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韩愈进学解
y进学解韩愈

绊。形容进退都有困难。辄:常 常。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 34. 窜:窜逐,贬谪。
34。三年博士,冗不 • 35. 三年博士:一说“三年”当
见治35。命与仇谋,
作“三为”。冗(rǒng):闲散 之意。见:通“现”。表现,显
取败几时36。冬暖而 露。
儿号寒,年丰而妻啼
• 36. 几时:不时,不一定什么时 候,也即随时。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 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太学:这里
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
指国子监。 2. 嬉:戏乐,游玩。随:因循随俗。
“业精于勤,荒于嬉; • 3.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
行成于思,毁于随2。方 《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
饥。头童齿豁,竟死 • 37. 头童齿豁:头颓齿落。山无
何裨37。不知虑此,
草木称为童山,头童即头上颓顶 无发。齿豁,牙齿脱落,齿列露
而反教人为38?”
出豁口。裨(bì):补益。
• 38. 为:语助词,表示疑问、反 诘。
•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 私不见助于友32。跋 前踬后33,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34。三年博士,冗不 见治35。命与仇谋, 取败几时36。冬暖而 儿号寒,年丰而妻啼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22; 周诰、殷《盘》,佶屈聱 牙23;《春秋》谨严, 《左氏》浮夸24;《易》
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 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 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 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 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
奇而法,《诗》正而葩25; 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
澜于既倒18。先生之于儒,•17. 坠:衰落。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与题解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与题解>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师说》和《进学解》堪称教师、学人必读之经典。
《师说》已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比较熟悉。
《进学解》除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外,知之者甚少。
其实《进学解》一文非常耐读。
一、《进学解》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进学解

进学解[唐]·韩愈《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俊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10]。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
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14]。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16]。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先生曰:“吁,子来前[21]!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
进学解韩愈原文

进学解韩愈原文韩愈的诗作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进学解》。
这首诗以韩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他为了进学而奋斗的艰辛历程。
通过真实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表达,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韩愈当时的心情。
文章以韩愈为主角,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
起初,我是一个贫穷的书生,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我对学问的渴望无比强烈,我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我勤奋学习,每天努力读书,不分昼夜。
然而,世事并非总是如人所愿。
尽管我努力学习,但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我依然难以进入更高的学府。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才能和命运,我感到绝望。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我听说有一位贵人愿意资助贫困的学子,我立刻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之情。
幸运的是,他对我的信任并没有让我失望。
他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
我进入学府后,生活并不容易。
我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挑战,还有周围人对我的嫉妒和排挤。
然而,我并没有被打败,我坚持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终于在学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韩愈当时的心情。
他用真实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韩愈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进学解》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力量的诗作。
通过真实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表达,它让读者仿佛与韩愈一同经历了那段艰辛的求学之路。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向韩愈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进学解》原文、译文及赏析

《进学解》原文、译文及赏析韩愈《进学解》,旧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
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进学解》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进学解唐代: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进学解的赏析

进学解的赏析进学解的原文赏析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
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
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
解,解说,分析。
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__分三段。
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
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
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
“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
“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
韩愈认为这二者是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例如他曾作《五箴》以儆戒自己。
其中《游箴》感叹自己少年时学习的劲头和精力很足,而如今年岁大了,便不如少时了;痛心地说:“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可见他始终念念不忘学业之重。
又《行箴》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正义,认为这样做了,便虽死犹生。
还说“思而斯得”,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须认真思考。
可见《进学解》中关于“业”和“行”的教诲都不是泛泛之语,而确是韩愈所执著的立身处世之大端。
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
大意谓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
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
验之韩愈其他诗文,可知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评价。
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
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进学解》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韩愈集进学解原文与解析

韩愈集进学解原文与解析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笔雄浑豪放,富有力度,被誉为“韩退之后的韩愈”。
他的一篇代表作品《进学解》揭示了古代进士科举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思想。
下面是《进学解》的原文与解析。
《进学解》原文:人臣贵贱无不欲茂;未有不守旧法以借古而争先者也。
古者天下贵士,重宝周公、召公,宣父、范蠡;非具览俗贤所及。
自孝父母,及忠君国,治身,则臣子节俭以劝贤。
性不孝而无法德者,不肖子孙也;国家不治而无忠臣良将者,荒乱亡亡之主也。
在韩文公、太宗母者,吾爱也;起予而济之,名誉众人而流焉,亦所谓贤者也。
烧钳刍狗以娱宾客,多人为之匿亡。
其自冒浊而取名誉者,犹累石以玉也。
栾素之马,尚或闻其声焉;闻其名而不见其马者,或由别有高见,不同于世俗之所瞻也。
及闻有苏秦之策,苏秦未始行于世;闻其爱世,若之何至今不见人行之哉?岂其子孙皆不遇时,皆贤於世;不然,则以一人择時利行者於世。
古者,万石之家,多无积业;皆以文吾,奄列功名。
夜郎之声,闻于夏、商;至于诸侯,几随小臣,小吏而吹之矣。
冯唐易字曰向秀;罗隐字曰夜郎;不知向秀、夜郎几人者,非其秀郎也。
曹刿居两京之间,以丧乱之计请於齐;委刘向为公使,令请於齐君。
齐君曰:“东山之志何如?”刿曰:“臣请从之。
”尽敛戎装,忍酷寒,乘轻车,御香车,向秀与之偕行,夜郎以为益厚。
於是乎反操行,往伐齐,大破之;一战当百,获其封於齐。
以至於今之醉且浑;墨子亡而十书传之。
岂有先知子孙之邦乎?犹累木而玉也,去车裂,车裂非薪斧也。
罗隐又云:“慈云寥寥。
”想云非似鄙穷士矣。
白水一条维野马,乃同击激雄雉。
私人所治之政,国人所喻之行也。
聚魑魅而为人,人亦可吉;有石雉而无文章,不可以楚霸。
夫机巧之言必有所蔽,智者莫若义。
明辨敌我,责之以为可约来;衔勖士门,念俗务本,使臣子劝贤也。
败索总篇,鞠之以实报也;捕鹰志介,先伐曹当,告以牢笼,同为世表也。
宣父之策不称,不可以立功官;贤工所法,国家何讥?安得其正人与能人,非司马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到头不休息。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先生的从事学业可以说勤奋了。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 弥补儒学的缺漏,发扬光大精深微妙的义理。
寻坠绪之茫茫, 独旁搜而远绍。
寻找渺茫失落的古代圣人之道的传统, 独自广泛搜求、遥远承接。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
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
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 粮食;
子不知耕,妇不知织; 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 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当前圣君与贤臣相遇合,法制健全。 拔除凶恶奸邪,晋升英俊善良。
具有微小优点的都已录取,称有一技 之长的无不任用。
搜罗人材,加以甄别、教育、培养, 对他们刮去污垢,磨炼得闪闪发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
大概只有侥幸而得选上的,谁说多才 多艺而不被高举呢?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价这 里 生 徒 所 说 实 际 上 是 韩 愈 的 自 我 评
第三段
原文
译文
先生曰:“吁,子来前!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啊!
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
欂栌、侏儒, 椳、闑、扂、楔,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 工也。
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 做瓦椽, 做斗栱,短椽的, 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 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 是工匠的技巧啊。
者,宰相之方也。
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
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
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
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
原文
译文
昔者孟轲好辩,
从前孟轲爱好辩论,
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
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 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译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
诲之曰:
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 游荡玩乐;
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由于因 循随便。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 海;挽回那狂涛怒澜,尽管它们已经倾倒泛 滥。
原文
译文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 心神沉浸在意味浓郁醇厚的书籍里,仔
其书满家。
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英华采,写作起文
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
玉札、丹砂, 赤箭、青芝, 牛溲、马勃, 败鼓之皮,俱收并蓄, 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贵重的地榆、朱砂, 天麻、龙芝, 牛尿、马屁菌, 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 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 师的高明啊。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 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材,态度
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 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
向上规模取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 博大得无边无际;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 涩拗口难读;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 文辞铺张夸饰;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 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
下逮《庄》、《骚》,太史所录; 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太史 公的记录;
• 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 际
已得心应手;
上
• 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 谓有成。
是 韩 愈
• 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 的
于“行”。
自
我
评
• 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 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 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
韩愈在贞元十七年(801年)从政之初任国 子监四门博士、元和元年权知国子博士、 元和三年改真博士,元和四年任职方员外 郎、国子博士。就任职的情况分析,有初 次从政出任末职,也有贬官回朝暂任其职, 还有从御史降任该职。一个小小的冗散闲 职韩愈竟然出任三次,足见其仕途的坎坷。
韩愈
• 韩愈的重要思想
– 政治思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中央集权。 – 哲学思想:恢宏儒道,排斥佛老。 – 文学创作思想:倡导古文,反对骈文。
原文
译文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
至于商量财物的有无,
计班资之崇庳,
计较品级的高低,
忘己量之所称,
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
什么相称,
指前人之瑕疵,
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
贞元十二年(796年) 七月 贞元十六(800年)冬 贞元十七(801年)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 元和三年(808年) 元和四年(809年)
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但 接连三次失败。
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还 不能立即做官,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 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也都失败; 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 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现在已经好几年了。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 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
披于百家之编。
地翻着诸子百家的书籍。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
一定探索它深奥的旨意。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不知满足地多方面学习,力求有所收获,大
的小的都不舍弃。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点上灯烛夜以继日,经常这样刻苦用功,一
• 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 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以捍卫儒道而言, 他说道统久已不传,即使荀子、扬雄也还有小疵,隐然以上继 孟子、振兴儒学自期(见《原道》等文)。
• 以为人行事而言,他自称“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 不忍害伤” (《送穷文》),即坚持原则,正直不苟;又颇 自负其政治才干,青年时便说己潜究天下形势得失,欲进之于 君相(见《答崔立之书》)。
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 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
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
通过铨选。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 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 职开端。
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韩愈改真博士。
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 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 这些评价,虽有的受到后人讥评,如有人批评他儒道不纯,但 大体说来,他在这几方面确实都相当有成绩。
• 生徒所谓“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即指一为四门 博士、两为国子博士而言。
• 冗,闲散之意。博士被视为闲官。不见治,不能 表现其治政之才。
• “头童齿豁”,也是真实情况的写照。韩愈早衰, 三十五岁时已自叹齿落发白,作《进学解》时更 已发秃力羸,只剩下十来个牙齿在那里摇摇欲坠 了。仕途失意和体力衰退,使他愤慨而悲哀。生 徒的这一大段话,其实正是他“不平而鸣”,借以 一吐其胸中块垒而已。
着吃饭。
踵常途之促促,
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
窥陈编以盗窃。
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
然而圣主不加诛,
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
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岂不是幸运么?
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 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 死在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 举足为法,绝类离伦, 优入圣域, 其遇于世何如也?
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 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 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 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
原文
译文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
• 这篇文章虽然是仕途坎坷、发泄愤懑不平,但在写法上 却很讲究。采用传统大赋主客问答的形式,伸主而抑 客。正面立论,反面驳论,与伸张立论相结合,一波三 折,层层深入,确实耐人寻味。
• 俗话说“病蚌成珠”,“久病成医”,“不经 三九寒,那得梅花香”等,这些话都包含着一 个意思,人的才能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得来的。
• 主张:“文以载道” (写文章要为宣传儒家正统思想服务); • 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把文学视为抒发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
• 提倡创新,要求“唯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 反对抄袭前人做“剽贼”
写作意图
• 《进学解》是韩愈仕途不畅时发泄的牢骚。
• 马其昶云:“《进学解》出于东方朔《客难》、扬雄 《解嘲》,而公过之。孙樵所谓韩文公以《进学解》穷 者此也。孙樵又与王霖书曰:“玉川子《月蚀》诗,韩 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读之如赤 手捕长蛇,不施鞚勒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
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 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
您的命运与敌仇打交道,不时遭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