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及滴注速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
胰岛素分类与配比

胰岛素分类与配比胰岛素的分类配比与使用一般临床中认为,1单位的胰岛素中和4克葡萄糖,所以5%的250ml的葡萄糖含糖12.5g,需要3-4个单位的胰岛素,因为糖尿病患者自身就有血糖过高,所以可以多加一些,并且4个单位的胰岛素比较好取,10ml中有400单位,1ml中40单位,0.1ml中不就是4单位的了,所以用1ml的注射器抽取十分之一的胰岛素不就是4个单位!<br/>意见建议:加入输液瓶中的胰岛素一般用的是普通胰岛素或者是速效胰岛素,不用中效胰岛素,混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所以要注意自己用的是什么胰岛素品种!1、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
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为人胰岛素。
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
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
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
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
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
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诺和灵N 预先混合的胰岛素。
胰岛素静脉滴注的配置

胰岛素静脉滴注的配置
1、一般比例5:1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胰岛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的用药方式。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5:1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5U o
2、个体化用药
胰岛素临床应用要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加的胰岛素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胰岛素多用,血糖低的少用一点。
空腹血糖在13.9mmol/1.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葡萄糖:胰岛素为3:1的比例,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患者来说,第一瓶葡萄糖(血糖>13.9mmol∕1.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
一般4g糖加IU胰岛素。
3、胰岛素滴速控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患者滴注胰岛素期间,需要严密监测患者血糖。
可根据医嘱进行监测,如1-2-4-6∙8/2h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可调
低滴速O。
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及滴注速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

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及滴注速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作者:杨德庆高宏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9期【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及滴注速度对糖尿患者血糖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0例,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治疗1组14例,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胰岛素8 U;治疗2组22例,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胰岛素6 U。
输液前后监测血糖变化。
结果对照组输注前后血糖值有一定程度降低,治疗组输液后,部分患者血糖升高。
治疗组输注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胰岛素;血糖;配比;滴注速度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为防止输注过程血糖浓度升高,临床通常2~4 g葡萄糖加入1 U正规胰岛素(RI),即RI和葡萄糖按1∶4~2∶4比例配置,以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血糖波动,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有血糖升高的现象。
本研究探讨按照常规比例配制的胰岛素与葡萄糖溶液静点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是否保持平稳及不同滴注速度对血糖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静脉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0~83岁,平均(60.26±11.71)岁;病程3个月~30年,平均(8.77±6.69)年;体重指数(BMI)为(26.04±3.98)。
入选标准:诊断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DM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年龄≥30岁,静脉点滴同一药物,研究期间患者空腹血糖稳定,原治疗方案不变。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及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感染、手术等和疾病应激状态。
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及滴注速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

[ ] i m n R, I1MP C a J e a R pi O yopda 5 Sm osG Q i , kl A ,t 1 ea f psa i I e . r h s
c mp iainsusn heprv o l iie r t a ae. r lg o lc to i g t e iusy ut z d u ehrlplt u oo y, l
50 m +马来酸桂哌 齐特 注射液 30m 胰 岛素 8U; 0 l 2 g+ 治疗 2组 2 2例 , 点 5 静 %葡萄糖注射 液 50m 0 l+马来酸桂哌 齐特 注射液 3 0m 2 g +胰岛素 6U。输液前后监测血糖变化 。结果
幅 度 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0 0 ) 结论 P< .5 。
中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1 1年 0月 第 9卷
第2 9期
C I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 床 研 究 。 1
比较 明显 , 相 关文 献 报 道 相 符 与
失 常 ・ 。
|| l |蕾- j 一 |蕾 l| |l 一 : 一| 一 薹|
。米 力 农 在 成 人 中 应 用 时 会 [ ] 衍 梅 , 渝 芬 , 树 水 . . 力 农 对 小 儿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并 4徐 李 王 等 米 心 力 衰竭 术前 血 藏 动 力 学 干 预 的 研 究. 儿 急 救 医 学 ,0 5 小 20 ,
[ ] 亮 , 鹏 . 天 性 心 脏 病 合 并肺 动 脉 高 压 的 药物 治 疗 进 展 . 8王 陈 先 中 国 医 学创 新 ,0 0 7 2 ) 12—14 2 1 ,( 3 :9 9.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实践报告

糖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实践报告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实践报告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胰岛素注射是控制糖尿病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针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实践进行报告。
一、胰岛素注射的目的和原理胰岛素注射是为了模拟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以调节血糖水平。
通过将胰岛素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胰岛素能够进入血液并发挥作用。
胰岛素注射的目的是使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二、胰岛素注射的准备和注意事项1. 工具准备:胰岛素注射需要使用注射器和注射针,确保注射器和注射针是干净和无菌的。
2. 注射部位选择:常见的注射部位有背部、上臂、大腿和腹部。
应轮换不同部位注射,以避免局部组织损伤。
3. 注射技巧:仔细洗手并保持注射部位清洁。
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将注射针垂直插入皮下组织,并注射胰岛素。
4. 注射时间和剂量:注射时间一般是在饭前15-30分钟进行,胰岛素剂量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来确定。
5. 注意事项:注射时要避开血管,避免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注射过程中应细心观察,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三、胰岛素注射的效果评估方法1. 血糖监测:通过血糖监测仪器,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以评估注射胰岛素的效果。
2. 生活质量评估:观察患者的饮食、体重变化、精神状态等,评估胰岛素注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 不良反应观察:及时记录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
四、胰岛素注射的经验总结1. 定期咨询医生:与医生保持定期联系,及时报告血糖监测异常、不良反应等情况,接受医生的指导。
2. 自我管理:患者应学习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并做好血糖监测,记录并分析数据,调整胰岛素剂量。
3.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安排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应对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处理。
五、结论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静滴胰岛素怎么配

静滴胰岛素怎么配文章目录*一、静滴胰岛素怎么配1. 静滴胰岛素怎么配2. 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3. 胰岛素的分类*二、胰岛素的作用*三、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静滴胰岛素怎么配1、静滴胰岛素怎么配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中和”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是4~6: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4~6单位胰岛素。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针对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加入胰岛素的量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空腹血糖在 13.9 mmol/L 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葡萄糖和胰岛素为 3:1 的比例配;如果血糖更高,胰岛素就要相应多放一点了,葡萄糖和胰岛素比例最高可达 2:1;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的患者来说第一瓶葡萄糖(血糖 13.9 mmol/L 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
一般 4 g 糖加 1 单位胰岛素,一小时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可调低滴速。
2、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
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3、胰岛素的分类 3.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3.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3、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3.4、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
胰岛素实验报告

胰岛素实验报告1. 简介本实验旨在研究胰岛素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2. 实验原理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它在体内具有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作用。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并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
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时,血糖浓度会升高,引发糖尿病等疾病。
3. 实验步骤3.1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动物(小鼠或大鼠)•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实验仪器(例如血糖仪、注射器等)3.2 实验组设计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不同的组,并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对照组。
同时,每组动物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取可靠的数据。
3.3 实验操作1.对实验动物进行预实验,测定空腹血糖水平,作为基准值。
2.根据实验组设计,对动物进行胰岛素注射。
3.注射胰岛素后,定时测定血糖浓度,并记录数据。
4.重复实验多次,获取平均值。
3.4 数据处理将获取的血糖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剂量胰岛素组间的差异。
可以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4.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观察到:•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下降明显。
•不同剂量的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胰岛素能有效调节血糖水平,但过量使用胰岛素可能导致低血糖。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合理使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需注意剂量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 结论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关键激素,通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来降低血糖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使用胰岛素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但需注意剂量选择和使用方法。
胰岛素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探索新型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处方点评中的临床思维

PPI服用后,胃排空需要时间(延迟者需要更长时 间),需要到达肠内吸收发挥作用,对在胃内即 崩解吸收的多潘立酮影响不大。
点评处方4
医师为一预约肠镜的患者开具肠道清洁剂复方聚乙二醇电 解质散或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如何选用或用药交代?
分析:两者清洁效果类似,均为渗透性泻药,复方聚乙二 醇电解质散比磷酸钠盐口服溶液(高渗药液)更安全。磷 酸钠口服溶液所用液体量少,耐受度高。
更彻底地阻断RAAS,将RAAS过度激活对肾 脏的不利作用降到最低点; 将 ACEI 的优点(延迟缓激肽失活)和ARB的 优点(血管紧张素Ⅱ和其受体2结合的效应) 结合起来,达到更强的肾脏保护作用。
ACEI和ARB合用?
ACEI/ARB合用的争议的焦点在于: 联合ACEI/ARB的降低尿蛋白作用是否优于单用 其中一种? 这些保护作用与其降压及其剂量之间的关系? 安全性方面,缺乏大型RCT研究数据,既往发表 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血压、尿蛋白下降 )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临床获益或影响终末期肾病 等终点事件。
“中和”葡萄糖的胰岛素量
(3)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包括皮下、 静脉),即使使用前血糖水平相对高一点,第一瓶 葡萄糖(血糖>13.9 mmol/L 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 素应该保守。一般4 g糖加1U胰岛素,1小时测1次血 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 ,可调低滴速。
葡萄糖注射液对于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禁忌,只 要在使用前诊断正确,把握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 量以及胰岛素配伍的剂量,使用中注意观察血糖 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安全 使用葡萄糖注射液。
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作无痛肠镜检查,考虑到麻醉要求,需检查6h前服 药结束,服药时间为1h,服药期间可根据耐受程度多饮水, 之后不建议继续饮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及滴注速度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及滴注速度对糖尿患者血糖影响。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0例,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治疗1组14例,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胰岛素8 U;治疗2组22例,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胰岛素6 U。
输液前后监测血糖变化。
结果对照组输注前后血糖值有一定程度降低,治疗组输液后,部分患者血糖升高。
治疗组输注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滴注速度为60滴/min,患者血糖降低幅度大于滴注速度80滴/min患者,血糖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静脉输注常规配置比例的葡萄糖-胰岛素溶液部分患者输注过程血糖水平升高,低滴注速度患者血糖降低幅度大于高滴注速度患者。
护士在输注过程中应增加摇瓶步骤,并同时增加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
标签:胰岛素;血糖;配比;滴注速度
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为防止输注过程血糖浓度升高,临床通常2~4 g葡萄糖加入1 U正规胰岛素(RI),即RI和葡萄糖按1∶4~2∶4比例配置,以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血糖波动,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有血糖升高的现象。
本研究探讨按照常规比例配制的胰岛素与葡萄糖溶液静点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是否保持平稳及不同滴注速度对血糖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接受静脉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0~83岁,平均(60.26±11.71)岁;病程3个月~30年,平均(8.77±6.69)年;体重指数(BMI)为(26.04±3.98)。
入选标准:诊断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DM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年龄≥30岁,静脉点滴同一药物,研究期间患者空腹血糖稳定,原治疗方案不变。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及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感染、手术等和疾病应激状态。
1.2方法先评价患者一般情况,记录生命体征,固定三餐时间以及根据营养师制定的食谱进餐,主食量和日常运动量不变。
对照组20例: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500 ml+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cinepazide maleate )320 mg;治疗1组14例: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glucose injection)500 ml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胰岛素(insulin )8 U;治疗2组22例: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胰岛素6 U。
输液速度分别控制在60滴/min与80滴/min。
1.3观察指标患者输注即刻、输注结束时抽取静脉血测静脉血浆血糖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显示:对照组20例中,17例患者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时血糖降低,治疗组36例输注常规比例的葡萄糖-胰岛素溶液中,10例血糖升高。
控制饮食和运动后,输注三种液体即刻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注结束后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不同胰岛素与葡萄糖配比治疗液血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输注速度血糖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滴注速度患者血糖差值大于高滴注速度患者。
详见表1和表2。
3讨论
可溶性(常规)胰岛素是被注册的可用于静脉内给药的胰岛素,它通常在医院中被用于静脉内输液。
如何配置含有胰岛素的输液、输液时液体输注速度、输液装置对胰岛素的吸附等问题常常以个体化经验处理甚至被忽视。
这给临床治疗工作埋下了隐患。
笔者总结经验如下。
3.1输液瓶在静止状态时,胰岛素注射液的相对密度小于溶媒,使胰岛素在溶媒中出现上浮现象。
输注速度越慢,胰岛素上浮越明显,这可能是造成低滴注速度患者输注前后血糖差值大于高滴注速度组的原因。
建议护士在胰岛素输注过程中增加摇瓶步骤,使胰岛素均匀的分散于溶媒中,浓度变化相对平稳。
使患者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药量维持在安全有效的剂量范围内,避免因胰岛素注射液浓度变化而导致输入患者体内的药物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不良反应或达不到治疗效果。
3.2本研究发现,静脉输注按常规比例配置的葡萄糖-胰岛素溶液后有5例患者血糖升高,即29.4% 的患者血糖不能保持平稳,而血糖含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对保证人体各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的正常功能活动极为重要。
高血糖状态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方面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负担,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持续3~5 d即可产生严重胰岛素抵抗(IR)[1],另一方面,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使胰岛素受体数目下降和(或)亲和力降低,加重IR[2]。
同时,研究证实IR是糖尿病心血管、高血压等并发症的独立致病因素[3,4]。
保持患者血糖的平稳,减少医源性的血糖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分析部分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该患者存在严重的IR和(或)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输注按常规比例配制的葡萄糖胰岛素溶液,葡萄糖不能被完全代谢,为弥补这部分患者胰岛素的不足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必须增加外源性的RI用量;或由于输液瓶的吸附作用,造成药物的吸附损失,达不到治疗浓度而造成血糖升高的现象。
相关研究表明装有氯化钠注射液的输液瓶对胰岛素的吸附率大于葡萄糖输液瓶,10%葡萄糖输液瓶大于5%葡萄糖。
塑料输液瓶大于玻璃输液瓶。
因此有学者建议在注射液中额外加入相应输液瓶吸附的胰岛素的量,摇
匀并饱和1 h后再为患者输注,以保证输液瓶中胰岛素浓度[5]。
另外胰岛素在2 ℃~8 ℃储存可以保持活力损失最少,暴露在阳光下或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会引起活力损失[6]。
在输注过程中也应将活力损失考虑在内。
当然还有较多影响因素影响疗效,如输液器调节旋钮不灵敏、人工调节不精确等,使胰岛素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经验性、盲目性[7]。
因此建议加强巡视病房频率,观察患者心率、神智、听取主诉观察患者反应,对突然出现的异常情况应警惕。
对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及合适的胰岛素配置比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8,9]。
参考文献
[1]纪立农,周翔海,韩学尧,等.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中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β-细胞功能状态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198-199.
[2]Hosaka T,Yaga K,Oka YL.Regulation of insulin-stimulated glucose transport by chronic glucose exposure in 3T3-L1 adipocytes.Endocr J,1999(46):3392-3501.
[3]徐积兄,周欣,刘建英.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增生型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1):50-51.
[4]陈家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3(2):2-3.
[5]赵燕燕,苏芳,王丽娟,等.胰岛素注射液输注过程中浓度变化规律的探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9):1634-1638.
[6]Ege H.The compatibility of insulin with intravenous ingusion flid and equipment.Novo Reserch Institute Publication,1987:23-24.
[7]马鸿鹰,马森虎,马晶龙,等.社区门诊糖尿病接诊的思考.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59-160.
[8]汪敏琴,孙习军,王李菲,等.138例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和出院后服务.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29-130.
[9]刘树民,董爱青.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