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结合实例讲解

合集下载

一例腹主动脉瘤的疑难病例讨论

一例腹主动脉瘤的疑难病例讨论

一例腹主动脉瘤的疑难病例讨论主持人:地点:参与人员:护士长:危重患者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水平,今天我们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

希望通过这次疑难病例的讨论交流能提高我们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

现在先请责任护士汇报下病史。

纪莹莹:患者贾先全,男,52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一周入院。

病史:患者于8月19号因头晕上肢无力住院体检,行CTA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患者平素无腹痛、腹胀,未触及异常包块。

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拟“腹主动脉瘤”收住我科。

体格检查示:T36.5℃,P79次/分,R19次/分,BP157/86 。

入院后予以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两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无明显异常,肾功能示:尿素氮9.81mmol/l,尿酸480ummol/l,血脂分析示总胆固醇7.0mmol/l,甘油三脂2.73mmol/l。

B超示腹主动脉瘤。

患者于9月2号在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毕安返,予以心电监护、氧气吸入,保留导尿,9月10号行CTA示腹主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改变,支架内畅通无狭窄。

于9月16号出院。

何霞玲:什么是腹主动脉瘤?病因又是什么?汪旻:腹主动脉瘤是因为动脉中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扩张或膨出,直径>正常50%。

常见的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少见病因包括动脉中层囊性变性、梅毒、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感染、结缔组织病等。

腹主动脉瘤的常见致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龄、男性等。

吉又清: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程霞: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因其他原因查体而偶然发现。

典型的腹主动脉瘤是一个向侧面和前后搏动的膨胀性肿块,半数患者伴有血管杂音。

少数患者有压迫症状,以上腹部饱胀不适为常见。

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多提示需要手术治疗,其症状主要包括:1、疼痛为破裂前的常见症状,多位于脐周及中上腹部。

动脉瘤侵犯腰椎时,可有腰骶部疼痛,若近期出现腹部或腰部剧烈疼痛,常预示瘤体濒临破裂。

腹主动脉瘤结合实例讲解

腹主动脉瘤结合实例讲解

腹主动脉瘤病例分享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5
总结与展望
腹主动脉瘤的总结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由于腹主动 脉管壁长期受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的 影响,导致管壁逐渐扩张、变薄,最终形成动脉 瘤。
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病情较 轻的患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 重的患者。
实例: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医生建议他使用β受体拮抗剂 进行治疗,以控制疼痛和血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血 压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动脉瘤切除和 人工血管移植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动脉瘤破裂和减 少并发症的发生。
03
腹主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是腹 主动脉瘤的危险因素,戒 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病风 险。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腹主动脉瘤的重 要危险因素,保持血压稳 定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 防动脉瘤的发生。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例:一位58岁的女性患者,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医生建议 她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医生切除了动脉瘤,并用人造血 管进行了移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包括动脉瘤栓塞和覆膜支 架植入等。介入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
实例:一位72岁的男性患者,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医生建 议他进行介入治疗。治疗中,医生使用了覆膜支架植入技 术,成功地封闭了动脉瘤。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没有出现 任何并发症。

腹主动脉瘤结合实例讲解

腹主动脉瘤结合实例讲解
第十三页,共47页。
临床表现
腹部搏动性肿块多位于脐周或左上腹部同时有髂动脉瘤时,向同侧髂窝延伸搏动具有多向性膨胀感的特点可伴震颤和血管杂音,有压痛
第十四页,共47页。
临床表现
疼痛多数表现为腹部轻度不适或胀痛瘤体侵犯腰椎,出现腰背部疼痛突发的剧烈腹痛或腰背痛,是动脉瘤破裂的征象
第十五页,共47页。
第三十九页,共47页。
对于未破裂的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瘤,在上述两种治疗方式都适合的情况下,NICE指南推荐使用EVAR治疗对于已破裂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该指南并未给出使用腔内支架治疗的证据
适应症
第四十页,共47页。
优点微创能够减少全身麻醉时间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引起的创伤和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能够减少手术失血量
第四十三页,共47页。
第四十四页,共47页。
手术编码:39.71查找:移植物,移植术 -动脉瘤 -血管内 -腹主动脉 39.71
第四十五页,共47页。
第四十六页,共47页。
谢谢观赏
第四十七页,共47页。
临床表现
压迫邻近脏器压迫十二指肠和空肠,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胀、纳差压迫输尿管,出现尿路梗阻压迫下腔静脉,肢体肿胀压迫胆总管,出现梗阻性黄疸
第十六页,共47页。
临床表现
急性动脉栓塞在膨大的瘤部,血流减慢,形成涡流,可产生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腹主动脉分支的急性栓塞,引起急性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
第十七页,共47页。
真性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动脉壁失去弹性,变薄部分逐渐扩张形成梭形动脉瘤
第五页,共47页。
假性动脉瘤起因于创伤动脉壁损伤破裂后,形成血肿,周围被纤维性瘤壁包裹,呈囊形
第六页,共47页。
夹层动脉瘤动脉壁中层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多见内膜受损及高压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分离形成血肿、向远端扩张,呈双腔状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46例报告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46例报告

3 讨 论
腹主动瘤是人 体 最 常 见 的 主 动 脉 瘤 , 腹主动 脉瘤临 床 诊 断 较 易, 病 史、 体 征 加 彩 色 多 普 勒, C T A, D S A就 可 确 诊 。 而 腹 痛 加 剧 常 是 破 裂 的 征 兆, 临床表现有腹膜炎体征和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本 组 有 3例 术 前 均 诊 断 为 腹 主 动 脉 瘤 破 裂 。 一 旦 破裂, 病死率 可 高 达 4 0 % ~7 0 %, 而择期手术的 [ 1 - 2 ] 病死 率 5 % , 本组病死率为 2 . 2 %, 主要是病 例选择有关。 年 龄 大 于 7 5岁 以 上 的 高 危 病 人 选 择腔内治疗, 未归入本组病例。 腹主动脉 瘤 手 术 指 征 需 综 合 考 虑, 不能单纯 凭瘤大小, 应结合瘤体直径及瘤体累及大血管和 患者的心肺肾功能等具体情况而定。其手术指征 如 下 :( 1 )瘤 体 直 径 >5 c m;( 2 )瘤 体 年 增 长 > 0 . 5 c m/ 年; ( 3 ) 无论瘤体大小, 已有破裂的高危 因素( 心肺疾患) , 或 有 破 裂 的 征 象; ( 4 ) 高危患 者 (>7 5岁 ) 可选腔内支架置入。 A A A的 手 术 方 式 是 腹 主 动 脉 瘤 切 除 及 人 工 血 管移植。择期手 术 要 求 术 前 对 心 肺 功 能 评 估, 合 并有冠心病、 高血压、 慢性阻塞性肺应对症处理, 使心肺在术前达至理想水平; 腹主动脉瘤的显露 只要打开瘤前壁, 避免过多的解剖, 以免增加副损 伤和增加因肝素化后创面渗 血 的 危 险; 缝合均采
关 键 词 :主 动 脉 瘤 , 腹/ 外科学;人工血管 中图分类号: R 6 5 4 .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f o ra b d o mi n a l a o r t i ca n e u r y s mi n4 6c a s e s

巨大胸腹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病例报告

巨大胸腹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病例报告
- 1 P C T0 . 4n g ·m L , C K M B和 C T n t 正常, 肝 - 1 功能正常, B U N4 . 8m m o l ·L 。超声心动
图: 左心功能不全, 肺动脉高压, E F4 1 %, F S 2 0 %。X线胸片: 心影增大, 肺水肿。胸腹 动脉 C T A : 左肾动脉、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 。 发自假腔, 肺部渗出伴有肺大泡( 图2 考虑到患儿体征无下肢血压低于上肢 血压, 心脏超声及动脉造影未见主动脉缩窄 及心脏瓣膜异常, 无马凡综合征临床体征且 基因检测阴性, 常见病原体检测阴性, 排除 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瓣发育畸形、 感染性血 管疾病和遗传性疾病所致主动脉夹层; 虽然 血管炎相关指标( P A N C A 、 C A N C A ) 、 抗核抗 N A系列均为阴性,但 C R P 、 E S R 、 I L 体及 E 6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升高, 且临床存在多 处大动脉受累表现( 肾动脉、 胸腹主动脉) , 符合多发性大动脉炎( T A ) 诊断标准。 2 讨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 D A ) 是主动脉壁 发生中层坏死或退行性变, 当内膜破裂时血 液在主动脉压力作用下, 在中层形成血肿并 D A年 发 病 率 为 ( 5~ 向远端 延 伸 形 成。 A
T A其他药物治疗包括周围血管扩张药、 改善 效, 微循环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降压药等; 对于重要 器官供血血管狭窄或闭塞需给予相应的外科干
8 ] 预, 文献报道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 T C A ) 对
血管狭窄治疗有效率达 5 6 %~ 8 0 %, 而对于 T A 病例, 行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支架放置及血管
1 病例资料 男, 1 2岁, 因“ 胸闷气促 1 5d ” 为主诉, 于2 0 1 4年 9月 9日入复旦大学 附属儿科医院( 我院) 。患儿病程中无发热、 晕厥、 抽搐、 恶心、 呕吐、 胸痛、 腹痛、 少尿、 皮疹、 关节肿痛、 四肢无力和肢端末梢苍白, 大小便正常。 2 0 0 8年) 因动脉导管未闭行开胸结扎手术治疗, 术后 患儿于 6年前( 随访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 心功能正常; 术后 6个月后未再随访。患 儿否认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 否认活动后心悸气促史, 否认特殊食物、 药 物接触史。患儿可参加正常体育活动; 其父及一哥哥体格健康, 母亲患有 高血压, 父母否认近亲婚配, 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图 1为患儿起病后的症状、 体征、 诊断和治疗等重要临床信息时间轴。 音, 第 5肋间胸骨中线 可 见 陈 旧 性 手 术 疤 痕, 腹部未及压痛, 肝脾不大,N S (-) 。B P 1 4 3 / 5 7m m H g ( 右上肢), 1 3 8 / 4 4m m H g ( 左 上肢 ) , 1 7 1 / 5 8m m H g ( 右 下 肢) , 1 5 7 / 4 4 ( 左下肢) 。 m m H g 实验 室 及 影 像 学 检 查: 血 常 规 正 常,

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病例分析

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病例分析

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病例分析本文通过对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病情分析,讨论其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总结了经验教训,以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标签:腹主动脉瘤;术后;肺栓塞2018年1月我科收治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现将其病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76岁,半月前因黑便于地方医院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约5 cm,无腹痛、腹胀。

于2018年1月10日收入我院,有冠心病、高血压、吸烟史。

心脏CT检查提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管壁增厚、毛糙,并见多发钙化。

左肾动脉起始处明显狭窄,主动脉下段梭形瘤样扩张,瘤壁不规则增厚,瘤腔内有附壁血栓。

1.2 病情分析及治疗患者于1月16日在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安返病房,接心电血压监测、吸氧,夜间病情平稳。

术后第1日,未主诉不适,给予停心电血压监测,指导其适当下床活动;术后第2日,给予患者拆除加压绷带,患者体温最高达38.0℃,给予对症处理后降至正常。

于23:20突然主诉胸闷、憋气,立即给予面罩吸氧,通知值班医生看病人,给予患者急查生化、动脉血气,0:30患者主诉不适症状好转,继续吸氧治疗。

患者于8:30再次出现胸闷症状,接心电血压监测,测血压为113/75 mmHg,氧饱和度为98%,急查床旁超声提示:双侧胫后静脉、腓静脉、穿静脉、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主管医生查房后,结合患者目前胸闷不适,考虑肺栓塞可能,给予报病重,给予阿加曲班静滴、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补钾、适当补液扩容治疗,并请心内科协助诊治。

术后第4日,患者肺部CTA明确诊断广范肺栓塞,继续抗凝治疗、吸氧。

术后第5日,患者未再出现胸闷、憋气症状,给予停病重,考虑患者既往有黑便史,溶栓出血风险高,继续目前抗凝治疗。

术后第8日,停止心电血压监测,继续监测血气、生化变化。

术后第14日,患者康复出院。

2 讨论2.1 鉴别诊断患者于术后第2日夜间突发胸闷、憋气不适症状,给予急查生化、动脉血气,提示氧分压偏低,其余无明显诊断意义,且给予患者吸氧后不适症状缓解,因此未给予特殊处理。

腹主动脉瘤讲课讲课文档

腹主动脉瘤讲课讲课文档

第二十九页,共50页。
第二十九页,共50页。
上海微创 Hercules-B
镍钛合金丝+PET膜
分体式设计(主体+分支)
第三十页,共50页。
第三十页,共50页。
HB主体更改——增加小波段
原HB主体近端为一圈小波段
新HB-B主体增加一圈小波段,
去除一圈主体段
第三十一页,共50页。
第三十一页,共50页。
2.导丝0.035,150cm和260cm
(1)超滑导丝:造影,诊断
(2)超硬导丝:Lunderquist,Amplatz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手术备货
3.导管4F或5F
PIG,VERT,MPA,C2,RIM。标记导管。
4.支架
(1)覆膜支架主体
(2)CUFF
5.备用附件
(1)自彭式外周支架:用于闭塞或狭窄的髂动脉、股动脉。
2% ( P < 0.001) 。其他研究则表明,家族性腹主动脉瘤
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但没有证据表明 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 关,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第五页,共50页。
第五页,共50页。
2、动脉硬化因素
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虽然表现形 式不同,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第十四页,共50页。
第十四页,共50页。
影像学检查
(2)腹部X线平片
相当一部分腹主动脉瘤是在腹部X线检查时发现的,影 像表现为主动脉区域膨大的弧形钙化;也可以表现为腹部 巨大的软组织影,腰大肌轮廓显示不清,这些都提示腹主 动脉瘤的存在。

一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课件

一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课件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 病人的生命体征,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
配合手术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 进行术中操作,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防止并发症
注意预防术中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
术后护理
监测病情
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 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疼痛护理
评估病人的疼痛状况,采取有效的 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和心理 支持。
02
腹主动脉瘤护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术前护理
01
02
03
心理护理
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 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减轻焦虑和恐惧。
病情评估
了解病人的病史、病情状 况和自身认知情况,为手 术做好充分准备。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 做好皮肤准备、备血等准 备工作。
05
护理总结与建议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护理效果评估
病人恢复情况
评估病人腹主动脉瘤和心肌梗死的恢复情况,包括病情稳定、并发 症减少等方面。
护理措施有效性
对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包括护理操作、病情监测 、并发症预防等方面。
病人满意度
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了解护理效果与病人需求的匹配程度 。
ERA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先生
职业:退休工人 籍贯:北京市
年龄:65岁 性别:男
病情概述
01
02
03
04
患者于入院前一周无明显诱因 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呈阵 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除瘤体直径外,还有高血压 、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吸烟、女性及阳性家族史等,都会 增加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此,其手术治疗指征应参照 病人多方面因素来制订。
禁忌症
• 心肌梗死后不到3个月 • 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和心律紊乱 • 严重心肌供血不足 • 进展期恶性肿瘤。
手术方法
平面以下,称为肾动脉下型,可累及髂动脉 ,占95%
平面以上,称为胸腹主动脉瘤,可累及腹腔 脏器的供血动脉,占5%
危险因素
高龄:年龄>65岁 性别:男性>女性(3:1) 家族史: 20%病人其一代亲属存在表现 吸烟 外周动脉瘤:
股动脉瘤,腘动脉瘤,胸主动脉瘤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表现
累及主要分支,为确诊及决定手术方 案提供依据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治疗
• 腹主动脉瘤不可能自愈,最严重的后果是破裂出血致 死
• 瘤体直径≥4cm的,发生破裂的比例明显增高 • 瘤体较小者,也存在急性破裂的可能
治疗
• 原则上应作择期手术 • 动脉瘤直径较小(<5.5cm),应定期检查 • 有增大趋势时(0.6-0.8cm/年),即需作出手术治疗
- 2.肾动脉闭塞
肾动脉闭塞大多在释放移植物后立刻发生。原因是定位不准确或操作失误,致使带膜支架覆盖了肾动脉开口。少 数病人发生手术后延迟性肾动脉闭塞,可能与移植物裸支架超肾动脉固定对肾动脉血流动力学产生干扰有关。肾 动脉闭塞会导致肾功能减退和高血压,但若肾梗死面积不很大,肾功能有逆转可能,高血压也可用药物控制。如 果肾动脉完全闭塞,需行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手术。
– 压迫十二指肠和空肠,引起消化道 症状,如腹胀、纳差
– 压迫输尿管,出现尿路梗阻 – 压迫下腔静脉,肢体肿胀 – 压迫胆总管,出现梗阻性黄疸
临床表现
• 急性动脉栓塞
– 在膨大的瘤部,血流减慢,形成涡 流,可产生附壁血栓
– 血栓脱落,可引起腹主动脉分支的 急性栓塞,引起急性动脉缺血的临 床表现
临床表现
• 腹部搏动性肿块
– 多位于脐周或左上腹部 – 同时有髂动脉瘤时,向同侧髂窝延伸 – 搏动具有多向性膨胀感的特点 – 可伴震颤和血管杂音,有压痛
临床表现
• 疼痛
– 多数表现为腹部轻度不适或胀痛 – 瘤体侵犯腰椎,出现腰背部疼痛 – 突发的剧烈腹痛或腰背痛,是动脉瘤
破裂的征象
临床表现
• 压迫邻近脏器
的抉择 • 腹主动脉瘤破裂者,需及时急症手术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指征
国内目前普遍公认: (1)当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 5cm时需行手术治疗。由于女性腹主
动脉直径偏细,如果瘤体直径>4.5cm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2)不论瘤体大小,如果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增长速度过快(每半
年增长> 5mm)也需要考虑尽早行手术治疗。 (3)不论瘤体大小,如出现因瘤体引起的疼痛,应当及时手术治
腹主动脉瘤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 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因此,如果 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需要计算同一个人 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还需要 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 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 径> 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解剖
• 分类:以肾动脉平面为界
• 并发症
- 1.内漏
发生率约7%~20%。持续存在的内瘘可导致腔内隔绝术失败,瘤体继续扩大甚至破裂。发生内漏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适应证选择不当(瘤颈血管壁斑块钙化,瘤颈严重扭曲,动脉瘤壁大量斑块使移植物变形等);②移植物类 型选择不当;③移植物口径和长度不适当;④未曾处理仍保持通畅的腰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继发性内漏可以通 过手术结束前腹主动脉造影发现;延迟性内漏的诊断则有赖于定期的严密随诊。近端内漏后果最为严重,应在手 术中即时解决。可用球囊在瘤颈部做适当扩张,或添加一段套管,一般可以奏效。如仍有大量内漏,应果断施行 传统手术,以免发生破裂。远端附着点内漏大多由移植物与动脉口径不匹配造成,延长一段移植物通常有效,但 应避免同时隔绝双侧髂内动脉。
手术步骤
1.选择髂动脉通畅的一侧,在腹股沟韧带下沿股动脉走行做纵行切口长约 5cm,解剖出长3cm的一段股总动脉,远近两端分别穿过止血吊带备用。 2.直视下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导入5F导管鞘。 3.经导鞘送入导丝至腹主动脉,沿导丝送入猪尾巴导管到第12胸椎水平, 撤出导丝,行主动脉造影。
4.在监视屏上做相应标记后,准确测量瘤颈和瘤体的长度和直径、髂总动 脉直径、肾动脉开口至髂内动脉开口的距离,并与术前螺旋CT和磁共振 动脉造影结果对照,据此选择适当口径和长度的移植物。下面主要介绍最
常见的分叉形移植物置入方法。
插入超强导丝后退出造影导管,静脉注射肝素125U/kg使全身肝素化。 以穿刺点为中心做股动脉横行切口约1/2周径,沿导丝导入TALENT导 管至腹主动脉。当移植物上缘到达肾动脉开口后(图1.17.10.4-3), 释放移植物的前端(2节)(图1.17.10.4-4),向远端拉动移植物,使 预置的移植物上缘标记与肾动脉开口下缘标记重合,然后充张导管内
假性动脉瘤
• 起因于创伤
• 动脉壁损伤破裂后,形 成血肿,周围被纤维性 瘤壁包裹,呈囊形
夹层动脉瘤
• 动脉壁中层坏死或退行 性病变多见
• 内膜受损及高压血流冲 击,使中层逐渐分离形 成血肿、向远端扩张, 呈双腔状
病因
• 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
马方综合征
• 后天性动脉病变或损伤
动脉硬化、创伤、细菌性或梅毒 性感染、非感染性动脉炎
• 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移植术 • 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人动 工脉 血瘤 管切 移开 植 术
开放手术形态学适应症
• 对于动脉瘤直径大于5.5cm • 或直径大于4.5cm但近6个月增加超过0.5cm • 对于直径小于4.5cm有症状的动脉瘤患者,应每6个月复查 • 对于直径4.5~5.5cm的动脉瘤,应每隔3~6个月复查
手术编码:39.71 查找:移植物,移植术
-动脉瘤 -血管内 -腹主动脉 39.71
谢谢!
手术编码:38.44 查找:血管切除术
-伴 -移植物置换(插补)
-主动脉(弓)(升)(降胸) -腹
• 许多病人并不适合开放手
• 30-90min主动脉阻断(有截 术
瘫并发症潜在的风险)
- 麻醉高危险性
• 手术时间长达4h以上
- 明显的心功能不全
• 许多病人有禁忌证
附有的球囊,使移植物近端扩张并牢靠固定于腹主动脉壁上(图 1.17.10.4-5)
6.保持球囊充盈以固定移植物,退出外鞘管,使被释放的记忆合金支架自 动张开,移植物下端短臂位于瘤体内,长臂则进入髂动脉。缓慢退出球囊, 在此过程中移植物被逐节扩张,固定于血管壁上(图1.17.10.4-6)。
7.暴露对侧股总动脉,穿刺后插入超硬导丝经移植物短臂开口送入移植物主体。 切开股动脉,沿导丝将长度适宜的人造血管送入移植物短臂内,准确定位后, 释放该单支,使其自动张开,与移植物短臂妥善连接(图1.17.10.4-7),连 接部分至少要重叠一节支架的长度(图1.17.10.4-8),远段固定于髂动脉血 管壁上。
- 4.缺血性结肠炎
多发生于乙状结肠,主要原因是肠系膜下动脉封堵后乙状结肠侧支循环供血不足。因此,两侧髂内动脉不宜同时 隔绝或栓塞,至少保留一侧通畅。即时发生乙状结肠缺血病死率甚高(>50%),但很少见。在腔内隔绝术后, 多数缺血是由逐渐发生的髂内动脉闭塞引起,病情呈渐进性,从出现症状到发生肠坏死有一个过程。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主要症状是腹痛,结肠镜检查发现肠黏膜苍白、水肿或散在出血点便可确诊。使用血管扩张 剂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疏通微循环的药物,促使侧支循环尽快建立是主要治疗措施,效果尚好。若发生肠坏死, 只能手术切除。
适应症
• 对于未破裂的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瘤,在上述两种治疗方式都适合的情 况下,NICE指南推荐使用EVAR治疗
• 对于已破裂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该指南并未给出使用腔内支架治疗的证 据
• 优点 - 微创 - 能够减少全身麻醉时间 - 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引起的创伤和疼痛 - 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 - 能够减少手术失血量
- 3.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
有些病人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一般不超过38.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一过性C-反应蛋 白升高,但无感染证据,故笼统称之为“术后综合征”。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瘤腔内血栓形成后的吸收、 移植物的异物反应、移植物对血细胞的机械性破坏等因素有关。对症治疗可用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吲哚美辛)和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一般可以奏效。
腹主动脉瘤
动脉瘤
是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或损伤,而向外膨 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
• 动脉瘤可以发生在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
• 以肢体主干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较 为常见。
• 以搏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
分类
• 真性动脉瘤 • 假性动脉瘤 • 夹层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
•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 的原因
• 动脉壁失去弹性,变薄 部分逐渐扩张形成梭形 动脉瘤
- 既往腹部手术史
• 1-2d的重症监护 • 7-14d的住院治疗 • 完全康复需要4-6w
• 病人恢复困难 - 无法自理的危险 - 再次手术的危险
- 阳萎危险
带 膜 支 架 腔 内 隔 绝 术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用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经典的腹主动脉瘤切
除术(准确的名称是腹主动脉瘤切开人造血管置换术)创伤大,并发症 多,病死率较高。许多高龄病人或伴有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者因 无法耐受此种手术而失去了治疗的机会。1990年Parodi首先开展腔内隔 绝术,其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并不断完善,为腹主动脉瘤病人开辟 了新的治疗途径。腔内隔绝术是将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外层为涤纶 人造血管,内层为可充张的金属支架)导入腹主动脉,膨胀后将腹主动 脉瘤与血管腔隔绝,促使其逐渐机化、缩小,从而消除瘤体破裂、出血 的隐患,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