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及其受体在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作用探究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作用探究肝癌是一种以肝细胞为起源的癌症,它是全球第四大癌症死因。
肝癌的预后通常很差,因此,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以及探究潜在的治疗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作用是一个研究的热点,下面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简介生长因子是一类内源性蛋白质分子,它们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关键作用。
生长因子分泌到周围的细胞或直接与受体结合,调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增殖、分化、凋亡等。
目前已知的生长因子有很多种,例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
生长因子的作用是通过结合相应的受体来实现的。
受体是负责接受生长因子信号的膜蛋白。
它们属于跨膜受体家族,通过膜内外的区域进行信号传递。
感受到生长因子的受体会成为激活状态,从而引发生物学反应。
二、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作用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肝癌细胞的角度来看,它们的表达经常异常增加,这一现象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目前研究发现,EGF、FGF、HGF、IGF等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EGF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作用EGF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与EGF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肝癌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表明,EGF及其受体(EGFR)在肝癌中的表达量与肝癌的发生、病程、转移等密切相关。
因此EGFR被视为肝癌表面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 FGF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作用FGF是另一种常见的生长因子,它的受体与制动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调控肝癌转移等。
研究表明,FGF和其受体(FGFR)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HGF及其受体在肝癌中的作用HGF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可以通过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结合,促进肝癌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表明,c-met是一种重要的促进肝癌增殖和转移的信号通路,是新一代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治疗靶点。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肿瘤发生与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肿瘤发生与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虽然目前医学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和分子机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究IGF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概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种由IGF基因编码的多肽激素,与胰岛素有相似的结构。
IGF家族包括IGF-1、IGF-2和IGF-3等,它们与IGF受体结合后会激活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影响生长、分化及细胞代谢等生物学过程。
IGF与IGF受体的信号通路与许多细胞过程密切相关,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代谢等。
二、IGF与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发现,IGF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通常会增加IGF-1的分泌和IGF受体的表达水平。
IGF-1是一个强有力的促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子,因此,当肿瘤细胞通过增加IGF-1来增加其生长率和分化水平时,这对肿瘤细胞扩张和侵袭都有影响。
因此,IGF信号通路是肿瘤前体细胞增殖和转化的重要触媒之一。
三、IGF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肿瘤转移是肿瘤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IGF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研究。
研究发现,当肿瘤细胞从原来的肿瘤组织进入到靶器官时,IGF-1及其拮抗剂IGFBP-1发挥着重要作用。
IGF-1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基质和胶原的黏附和迁移能力,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在体内的侵袭能力。
另外,IGFBP-1是IGF的一种拮抗剂,它可以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和转移。
因此,IGF通路对于肿瘤细胞的转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IGF及其拮抗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正如先前提到的,IGF-1及其拮抗剂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IGFBP-1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癌等恶性疾病。
然而,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其多种效应的限制,比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等问题。
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种多功能的神经营养因子,与特异的靶细胞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结合,介导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目前研究表明NGF 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增殖、分化、凋亡、血管形成、转移及预后也密不可分,且由NGF介导的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
标签: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肿瘤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多功能、多肽性的物质,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与其他细胞功能等多效应的多肽类物质。
它通过特异的靶细胞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介导产生生物学效应。
近年来NGF及NG-FR与肿瘤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资料就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1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是由其效应神经元支配的靶细胞合成和分泌,可以促进感觉神经元及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及分化,参与损伤修复,维持其生物学功能的稳定。
NGF是由α、β、γ 3种亚基构成的多聚体,β亚基是唯一具有NGF的所有生物活性的亚基,现研究发现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肿瘤细胞也可合成NGF等细胞生长因子,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于周围的基质成分,来调节肿瘤的生长、分化和浸润行为,包括肿瘤的沿神经浸润。
NGF阳性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1]。
2 NGF的受体(TrkA、p75)2.1 TrkATrkA是一种由原癌基因表达,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蛋白,由跨膜酪氨酸激酶gp140Trk组成,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
由3个部分组成:(1)辨别并结合NGF的细胞外部;(2)跨膜部;(3)含酪氨酸激酶的胞质部。
TrkA称为高亲和力受体,也叫慢受体或I型受体[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高松;郝继辉【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s)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增殖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家族中,IGFBP2具有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的功能.IGFBP2通过自身独特的结构,不仅能与IGF结合,还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进而激活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IGFBP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且与患者治疗和预后相关,具备作为诊断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IGFBP2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 (IGFBPs) are crucial to cell growth, development,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humans. Among IGFBPs, IGFBP2 is recognized as a regulator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Besides binding with IGF, IGFBP2 also interacts with extracellular matrix through its specific structure. IGFBP2 promotes the malignant phenotype of tumor by activating several important intracellular signal pathways. IGFBP2 is specifically overexpressed in several malignant tumors, and this overexpression is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prognosis. IGFBP2 is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 This review briefly summarize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IGFBP2 in tumor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7(044)016【总页数】5页(P826-830)【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肿瘤;恶性进展;转移【作者】高松;郝继辉【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2,IGFBP2)属于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蛋白家族成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在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P r o g r e s s i nt h e Re s e a r h o f I n s u l i n - Li k e Gr o wt h F a c t o r n i No n - S ma l l C e l l Lu n g Ca n c e r ★
t i on.I G F一1 R i s a t r a ns me m br a ne pr o t e n i t y r o s ne i ki l l a s e r e c e pt or ,i t s C —Te r mi n a l t y r o s ne i oft he TK a r e a , mi g r a t i o n,i nv a s i on
t e i n s me d i a t e dt h r o u g hp a r a c r me , a u t o c r i n e , a n d e n d o c r i n e r o l ei nt h et a r g e t o r g a n , h ep t r o mo i t o no f c e l l g r o wt h a n dd i f e r e n t i a —
h i b i t t l n n o r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i t o na n dme t a s t a s sa i n di n v a s i o n . Th i s a r t i c l ei s nt i e n d e dt o e l a b o r a t eI GF 一1a n di t s r e c e p or t si nl u n gc a n — c e r r se e a r c h a nda s n n l l n  ̄ , o f t h ep r o re g s s ma d ei n t h ef i e l d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研究进展

岛素抗体所 中和的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 , 并将其称为
非 抑 制 性 胰 岛 素 样 活 性 。直 到 1 9 7 6年 R i n d — e r k n e c h t 和H u m b e l 通过测序 , 发现了不同的生长因 子 ,因为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与胰 岛素非常相似 , 而
【 关键词 】 胰 岛素样生长 因子 一 Ⅱ; 受体 ; 生物 学效应 ; 临床应用研究
胰 岛素样生长 因子 ( I n s u l i n l i k e g r o w t h f a c t 0 r , I G F ) 主 要 包 括 胰 岛 素样 生长 因子 一 I ( I G F — I ) 和 胰 岛
增殖 。1 9 6 3年 , F r o e s c h在人 血清 中发 现 了不能 被胰
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而 I G F 一 1 1 通过结合 I G F 一 ⅡR , 转入细胞后可在溶酶体 内被降解 , 从 而发挥抑制 细 胞生长 , 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 目前对 I G F 一 1 1 与I G F — l I R结合通过何种信号 转 导机制发挥诱导 细胞凋亡作用 的通路还没有公
异性与 I G F — I I R结合还能通过 G蛋白耦联受体途
径经 G o t q 活化 C a 2 +  ̄ j 调蛋白依赖性蛋 白激酶 ( c a M— K ) 诱导线粒体依赖性凋亡[ 6 1 。
个组织和发育依赖的启动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 4 个启动子生物活性各不相 同,具有组 织特异性 , 也 与发育阶段相关 。在胎儿期只有胎儿型启动子 P 2 ~
1 5 6
心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3年 第 1 2期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引言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高脂血症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和高脂血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IGF-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它在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综述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IGF-2是一种肽类细胞生长因子,它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调控细胞增殖、存活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IGF-2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IGF-2的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恶化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IGF-2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IGF-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脂血症与结直肠癌的关联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清中胆固醇和(或)三酸甘油酯的水平升高。
多项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不仅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还可以加速结直肠癌的进展,并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探究高脂血症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联,对于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IGF-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高脂血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IGF-2的过度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一方面,高脂血症可以加速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高脂血症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促进IGF-2的表达。
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的研究进展

lo o9
[ ] r n J J d t yT , o aJ t . 9 3 T r i es nl 7 B w H,a e k S G r C e a 19 . h e d ni a o r z g 1 e m o
sutr fteh ma l s I hs o a b i ni n H^ — t cueo h u n c I io mpt it at e I r s a t c i ly g A
长EJI F 通 过诱 导肌细胞 生成 素 ( o 基 因表 5 , —I G MyG)
达而刺激成肌细胞 的终末端分化 - 。IF— I 胎儿 6 G I在 J
生长发育 、 肿瘤细胞增殖、 肌肉生长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 调控 作用 - , 促 进成 肌细 胞 的增 殖 和 肌纤 维 的分 7 能 J 化 , 是影 响猪瘦 肉量 的 主要候选 基 因 [l G 9。I F—I I 是父系表达基 因 , 在胚胎 的正常发育 过程 中起着 至关 重要的作用。I F—I I F—I 协 同作用 , G 和 G I 调节 动 物 的生长发育。本 文就胰 岛素样生长 因子 系统 的成员 , 生物学作用及表达变化的模式作 一介绍 。
6 个 氨基酸 的单链多肽 , 7 由3个双硫键交叉 连接而成 ,
分 为 A B C和 D 四个 区。I F—I I F—I 有 6 % 、、 G 和 G I 2
的氨基酸 序列相 同。I F 的合 成与分泌受血 中生长激 Gs 素( H) G 水平的控制。循环 中 I F 对 G Gs H的分泌具 有 负反馈 调节作用 , 从而形成了一个激素调节轴 体系 , 称 为生长激 素 一 岛素样生长 因子轴 ( H—IFai 单 胰 G G x ) s
MH l sI asc t uomm nt.cec ,4 ( 85) 10 C Ca 1一 oi e ati u i S i e2 0 45 :0 3 s s ad y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及其受体在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家族是由Salman和Daughaday于1957年发现的,因其在基因结构上与胰岛素原有较高同源性而得名。
该家族包括IGF-I和IGF-II两类生长因子及其相应受体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IGFs是一种重要的肽类激素,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转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1]。
肿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作用,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近年来,随着细胞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IGF-II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2]。
本文就IGF-II及其受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微血管密度;癌基因;抑癌基因
1IGF-II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目前,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循环中IGFS水平的升高与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等发病率有明显正相关。
有统计表明,IGF-II与肿瘤的关系更为密切,有75%的肿瘤和肿瘤细胞系中都表达高水平IGF-IImRNA[3]。
Bates[4]研究发现,过度表达人IGF-II的转基因小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在乳腺组织中,过度的IGF-II表达则导致恶性肿瘤的形成,证明了IGF-II因子在恶性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Moorehead等[5]实验发现,69%以上大于18个月龄并过表达IGF-II的转基因小鼠产生了肺部肿瘤。
Peters等[6]也认为在IGF-II和肿瘤分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IGF-II过表达的病例预后较差。
张明生等[7]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IGF-IImRNA在结直肠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提示IGF-II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激活现象,这与Takano等研究较一致。
同时发现IGF-II在C、D期结直肠癌的表达显著高于A、B期,且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这提示IGF-II的表达能促进结直肠癌的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IGF-II是由Dechiara等通过基因剔除技术从小鼠中发现的第一个内源性印迹基因(IGF2基因)所表达产生的生长因子。
目前研究发现:在肝癌、肺癌、胃癌、肠癌、卵巢癌、肉瘤等都存在IGF-II表达量异常增加及印迹丢失(loss of imprinting ,LOI)的现象,提示IGF-II的LOI是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
大规模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中IGF-II水平的增高发生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
Cui等[8]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30%的患者在癌旁正常的结直肠组织中发现IGF-II基因的印迹缺失。
因此,认为通过检测血中IGF-II基因的印迹缺失的情况是肿瘤的分子生物标志的发展的重大进展。
2IGF-II受体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IGF-IIR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仍存有争议,IGF-IIR可通过内化作用降解细胞外IGF-II水平;IGF-IIR基因缺失,突变引起血清和组织IGF-II水平升高,过度激活IGF-IR引起组织过度生长,认为IGF-IIR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范子荣等[9]应用分子杂交方法探讨IGF-IIR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发现HCC组织中IGF-IIRmRNA表达率明显升高,认为IGF-II直接作用于自身或邻近癌细胞的IGF-IIR,加速肝癌细胞的自主性生长。
陈自平等[10]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II及其II型受体(IGF-II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胃癌组织中IGF-IIR阳性表达率较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明显升高,提示IGF-IIR阳性表达增加,放大了细胞持续生长信号的传递,对胃癌发生、分化有促进作用。
3IGF-II促进肿瘤发生的机制
3.1促进细胞增殖作用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是细胞增殖活性的标记,在许多肿瘤中发现IGF-II与其表达有一定关系。
Nardone等[11]发现干细胞性肝癌中含IGF-II最多的细胞,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应也最强,提示IGF-II有明显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Zhao等[12]实验证实在结直肠肿瘤中IGF-II与细胞增殖指数成正相关。
3.2促进细胞的分化成熟
研究发现,在增殖肌母细胞中IGF-II含量少,而在分化成熟的肌母细胞内IGF-II及其受体增多,将IGF-II加入高分化的人及大鼠HCC细胞后,这些细胞产生白蛋白及CK19等成熟肝细胞的标志增多,提示IGF-II能促进细胞分化、成熟,而将IGF-II加入低分化大鼠HCC细胞中,则无此促分化作用。
3.3对肿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机体利用凋亡机制来清除突变细胞,避免肿瘤形成,IGF-II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使有恶变倾向的细胞逃避凋亡而发展为肿瘤。
对大多数细胞而言,它是最有效的抗凋亡因子。
经典的Fas/FasL相互作用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而IGF-II可以通过下调Fas的表达而阻止凋亡的发生[13]。
在凋亡调节过程中Bcl-2分子是一个阻抑凋亡的核心分子,主要功能是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其与家族中另一成员Bcl-xL的功能相似,IGF可以上调上述两个抗凋亡基因的表达;许多体内体外的实验也都表明有效降低IGF-II的水平后,肿瘤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
3.4与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相互关系
IGF-I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IGF可影响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PI3K在内的多种胞内信号传导途径。
由于IGF-IR与sac等原位癌基因产物在结构上的相似性,而且IGF-IR后信号途径与ras、c-myc、c-fos等癌基因的表达途径有诸多交汇点,可以相互促进。
当IGF-II与IGF-IR结合后,可引起癌基因的过度表达而导致肿瘤发生。
Wittrock等[14]认为IGF-II是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生长的重要因子,在其细胞培养过程中,随IGF-II水平升高,N-myc表达亦明显增加。
P53基因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在细胞DNA损伤时,它可以使细胞停止在G1期,以便修复,如不能修复则诱导凋亡,从而使有癌变倾向的细胞不再存活。
而P53的抗增殖作用是通过提高IGFBP-3的表达而获得的,这样高水平的IGF-II通过与IGFBP-3的结合从而降低了机体中IGFBP-3水平直接影响了P53的抗肿瘤效应。
4IGF-II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
4.1与肿瘤细胞黏附、移行
肿瘤细胞的扩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肿瘤细胞间的解聚、移行、黏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等诸多环节。
肿瘤细胞要在它处生长就必须能在该处黏附、固定,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黏附分子和抗黏附分子参与。
IGF-II可促进肿瘤细胞钙黏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促黏附分子的合成,从而增加它对内皮、基底膜的黏附性。
4.2与肿瘤转移基因CD44
CD44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
与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参与细胞伪足形成,并与细胞迁移运动有关。
在对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的研究中发现,IGF-II与IGF-IR通过蛋白激酶C及PI3K信号传导途径上调CD44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