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手术的术中风险评估与处理知识点

神经外科手术的术中风险评估与处理知识点

神经外科手术的术中风险评估与处理知识点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术中的风险评估及处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和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风险评估与处理1. 动脉瘤夹闭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术中风险主要包括血管损伤、蛛网膜炎形成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提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2. 在术中,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及时输液、调节呼吸等。

3. 针对动脉瘤夹闭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等,医护人员需具备相关处理技能,保证患者安全。

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的风险评估与处理1. 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高风险操作,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因此在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评估。

2. 术中,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呼吸、心电图等指标,防止术中发生脑缺氧等严重后果。

3. 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后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脊柱手术中的风险评估与处理1. 脊柱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手术,可用于治疗脊柱损伤、畸形等疾病。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对手术部位进行详细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 术中,医护人员需加强患者的监护,防止意外发生。

脊柱手术术中易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 对于长时间的脊柱手术,医护人员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液体平衡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的术中风险评估与处理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手术。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愿本文所述知识点能够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医护人员提供帮助,避免手术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祝患者早日康复,健康幸福!。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损伤程度鉴定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损伤程度鉴定

展 , 出了 C D 提 S H是 硬脑膜 下积 液 的一种 转 归[ 其发 2 1 , 生是 多 种 因素 作用 的结 果 , 组 织反 应 低 下 、 脑膜 脑 硬 下腔 积液 过 多 、 脑萎 缩 等病 理 生理 条 件可 促 使 C D SH
的发 生l 这对 法 医学鉴 定有 新 的意义 。 3 】 ,
旧性 血凝 块l 因颅腔 间 隙较大 , I ] 。 患者 临床 表现 出现较
内皮 细胞 层 薄弱 。 细胞 间无 紧密 连 接 , 间 隙 连接 缝 且
隙宽 , 底 膜不 完 整甚 至 缺 如 , 血管 外 腔 可 见红 细 基 在 胞, 现认 为这 些血管 可以反 复多灶性 出血 , 在多 种细胞 因子参 与下 , 进入 恶性循 环而导致 不 断进展 的 C D S H。 陶志强 l 过 C 2 I 通 T扫 描 随访 了 10例外 伤性 硬 脑 膜 下 3 积液 患者 的 2 8个 液腔 , 2 并对 不 同时期 行手 术 治疗 后 演 变为 C D 患者 取包膜 进行 组织 学 检查 , 果表 明 SH 结
硬 脑膜下 血 肿有相 当一 部分 可 白愈 。 显微 解剖 发现 外
伤 性 硬脑 膜 下 积液 的包 膜是 由较 单纯 的成 纤 维 细胞
增 生 和 胶 原 组 成 . 血 肿 化 初 期 包 膜 有 淋 巴 细 胞 积 聚 在
及包 膜 区域 性 出血 , 出血 后 包膜 逐 渐 增厚 , 出现浆 细 胞, 至晚期 时血 肿包 膜 的胶 原成 熟 、 出血 少 , 有大 量 嗜
酸性 粒 细 胞 出现 , 因此 , 为 C D 是外 伤 性 硬 脑膜 认 SH
下积 液 的一种转 归 , 出血 的原 因是外 伤性 硬 脑膜 下 积 液 液腔 局 部 炎症 细 胞 因子 浓 度 的变 化 促成 了外 膜 大 毛 细血管 的形 成 和渗 出。 者认 为这 种 出血是 机体 通 笔 过 炎症促 使修 复破 损蛛 网膜 的一个 反 应 . 之 为 出血 称 性 修复 机制 。 CD S H有 独 特 的高 发 人 群 和 临 床 特 点 。流 行 病

硬膜下血肿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硬膜下血肿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硬膜下血肿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一、硬膜下血肿程度
硬膜下血肿的伤残等级主要根据血肿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血肿可以分为轻、中、重度。

1. 轻度:硬膜下血肿较轻微,无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2. 中度:硬膜下血肿较明显,伴有一定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但尚可代偿。

3. 重度:硬膜下血肿严重,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且难以代偿。

二、症状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作为评估伤残等级的参考。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评估硬膜下血肿程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肿的大小、位置和范围,为伤残等级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评估硬膜下血肿伤残等级的关键因素。

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级:
1. 轻度:仅有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 中度: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但尚可代偿,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

3. 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无法代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得出硬膜下血肿的伤残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伤残等级的评估需要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颅内动脉瘤安全风险评估l

颅内动脉瘤安全风险评估l

颅内动脉瘤安全风险评估l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动脉腔内壁局部扩张的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脑出血,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颅内动脉瘤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脉瘤大小:动脉瘤的大小与破裂的风险相关,一般来说,较大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更高。

2. 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的位置也与破裂的风险相关,位置偏远或者位于关键部位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较高。

3. 动脉瘤形态: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如形状、颈部宽度等,也与破裂的风险相关。

4. 患者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患者的年龄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影响治疗和预后的安全性。

基于以上因素,医生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安全风险,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案,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以确保动脉瘤的病情得到及时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路径应用的效果评价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路径应用的效果评价
者 的满 意 度 。
发急性血肿 , 颅内切 口感染 , 脑脊 液漏等需要 加强抗感 染 的病 例; ④需要 其他特殊处治并有较大路径变异 的病例 。 3 .治疗方法 : 对 照组 病例 根据 病史 和头 颅 C T诊 断慢 性 硬膜下血肿 的手术病例 , 入院后完善相 关术前检 查 , 确认无 手 术禁忌证 , 根据术者 手术 时间和 病情 变化情 况择 期安 排在 局 麻下行钻 ̄ f L ' 3 I 流术 。术后 根据 引流 情况 , 如无 明显 引 流 即拔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 杂志( C h i n J N e u r o s u r g D i s R e s ) 2 0 1 4; 1 3 ( 1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3 1 ; 修回 日期 : 2 0 1 3 — 0 1 — 2 5 )

71 ・
性3 9例 , 女性 1 7例 , 年龄 5 2~8 9岁 , 平 均年 龄5 6 . 6 岁 。一 般
5 .满意度调查 : 由临路径小组设计制作 , 反映了在医疗
方面患者个人 对治疗 方案 的意 见 , 患者及 家属 对治疗 计划 实
资料经 x 检验 , 无明显差异 。 2 .病例纳入标准 : ①经 C T诊 断慢 性硬膜 下血肿 ; ② 均采 用钻孔引流术 治疗 ; 排除 病例标 准 : ①伴发 有全 身其 他 疾病 , 如脑梗塞 , 高血压 、 2型糖 尿病 , 需 要住 院治 疗 延长 住 院时 间
关键词 临床路径 ; 慢性硬膜下血肿 ; 效 果评价
中国图书资料分 类号 R 6 5 1 . 1 文献标 识码 B
慢性硬脑膜下血 肿 ( C S D H) 是神 经外科 最常 见 的临床疾 病之一 , 最 早 报道 于 1 8 5 7年 , 发病 率较 高 , 约 占颅 内血 肿 的 1 0 %, 硬膜下血 肿 的 2 5 % 。然 而有关 C S D H产 生和 演变 的 机制至今不能诠释 , 临床上也缺乏统一 的手术模式 , 再 次手术 率一直较高 。如何 为 C S D H患 者 提供 合 理 有效 的医疗 服 务, 降低术后复 发率 , 提高 生活 质量 , 一直 是神 经外科 医师所 必须面对的难点 。卫 生部 2 0 0 9年 出 台 了该 疾病 的临床 路径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评估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评估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评估颅内动脉瘤是指位于颅内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常见于脑动脉分叉处。

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手术治疗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疗效评估。

一、手术治疗方法1. 剖颅手术剖颅手术是最传统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它通过剥离颅骨、开颅暴露动脉瘤,然后采用夹闭、结扎等方法进行手术切除。

剖颅手术的优点是手术直观、精确,能够彻底清除动脉瘤。

然而,该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易引起感染等缺点。

2. 血管介入手术血管介入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

它通过导管经血管介入到动脉瘤位置,然后用金属线圈或栓塞物等材料进行动脉瘤栓塞,从而实现动脉瘤的治疗。

血管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在某些体质较差的患者中更为适用。

但血管介入手术的缺点是对动脉瘤的彻底治疗效果不如剖颅手术,有可能复发。

3. 薄层断层扫描(CTA)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通过使用X射线扫描获得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所产生的断层图像。

CTA能够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有助于手术过程的规划和术前评估。

二、长期疗效评估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评估主要包括术后疗效观察、远期随访和MRI检查等。

1. 术后疗效观察术后疗效观察是指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有无改善或恶化,检查血压、脑脉管造影等,以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

2. 远期随访远期随访是指对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观察。

远期随访一般在手术后1年、3年、5年等时间节点进行,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了解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再次评估。

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比如MRI等,以了解动脉瘤的复发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硬膜下血肿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硬膜下血肿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硬膜下血肿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一、血肿大小和位置
硬膜下血肿的大小和位置是影响伤残等级的重要因素。

血肿的大小通常通过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测量。

血肿的位置也会影响伤残等级,因为不同位置的血肿可能对脑组织造成不同的压迫和损伤。

二、症状和体征
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和体征也是伤残等级鉴定的依据之一。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体征方面,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瞳孔、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有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确定硬膜下血肿大小和位置的主要方法。

CT扫描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血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这些检查结果将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伤残等级。

四、神经功能评估
神经功能评估是确定硬膜下血肿患者伤残等级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神经功能测试,如语言能力测试、运动功能测试、认知功能测试等,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这些测试结果将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伤残等级。

五、并发症和后遗症
硬膜下血肿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脑疝、颅内高压、脑积水等。

这些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出现也会影响患者的伤残等级。

因此,在鉴定过程中,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硬膜下血肿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血肿大小和位置、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评估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等。

医生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的伤残等级进行全面评估。

外科手术中颅内动脉瘤出血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中颅内动脉瘤出血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中颅内动脉瘤出血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导致的出血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在外科手术中,评估和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评估方法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是确定颅内动脉瘤破裂潜在风险的关键步骤。

这一过程通常涵盖病史收集、临床表现评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分析等多个方面。

首先,医生会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既往的脑血管病情况、有无家族史等。

然后,医生会仔细询问病人的症状,例如头痛、眩晕、恶心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生判断病人是否已经出现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迹象。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MRI和血管造影等,以确定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并评估其破裂的风险。

最后,如果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医生可能会进行病理学分析,以进一步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根据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降低手术中颅内动脉瘤出血的风险。

首先,手术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小体积、不易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医生可以选择密切随访观察而不进行手术。

这样能够避免手术中可能带来的风险。

其次,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到颅内动脉瘤本身。

外科医生应使用显微手术技术,准确地定位颅内动脉瘤,操作时应小心谨慎,避免对瘤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此外,术中应监测病人的血压和心率,保持稳定。

低血压和心率过快可能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同时,术中应注意止血措施,确保手术区域的血管充分止血,以防止术后出血。

最后,在手术结束后的恢复期间,病人需要密切监测,以发现术后出血的早期症状,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除了手术阶段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医生还应该注意颅内动脉瘤术前和术后的管理。

对于已经发现的颅内动脉瘤病人,在手术前应定期进行随访,及时掌握动脉瘤的变化情况。

如果动脉瘤有明显增大或出现破裂的风险,医生需要及时做出手术安排。

术前,病人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评估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量,以排除术前凝血异常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风险评估张超;刘小印;王传宝【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 and its risk factors after surgical clipping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 and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R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5,41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UIA and 464 patients with RIA treated with aneurysm clipping at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Hanzhong Central Hospital were enrolled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whether having postoperative CSDH ornot(evaluating subdural effusion and its degree with head CT scan),the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of CSDH after aneurysm clipping in patients with UIA and RIA were compared,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SDH. Results (1) The incidence of CSDH after UIA clipp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IA(11.0% [45/410] vs. 3.0% [14/464]).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rat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SDH because of the symptoms of nervous system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UI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RIA(35.6% [16/45] vs. 28.6% [4/14], P<0.05).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unruptured aneurysms (OR,2.59, 95% CI 2.19-3.06,P<0.01),subdural effusion ≥5 mm (OR,1.98,95% CI 1.94-2.03,P<0.01), and CT value≥40 HU (OR,2.87,95% CI 2.65-3.01,P<0.01)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CSDH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CSD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IA after UIA clipping.UIA,subdural effusion ≥5 mm,and CT value ≥40 HU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SDH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目的比较手术夹闭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与颅内破裂动脉瘤(RIA)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动脉瘤夹闭术的410例 UIA患者和464例 RIA患者,根据术后有无CSDH(经头部CT平扫评估硬膜下积液及其程度)的发生,比较UIA与RIA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后CSDH发生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CSDH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UIA动脉瘤夹闭术后CSDH的发生率高于RIA[11.0%(45/410)比3.0%(1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IA患者CSDH因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而需手术治疗率也高于RIA患者[35.6%(16/45)比28.6%(4/14),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未发生破裂(OR=2.59, 95%CI:2.19~3.06,P<0.01)、硬膜下积液≥5 mm(OR=1.98,95%CI:1.94~2.03,P<0.01)和CT值≥40 HU(OR=2.87,95% CI:2.65~3.01,P<0.01)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CSDH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UIA夹闭术后CSD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IA,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硬膜下积液≥5 mm和CT值≥40 HU是颅内动脉瘤CS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5)002【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颅内破裂动脉瘤;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危险因素【作者】张超;刘小印;王传宝【作者单位】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723000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723000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由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者存在动脉瘤破裂风险,自然破裂后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2],故对UIA行预防性动脉瘤夹闭术占动脉瘤手术的比例显著增加。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UIA手术夹闭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达2.1%~5.1%,性别、年龄、脑萎缩程度等是UIA术后CSDH发生的危险因素[3-5]。

但颅内破裂动脉瘤(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RIA)手术夹闭后CSDH的发生率仅为0.9%[6]。

尽管有研究认为UIA患者术后CSDH的发生率高于RIA患者,但多数未直接比较UIA与RIA术后CSDH发生率,术后CSDH发生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

本研究通过比较UIA和RIA术后CSDH的发生率及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降低CSDH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74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9例(49.1%)、女445例(50.9%),年龄为 32~74岁,平均(54±13)岁。

其中410例(46.9%)为UIA,男192例,女218例,平均年龄(54±11)岁;464例(53.1%)RIA,男237例,女227例,平均年龄(54±12)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头部CT血管成像(CTA)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其中大脑前动脉近端225例(25.7%)、大脑前动脉远端31例(3.5%)、大脑中动脉352例(40.3%)、颈内动脉152例(17.4%)、后循环13例(1.5%)和累及多支颅内动脉的多发动脉瘤101例(11.6%)。

410例UIA患者中,394例患者(96.1%)在健康体检或卒中偶然发现,16例患者(3.9%)因动脉瘤体积较大压迫颅神经造成神经功能缺损而发现。

464例RIA患者均因急性起病而就诊,根据术前Hunt-Hess分级,RIA患者中,Ⅱ级98例(21.1%),Ⅲ级163例(35.1%)、Ⅳ级87例(18.8%)和Ⅴ级116例(25.0%)。

入组标准为:(1)年龄≥18岁;(2)RIA患者在起病72 h内经头部CTA证实存在动脉瘤破裂征象,UIA患者经头部CTA证实存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排除标准为:(1)RIA患者在起病后首次CT平扫未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RIA患者入院3 d内未行手术治疗而死亡;(3)RIA在手术干预前动脉瘤再次破裂或UIA在手术干预前出现动脉瘤破裂;(4)拒绝接受手术干预的患者;(5)明确由手术操作或其他手术并发症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6)术后缺少随访资料。

本研究方案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式Hunt-Hess分级Ⅱ~Ⅲ级RIA患者均于发病72 h内或入院后72 h内(UIA)完成动脉瘤夹闭手术,Hunt-Hess分级Ⅳ~Ⅴ级的患者待病情改善至Ⅲ级后即行夹闭手术。

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根据动脉瘤的位置,通过翼点入路、大脑半球间入路、眶下或枕骨下入路等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抽吸部分脑脊液而完整暴露手术视野,并维持脑组织松弛状态,切开蛛网膜暴露并分离动脉瘤瘤颈、术中使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根据动脉瘤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或增加其数量,以保证完全夹闭动脉瘤。

术中使用的动脉瘤夹为德国蛇牌和雷铂Yasargil型瘤夹,型号为弯型(742,744)、直型(740)、枪型(748)、跨血管型(644)、微型(724,726)和薄刃型(682)。

夹闭动脉瘤后依次止血、缝合脑膜、轻度水肿者复位骨瓣、重度水肿者去骨瓣减压,最后逐层缝合头皮。

部分RIA患者的脑脊液通过术中脑室造瘘排出,以改善脑水肿程度和脑脊液循环。

术后均予患者“3H”疗法和静脉滴注尼莫地平预防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

1.3 影像学评估依据术前CT的横断面图像对UIA患者的脑萎缩程度进行分级[7]:Ⅰ级为无脑萎缩发生,大脑皮质沟<1 mm;Ⅱ级为轻度脑萎缩,大脑皮质沟≥1 mm、但<3 mm;Ⅲ级为中度脑萎缩,大脑皮质沟扩张≥3 mm伴侧裂增宽;Ⅳ级为重度脑萎缩,在Ⅲ级脑萎缩特征的基础上合并硬膜下腔扩张。

RIA患者的Fisher分级中,Ⅰ级为未见SAH,Ⅱ级为弥漫性或垂直层厚<1 mm,Ⅲ级为局灶性血块和(或)垂直层厚≥1 mm,Ⅳ级为脑内或脑室内积血伴或不伴弥漫性SA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