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专用教学设备技术规范及要求.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设施设备配备指南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设施设备配备指南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设施设备配备是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提供适应性支持而设计的。
本指南旨在提供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设施设备的配备要求和建议。
1.空间布局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空间布局应满足以下要求:- 教室面积应足够宽敞,以容纳学生个体和小组活动的需要。
- 应提供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方便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和运动。
- 应提供不同功能区域,如研究区、沟通区、示范区等。
2.座位和桌面设备为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座位和桌面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 座椅应提供舒适支持和适当的调整功能,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型和姿势需求。
- 桌面应提供足够的面积,以容纳学生所需的研究材料和辅助工具。
- 应考虑提供可移动和可调整高度的座位和桌面,以满足学生的灵活需求。
3.教学工具和辅助设备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应配备以下教学工具和辅助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视、投影仪和电脑等,以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研究资源。
- 各类研究材料,如绘画工具、文具、书籍和教具等,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探索能力。
- 辅助听觉设备,如耳机、助听器和设备音频输出接口等,以支持听力障碍学生的研究和交流。
4.辅助设施和安全要求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应配备以下辅助设施和满足安全要求:- 轮椅坡道和扶手,以提供无障碍进入和移动的条件。
- 辅助洗手间和厕所,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卫生需求。
- 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急救箱等,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安全。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设施设备配备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教育机构应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预算限制,并与相关专业人士合作,确保配备的设施设备能够有效支持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安全规范

特殊教育学校安全规范随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学校环境、教学设施、教育者要求、紧急应急措施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规范。
一、学校环境安全规范学校环境的规范对学生的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应选择安全环境良好的区域建校,远离交通繁忙的地段和危险物质。
其次,学校周边应设置围墙和门禁系统,提高安全级别,并且定期对校园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教学设施安全规范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设施应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保障学生的安全。
教室内的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教室通道畅通。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教学设备和辅助器具,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食品安全规范特殊教育学校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膳食安全,配备专业的厨师和饮食管理人员,并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和供应制度,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教育者的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者在学校的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此外,教育者还应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治学生。
五、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学校的安全至关重要。
学校应建立明确的学生行为规范,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学生的法纪教育,教育他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六、紧急应急措施特殊教育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紧急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应急处理能力。
学校应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培训相关人员掌握使用方法。
此外,学校还应与当地公安、医院等相关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支持和援助。
七、推行安全教育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特殊教育学校应推行安全教育。
特殊学校用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师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特殊教育班级及教职工,旨在明确特殊学校用具的管理责任、使用流程、维护保养及报废处理等方面,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用具管理职责第三条校长是特殊学校用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用具管理工作。
第四条教务处负责特殊学校用具的采购、验收、分发、回收及报废等工作。
第五条教师负责所使用特殊学校用具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及合理使用。
第三章用具采购与验收第六条特殊学校用具的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学校预算和计划进行。
第七条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质量、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条款。
第八条用具到货后,由教务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用具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四章用具使用与维护第九条特殊学校用具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第十条教师在使用特殊学校用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理使用,避免浪费;(二)爱护用具,延长使用寿命;(三)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第十一条教师应定期对特殊学校用具进行维护保养,保持用具的清洁和完好。
第五章用具回收与报废第十二条特殊学校用具使用完毕后,由教师将用具归位,交由教务处统一回收。
第十三条用具回收后,教务处应定期检查用具的完好程度,对损坏、报废的用具进行登记。
第十四条对于无法修复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用具,由教务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第六章奖惩与监督第十五条对在特殊学校用具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用具损坏、丢失或浪费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处罚。
第十七条学校设立特殊学校用具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对用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特殊学校专用器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殊学校专用器材的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师生安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特殊教育专用器材,包括康复训练器材、教学辅助器材、特殊教育软件等。
第三条学校专用器材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人、规范操作”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学校设立专用器材管理办公室,负责全校专用器材的采购、保管、分配、维修和报废等工作。
第五条专用器材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制定专用器材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专用器材的采购、验收、登记、分发等工作。
(三)负责专用器材的维修、保养和报废等工作。
(四)定期对专用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器材的正常使用。
(五)对专用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使用安全。
第三章采购与验收第六条专用器材的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教育教学需求,具有针对性。
(二)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确保使用安全。
(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四)价格合理,性价比高。
第七条专用器材的采购程序:(一)提出采购申请,明确采购项目、数量、规格、性能要求等。
(二)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三)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四)验收专用器材,确保符合要求。
第四章保管与使用第八条专用器材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规定:(一)设立专用器材库房,确保库房安全、通风、干燥。
(二)专用器材分类存放,标明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三)实行专人负责制,明确保管责任。
(四)定期检查专用器材,发现损坏、丢失等情况及时上报。
第九条专用器材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教师在使用专用器材前,应了解器材的性能、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学生使用专用器材时,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
(三)严禁私自拆装、损坏专用器材。
(四)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位,保持库房整洁。
第五章维修与报废第十条专用器材的维修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定期对专用器材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报修。
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标准

附件4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编制说明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承担了义务教育阶段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以下简称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的编写工作。
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编写工作中关于政策、方向和时间进度等重要问题的整体把握,由教育部基础司李天顺副司长、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刘诗海副所长以及教育部基础司特教处、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科研处和综合室等部门的领导组成;工作组承担具体编写任务,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综合室4位研究人员组成。
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编写工作的基本进程、编写思路和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下。
一、基本进程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初稿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调研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期间,编写人员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发展教育、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文件,认真学习我国最新发布的有关发展教育和保障残疾人基本权利的各项法规、制度,领会其精神实质,从以人为本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类特殊学校配备标准的编写工作。
在此期间,工作组先后在北京市、上海市、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地,与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教研人员座谈,参观考察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特殊教育研究专家,查阅特殊教育理论书籍以及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资料,调研特殊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市场现状。
在本阶段,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我国各类特殊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了特殊教育学校在仪器设备配备方面的基本需求、装备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了特殊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市场供应现状、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从而使编写工作建立在正确理解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功能和基本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建立在准确了解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建立在明确当前我国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基本配备要求和较高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在准确判断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仪器设备配备现状与特殊教育先进的国家、地区的主要差距的基础上。
特殊教育学校电教设备管理使用规定

特殊教育学校电教设备管理使用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电教设备管理使用规定1一、电教设备的使用要按照保证需要、物尽其用的原则,做到合理使用,讲究实效。
所有电教器材、教材原则上只供本校教师在开展电化教学、电教研究、电教第二课堂中使用。
二、电教设备使用时要严格记录,认真登记,详细记载使用情况。
使用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者,追究个人责任。
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教学微机,注意安全,不得乱动任何电源,要精心爱护微机,不得乱操作、乱摆弄。
四、不得设置个人密码,不得进行诸如硬盘分区、格式化之类的危险操作,不得随意改动机器设置。
五、未请示或经允许,不得私自安装任何应用程序,不得私自删除、更改他人文件,严禁使用外来光盘软盘。
六、不准使用微机等电教设备光驱观看VCD,听CD,不准玩游戏。
七、操作完毕要清点、检查电教设备,不准将仪器私自带出室外,如有损坏或丢失,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听候处理。
八、注意用电安全,不战乱动线路,不要触摸电源,发现问题须立即切断电源并及时汇报。
九、电教器材原则上当天借、当天还,随借随还。
如借用一天以上。
三天以内,应由分管主任签字批准;借用三天以上,必须由学校领导批准同意。
且使用人对电教设备在借用期负全面责任。
特殊教育学校电教设备管理使用规定21、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范畴,为使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制度化、系统化,特制订本制度。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一名副校长、班子成员、班主任、保安、炊事员为成员的安全工作检查小组。
3、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为校舍、体育设施、教育教学设备、学生自行车、防火设备等每次检查都要及时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要向校长室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4、及时维修和添置学校的各种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5、严格执行教育局的安全事故汇报制度,对发生的严重安全事故作到立即向教育局汇报。
6、认真搞好安全工作总结,作好安全工作材料归档,使学校安全工作有的放矢。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使用设备管理制度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使用设备管理制度1. 介绍该管理制度旨在规范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使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有效使用和保持良好状态,以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
2. 设备使用权限2.1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设备使用权仅限于特殊教育教师和专业人员。
2.2 学生和其他非授权人员不得随意使用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设备,除非经特殊教育教师或专业人员批准。
3. 设备预订与借用3.1 特殊教育教师和专业人员可提前预订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可用性。
3.2 借用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设备时,借用人员需要填写借用申请表,并经特殊教育教师或专业人员审批。
4. 设备使用注意事项4.1 使用设备前,特殊教育教师和专业人员应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4.2 使用设备时,注意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
禁止在设备上放置液体、食物或其他可能造成污染或损坏的物品。
4.3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设备并妥善存放,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长久的使用寿命。
5. 设备维护和报修5.1 特殊教育教师和专业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或损坏,应及时报修或进行维护。
5.2 报修时,需填写设备报修表并详细描述问题,以便于维修人员的准确判断和处理。
6. 违反管理制度的处理6.1 对于故意损坏设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设备或其他违反管理制度行为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依法进行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对于疏忽使用设备、未按规定进行设备维护、未及时报修或其他轻微过失行为的人员,将给予相应的警告或纪律处分。
7. 制度修订和实施7.1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使用设备管理制度将定期进行修订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7.2 所有特殊教育教师和专业人员应严格遵守该管理制度,并配合其实施。
以上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使用设备管理制度的内容,为确保特殊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及设备的安全维护,请所有相关人员严格遵守。
特殊教育学校设备管理制度

特殊教育学校设备管理制度特殊教育学校设备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设备能够得到有效地使用与维护,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而建立的。
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采购、设备登记、设备使用与维护等环节,以下将逐一进行探讨。
1.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特殊教育学校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
学校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设备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定设备采购计划。
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学校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所需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
设备采购应符合节约资源、综合考虑性能与价格等原则。
2.设备登记设备登记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设备固定资产台账,并对购买的设备进行登记。
设备登记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买日期、购买渠道、使用部门等信息。
通过设备登记,学校可以清楚了解设备的数量、性能及使用情况,便于科学有序地进行设备管理。
3.设备使用与维护设备使用与维护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应制定设备使用和维护规范,并建立设备使用制度。
设备的使用应由专业人员指导,确保设备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地使用。
同时,学校应建立设备维护台账,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设备维护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故障,提高设备的教学效果。
4.设备更新设备更新是特殊教育学校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由于学校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的性能可能逐渐陈旧,不再适应教学需求。
学校应建立设备更新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及时淘汰老化设备,更新更加先进的设备,保持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5.设备安全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设备安全。
学校应建立设备安全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
特殊教育孩子通常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照料,对于特殊教育设备的使用更应谨慎。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定期检查设备安全等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6.设备维修设备维修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有专门的设备维修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维修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目号
TJ01
货物名称
无线调频助听系统
计量单位
套
执行标准
相关行业标准
经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
技术规范及要求第1页共2页
一、技术要求
系统构成:1个发射机+16个接收机+1个刷频器+16个助听器+1台助听器编程器+1台管理用计算机+1套系统数据库管理验配软件+1套助听器验配软件。系统匹配性优良,性能稳定可靠。并附1套耳印制取工具。
2.根据听力损失可由验配软件验配,具有使用情况的数据记录功能(类似黑匣子功能),便于追溯和分析学生使用助听器的情况,作为提供优化助听器验配的依据。
3.最大增益仿真耳数据74分贝以上,最大声输出仿真耳数据135分贝以上。验配范围高频120分贝,低频110分贝或以上。
4.具有方向性麦克风。
5.有数字降噪功能。6.有静音 Nhomakorabea能。接收机:
1.音频响应范围:100Hz—7500Hz。
2.可由软件进行参数设置,可实时由发射机和刷频器方便地变换频道,使佩戴该接收机的学生,一天内在多个不同频道的教室听课。
3.与音靴一体化设计,确保匹配性优良、减少声音信号衰减。
4.具休眠模式,在没有发射机信号时自动进入休眠模式以节省用电,当发射机信号出现时自动切换回工作模式。
5.设备输出信号信噪比在52分贝或以上。
刷频器:
1.采用自动的群体刷频方式,使任意多个佩戴该接收机的学生进入该教室时,同时刷变为该教室的使用频道。
2.自动刷频有效工作半径不小于1.5米。
3.工作频道及工作半径可调节。
助听器:
1.数字式助听器,具有5个通道或以上,适应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聋哑学生的需求。
软件的编程和数据库管理一体化设计,方便安装调试、数据管理、数据查询等。
发射机:
1.调制方式:无线调频技术(FM),用于传输音频。
2.内置至少12个互不干扰的频道,并可根据情况任意变换正在使用的频道。
3.有效发射半径不小于35米。
4.能够与音频输出设备(电脑,电视机,MP3等)相连接。
5.配套的麦克风小巧轻便,拾音稳定,确保教学声源清晰。
助听器编程器:
可编程各类全数字助听器,RS232接口。配套相应品牌助听器的左右耳编程线。
计算机:
推荐品牌:联想、方正、DELL,满足无线调频听力系统验配、管理的所有要求。
配置要求:主频不小于1.8G、RAM不小于512M、HD不小于80G、DVD光驱、集成千兆网卡、USB光电鼠标、键盘、17寸液显、专业版WinXP操作系统。
耳印制取工具:
包括成套的耳窥镜、耳照明器、注射筒、刮板刮铲等附件、耳印材料(消耗品)。质量可靠。
二、交收检验和和售后服务
1.到校安装,交付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前,免费提供使用培训,教会一般教师的正常使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一般维护。
2.国内有专业检测点,能每年提供检测,确保后期跟踪服务质量。
3.成套系统免费保修期限不少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