氮型分散染料、制备及应用[P].公开.CN104592782 A.2015:2.[2]姚晨华, 俞杏英.一种卤代苯并噻唑-偶氮分散染料单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公开.CN105860570 A.2016:2.[3]龚建良,李姣娟,赵莹,等.N-氰乙基苯胺的合成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4,(6):371-372.[4]Kluger,et al. Process for hydroxyalkylation of cyanoethylanilines[P].US4374068,1983.其高效绿色经济的合成路线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各种碱性化合物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路线,其中有一些路线给工业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用于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1]Fuster V,Sweeny J M. Aspirin: a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therapeutic overview[J].Circulation. 2011, 123(7):768-778.[2] Elwood P C,Cochrane A 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mortality from myocardial infarction[J].Br Med J,1974,1(5905):436-440.[3]李才正,苗佳.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进展[J].华西医学,2012,27(7)988-991.[4] Fields W S, Lemak N A, Frankowski R F,et al. Controlled trial of aspirin incerebral ischemia[J]. Stroke, 1977, 8(3):301-314.[5] Rothwell P M,Wilson M,Elwin C E,et al.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 o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20-year follow-up of five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2010,376(9754):1741-1750.[6]邹凯华,张华.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 2009,30(2):64-66.[7]史兵方,吴启琳,包晓红,钟志媛.超声辐射固体氢氧化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0, 39(2):230-232.[8]张国升,张懋森.以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制备乙酰水杨酸[J].化学试剂,1986,8(4):245-246.[9]管晓渝,李尔康,刘章琴,马学兵.三乙胺催化微波法合成乙酰水杨酸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 42(11):184-187.[10]林沛和.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6,9:18-19,25.[11]补朝阳.碳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化学研究, 2016,27(6):714-716.[12]宋小平,郭保礼,杨全明.固体碳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精细石油化工,1992,(3):46-48.[13]李西安,李丕高,贺宝宝,李苗.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J].延安大学学报,2005,24(3):49-50,85.[14]吴汉福.碳酸钾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3):22-23.[15]唐宝华.碳酸钾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10)56-57.[16]林沛和,李承范.乙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河北化工,2006,29(4)19-20.[17]袁叶,乐亮,陈桂.超声辅助醋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工艺研究[J].2015,43(1)73-75,90.[18]宋小平,郭保礼,杨全明.苯甲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精细石油化工,2006,29(4):19-20.[19]林沛和.苯甲酸钠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184-186.作者简介:谢文娜(1988-),女,汉族,江苏省盐城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药物化学(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20分钟,微波功率为400W。
此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收率较高,特别是用微波辐射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方法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收率升高,节约能源,绿色环保。
但是催化剂用量相对较多。
1.2.2 吡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吡啶也是一种有机弱碱,林沛和[10]利用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了阿司匹林。
当水杨酸2.0g,乙酸酐5.9mL,吡啶为水杨酸5%用量时,在80℃下反应30min,乙酰水杨酸经纯化后收率达80.2%。
吡啶催化效果优良,产品收率相对较高,高于传统催化剂浓硫酸的催化效率,比较适合工业化生产。
但是吡啶较易吸水而形成共沸物,较难控制反应温度,同时吡啶有难闻的气味。
1.3 弱酸强碱盐催化合成阿司匹林1.3.1 碳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碳酸钠又叫纯碱或苏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必需品。
补朝阳[11]利用碳酸钠为催化剂合成了阿司匹林,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量分别为0.1mol,0.175mol,催化剂1.4g 时,反应60min,阿司匹林产率为74.3%。
宋小平[12]等同样利用碳酸钠为催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合成了阿司匹林,反应条件为4.0g 水杨酸,5.5g 乙酸酐,0.1g 催化剂,60~65℃下反应30min,产率达到91%,此反应产率高、反应时间短。
1.3.2 碳酸氢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李西安[13]等用碳酸氢钠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1:2.0,碳酸氢钠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2%,在151W 微波功率下辐射45s,产率达96.9%,重结晶后产率仍有92.1%。
此路线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产率高,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1.3.3 碳酸钾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吴汉福[14]用碳酸钾为催化剂合成了阿司匹林,当水杨酸与乙酸酐物质的量比为1:1.75,催化剂用量为1.45mmol 时,60℃下反应30min,产率为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