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概论论文

合集下载

动车组的发展

动车组的发展

动车组的发展动车组(EMU)是指由电力驱动的多节车箱组成的列车,具有高速、高效、环保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出行需求的提高,动车组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1. 技术创新与发展动车组的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首先,动车组采用了电力驱动,取代了传统的燃油驱动,使得列车更加环保、节能。

其次,动车组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技术,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还有,动车组的设计和创造采用了轻量化材料和结构优化,使得列车具有更好的加速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2. 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张,动车组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速铁路的建设为动车组提供了更好的运行环境和条件。

高速铁路的平直路线和大半径曲线使得动车组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运行,提高了出行效率。

同时,高速铁路的建设也促进了动车组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推动了动车组的发展。

3. 乘客需求的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行需求的增加,乘客对出行舒适性和便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动车组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快捷的出行体验。

动车组的座椅设计、车箱空调系统、娱乐设施等方面的不断改进,满足了乘客对于出行舒适性的需求。

4. 动车组的应用范围扩大除了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动车组逐渐应用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

在城际铁路方面,动车组能够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城市间交通服务。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动车组的应用能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总结起来,动车组的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乘客需求的提升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

动车组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动车组车辆工程毕业论文

动车组车辆工程毕业论文

动车组车辆工程毕业论文标题:现代动车组车辆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动车组车辆在设计与制造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论文将以现代动车组车辆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对其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通过对车辆结构、动力系统以及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综述,探讨现代动车组车辆技术的创新点和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动车组车辆;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出行需求的提升,动车组车辆在现代交通领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传统的列车车辆,现代动车组车辆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行稳定等优点。

本论文将在总结现代动车组车辆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车辆结构的创新现代动车组车辆在车体结构方面有了较大的创新。

传统钢铁车体被逐渐取代,采用了轻量化、高强度的铝合金材料,使车辆的整体重量得到了显著减轻。

此外,车体结构也更加紧凑,在提高乘客舒适度的同时,还能提升车辆的运行效率。

同时,现代动车组车辆在车辆的设计中融入了风洞试验等先进技术,提高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减少了能耗,提升了车辆的运行效率。

三、动力系统的创新现代动车组车辆在动力系统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创新。

传统的内燃机驱动被逐渐替代,采用了电力驱动系统,提高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和能量利用率。

此外,采用了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和道路条件,自动调整车辆的驱动力和制动力,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智能技术的应用现代动车组车辆还广泛应用了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性能和乘客的舒适度。

例如,通过采用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可以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及时排除故障,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此外,采用了智能乘客服务系统,可以提供更便捷的购票系统、刷脸识别系统等,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五、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动车组车辆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也将继续。

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动车组车辆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采用更环保的动力系统和材料。

动车组技术论文

动车组技术论文

动车组技术论文——中国高速列车的发展学生姓名李瑞炎专业班级交设1103班学号日期 2014.12.12目录(一)世界高铁的发展 (2)(二)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 (4)(三)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5)(四)高铁史上的重大事故及原因分析 (6)(五)我眼中的中国高铁 (8)(六)参考文献 (9)中国高速列车的发展(一)高铁的发展历程高铁简介: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发展历程:第一次浪潮1964年~1990年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每小时270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第二次浪潮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大规模修建该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

这次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不仅仅是铁路提高内部企业效益的需要,更多的是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的需要。

第三次浪潮从90年代中期至今~在亚洲(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

高铁典型技术日本新干线(号称世界安全线)从1964年第一条新干线开通以来,日本对新干线高速铁路进行多次重大技术改进和革新。

平均时速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达到230公里/小时,在世界独占鳌头。

现,与“磁浮”速度相差无几。

机车车辆也有很大改在提高到近300公里,试验速度已经达到443公里进,从最初的“0系列”,以后又相继开发出“100系列”、“ 200系列”、“ 300系列”、“400系列”、“500系列”、“700系列”和适合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地形特点的“E1系列”“E2系列”、“E3系列”和“E4系列”。

高速动车组概论结课论文

高速动车组概论结课论文

摘要:发展高铁是是最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民生需求的,在过去的几年内,中国高铁取得辉煌成就,掌握许多动车组核心技术。

关键字:中国高铁,动车组,关键技术正文:高铁是现代社会的新型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成高铁。

从大环境来看,铁路运输在世界三大交通运营具有速度高、运能大、能耗低、全天候、高效率等优点,且大大缩短了地域间的时空距离,给旅客以相对更为安全、快速、便捷、舒适、优雅的乘车环境以及周到的服务,从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普遍欢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将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快速建设的新阶段。

高速铁路是集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制造工艺、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而且高速铁路继承了铁路作为大众运输工具的基本特征,譬如航空运输主要受机场,专用跑道,公路受道路,行程等的限制,所以高速铁路的运能远远大于航空运输,且一般也大于高速公路。

而且由于汽车、飞机均使用的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汽油或柴油,而高速铁路使用的是二次能源——电力,并且随着水电、太阳能、风能和核电等新型能源的发展,高速铁路在能源消耗方面的优势还将更加突出。

这也是在当今石油等能源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选择发展高速铁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应优先选择的交通出行方式。

况且从199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铁路大面积提速开行最高时速14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90公里,到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提速开行200公里及其以上的动车组。

六次大提速加快了国民经济建设,加快了城乡发展,加快了主要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

可以说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因“7.23”甬温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社会和他国开始对我国高铁建设产生了质疑,中国高铁发展的天空上呈现一片乌云。

动车组论文

动车组论文
CRH2
CRH2 — 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日本川崎重工,引进川崎重工业的新干线E2-1000型动车组技术,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国内生产。CRH2A为8节车厢编组座车动车组,200公里级别(营运速度200KM/h,最高速度250KM/h)。CRH2B为16节大编组座车动车组,CRH2E 为16节大编组卧铺动车组。CRH2C为8节车厢编组座车动车组,300公里级别,作为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用车,标称时速300公里,最高营运时速为350公里。
2007年12月22日,首列国产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在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它的成功下线是我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由中国自主研制的,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动车组列车之一。 和谐号动车
体现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
寄托铁路人的和谐理想
与武广高Hale Waihona Puke 型号介绍 综述 CRH1
CRH2
CRH3
CRH5
内部构造
开行 2007年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调图
购票说明 购票地点
有效期
票价信息
优惠政策
改签情况
注意事项 综述
具体条款
车次分类
高速列车成功下线
编辑本段车次分类
“和谐号”动车组一般以“D”字开头(意思为动车组),在武广、郑西高速铁路以及未来的京沪,沪昆,京广,哈大,京沈等高速铁路中以“G”字开头(意思为高速动车组,速度大于300KM/H),在京津城际铁路等城际铁路将开行“C”字开头的动车组(意思为城际动车组)。

高速列车概论论文

高速列车概论论文

高速列车技术发展趋势论文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交通设备嘻嘻嘻班姓名:手动阀学号:*********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啥方法都摘要:高速铁路是一个集各项先进铁路技术、先进运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在内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效率的运营体系,它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机车车辆配置及站车运营规则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铁路渐渐成为交通运输的主流。

我国近年来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相伴而来的便是如何保持先进技术的问题。

这需要把握高铁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介入研究。

本文从世界与中国高速列车技术现状与发展出发,分析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主要类型以及世界各国高速列车发展趋势。

高速列车是指最高行车速度每小时达到或超过200公里的铁路列车。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列车为日本的新干线列车,1964年10月1日开通,最高时速每小时443公里,运营速度可达每小时270公里或300公里。

此后,许多国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也一再提高。

1.世界各国目前高速列车发展概况到目前为止,开通高速列车的国家有日,中,法、德,意,英,俄,瑞典等国。

其中法国的TGV系列创下钢轮式实验速度之最,2007年其速度曾达到每小时574.8公里。

高速列车一般指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列车。

20世纪50年代初,法兰西共和国首先提出了高速列车的设想,并最早开始试验工作。

1976年,用柴油电动机车牵引的高速列车在英国投入服务,这是当时英国最快的载客列车,最高时速达250公里。

法兰西共和国则以电力机车为研究对象,其高速电力引列车在1978年曾创下时速260公里的纪录。

1981年10月,新的高速列车“T.G.V”在巴黎─里昂干线正式投入使用。

采用流线形造型的“T.G.V”和和常规列车相比,空气阻力减小了三分之一。

它装有大功率动力装置,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可以高速爬上35%的陡坡,也可在坡路上起动,使用的仍是普通铁轨线路,曾创下时速380公里的纪录。

动车组概论论文

动车组概论论文

动车组概论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铁路时世界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善铁路的运能与运量之间的和谐是当今铁路方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提速、重载是扩大铁路运能有效的手段。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动车组作为铁路高速客运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需要进一步的投入科技和成熟技术。

发展高铁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

第一部分:课程所学知识动车组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概括的讲,动车组是自带动力的,固定编组的,列车两端分别设有司机室进行驾驶操作,配备现代化服务设施的旅客列车的单元。

高速动车组是按照速度的划分,通常指设计及运行时速达200km/h以上的动车组列车。

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动车组技术源于地铁,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

动车组按动力装置分为柴油动车组、燃气轮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三类。

其中柴油动车组按传动方式又分为机械传动动车组、液力传动动车组和电力传动动车组;燃气轮动车组按传动方式分为液力传动动车组和电力传动动车组;电力动车组按电流制分为直流电力动车组和交流电力动车组。

动车组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种是动力分散,一种是动力集中。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支撑车体,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灵活顺利通过曲线,减少振动和冲击减少动应力,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等等功能。

动车组制动方式按电动车组功能转移方式可以分为摩擦制动方式和动力制动方式;按制动力形成方式划分为粘着制动和非粘着制动;按制动源动力分类主要有压缩空气和电力。

制动控制系统是制动系统在司机和其他装置的控制下,产生、传递制动信号,并对各种制动方式进行制动率分配、协调的部分。

目前主要有空气制动控制系统、电制动控制系统两大类。

第二部分:动车组与信息科学技术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高效实现自我领域内的生产突破。

动车组的发展

动车组的发展

动车组的发展一、引言动车组(EMU)是一种以电力为动力源、由多节车厢组成的列车。

它具有快速、舒适、安全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铁路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车组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动车组的发展历程动车组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动车组是由电力机车和客车组成的,但受到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无法实现车厢间的通行。

随着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瑞典首次推出了具有车厢间通行功能的动车组。

此后,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继研制出了各自的动车组。

在中国,动车组的发展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法国的TGV技术,并在1984年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动车组。

此后,中国加大了对动车组的研发和生产力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动车组制造能力。

2007年,中国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运营,标志着中国动车组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动车组的技术特点1. 高速运行能力动车组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50公里以上。

这得益于动车组采用的先进技术,如轻量化车体、气动外形设计、优化的动力系统等。

2. 舒适的乘坐体验动车组的车厢内部设计精良,配备了舒适的座椅、空调系统、娱乐设施等,乘客可以在列车上享受到舒适的乘坐体验。

同时,动车组还采用了减振技术,有效减少了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

3. 绿色环保动车组采用电力驱动,相比传统的燃油动力车辆,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噪音污染。

这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交通工具的需求,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 智能化系统现代动车组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如列车控制系统、车载信号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四、动车组的未来发展趋势1. 提高运行速度未来动车组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提高运行速度。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运营,但其他国家已经开始研发更高速的动车组,如日本的Maglev列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车组概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铁路时世界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善铁路的运能与运量之间的和谐是当今铁路方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提速、重载是扩大铁路运能有效的手段。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动车组作为铁路高速客运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需要进一步的投入科技和成熟技术。

发展高铁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

第一部分:课程所学知识
动车组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概括的讲,动车组是自带动力的,固定编组的,列车两端分别设有司机室进行驾驶操作,配备现代化服务设施的旅客列车的单元。

高速动车组是按照速度的划分,通常指设计及运行时速达200km/h以上的动车组列车。

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动车组技术源于地铁,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

动车组按动力装置分为柴油动车组、燃气轮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三类。

其中柴油动车组按传动方式又分为机械传动动车组、液力传动动车组和电力传动动车组;燃气轮动车组按传动方式分为液力传动动车组和电力传动动车组;电力动车组按电流制分为直流电力动车组和交流电力动车组。

动车组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种是动力分散,一种是动力集中。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增加车辆的载重、长度与容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支撑车体,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灵活顺利通过曲线,减少振动和冲击减少动应力,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等等功能。

动车组制动方式按电动车组功能转移方式可以分为摩擦制动方式和动力制动方式;按制动力形成方式划分为粘着制动和非粘着制动;按制动源动力分类主要有压缩空气和电力。

制动控制系统是制动系统在司机和其他装置的控制下,产生、传递制动信号,并对各种制动方式进行制动率分配、协调的部分。

目前主要有空气制动控制系统、电制动控制系统两大类。

第二部分:动车组与信息科学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几乎所有领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高效实现自我领域内的生产突破。

铁路方面同样如此,列车通信网络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目前电动车组和动车组上已使用了多种通信总线。

动车组LonWorks网络功能包括列车重联控制功能和首尾车监控数据的通信功能;列车重联控制逻辑包括操纵端设置和工况控制等方面。

而其中人机接口则是最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地方。

人机接口由彩色显示屏、薄膜键盘外加PC104嵌入式模块、通讯接口、显示卡等组成。

具体功能有实时显示动车运行参数,如运行速度、电流、电压、温度、压力、工况、通信状态等;以不同颜色实时显示动车故障处理如报警、降功、卸载等;日历时间显示校正等;多种查询方式查询动车故障记录及解决方案等;完成动车车轮径直地修改等;调试功能等等。

信息技术在动车组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各方面的准确性,提高了动车组安全性和稳定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代替了许多人工的标准。

可以运用一些软件进行动车调度,使用模拟等应用提高了动车组构造的可视化。

现在已经有优化的灰度马尔科夫模型动车组闸片寿命预测,铁路动车组鼓掌诊断知识库管理系统等实际方面的应用和探索。

第三部分:动车组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动车组与传统的机车拖动普通列车相比,有很多优点。

动车组可以容易组合成长短不同的雷车。

有些地方的动车组会先成一列中途分开成数截开向不同的目的地。

动力分散的动车组动力效率较高,斜坡上尤其明显。

再生制动能力好。

运转快、占地小,行走市郊更方便车内环境和设备不断改善,提高了旅客乘坐舒适度和服务质量等等优点都体现了我国发展动车组的必要性。

虽然动车组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但是无论从国际高铁发展还是中国国情来看,高铁对于中国有利之处远远大于弊端。

所以动车组在中国的发展是潮流趋势,动车组的核心和创新技术更有待我们掌握发掘。

第四部分:学习该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动车组概论这个课程。

在几个老师的授课下,大致了解了动车组的历史,构造以及国内动车组的情况等知识。

女老师比较严谨,注重理论多一点,男老师注重实践多一点,给我们放了很多了解性的视频,既调动了我们求知的积极性,也让我们更了解动车组。

也看到了在这方面中国与世界相比的差距,我国的高速列车技术仍然还处在引进、消化吸收、改革创新的阶段,距离自主研发、实现技术国产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