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概述(精品)

合集下载

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概述

1、运动记忆
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 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 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 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 握的。
2、情绪记忆 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 恶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
材料内容
4、言语记忆
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是随着儿童掌握语言 的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
记忆的概述
人文艺术系 任老师
相遇十多年前儿时的 朋友,却立刻能认出 他并叫出他的姓名, 尽管好像早已把他忘 得无影无踪了。
过去学过的成语、看 过的电视、听过的歌 曲,一旦在一定场所, 你就会很快地在脑海 中重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在事后并不会全部从脑海中消 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在人脑中保留下来,成 为其经验。 •这些经验在一定条件下又在人脑中呈现出来,这 就是记忆。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 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人的知识、 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获得,各 种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记忆。同时, 记忆也是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发 展的基础。
俄·谢切诺夫
记 忆 与 感
感知觉是人对当前直接 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信息的输入, 而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
任务 长久性
➢ 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 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
复习
(二)遗忘与遗忘规律
1、遗忘 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 和再现,是保持的丧失。
2、遗忘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 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绘制了 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心理学基础课件:记忆

心理学基础课件:记忆

二、遗忘的原因
◇ 提取失败理论(retrieval failure)
• 遗忘是由于对记忆中的信息无法提取,而不是因为记忆的消退、干扰或抑 制等。
•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一个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进入 长时记忆后就不会轻易丢失,因此回忆不起需要的信息是因为没有良好的、 合适的提取线索,所以无法对信息进行回忆。
记忆策略
◇ 经常进行 “提取”练习
• 学习过程中典型的 “提取”包含在考试、课堂小测、课堂提问、自我测 试等教与学的事件中
‒ 例如当老师问你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时,你回答 “唐代” ‒ 当你背诵了几遍期末考试的材料,尝试着去回忆它时,就是在进行 “提取”练习
• 提取练习的作用:记忆保持、元认知监控
– 例如乘法口诀表、汉字书写和单词拼写等
记忆策略
◇ 分散记忆
• 将某一给定的时间拆分或间隔为多个节段的记忆效果好于集中记忆的效果
− 实验范式: ✓ 初次识记→间隔 (时间或插入其他任务)→再次识记 →间隔→最终测试
− 最佳间隔: ✓ 记忆阶段的间隔时间控制在测试间隔时间的 5%~10%
记忆策略
◇ 利用线索
• 两种遗忘症最关键的区别在于遗忘了的信息是旧的还是新的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遗忘 第三节 记忆策略
记忆策略
◇ (一)即时复习和过度学习 ◇ (二)分散记忆 ◇ (三)利用线索 ◇ (四)再现事件发生的情境 ◇ (五)提高对识记内容的加工水平 ◇ (六)经常进行 “提取”练习
记忆策略
◇ 即时学习
− 例如警察保护案发现场;潜水实验
• 提取信息时的心境与编码信息时的心境相一致时,记忆效果会更好
− 例如当一个人高兴时就容易记住那些高兴的事情,悲伤时就容易记起那些悲 伤的事情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_毙考题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记忆第七章记忆一、记忆概述健忘20秒: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H.M)(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码是人类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相当于记忆中记的阶段。

在记忆的过程,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不同的编码方式对记忆有不同的影响。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知识的存储有时也叫知识的表征,它可以是实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后一个阶段,相当于记忆中忆的阶段。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

记忆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二)记忆的过程从传统心理学来讲,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记忆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讲,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环节-对应心理过程。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

记忆过程的这三个环节,也可以说编码、储存和提取这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记忆的种类1. 记忆按信息保持时间和编码方式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2)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第四节 记忆概述

第四节 记忆概述

第四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也会学到一定的知识,产生一定的情感。

所有这些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痕迹又会重新活动,再现出来,这一心理过程就是记忆。

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观点看,这一基本过程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一)识记识记就是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也可以说识记就是认识某一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印痕的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因而要提高记忆的效果就必须有良好的识记。

1.识记的种类(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经过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记住某些事物的识记。

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识记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

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机械的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通过对识记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意义识记。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2)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的影响(3)识记材料的数量对识记的影响(4)不同感官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此外,识记时主体的情绪状态、主观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能力类型等都对识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保持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用信息论的观点说,就是对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的过程。

记忆的概述PPT优秀课件

记忆的概述PPT优秀课件
10
(二)保持
➢保持是对识记过程的事物在头脑中贮存和 巩固的过程,是实现回忆的保证,是记忆 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并不是像物品放在 保险柜中,一成不变地保持着原样(识记 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继经验的影 响而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11
遗忘及其规律
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 者上错误的回忆。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
19
20
一、儿童识记的特点
(一)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一般说来, 小学儿童的有意识记在学习中 所起的作用逐渐赶上和超过无意识记,这是记忆 发展的一般规律。
➢儿童刚入学时,无意识记仍占重要地位, 到小学二年级表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的效果相当。
➢随着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有意识记逐 年提高,特别在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间, 有意识记的效果提高速度。
➢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回忆则是识记、保持 结果的表现和加强。
2
二、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分
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
瞬时记忆 视后象
0.25~2秒
短时记忆 电话接线员 7±2 不超过1分钟
长时记忆
1分钟以上
3
➢ 注: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
16
(三)回忆
1、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有两种 不同的水平:再认和再现) 2、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 别确认的过程。 ➢ 再认取决于两个条件: (1)识记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事物同经验过的事物及环境条件相 类似的程度 3、再现指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回忆, ➢ 根据再现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可以把再现分为无意

心理学记忆的概述

心理学记忆的概述

三、记忆表象
概念: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 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 的形象。如上节课做游戏时的那个杯子,那 条毛巾,那种情境,刚才的钟表等,现在不 在眼前,大家头脑中仍然呈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与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 象等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即具有直观性。但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 特征,没有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么鲜明、完整和稳定。 2、概括性 表象是经多次感知积累而成的产物,往往不是反映某一具体 的事物,它反映着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 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性,所以它具有概括性。 如:我们说钢笔,然后头脑中就会出现钢笔的表象。但这支 钢笔不是某一支具体的钢笔,而具有一般钢笔特性的钢笔。 如果让你画出来,这支钢笔和所有的钢笔都象,但与每一支 钢笔又都不完全相同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分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 得的感觉信息,一般不为人所察觉,马上就消失了, 保持时间在0。25-2秒钟以内。如:电影(视后 象)。瞬时记忆一旦加上注意,就转为短时记忆了。 2、短时记忆:指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 过1分钟的记忆,如记电话号码打电话,打完以后 就忘了。短时记忆所贮存的信息数量有限,大约是 7±2组块。解释组块。 短时记忆经过复述就进入长时记忆
2)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可以把识记分 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指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或 者材料本身就不具备意义,靠机械重复进行识记。 常说的"死记硬背"就是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指在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 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 这两种识记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相同条件下, 意义识记的效果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因此,更多 的要依靠意义识记。对没有意义的材料,要尽可能 赋予人为的意义

程正方《心理学》第4章-记忆

程正方《心理学》第4章-记忆
克服这种现象的简便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回忆。
三、再认和回忆
Ø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
别确认的过程。
Ø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重
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第三节 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一、记忆类型及品质的个别差异
(一)记忆类型的差异 (二)记忆品质的差异
回忆的平均数 4.47
15个由三个字母组成 孤立的英文单词
9.95
15个彼此意义相关联的 英文单词
13.55
一、识记过程
(三)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
活动任务 材料数量和性质 不同分析器 主观心理条件
二、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及其特点
概念: 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过程。
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方面:储存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2)质的方面:①内容简略和概括;
②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夸张。
二、保持和遗忘
(二)遗忘及其种类、规律与原因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过去记住的事物不 能正确回忆或再认,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认与回忆。
遗忘的进程
遗忘的规律
是先快后慢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
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 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 快,量也比较多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 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 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②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低度学习) 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④识记者的态度
第四章 记忆
记扑克牌世界冠军贝拉 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记扑克牌大赛中,该项赛事的 世界冠军贝拉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在57秒的时间里记住了 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并准确地把它们重新排列起来。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 识记 • 保持 • 再认和回忆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 28 页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的。
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忆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 基本环节,指个体识别与 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有 选择性的特点,是记忆的 前提和关键;
第 10 页
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
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 的影响作用。
例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 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
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 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第4 页
一、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得以连续的根本保 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前提。 没
有记忆,人的认识能力就无法获得发展,人 的心理将始终处于新生儿的水平,人们将无 法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
• 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学习都 包含着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
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经 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 本环节;
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条件 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 29 页
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 再认和回忆,而再认和回忆又是检验识记和 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第 32 页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基础
6
1、识记——信息的输入与编码
(1)识记种类 (2)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7
(1)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分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分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8
(1)识记的种类
▪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的目的
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 和有意识记。 ▪ ①无意识记(involuntary memorizing),又叫 不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要求,不需 要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地记住某些事物的识 记。 ▪ 无意识记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

1962年默多克(B.B.Murdock)做了一个实验。要19个被试阅
读由30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单词组成的词汇表,词表读完后,要他们在
1.5分钟内随便按什么顺序写出他们记住的单词。结果表明:首尾的单
词比中间部分的单词记得牢,最后一个单词竟有97%的人能记住。许
多研究表明:记忆效果最差的不在正中,而在中间稍偏右的项目。范
条件,它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艾宾浩斯
通过实验发现,被试在上午11—12点之间学
习效率最高,下午6—8点之间效率最低。这
种情况可能与大脑皮层的不同觉醒状态有关。
布莱克(Blake,1967)对30名被试在上午8点、
10点30分、下午1点、3点30分和晚上9点五个
时间进行数字广度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心理学基础
13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4
识记时的情绪状态
▪ 识记时的情绪状态对一个人识记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一般 说,当心情好的时候,识记效率高,而心情不好时,则效率 低。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5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6
识记的方法
从识记材料的结构来看,识记方法有三种: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1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 (1)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 代读 ▪ (2)识记的态度 ▪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的影响 ▪ (4)识记材料的位置 ▪ (5)识记时的情绪状态 ▪ (6)识记的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 (7)不同感官对识记效果的影响4% 28% 90% ▪ (8)识记的时间分配:分配识记优于集中识记 ▪ (9)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卡尔脱(M.Fancault)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中间稍偏右的项
目,受前面来的抑制较多,所以联系很弱,从而更容易受后面来曼(L.Postman)等实验表明,在有意
义的单词中,序列位置的影响不及无意义材料大,但一般中间项目遗
忘的次数相当于两端的三倍。
2020/8/16
保持
编 码
再认(或回忆)
信 解息 码输

存 储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5
1、识记(memorizing)
▪ 识记就是识别并记住事物。 也可以说识记就是认识某一 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印痕
的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 端,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因而要提高记忆的效果就必 须有良好的识记。张松

2020/8/16
整体识记法是将识记材料整篇阅读,直到成诵为止;
部分识记法是将识记材料一段一段阅读,达到分段背 诵后再合成整篇背诵;
综合识记法是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先进行整体识记 再进行部分识记,最后再整体识记直到成诵为止。
实验表明,识记效果最佳的是综合识记法,最差的是 部分识记法。由于运用部分识记法时,不了解整体的 内容,对各个部分只是孤立地来识记,导致对所熟记 的内容迅速遗忘。综合识记法由于利用了材料的内容, 对各部分是在相互联系中进行理解与识记的,因此识 记比较容易有效。
第三节 记忆
一.记忆概述 二、记忆系统 三、遗忘规律与增进记 忆的方法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
一.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 感知过的事物 ▪ 思考过的问题 ▪ 体验过的情绪 ▪ 练习过的动作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2
(二)记忆的作用 意义:
记忆是人全 部心理活动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7
▪ 三种识记方法的优劣并不是对所有材料效果 都一样。一般而言,对较短且有密切意义联 系的材料,适用于整体识记法;对没有多少 意义联系的材料,可用部分识记法;对有意 义联系且既长又难的材料,采用综合识记效 果较好。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8
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 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是识记的一个重要基本
记忆广度的高峰是上午10点30分左右,而整
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因此,应
的基础
¤ 记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
¤ 记忆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必需
¤ 心理活动延续发展前提
¤ 记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需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3
(三)记忆过程分析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 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相互联 系的基本环节。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4
识记
信 息 输 入
基本环节
日内瓦心理学会议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0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rote memorizing)。在对识记材料 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机械的重复而进行 的识记叫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meaningful memorizing)。通过 对识记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无论是识记的速度、保持的时间, 还是回忆的效果都优干机械识记。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12
材料的序列位置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不同,遗忘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是,材料
的首尾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

1957年金斯利以68个大学生作被试,学习三种材料,将三种材料
给被试读一遍后,测其记忆结果,发现两端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记得
好,无意义音节特别明显。
2020/8/16
心理学基础
9
识记的种类(续)
▪ ②有意识记(voluntary memorizing),又叫 随意识记。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 的方法、步骤进行,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 识记。
▪ 有意识记要求有高度的注意力、意志力与积 极的思维活动配合进行,所以它是一种复杂 的智力活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 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所以在学习和 工作中有意识记的作用也就远大于无意识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