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中国棉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棉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种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对中国棉花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1. 发展现状1.1 棉花产量增长:中国棉花产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棉花产量从415.1万吨增加到586.8万吨,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5%。
1.2 棉花质量提升:中国通过不断改良和推广新的棉花品种,提高了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高品质的棉花对纺织和制衣行业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纺纱和织造效率以及成品的质量。
1.3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中国棉花种植业逐渐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精准农业、水肥一体化、化学物品的合理使用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提高了棉花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1.4 棉花加工和贸易:中国的棉花产业链较为完整,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齐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同时也是重要的棉花出口国。
棉花的加工和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未来趋势分析2.1 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聚焦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中国在棉花种植技术上的持续创新和推广,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将进一步改善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2.2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中国棉花产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质量认证、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中国的棉花产业将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2.3 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中国棉花产业将加强绿色、可持续发展。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平衡。
2.4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棉花产业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
通过技术交流、市场合作和资源共享,中国可以进一步提高棉花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结论:中国棉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全球棉花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2023年棉花行业分析报告

2023年棉花行业分析报告导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棉花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棉花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探讨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棉花市场概况1.1 全球棉花产量及消费情况2023年,全球棉花产量预计达到xxx万吨,较去年增长xx%。
同时,全球棉花消费量预计为xxx万吨,同比增长xx%。
虽然世界各地对棉花的需求依然强劲,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棉花生产。
1.2 主要棉花生产国情况中国、印度和美国是全球三大主要棉花生产国。
中国在2023年预计将继续保持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地位,其次是印度和美国。
不过,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国内消费需求和天气条件等,各国之间的产量分布可能有所变化。
二、2023年棉花行业趋势2.1 棉花市场供需状况2023年,全球棉花市场供需状况将保持平衡。
尽管棉花需求保持较高增长,但全球棉花产量也将相应增加,以满足市场需求。
预计,棉花供应将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明显的供应短缺。
2.2 技术进步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棉花生产领域也将迎来新的技术和创新。
例如,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将进一步普及,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此外,机械化生产、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将为棉花生产带来更多的效益。
2.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在2023年和未来几年,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将成为全球棉花行业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
棉花生产国将加强对土壤、水资源以及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以确保棉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2023年棉花行业挑战3.1 价格波动与市场竞争棉花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形势、大宗商品市场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
2023年,棉花价格可能面临波动,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对棉花行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带来了挑战。
3.2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当前棉花产业现状及趋势

当前棉花产业现状及趋势当前棉花产业现状及趋势一、引言棉花是世界上主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其在纺织、服装、家居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对当前棉花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棉花产业现状1. 全球棉花产业概况在全球范围内,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年产量约为2500-2600万吨,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巴西、巴基斯坦等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25%。
2. 中国棉花产业概况中国棉花产业具有规模大、品种多样、区域分布广等特点。
目前,中国棉花种植面积约为6000万亩,年产量超过600万吨,其中主产区包括新疆、河南、山东等省份。
同时,中国的棉花加工业也十分发达,拥有数量庞大的棉纺企业。
3. 棉花市场状况目前,全球棉花市场的供需形势较为平衡,价格相对稳定。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棉花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受到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的竞争,棉花的市场份额在纺织领域有所下降。
三、棉花产业面临的问题1. 价格波动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棉花价格存在较大波动性。
价格波动对种植户的收益以及加工企业的运营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 种植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的棉花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农民对棉花种植的积极性较低。
此外,棉花种植过程中还面临着病虫害防治、节水技术等问题,限制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 竞争来自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发展,给棉花市场带来了竞争压力。
合成纤维在柔软度、染色等方面的优势对棉花的竞争形成了较大威胁。
四、棉花产业发展趋势1. 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升级未来,棉花产业将继续进行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升级。
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改良传统品种,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2. 加强产业链整合为了提高棉花产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整合。
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将更加紧密,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成本降低。
棉花形势展望报告

棉花形势展望报告一、全球棉花市场回顾2024年,全球棉花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波动和挑战。
首先,全球棉花产量增长较快,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尤其是美国、印度和中国等主要棉花生产国家,产量都有所增加。
然而,由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放缓等因素,全球棉花需求增长乏力,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使得全球棉花库存水平保持高位,进一步压低了棉花价格。
二、中国棉花市场回顾2024年,中国棉花市场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
首先,中国棉花产量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天气不利和种植面积减少。
其次,贸易战影响了中国棉花进口,导致供给短缺。
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纺织行业需求疲软,中国棉花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大于求局面。
这使得中国棉花价格下跌并保持低位。
三、棉花市场展望在未来一年,全球棉花市场将继续面临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可能会继续影响棉花需求。
其次,贸易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棉花贸易受限,对全球棉花供应链产生波动。
此外,天气、种植面积和农业政策等因素也将对棉花产量和价格产生影响。
对于中国棉花市场来说,尽管国内贸易战局势有所缓解,但需求恢复乏力仍是一个挑战。
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外部竞争压力仍然存在,这将继续对棉花需求产生压力。
此外,中国政府的农业政策和库存管理措施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未来一年的棉花市场展望较为谨慎。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这将对棉花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一些因素可能对棉花价格产生支撑。
首先,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棉花产量下降。
其次,政府措施和库存管理将影响市场供给。
同时,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也将为棉花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四、风险提示然而,我们也要关注一些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对棉花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贸易战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棉花贸易受限。
此外,气候变化和天气极端事件可能对棉花产量造成重大损失。
2024年新疆棉花市场发展现状

新疆棉花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之一,棉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新疆棉花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前景和挑战。
1. 新疆棉花产业概览新疆地处干旱气候区,但得益于多年的灌溉建设和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棉花生产逐年增长。
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之一,新疆棉花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 土地资源丰富:新疆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在满足粮食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棉花种植空间。
- 水资源利用:新疆利用地下水、河流水源进行灌溉,保障棉花的生长和发展。
- 科学种植技术:新疆棉农注重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 合理农业布局:新疆在棉花种植上注重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2. 新疆棉花市场现状新疆棉花市场发展迅速,具有以下特点: - 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较高:新疆棉花在中国棉花市场的占比逐年提高,成为全国棉花市场的重要供应地区。
- 外贸出口增长迅速:新疆棉花以其良好的质量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 品质得到认可:新疆棉花因为其强度高、纤维质量好等优势,在纺织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尽管新疆棉花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3. 挑战与前景面临的挑战: - 环境压力:新疆的干旱气候和水资源紧张给棉花种植带来一定的困难。
-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上涨,劳动密集型棉花种植业面临较大的压力。
- 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国际棉花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新疆棉花需要提升自身的品质和竞争力。
未来的发展前景:- 内需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棉花制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 科技创新助推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新疆棉花种植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 开拓国际市场:新疆棉花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结论新疆棉花市场发展现状总体向好,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棉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棉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目前,棉花是全球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和纺织品相关产业。
以下将对棉花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棉花是农业中的重要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全球棉花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国家。
其中,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占全球棉花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的棉花产业链比较完善,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棉花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全球市场对于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纺织品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
这对棉花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增加棉花的产量和改善产业链的效率。
其次,棉花行业受到一些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棉花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棉花对水和光照的要求较高,干旱和过度灌溉等不利环境因素可能导致棉花产量下降。
因此,提高棉花品种的耐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是未来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另外,棉花产业也受到国际贸易和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贸易摩擦加剧,这对棉花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各国政府在关税政策、贸易协定和补贴政策方面的调整也会对棉花产业带来影响。
因此,建立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制定积极的政策支持棉花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棉花产业将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棉花产业需要采取更多的环境友好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有机棉花的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也将在棉花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基因改良和遗传育种等手段,培育更好的棉花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数字化技术也将对棉花产业带来巨大影响。
从种植到采摘到加工,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控制。
例如,农业物联网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植物生长状况,帮助农民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提高棉花产量。
当前棉花市场形势及产业发展分析

当前棉花市场形势及产业发展分析提示:记者从安徽省供销社了解到,今年的棉花收购工作已经开始,但由于受到种植面积减少、消费增加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棉花价格一路走高。
安徽省供销社副主任钱斌认为,目前棉花后市形势尚不明朗,价格走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棉花经营企业的经营风险。
因此涉棉企业一定要头脑清醒,谨慎运作。
从长远看,我国棉花面积上不稳定,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仍需完善。
(小标题)供需缺口创历史新高价格上扬市场风险加大据了解,2005-2006年度的棉花市场总体形势呈现产量下降,价格上扬,棉农“惜售”,企业“慎购”的特点。
一、产量普遍下降,供需缺口创历史新高。
2005/2006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530万亩,同比减少1005万亩,降幅为11.7%。
由于长江、黄河流域的部分省份受灾,单产有所下降,预计总产570万吨,缺口370万吨左右。
比2003年和2004年235万吨的缺口多出100余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预计当年国内产需缺口近40%。
其中,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535万亩,同比减少89万亩,降幅14.27%。
原预计棉产量650万担,同比下降超过17%。
因为6月份以后雨水偏多,特别是8月上旬的“麦莎”和9月上旬的“泰利”两次台风的影响,造成安徽省棉花减产约30%,预计总产为455万担,同比减产329万担,同比下降42.07%,今年安徽省棉花只能满足省内纺织企业的需求。
二、价格高开高走,棉农“惜售”企业“慎购”。
由于今年棉花市场短缺大势已经明朗,收购时起价就高,虽是少量上市,但是导向作用不可忽视。
钱斌认为,今年的价格趋势可能是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前行,其间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价格上升之势是确定无疑的。
由于供求缺口较大,今年棉花收购一开秤,价格就高达到2.8元/斤,比去年高0.45元/斤。
受高开价和灾害影响,棉农的心理期望值大幅度提高,“惜售”心理浓厚,价格低于3元棉农不愿意出售。
目前安徽沿江棉区籽棉收购价已经突破3元/斤;淮北棉区4集籽棉收购价也在2.8元/斤以上。
棉花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棉花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1. 简介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棉花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2. 行业现状2.1 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情况全球棉花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主要生产国包括中国、印度、美国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家,其棉纺织业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印度和美国紧随其后,其次是巴基斯坦和巴西。
2.2 中国棉花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棉花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政府支持政策、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的棉花产量稳定增长,但仍然面临着种植面积不足、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3 全球棉花贸易情况全球棉花贸易呈现增长趋势,主要贸易国包括中国、印度、美国等。
中国是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印度和美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国。
3. 行业挑战3.1 棉花价格波动棉花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天气变化、政策调控等。
价格波动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了不确定性。
3.2 环境问题棉花生产对水资源和土壤有较高的需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棉花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面临挑战。
自动化技术在棉花采摘方面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4. 行业未来趋势4.1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生产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生产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在棉花种植和采摘中的应用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2 可持续发展棉花行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有机棉等。
环保认证和标准将成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3 区域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全球棉花行业将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贸易壁垒,提高市场准入程度,促进棉花贸易的便利化和规模化。
5. 结论棉花行业在全球纺织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对相关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一、世界棉花供需概况(一)主要棉花生产国世界上有72个国家生产棉花,分布在亚、非、美、欧和大洋各洲。
产棉区域大都在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的广阔地带。
亚洲地区:该棉区含东亚、南亚、西亚及中亚等棉区,其年产量约占世界年产量的60.81%。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以色列、和前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为主要产棉国。
美洲地区:该棉区含北美、中美和南美3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26.52%。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美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巴拉圭、哥伦比亚、秘鲁、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等。
美国、巴西为主要产棉国。
非洲地区:该棉区含北、东、西、南四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7.97%。
其主要产棉国家有埃及、苏丹、坦桑尼亚、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马里、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德、津巴布韦和南非等。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2.24%。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希腊和西班牙等很少几个国家。
大洋洲地区:该棉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2.45%。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澳大利亚。
(二)主要棉花出口国亚洲产棉量虽占世界棉产量之半,但消费量占其产棉量的82.86%,出口比重较其他棉区也相应较小;美洲生产的棉花虽然只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6.52%,但其消费量只占其产棉量的38%,出口量很大;非洲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7.61%,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4.72%;欧洲及前苏联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16.88%,其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6.4%;澳大利亚产棉量占全球总量不到3%,但其生产的棉花多为高等级,且90%以上棉花用于对外出口。
在出口棉花的大国中(美国、中亚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占绝对优势,每年有占其产量50%以上的棉花可供出口;中亚国家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出口地区,主要供应东欧各国;印度作为产棉大国和用棉大国,每年也有相当一部份产量用作出口。
(三)主要棉花进口国中国、土耳其、印尼、泰国、墨西哥、韩国、台湾、意大利、为主要棉花进口国。
进口总量约占全球进口总量的65-70%。
目前中国为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
(见表一)国别2006/07 2007/08 2008/09 2009/10 2010/11表一:近5年全球棉花供求及进出口统计二、我国棉花市场运行特点(一)国产棉花的产量和布局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和大宗农产品,是棉区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国棉花产值占农业产值的7-8%,而播种面积仅占3-4%,棉花生产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种植的棉花品种基本上从外国引进。
目前,主要种植品种为陆地棉、海岛棉。
陆地棉又称细绒棉,是我国棉花种植的当家品种。
海岛棉即长绒棉,主产区为新疆。
我国植棉区域广阔,棉花种植地带集中分布在北纬18度至46度,东经76度至124度之间。
通常划分为三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23个,棉田面积在40万公顷(600万亩)以上的7个省(自治区)面积占全国的70%,总产占全国的80%;全国产棉县(市)有1100多个。
棉花上联种植业,下联加工业,是产业关联度最强的大宗农作物。
全国有1.6亿多劳动力从事棉花或与棉花相关的产业和事业。
其中为1.5亿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植棉农户3000万户,是棉花主产区农民的可支配消费资源的主要来源。
棉花流通领域就业120多万人。
(二)我国棉花市场运行特点1.棉花总量在波动中发展:从我国棉花种植来看,自然灾害对棉花年度间减产有影响,但不是棉花大起大落的主要因素。
波幅变化主要来源于棉花面积的变化,年度之间的变化大部分都在千万亩左右。
而植棉面积主要受收购价及棉粮比价关系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的影响。
2.棉花单产水平逐年提高:单产是影响棉花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和自然灾害是影响棉花单产波动的三个主要因素。
从历史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的棉花单产处于持续上升的稳步发展态势。
08年单产达到173.6斤的创纪录水平。
3.棉花产业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棉花产业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002-2009我国一共进口了1525万吨棉花,占我国棉花生产总量的30.7%。
中国政府兑现了表二:入世以来我国棉花面积、产量及进口量统计4.我国进口棉花的配额制:1%关税配额:根据2000年中国加入WTO的相关协议,关税内配额每年的发放量都在89.4万吨,关税内配额的进口税为1%。
滑准税配额:滑准税是一种关税税率随进口商品价格由高到低而由低至高设置计征关税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可保持滑准税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目前我国对关税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5%-40%滑准税,对滑准税率低于5%的进口棉花按0.57元/公斤从量税计征,基准价为11397元/吨。
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高于或等于11.397元/公斤时,以0.57元/公斤从量计征;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低于11.397元/公斤时,暂定关税税率按公式计算。
三、我国棉花行情走势及情况分析一个完整的棉花年度是从当年的9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8月份为止。
下面将对过去的中国棉花行情分阶段进行回顾及分析。
(一)2009/10年度前中国棉花的行情走势及情况分析除了03/04年度棉价达到17500元/吨的高点之外,09/10年以前中国国内棉花价格相对比较平稳,基本上在10000-15000元/吨的区间,在13000元/吨上下徘徊。
图一:2010年以前中国棉花现货价格走势(二)2009/10年度中国棉花的行情走势及情况分析1.国内棉花市场2009/10棉花年度正值世界经济开始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在国家宽松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下,经济开始复苏,社会消费能力增强,包括棉花在内的大宗农产品走出了持续上升行情。
2010年7月中旬,代表国内棉花现货市场行情的CC328指数达到了之前10年来的历史高点18400元/吨。
年度均价为15865元/吨,较上一年度的12084元/吨上涨3781元,涨幅31%。
图二:2010年1月-7月中国棉花现货价格走势2.国际棉花市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得益于各主要经济体采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全球经济开始复苏。
亚洲国家特别是作为棉纺大国和进口大国的中国担当了领头羊,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全球棉花贸易。
而在全球天气不佳产量萎缩的情况下,强劲的消费需求使得供应偏紧,国际棉花价格在平稳开局后一路上涨,代表国际棉花现货市场行情的CotlookA指数于年度末达到10年来的历史高点95美分/磅。
年度均价77.54美分/磅,比上年度均价61.18美分/磅上涨16.36美分,涨幅26.7%。
图三:2010年1月-7月国际棉花现货价格走势(三)2010/11年度第一阶段棉花行情大涨原因分析2009/10年度,国内棉花现货价格CC328用了1年时间突破了近10年的高点18400元/吨。
市场普遍认为20000元是顶。
但进入10/11年度之后仅两个月时间,到2010年11月份就突破了31000元的高点,涨幅超过70%。
图四:2010年中国棉花现货价格走势棉价在2010年9-11月走出了百年不遇的行情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各个国际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
推动了大宗商品上涨,棉花间接获益。
2.植棉成本增加2010年棉农分会统计到植棉成本为1500元/亩,其中土地400元,人工700元,农资投入400元。
居高不下的植棉费用不但使种植面积连年下滑,还在成本上支撑了棉价,每吨棉花的成本将近20000万元。
3.国内市场供需不平衡金融危机导致08年国内棉价下跌,棉农收益减少,棉花种植面积连年下滑,产量持续下降。
根据统计局数据:09年产量640万吨,减产14.6%;10年产量597万吨,减产6.7%。
而国内外经济逐步复苏,纺织生产及出口回暖,导致纺织厂加大了棉花采购,推动中国消费大幅增加8%至1034万吨。
供需严重不平衡导致大量社会闲置资金涌入棉花市场进行炒作,棉企、纺企、棉商大量囤货,恶性循环。
4.世界市场供需不平衡根据美国农业部全球供需报告:09/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210.8万吨,消费量2577.5万吨,产需缺口366.7万吨,期末库存消费比37.16%,为近18年来最低水平。
再加上印度政府采取对出口棉征收关税及暂停棉花出口的政策,导致国际棉价在2010年一路上涨冲破历史高点,而进口棉成本也相应上涨到历史高位。
国内国外市场联动,相互作用,更为棉价的疯狂推波助澜。
图五:2010年国际棉花现货价格走势图六:2010年中国进口棉花价格走势5.纺织企业投机心理大增09/10年度棉花价格的大涨,导致纱线价格也大幅上涨.以普梳KS32为例,价格从2月的26200元/吨涨至28400元/吨,涨幅39%。
受益于低价位采购的原料成本,纺织企业利润匪浅。
而“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促使纱线、纺织品销售异常顺畅,量价齐增。
6.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误2009年度伊始,新疆、山东、河北等主产棉区低温多雨,棉花不但上市推迟,单产也大幅下降,当年度棉花总产减少预期增强。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影响逐步消散,国内纺织销售形势不断好转,纺企用棉捉襟见肘,不得已只能从国储上提货,带动了当时抛储市场成交价、量的节节攀高,而储备棉价格又引导期现市场撮合市场。
从09年9月下旬起,在上年度抛储150万吨、当年度继续抛储60万吨的情况下,现货进入加速上涨期。
市场“大幅减产论”横行,导致企业更加捂棉不卖,市场资源匮乏。
期间即使第三批50万吨储备棉出库拍卖也未能为火热上涨的行情降温,日趋降低的国储库存消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水平。
2010年8月,棉价新一轮上涨的前期,中储棉又先后投放了60万吨,40万吨的国储。
至此国储资源消耗殆尽,直接导致后期棉价上涨肆无忌惮,而储配调控却束手无策。
同时进口关税配额发放不透明不及时,也促涨了棉花价格。
7.金融市场炒作在良好的基本面支撑下,每一次利多的因素出现都受到资金的额外关注。
供应的紧张,中国需求买盘的跟进,加上美棉主产区减产,更加增加了多头的氛围,美国棉花期货ICE期棉在投机和贸易买盘的支撑下频频涨停。
(四)今年以来棉花行情调整原因分析2011年2月份郑州棉花期货价格从34870元/吨调整到24230元/吨,跌幅达到30%。
而现货价格也从32000元/吨的高点跌至24000元/吨,跌幅达23%。
图七:2011年郑棉期货成交价量走势对比图八:2011年中国棉花现货价格走势棉价在2011年下跌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供应增加进入2011年,南半球的澳棉和巴西棉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