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诱导的细胞融合实验
实验十 PEG法诱导鸡血细胞融合

(7)詹纳绿染液。
四、方法与步骤
(一)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1.鸡血细胞的获得 用肝素溶液润洗注射器,从家鸡的翼根静脉用注射器采血,
注入试管后,速加入肝素(100U肝素/5ml全血)混合,制 成抗凝全血。 2.鸡血细胞储备液的制备 在抗凝全血的试管中,加入4倍体积的0.85%NaCl溶液,制 成红细胞储备液,置于4℃冰箱内可供一周内使用。
• 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因素。 (1)首先是酶解条件: 渗透压稳定剂 Ca2+ 、Mg2+、蔗糖 可保持原生质体稳定利于再生;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原生 质体的释放量增大;酶解浓度到达一定浓度后,原生质体 的再生率下降;再就是酶解温度。 (2)原生质体的脱壁是否完全会影响融合效果。有的原生质 体会很快再生细胞壁,因此在洗去酶液后,应立即进行融合 处理。 (3)原生质体的悬浮状况也会影响融合,如果两亲本原生质 体密度相差较大,就难以混和均匀,接触机会减少,这时应 用离心方法强迫它们密集
实验 十 PEG法诱导鸡血细胞融合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city
一、实验目的
了解聚乙二醇(PEG)诱导体外细胞融合 的基本原理。
通过PEG诱导鸡血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 初步掌握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荧光标记的细胞融合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仪器、用具:注射器、刻度离心管、离心 机、血细胞记数板、水浴锅、滴管、显微 镜、烧杯、容量瓶、凹面载玻片、盖玻片、 酒精灯等。
材料:成年家鸡。
■ 试剂
(1)0.85%NaCl溶液:
peg诱导细胞融合原理

peg诱导细胞融合原理PEG诱导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现象,它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PEG(聚乙二醇)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融合剂,通过PEG诱导细胞融合可以实现不同细胞的融合,从而产生新的细胞群体。
本文将介绍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利用PEG的高渗透性和毒性,使细胞膜受到破坏,从而促使细胞融合。
在实验中,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别与PEG混合,PEG能够破坏细胞膜,使得两种细胞的质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融合不同细胞系,或者将外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中。
其次,PEG诱导细胞融合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从而研究它们的互补性和相互作用。
例如,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融合,可以研究癌细胞的恶性特性和调控机制;将干细胞与成熟细胞融合,可以研究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和再生潜力。
此外,PEG诱导细胞融合还可以用于细胞杂交技术,将两种不同细胞的染色体融合在一起,研究染色体的配对和重组。
此外,PEG诱导细胞融合还可以用于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研究。
通过将患者的细胞与健康捐赠者的细胞融合,可以修复患者受损的组织和器官。
例如,将患者的干细胞与健康捐赠者的成熟细胞融合,可以使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分化能力,从而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
此外,PEG诱导细胞融合还可以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研究干细胞的再生潜力和分化机制,为再生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综上所述,PEG诱导细胞融合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技术,通过破坏细胞膜促使细胞融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PEG诱导细胞融合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互补性和相互作用,染色体配对和重组,以及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研究。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EG诱导细胞融合技术将会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四 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实验四 PEG介导的细胞融合一、实验目的:(1)通过PEG介导的鸡血细胞融合实验,对体细胞融合有一个清楚的概念。
(2)初步掌握利用PEG介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利用PEG介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定论。
学者们一般认为,PEG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相互接触部位的膜脂双层中磷脂分子发生疏散,进而使其结构发生重排,再加上膜脂双层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间表面张力的作用,引起相邻的重排质膜在修复时相互合并在一起,使两细胞的胞质沟通,从而造成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发生融合。
利用PEG介导细胞融合,其融合效果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PEG的分子量与浓度细胞融合效果与PEG的分子量及其浓度成正比;但PEG得分子量越大、浓度越高,对细胞的毒性也就越大。
为了兼顾二者,在实验时常常采用的PEG分子量一般为1000-4000,浓度一般为40%-60%。
2、PEG的pH值经验证,PEG的pH值在8.0-8.2之间融合效果最好。
3、PEG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越长,融合效果越好,但对细胞的毒害作用也就越大。
故一般将处理时间限制在1分钟之内。
本实验中那个细胞融合后无需继续培养,故处理时间可适当放宽至数分钟。
4、融合时的温度由于生物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成正比,故细胞的融合效果也与温度成正比。
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在细胞可能承受的温度范围内可适当提高处理的温度。
对于哺乳动物的细胞,一般采用的温度为38℃-40℃。
本实验所用材料为鸡的血细胞,这是因为:①鸡血细胞具有细胞核,便于对融合细胞进行鉴别;②实验材料便宜、易得。
细胞融合与否,可通过观察细胞内核的数目来进行鉴别。
细胞内只有1个核,定为未融合细胞;有2至多个核,定为融合细胞。
三、实验用品:1、材料:新鲜鸡血;2、试剂:(1)Alsever液:葡萄糖(2.05g)枸椽酸钠(0.8g)氯化钠(0.42g)重蒸水(至100mL)(2)生理盐水(0.85%)(3)GKN液:氯化钠(8g)氯化钾(0.4g) Na2HPO4•2H2O(1.77g)Na2HPO4•H2O(0.69g)葡萄糖(2g)酚红(0.01g)溶于1000mL重蒸水中(4)50%PEG液(现用现配):根据实验需要,称取适量PEG(Mr.4000)放入刻度离心管内,在酒精灯上将其融化,待冷却至50℃,加入等体积的已预热的GKN液并充分混匀。
实验5诱导细胞融合——聚乙二醇法

10.进行多个视野的测定,统计细胞平均融合率。
五、结果与分析
1、绘制观察到的融合细胞图,计算观察到的细胞 融合率;
2、简述聚乙二醇法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及影响融 合的关键因素。
六、注意事项
如抗凝血要保存在冰箱,抗凝剂预先要进行 灭菌,采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普遍认为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 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 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 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
细胞融合率是指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内,已发生融 合的细胞其细胞核总数与该视野内所有细胞(包括 已融合的细胞)的细胞核总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比 表示。
普遍认为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
实验五 诱导细胞融合——聚乙二醇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融合的原理,初步掌握用PEG诱导
细胞融合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聚乙二醇(PEG)结构为: CH2(OH)-(CH20CH2)n-CH2OH; 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6000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
6.取悬液1mL到7ml离心管中,加入0.5~0.8 mL预热 的50%PEG (慢慢沿着离心管壁逐滴加入,边加边 轻摇离心管,使其混匀),38℃水浴中温浴30min。
7.缓慢加入Hanks液5ml以终止PEG的作用,轻轻吹 打混匀,38℃水浴中静止5min。
8.1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指弹使细胞团分散 9.取细胞悬液1滴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直接镜
PEG诱导的细胞融合实验

【实验操作】
1、调整肿瘤细胞浓度:处死小鼠,抽取腹水,计数 细胞浓度,用Hanks液稀释成个107个/ml
2、配2%鸡红细胞悬液:肝素抗凝鸡血1000rpm离 心5min,去血浆;按红细胞压积用Hanks液配成2 %悬液(约108个/ml)。
【实验目的】
• 了解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技术; • 学会鉴别融合细胞。
【实验材料及用品】
一、实验材料: 1、鸡红细胞 2、小鼠腹水瘤细胞 二、实验器材 普通离心机 水浴锅:50ºC,37ºC 计数板
三、实验试剂
1、180IU/ml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2、Hanks溶液 3、50%PEG:将10gPEG加入带盖离心管中,
用细胞融合方法培育的薯番茄
细胞融合抗盐碱耐干旱葡萄新品种
细胞融合生产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的诱导
1、病毒诱导:如仙台病毒(Sendaivirus) ,主要用于动
物细胞融合。
2、电融合:用电融合仪诱导融合,主要用于植物细 胞。
3、聚乙二醇(polythyleneglycol,PEG)诱导:分 子量200-6000都可用,以1000较好。用于诱 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多种动物细胞融合。 优点:材料易得、操作方法简单、效果稳定。
计数200个细胞计算异细胞融合率融合细胞核数占细胞核总数的百分率融合细胞核数100融合细胞核数未融合的细胞核数peg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细胞破坏或有多个细胞彼此融合形成巨大的合经peg处理后加液混匀时应轻轻吹打以免刚刚融合的细胞分开
PEG诱导的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peg诱导细胞融合原理

peg诱导细胞融合原理
PEG诱导细胞融合原理
PEG是聚乙二醇的缩写,是一种具有高分子量的线性聚合物。
PEG在
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诱导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单独的细胞。
这种技术被
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例如制备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和
产生转基因动物等。
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利用PEG分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使得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细胞在PEG存在下发生融合。
具体来说,PEG通过以下机制促进了细胞融合:
1. 破坏细胞膜结构
PEG分子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并且可以与亲水性区域结合。
当PEG溶液与细胞接触时,它会插入到细胞表面,并破坏部分磷脂双层结构,
从而使得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细胞暴露出其内部的细胞质。
2. 促进细胞膜的接触
PEG分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促进细胞膜的接触。
首先,PEG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得两个或多个细胞之间的距离缩小。
其次,PEG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亲水性区域结合,从而增加了两个或多个细胞之间的吸引力。
3. 促进细胞融合
当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接触时,PEG会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孔道,使得两个或多个细胞质混合在一起。
这些孔道很快就会关闭,并且新形成的单一细胞会拥有所有原始细胞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和生物学特性。
总之,PEG诱导细胞融合是一种简单、有效、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的技术。
它利用PEG分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来促进不同类型细胞之间发生融合,并且可以产生许多重要的研究工具和应用。
PEG诱导细胞融合

实验十一 PEG诱导细胞融合一、实验目的1.了解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技术。
2.学会鉴别融合细胞。
二、实验原理细胞融合又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现象。
细胞融合技术是细胞工程骨干技术,除了用于一些基础性研究外,在植物方面主要用于合成新种;动物方面主要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的诱导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1、生物融合因子:如病毒。
2、物理因素:如电融合仪,主要用于植物细胞。
3、化学因素:如聚乙二醇(PEG),分子量200-6000都可用,以1000较好。
聚乙二醇最早用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现已普遍用于多种细胞。
其优点是:材料易得、操作方法简单、效果稳定。
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主要用于动物细胞融合。
其优点是融合率高,对各种动物细胞都适宜;缺点是不稳定,在保存过程中融合活性降低,并且制备过程繁琐。
细胞融合,即在自然条件下或利用人工法 (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一个具有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人工诱导细胞融合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迅速成为一门新兴技术。
由于不仅同种细胞可以融合,种间远缘细胞也能融合,甚至于动植细胞也能合二为一,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较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医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并且取得显著的成绩。
聚乙二醇(PEG)结构为:HOH2C(CH20CH2)nCH2OH,相对分子质量在200-6000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
普遍认为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细胞融合率是指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内,已发生融合的细胞核总数与该视野内所有细胞(包括已融合的细胞)的细胞核总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该方法的优点是:用法简单,容易获得融合体,融合效果好。
三、实验材料及用品实验材料:鸡红细胞、鸡白细胞实验器材:普通离心机,水浴锅:50ºC,37ºC,细胞计数板四、实验步骤1、配50%PEG:称取10gPEG,加入带盖离心管中;将带盖离心管放入电炉上的沸水中,加热使PEG熔化;待冷却至50ºC时,加入等体积预热至50ºC的HanKs液或不加血清的培养液混匀,保存于37ºC水浴中。
PEG法诱导细胞融合

PEG法诱导细胞融合PEG法诱导细胞融合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通过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促进两个或多个细胞之间的融合。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诱导染色体加倍、诱导基因转移等研究领域。
以下是PEG法诱导细胞融合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准备1.细胞株:选择需要进行融合的细胞株,可以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胞。
2.培养基:选择适合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一般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或RPMI-1640培养基。
3.聚乙二醇(PEG):选择合适浓度的PEG,根据实验需求选择PEG分子量。
常用的PEG分子量有4000、6000、8000等。
4.抗体:选择适当的抗体进行融合后检测,如抗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抗细胞内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等。
5.仪器设备:细胞融合仪、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箱等。
二、实验步骤1.细胞传代:将待融合的细胞株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传代,使细胞生长到对数生长期。
2.细胞洗涤:将传代后的细胞洗涤两次,去除培养基中的杂质和未贴壁的细胞。
3.细胞融合:将两种或多种细胞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PEG,充分摇匀,使细胞充分融合。
4.细胞洗涤:将融合后的细胞洗涤两次,去除未融合的细胞和PEG残留。
5.细胞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和生长因子,置入培养箱中培养。
6.检测和观察:在融合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学检测,如荧光染色、ELISA等方法,以评估融合效果。
三、注意事项1.细胞株的选择:PEG法诱导细胞融合适用于大多数动物细胞,但不同种类的细胞融合难度和最佳条件可能不同。
因此,在选择细胞株时需要考虑其种类、状态和生长特性等因素。
2.PEG浓度的选择:PEG浓度是影响细胞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浓度的PEG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融合效果也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实验需求和细胞特性选择合适的PEG浓度。
3.细胞的活性:在进行细胞融合之前,需要确认细胞的活性和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融合:用电融合仪诱导融合,主要用于植物细 胞。
3、聚乙二醇(polythyleneglycol,PEG)诱导:分 子量200-6000都可用,以1000较好。用于诱 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多种动物细胞融合。 优点:材料易得、操作方法简单、效果稳定。
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及特点
• 原理:病毒导致两细 胞接触处胞膜破坏, 易于融合。
3、混合细胞并洗涤: 肿瘤细胞和鸡红细胞各1ml 混合,吸取0.2ml于EP 管中用作对照;另加6ml Hanks液,混匀后 1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 再用8 ml Hanks液洗细胞一次,800 rpm离心 5min弃上清,约留0.1ml液体
【实验操作】
4、 PEG介导融合: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底部,使沉 淀松散,然后将离心管放在37ºC水浴中; 吸取预 热至37℃的50%PEG 0.5ml ,逐滴加入到细胞沉 淀中,边加边振摇浑匀,使细胞在50%PEG 中总 时间控制在90秒之内;
融合细胞核数 ×100% 融合细胞核数+未融合的细胞核数
【注意事项】
• 保持PEG温度,否则易凝固 • PEG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细胞
破坏或有多个细胞彼此融合形成巨大的合 胞体。 • 经PEG处理后加液混匀时应轻轻吹打,以 免刚刚融合的细胞分开。
【参考书】
1、《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第一版,薛庆 善编,科学出版社。
• 了解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技术; • 学会鉴别融合细胞。
【实验材料及用品】
一、实验材料: 1、鸡红细胞 2、小鼠腹水瘤细胞 二、实验器材 普通离心机 水浴锅:50ºC,37ºC 计数板
三、实验试剂1、180来自U/ml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2、Hanks溶液 3、50%PEG:将10gPEG加入带盖离心管中,
• 优点:融合率高 • 缺点:不稳定,在保
存过程中融合活性降 低;制备过程繁琐
电融合原理及特点
• 原理:高压电导致细 胞膜产生可恢复的穿 孔
【 PEG法原理】
• PEG可减少细胞间的游离水,使细胞相互 靠近并破坏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改变 膜的结构,使细胞相互接触处容易融合在 一起。
【实验目的】
沸水浴加热使PEG熔化;置50℃水浴使其 冷却至50ºC ,加入等体积预热至50 ℃ 的 HanKs液混匀,保存于37 ℃ 水浴中。
【实验操作】
1、调整肿瘤细胞浓度:处死小鼠,抽取腹水,计数 细胞浓度,用Hanks液稀释成个107个/ml
2、配2%鸡红细胞悬液:肝素抗凝鸡血1000rpm离 心5min,去血浆;按红细胞压积用Hanks液配成2 %悬液(约108个/ml)。
PEG诱导的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 又称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是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 现象。
用细胞融合方法培育的薯番茄
细胞融合抗盐碱耐干旱葡萄新品种
细胞融合生产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的诱导
1、病毒诱导:如仙台病毒(Sendaivirus) ,主要用于动
2、《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杨汉民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终止PEG作用并离心除去:向试管中缓慢滴加 9ml Hanks液轻轻吹打混匀,在37ºC水浴中静置 5min;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
【实验操作】
6、培养:向细胞沉淀中加入2ml 1640完全培养液 轻轻混匀,37℃水浴中培养30min。
7、染色、观察:在EP管中将0.2ml已进行融合处理 的细胞悬液及对照细胞悬液分别与等体积次甲基 蓝染液混合,染色5min;制片观察融合现象(有 无融合、多核融合、双核融合、同种融合、异种 融合);计数200个细胞,计算异细胞融合率 (融合细胞核数占细胞核总数的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