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评价

合集下载

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

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

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
张振权
【期刊名称】《水文》
【年(卷),期】1982(000)0S1
【摘要】前言吉林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从1967年至1978年,先后在西辽河平原做了大量的水文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普查、勘探、试验、观测等资料。

本文试图根据这些资料,分析总结西辽河平原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确定计算方法和模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就有关开采方案,降落漏斗防治,地下水利用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

文章在编撰过程中承蒙吉林省地质局主任工程师张勃夫,第一水文地质大队付总工程师陈文湖同志的热心指导并承综合研究室姚毓淳同志协助计算,特此致谢.
【总页数】9页(P79-87)
【作者】张振权
【作者单位】吉林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
【相关文献】
1.西辽河平原区水资源评价分析 [J], 宫正
2.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分)西辽河平原监测区建设成果概述 [J], 杨志岩;李元杰;武永涛;牛艳东;许蕊
3.西辽河平原矮秆蓖麻杂交种抗氧化酶活性、产量与油分含量对氮肥水平的响应[J], 徐寿军;王磊;德木其格;王金波;齐海祥;朱国立
4.西辽河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与超采分析 [J], 严聆嘉;何鑫;陆垂裕;刘建祥;马飞华;李泽鹏
5.内蒙古西辽河平原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高萌萌;刘琼;王轶;李小磊;石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辽河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冲洪积扇 边缘和辽 河上游支流 区,表层 岩性 较薄 ,辽河冲洪积
扇 区 一 般 小 于 5 ,辽 河 ; 洪 积 扇 边 缘 和 辽 河 上 游 支 流 区 一 般 m 中 在 5 m ,可 见 辽 河 ;洪 积 扇 区地 下 水 防 护 性 能 最 差 ,辽 河 冲 ~1 O 中 洪 积 扇 边 缘 区 和 辽 河 上 游 支 流 区要 比其 略 强 一 些 。 而 在柳 河 ; 中
厚度 。 评 价 指标 原则 上分 成 三 级 :
1 3 5 ,北 纬 4 。5  ̄ 2 ,北 部 边 界 以 辽 河从 铁 。4 2 0 0 4 。8
岭进入沈 阳段开 始 ,西侧至绕 阳河流域 ,东部以蒲河 、浑河为
界 ,南 部 以 双 台子 河 进 入 盘 锦 市 ,即 滨 河 三 角 洲 地 区 为界 ,是
方法是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下发的 《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 范》建
议采 用 的地 下水 系 统 防 污 染 性 评 价 方 法— — DR C法 。 AS J T
1双 项 指 标 法 .
管理战略和 方针 ,将 有限的 资金和人 力直接投 入到容 易受到污
染 的 地 区 ,最 大 限度 地 保 4 k , 行 6 9 m 政 区 划 隶 属 于 辽 宁 省 沈 阳 市 、鞍 山 市 、 盘 锦 市 。 包 括 新 民 市 、 辽 中 县 、 台 安 县 大 部 分 地 区 和 法
库 县 、 新 域 子
地 下水 系统 防治污 染性能主要 受地下水位埋 深 ( D)、地 下水净补给 量 ( )、含水层介质 ( R A)、土 壤包气带 ()、 S 地形地 貌 ()、非饱和带 介质 ( T 1 )和水 力传导系 数 ( C)等 因素影响 ,可选择这七项 评价因子对地下水防污染性能 进行评

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潜力评价

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地下水潜力评价

西辽 河 平 原 ( 内蒙古 部 分 ) 下水 潜 力评 价 地
苏才晓 龙 文华 , , 董建 国 潘 洪捷 ,
( . 蒙 古 自治 区 地 质 调 查 院 , 1内 呼和 浩 特 0 0 2 ; 10 0 2 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水 文 地 质 环 境 地 质 研 究 所 , 家 庄 0 0 6 ) . 石 5 0 1
作者简介: 才晓(95 )男 , 苏 16 一 , 内蒙 古 清 水 河 县 人 , 级 统 计 师 . 要 从 事 水 工 环 地 质 及 综 合 统 计 工 作 . 高 主 E
malfiuy a 6 @ 1 3 c m. i:ec iu n 6 6 .o
通 信 作 者 : 文 华 ( 9 0 ) 男 , 川 荣 昌 人 , 级 工 程 师 . 要 从 事 水 二 环 地 质 工 作 . - i n w @ 13 龙 17 一 , 四 I 高 主 E ma :ml h l 6.
他 地 区均 为 潜 力 大 区.
关 键词 : 西辽河平原 ; 地下水潜力 ; 力系数 ; 潜 潜力模数
中 图 分 类 号 :234 ¥7.
文献 标志 码 : A
西辽河 平原 属于 西辽河 流域 , 大部 分隶 属于 内蒙 古 自治 区 , 括 吉 林 省 和辽 宁省 的部 分地 区 , 包 其 南 部 毗邻 内蒙古 自治 区的养 畜牧河 流域 和秀 水河 流域 . 文 以西 辽河 平 原 的 内蒙 古部 分 作 为研 究 主 本
在现状 开采 条件下 , 地下水 资源 利用 过程 中节 约 出来 可供再 利 用 以缓 解地 下水 开采压 力 的水量 . 在
2 地 下水 潜 力 评 价 方 法
根据 地下 水潜 力评 价发展 现状 , 文采用 地下 水潜 力系数 法 和地下 水综 合潜 力模数 法进 行评价 . 本

ArcGIS Engine的辽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ArcGIS Engine的辽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神经网络/ArcGIS Engine的辽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水环境质量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水体的污染和损失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对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工作,深入研究水环境质量评价和信息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基于经验和统计学方法进行,无法充分考虑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以提高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精度和科学性,同时更好地管理水环境资源。

ArcGIS Engine是Esri公司为了便于应用程序开发开发的高级开发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创建地理信息应用程序。

在水环境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中,ArcGIS Engine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更好地管理水环境相关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功能。

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ArcGIS Engine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和信息系统,以提高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精度和科学性,同时更好地管理水环境资源。

具体目的如下:(1)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基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水体流量等指标,得出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2)构建水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水环境质量治理效率。

(3)基于ArcGIS Engine平台,实现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呈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水环境质量信息服务。

3、研究内容和方法(1)数据采集和处理:采集水环境监测数据,包括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水体流量等指标。

对采集到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神经网络模型提供训练数据。

(2)神经网络模型: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合水环境监测数据和评价指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得出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3)信息系统构建:构建水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同时提供用户可视化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基于GIS的地下水水文学与环境敏感性研究

基于GIS的地下水水文学与环境敏感性研究

基于GIS的地下水水文学与环境敏感性研究地下水是地球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为了科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研究人员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进行地下水水文学与环境敏感性研究。

本文将就基于GIS的地下水水文学及环境敏感性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地下水水文学研究是基于GIS的关键领域之一。

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循环和分布规律的学科,而地下水水文学则着重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GIS技术通过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整合在一起,可以为地下水水文学研究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

例如,通过GIS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地下水流方向等空间数据,以建立地下水模型,预测地下水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基于GIS的地下水环境敏感性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敏感性是指环境对某种压力或干扰因素的响应能力。

在地下水环境敏感性研究中,GIS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敏感区域、脆弱区域等。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质地貌数据等,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可以准确划定地下水保护区和地下水污染风险区,为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基于GIS的地下水水文学与环境敏感性研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GIS技术对某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和管理。

通过构建地下水模型,他们可以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地下水变化,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GIS技术还可以结合多指标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环境敏感性进行定量评估。

通过分析水质监测数据、土地利用和水文地质等因素,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区域,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当然,基于GIS的地下水水文学与环境敏感性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下水数据获取和整理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其次,地下水水文学与环境敏感性的研究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需要研究人员具备综合性的专业知识。

GIS实验报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GIS实验报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报告专业名称:城乡规划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开课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室:建筑城规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姓名:王迪沈恩穗指导教师:实验时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 实验项目名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其他指导教师韩贵锋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以重庆某县为例,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县域的空间管制分区。

通过练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在ArcGIS环境下的实现矢量和栅格的坐标转换,基于DEM的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计算,栅格数据的重分类,带权重的空间叠加方法。

二、实验内容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个要素。

首先,单要素出发,依据对建设的适应性或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出发,进行单要素评估区划。

其次,根据重要性权重进行空间叠加,再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结合总规编制的要求,提出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结合地形和行政区划图对综合叠加结果进行说明,重点说明敏感区评价与空间管制的关系,以及评价结果如何引用到县域城乡规划之中。

结合评价结果说明县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实验方法:(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单因素评价-------确定权重--------综合叠加1.导入文件shp,找到地形的经纬度,在网站上找到四张dem图片,导入。

2.使用mosaic to new raster工具,把四张dem图拼贴在一起。

点击生成的图层,右键data, export data。

3.使用project 工具转化平面坐标系,分辨率默认30米。

4.在工具箱里搜索。

Mask,使用extract mask,第一个下拉菜单加入生成的图层,第二个下拉菜单选择shp,保存输出。

5.使用Special analyst工具,在里面选择surface analysis, slope生成坡度图。

6.打开新生成的坡度图的属性表,点击classify,reclassify,将数据分成四个级别。

基于GIS的地下水安全性评价

基于GIS的地下水安全性评价

基于GIS的地下水安全性评价发布时间:2022-05-07T06:35:10.413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5期作者:张小峰[导读] 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潜在风险等级,识别出易于污染的位置,逐步对砷数据异常原因进行溯源。

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应用的一门学科,本文是以某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历史背景、水文地质、污染源调查,采样监测与数据分析,识别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影响因素,利用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功能,创建评价模型,对各影响因素权重进行赋值,对模型参数进行多方面的验证和取值,最终定量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潜在安全风险,识别出易于污染的位置,通过图示直观的展现污染浓度分布,旨在帮助管理部门掌握研究辖区内地下水污染趋势,科学施策。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下水安全评价1.研究项目背景项目区历史悠久,用地性质属于住宅用地,辖区内拥有95栋住宅楼,94栋平房,常住居民3308户,总人口8397人,小区整体设施陈旧,均为一层或二层平房。

建筑年代在四十年以上。

该小区未通天然气,有燃煤取暖历史,且经过现场踏勘仍能见零散堆放煤渣现象,小区雨污不分流,污水横向通过盖板沟进行汇集、纵向通过暗渠收集,再由北向南汇入新马路市政污水管网。

通过人员访谈,了解到该小区给排水管网存在损毁、堵塞情况,降雨期间雨污水混流后出现涌水现象,无法及时排出。

该区域地下水国控点监测因子砷在2018年8月监测结果未超地下水Ⅲ类水标准限值,但较其余历年各期监测结果明显升高,基于查清砷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的原因,启动本次研究项目。

通过对项目历史背景、现状的调查,识别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影响因素,对各影响因素权重进行赋值,利用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功能,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潜在风险等级,识别出易于污染的位置,逐步对砷数据异常原因进行溯源。

2.影响因子识别地下水水质情况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通过现场踏勘,研究人员将影响因子确定为污染物浓度、排水管线空间位置、地层结构、地下水位高程等四种因素。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摘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指对于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价和分析,是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与基础。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撑,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精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引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压力。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关键。

GIS技术具有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的优势,可以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有效支撑。

2.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2.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关键因素构成,包括地理因子、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社会经济因子等。

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价生态环境的敏感性。

2.2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计算出不同区域的敏感性评价指数,从而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制定。

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的应用利用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后,可以得到不同区域的敏感性等级和分布情况。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调整、生态补偿政策、环境监测与预警等。

3.2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例如生态监测与评估、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保护区划等。

通过将GIS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与保护。

4. 实例分析本文以某市为例,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实例分析结果表明,GIS技术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保护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24期2011年12月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Vol.31,No.24Dec.,2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1013);辽宁省优秀人才项目(LR2010021)收稿日期:2011-01-03;修订日期:2011-05-23*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suncaizhi@sohu.com孙才志,杨磊,胡冬玲.基于GIS 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学报,2011,31(24):7428-7440.Sun C Z ,Yang L ,Hu D L.Groundwater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in the lower Liaohe River Plain based on GIS technique.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31(24):7428-7440.基于GIS 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评价孙才志1,2,*,杨磊1,胡冬玲1(1.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116029;2.辽宁省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9)摘要:从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区域自然条件、外界压力、资源与保护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考虑,构建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在水量敏感性方面,主要以轻度与中度敏感区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5.14%;在水质敏感性方面,主要以轻度和中度敏感区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56%。

综合水量和水质两方面,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敏感性在中度敏感以上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9.62%,生态敏感性较高,容易受到破坏。

从空间分布来看,不敏感和轻度敏感区分布在新民—辽中平原、东部山前冲洪积平原;中度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及西部低山地区;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分布在辽阳和抚顺城区、平原周围山区。

关键词:地下水;生态敏感性;下辽河平原;GIS 空间分析Groundwater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in the lower Liaohe River Plainbased on GIS techniqueSUN Caizhi 1,2,*,YANG Lei 1,HU Dongling 11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China2Liaoning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Geomatic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ChinaAbstract :Groundwater 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s ecosystems ,linking the lithosphere ,atmosphere ,hydrosphere ,and biosphere.Groundwater is the dominant factor influencing vegetative commun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Also ,groundwater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water for human uses in North China.With recent economic growth ,the region is experiencing rapid development of its groundwater resources.The groundwater has been and is being seriously depleted and the system is displaying some unstable characteristics and vulnerabilities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impacting the ecology of the area.Various types of sensitivity assessment are often use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a region's environment and ecology.A groundwater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o encoura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This paper provides a case study of the Lower Liaohe River Alluvial Plain ,which is in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 of Liaoning Province.The area is experiencing a significant water shortage.First ,groundwater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d its attributes were defined.Twenty-two factors were selected to be used in constructing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These were based on five aspect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including :1)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groundwater system ,2)natural conditions in the region ,3)external pressures including human-caused pressures ,4)resources available and conservation ,and 5)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se facto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area studied and took into account a variety of indicatorsincluding spatial scale ,domina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dependence from other factors ,sensitivity of the loc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to impacts ,early warning signs of problems within the groundwater system ,the cumulative impact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factors ,practicality of use factors ,a need to standardize the data ,and classific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and impacts on ground water resources.Each factor was defined and described.The sensitivity of groundwater in relation to each factor was ranked on a scale of one to five ,defined as 1)insensitive ,2)slightly sensitive ,3)moderately sensitive ,4)highly sensitive ,and 5)extremely sensitive groundwater conditions.The assigned value for each indictor was determined by reviewing related standards and references.Once the various indicators or factors were defined and standardized ,a groundwater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ssessment in the Lower Liaohe River Alluvial Plain was carried out.Firs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five aspect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were evaluated individually by applying spatial analysis of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ive factors listed above was analyzed.Second ,an integrated sensitivity value was calculated using a weighted model from GIS for water quantity and water quality.For water quantity ,the results show the slightly and moderately sensitive areas of water quantity dominate and comprise 65.14%of the study area.The entire study area was classified as 5.35%insensitive to water quantity issues ,40.53%slightly sensitive ,24.61%moderately sensitive ,21.64%very sensitive ,and 7.87%extremely sensitive.For water quality ,moderately and highly sensitive areas of water quality dominate and compose 86.56%of the study area.The entire study area was classified as 1.11%insensitive to water quality issues ,10.99%slightly sensitive ,50.17%moderately sensitive ,36.39%very sensitive ,and ,1.34%extremely sensitive.When sensitivity to both water quantity and water quality issues are considered ,areas of moderate or higher sensitivity for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occupy more than 59.62%of the entire research area ,indicating the degree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s generally high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are very vulnerable.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ive zones shows the insensitive and slightly sensitive zon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Xinmin-Liaozhong plain of the eastern alluvial floodplain.Moderately sensitive zon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plain and western low mountain region.The highly and extremely sensitive zon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cities of Liaoyang and Fushun ,and in the mountains surrounding the plain.Key Words :groundwater ;ecological sensitivity ;The Lower Liaohe River Plain ;GIS spatial analysis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