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元气的穴位
关元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

1.治痛经
关元是补元气的穴位,是元气的总闸。气通了,血才能欢快的流动。气血流动,经脉畅通,就不会痛经了,通而不痛就是此理。每天中午11点,脾经的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关元20分钟,可以治疗痛经。如果到药店买艾条熏烤关元20分钟,效果更好。
2.治失眠
失眠在西医里,叫内分泌失调。在中医里,大部分属心肾不交型的。心在五行中属火,火苗的特性是往上窜的。肾在五行里属水,水的特性是往下流的。正常情况下,肾水能引导心火往下走,心火能温暖肾水往上营养人体。但由于工作的劳累,压力的增加,或生活的不规律。导致心火下不来,肾水上不去。到了晚上,心火还在嗞嗞的燃烧,当然就睡不着了。每天晚上5—7点,肾经里面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关元穴20分钟,可以补肾水,灭心火,治疗失眠,让人睡眠安稳。
关元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
关元穴在小肚子上,肚脐眼往下三寸(用自己的手横着量,四根横指处就是关元穴)。关元穴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之一。此穴还因其强大的补益功效,而被称为“千年野山参”。人参已经很补了,野人参更是大补,而千年野山参是大补中的大补。所以,每天揉自己的关元穴,可以起到如下的美容强身效果。 种...
3.治肾虚性冷淡
肾虚会让人掉头发,眼袋浮肿,出现黑眼圈,记忆力减退,腰痛,性冷淡,白带清稀。不仅影响美容,还影响生活,最头疼的还影响夫妻感情。关元的元气能够直接作用于肾,是补肾的要穴。每天晚上5—7点,肾经里面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关元穴30分钟,可以补肾,改善肾虚的一系列症状,提高性欲,治疗性冷淡。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
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1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女性十大穴位按摩技巧

女性十大穴位按摩技巧一、血海穴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
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
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
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
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
”之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常用保健穴位

九、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 骨内侧缘后方。
【主要保健功能】有健运脾胃、疏肝益肾、 调经和血、宁心安神、补阴除烦的功效。主 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是保养阴血的要 穴。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 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
【操作方法】(1)按摩:局部按压有酸胀 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放散。(2)灸法: 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隔日1次。
三、气海
主治: 腹痛,泻泄,便秘 遗尿,阳痿,遗精,闭经,痛经,崩漏,带下, 阴挺,疝气 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四、中脘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主要保健功能】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
胃降逆,安神定志。 【操作方法】(1)按摩:按揉穴位局部有胀
麻感。(2)灸法:艾条温和灸至局部出现红 晕或隔姜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
五、神阙
主治: 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
六、百会
【定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 点处。 【主要保健功能】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有开 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之效。可开发人体潜能, 增加体内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 澄心明性,轻身延年。 【操作方法】⑴按摩:用中指或食指按揉此穴50~ 100次,初时宜轻,以后逐渐加重。⑵灸法:艾条温 和灸至局部稍见红晕为度或隔姜灸3~5壮,每日或隔 日1次。
发热,紧按腰部肾俞周围,用力上下摩擦, 可温肾壮阳,增强性功能,防治阳痿早泄、 月经不调、带下等各种病症,还可强肾固 体,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2)灸法: 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灶无瘢痕灸,对肾虚腰 痛、阳痿、遗精、早泄、遗尿、哮喘月经不调,带下 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耳鸣,耳聋 气喘 腰痛
人体常用穴位位置图及作用与好处-人体准确位置图

人体经常应用穴位地位图及感化与利益导读:经由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摄生的平庸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以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假如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要控制这些常识,对于通俗人来说十分艰苦,是以穴位摄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涯还有点远.本文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主要摄生穴位,日常平凡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摄生.一、风池穴:明目醒脑中医讲“头子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的地位: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合营,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合营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四周肌肉,可以有用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表里风邪激发的头痛,以及长时光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惫.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清除疲惫的感化.二.中脘穴:养胃中脘穴的地位: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衔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斯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合营治疗.三.关元穴:补肾固元关元穴的地位: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按揉关元穴可填补肾气,延缓年轻.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失落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懈弛解许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瞄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到发烧.四.内关穴:养护心脏内关穴的地位:张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段,可以看到手臂中央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段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疏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阁下,直至局部觉得酸麻.除了呵护心脏,内关穴照样个济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时代,合营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痛苦悲伤的后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痛苦悲伤等病症.五.合谷穴:清热止痛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张开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沉着止痛的感化,仇人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感化.因为风热伤风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克不及立时奏效,均可经由过程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觉得酸.麻.胀为宜.假如伴随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四周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六.委中穴:解腰背酸痛委中穴的地位: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态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畅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行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持续按压20次阁下.值得提示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照样要以补肾为本.七.阳陵泉:舒筋活络阳陵泉的地位: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刻要危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崛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地位.日常平凡按揉阳陵泉,再合营运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四周的痛苦悲伤.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感化.八.足三里:“万能”穴平易近间一向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地位: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假如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别的,足三里对高血压.冠芥蒂.肺芥蒂.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感化.白领和亚健康人群,天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惫.九.三阴交穴:滋阴养颜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感化.从经期前三天开端,天天按揉三阴交,保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竖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阁下,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感化,所以不合适妊妇.十.涌泉穴:安神健体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平易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天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阁下,有助睡眠.神经虚弱的人,可将时光延伸为半个小时.气象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漫步,刺激涌泉穴.专家提示:平凡按揉穴位可以治疗懈弛解疾病,有摄生保健的感化,但其实不料味着包治百病.除下场部按揉外,还要调剂全身的状态.值得留意的是,穴位按揉固然简略有用,也其实不是人人合适,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大夫的指点下操纵,不要随便测验测验.【免责忠言】本站宣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若针灸等相干操纵请咨询当地病院医师,或参加穴位摄生③群:82716593 交换评论辩论.。
中医经络按摩特效穴位汇总(附详图)

中医经络按摩特效⽳位汇总(附详图)⽳位保健是⼀种简单、⽅便且⾏之有效的保健⽅法,通过刺激⼈体特定的⽳位,激发⼈的经络之⽓,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的。
⼈民健康⽹推出《⾦台养⽣园》栏⽬,为您盘点最养⽣的⽣活⽅式,今天与你聊聊⽳位养⽣的话题。
温敷四⽳暖全⾝《黄帝内经》中有“阳⽓者若天与⽇,失其所则折寿⽽不彰”的说法,意思是阳⽓就像天上的太阳,丢掉会影响寿命,强调保护阳⽓的重要性。
中医也认为,阳⽓充盛,则正⽓存内、邪不可⼲,⼈会少⽣病,有活⼒。
寒冷冬季最易折煞阳⽓,因此应着重养阳来强⾝健体、延年益寿,这⾥给⼤家推荐四个“阳⽓⽳”,它们能参与全⾝的能量代谢、温暖全⾝之阳。
关元。
将⼿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它是任脉和⾜三阴经的交会⽳,也是阴阳元⽓交关之处,故名为“关元”。
元⽳就像⼈⾝体的⼀个阀门,将⼈体元⽓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藏精、⼥⼦蓄⾎之处。
经常按摩关元⽳能起到补益元⽓、强⾝固精、祛寒回阳的效果。
每天早晚将双⼿重叠,以关元⽳为中⼼按揉50下左右,然后⽤双⼿⾷指指腹重叠在⼀起,点按⽳位20下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海。
该⽳为⼈体先天元⽓聚会之处,位于肚脐直下⼤约⼀⼨半。
经常按摩⽓海⽳,可补中益⽓、温煦百脉、培元补虚。
按摩时以掌⼼紧贴⽓海⽳,先按顺时针⽅向按摩100次左右,再按逆时针⽅向重复。
动作宜轻柔缓慢,以腹部感觉徐徐⽣热为度。
神阙。
此⽳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的功效。
同时,⽳位⼜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邻近胃和⼤⼩肠,所以该⽳还能健脾胃、理肠⽌泻。
每晚睡前将双⼿搓热,叠放于肚脐,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按揉各100次左右。
命门。
命门⽳位于后腰中点与肚脐相对应的位置,它就像两扇门,保护着肾脏,故⼜叫“精门”。
中医认为,肾藏精,若⼀个⼈肾精充⾜,则阳⽓充⾜、⽼⽽不衰。
命门可温煦⼈体阳⽓,喜暖不喜寒,临床常⽤艾灸的⽅法进⾏保健。
但艾灸是个技术活,⾃⾏操作难,平时可⽤暖⽔袋温敷该⽳,并注意防⽌烫伤。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中医学里艾灸治病、防病的历史悠久,尤其对于阳气不足、身体偏弱、怕冷、手脚发凉、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条畅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能从整体上改善人体功能,不仅能防治邪毒侵袭,还能抢救危重症患者。
下面介绍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不仅能让人强壮,还能延年益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主要管辖消化系统,同时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有诸多益处。
温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激活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排除人体内浊气。
用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30分钟,使局部皮肤第二要穴:身柱身柱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其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在距离皮肤3-4厘米处进行艾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频率为隔日一灸,1周后可改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关元关元能让人体元气快速恢复,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邪。
关元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它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之会,又是小肠募穴。
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还可调肝,且对小肠的活动有益。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关,真气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腹部正中线上。
气海和关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该穴主治各种气病,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略胜于其他穴位。
灸气海时需要注意一点,阳盛体质者必须配合灸足三里以泻火,常须调护脾胃;如果没有发泡,不宜服用热药,发泡则不宜服用凉药。
孕妇禁灸。
气海与关元,两者皆为任脉腕穴,均具有益气作用,可作为日常保健穴。
十二个穴道的功能主治

十二个穴道的功能主治一、太阳穴(额部进血口)•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主要应用:用于头部疼痛、眩晕、感冒、鼻塞等症状的缓解•使用方法: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二、太冲穴(足心心脉穴)•功能主治:补益心脉,疏通经络•主要应用:用于治疗心脏病、焦虑症、失眠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三、风池穴(颈项肌肉上)•功能主治:散风清热,舒缓颈项疼痛•主要应用:用于治疗颈椎病、头痛、肩颈疼痛等症状•使用方法:双手指腹按压风池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四、承泣穴(泪囊旁)•功能主治:明目降压,舒缓眼部疲劳•主要应用:用于治疗眼疾、高眼压、干眼症等症状•使用方法:用中指按压承泣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五、合谷穴(手背肌间隙)•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舒缓手臂酸痛•主要应用:用于治疗手部酸痛、关节炎、手腕扭伤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合谷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六、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凹陷处)•功能主治: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主要应用:用于治疗疲劳、免疫力低下、便秘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七、曲池穴(手臂肌肉内侧)•功能主治:调经止痛,舒缓经期不适•主要应用: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曲池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八、阴陵泉穴(足底内侧前方凹陷处)•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缓解消化不良•主要应用: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九、关元穴(脐中点)•功能主治:补益元气,增强体力•主要应用:用于提神醒脑、增强体力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关元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十、足三阳穴(腿侧外侧窝中点)•功能主治:活血祛寒,舒缓腿部不适•主要应用:用于治疗腿部冰冷、淤血、关节炎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足三阳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十一、陷谷穴(指腹褶缘)•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缓关节疼痛•主要应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陷谷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十二、目窗穴(双眼内侧)•功能主治:明目开窍,舒缓眼疲劳•主要应用:用于治疗视力疲劳、眼干等症状•使用方法:用中指按压目窗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以上是关于十二个穴道的功能主治的介绍,每个穴位有着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补元气的穴位
∙浏览:1316
∙|
∙更新:2013-04-05 11:21
∙元气不足的七个表现
1、手脚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
3、易脱发
4、尿急尿频,进入40岁以后,严重的会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静脉曲张、腿肿、脚肿,或风湿、腰痛、骨质增生、耳鸣耳聋等
6、出现精神恐惧、睡眠不安,凌晨腹泻等
7、过早进入更年期
∙选取三大穴位
怎么样保养我们的气呢?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就是气海、膻中、足三里,百用百灵。
∙功效: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元气的海洋,具有极高的补益元气的功能,中医经典上认为
气海能够治疗脏气虚弱、真气不足等一切因气虚导致的疾病,所以补气首选气海。
∙位置:气海是任脉上的穴位,位置很好找,在肚脐正下方1.5寸。
你把除拇指外的其余
四指并拢,从肚脐处向下量,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一半就是1.5寸。
∙手法:气海是全身非常重要的强壮穴,用艾灸的方法最好。
可以用艾柱灸5~14壮,或者
用艾条灸20~30分钟。
经常灸一灸气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功效:有上气海之称,主要的功能是调益肺气,能调一身之气,尤其对肺脏的保健功效
很好。
用膻中配气海,一上一下,既能补元气,又能调肺气,气机调顺了,人体就不会产生淤滞,身体自然安然无恙。
∙位置:膻中很好找,在人的胸口位置,两个乳头之间的中点就是。
∙手法:可以经常按摩膻中进行保健,也可以用艾条灸20~30分钟。
人们悲伤的时候往往
捶胸顿足,捶胸的地方就是膻中的位置。
这也很有科学道理:捶胸其实就是对膻中进行按摩,从而使肺气顺畅,排解了抑郁。
同时,捶胸能刺激胸部的胸腺,有免疫调节作用。
∙功效:足三里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补元气。
上文说过,水谷之气是气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靠脾胃运化而来,所以补气用足三里是必不可少的。
∙位置:足三里怎么找呢?我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正坐着的时候,小腿和大腿成直
角了,我们从外膝眼往直下取4横指的距离,也就是你的同身寸的3寸,然后再往胫骨前缘量1横指(中指)。
第二个方法:站着的时候,把同侧的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
∙手法:用足三里保健,最好是艾灸,每次用艾条灸20~30分钟,可以经常灸它。
现在你
可以看出用气海、膻中、足三里大补元气的奥妙了吧?用气海补元气,用膻中调肺气,用足三里补脾胃之气,这样先天之气、水谷之气、清气三气同补,生命的原动力强了,身体想不好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