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19张PPT)

欲 穷 千 里 目,
添加变通顺
想要
全部
看到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风景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调整顺序——“千里 目”就是“目千里”。
二年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句意解释:
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下沉、消失,黄河水 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慢慢西 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 又波涛滚滚 的向大海奔去。
楼下 :
黄河

二年级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俯瞰“黄 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意 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 襟怀的宽大。
诗歌总结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二年级
(1)白日衣山尽。( 依 ) (2)黄河入海留。( 流 ) (3)欲究千里目,( 穷 ) (4)更上一曾楼。( 层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朗读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 日 依 山 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中条山
落下去了
黄 河 入 海 流。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调整顺序——“入海流”就是“流入海 ”。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以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登 鹳
黄河入海(想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祝大家学习 更上一层楼 ! 谢谢聆听!
登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唐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jiǒng
谢谢大家! 祝大家更上一层楼 !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 应为别离多。



zhuī 隹


+ 小 =

què
①认结构
②找关键笔画
guàn què 鹳 雀
滕王阁
黄鹤楼
鹳雀楼
岳阳楼
王 之 涣
huàn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千古名句
穷: ①贫穷 ②穷尽,全部
欲:想要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二年级上册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诗词大意: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诗歌主题: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诗词大意: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
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诗歌主题: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人教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概括主题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以豪迈的气概, 描绘了万里山河雄浑的景象,揭示了“ 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 奋发向上的精神。
写法点拨
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 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 旨远,给人启迪。
拓展提升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
心灵感悟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 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 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随堂练习
资料宝袋
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人,唐 代著名诗人。他描写边疆风光 的作品很有特色。诗以《凉州 词》和《登鹳雀楼》最有名。
预习检查
1、流利、熟练、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会认、会写生字。
字词乐园
guàn què lóu
鹳雀楼
qiān lǐ mù
千里目
yì céng lóu
一层 楼
yī kào
依靠
yù qióng
欲穷
liú rù
流入
gèng shàng
更上
课文详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课文详解
图解结构
登鹳雀楼
白 日 / 依 山 尽, 黄 河 / 入 海 流。 欲 穷 / 千 里 目, 更 上 / 一 层 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优质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优质课件

走近作者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 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 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 风光著称。
主要作品:《登鹳Βιβλιοθήκη 楼》《凉州词》。书写指导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不会 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的所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谁能把这种景象完整地说出来?
傍晚的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落下去。
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的所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你想象中的黄河是怎样的?
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的所想
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看完、看尽 “千里目”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目” 就是眼睛,这里是指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 (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 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 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 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 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 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 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 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 鹳雀楼》。
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知道了: 只有站得_高___,才能看得_远___ 。
感情朗读,配乐诵读。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登 所见 鹳 雀 楼 所想
白日 黄河
壮阔,雄浑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积极 进取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诗意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诗意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诗意登鹳雀楼的诗意: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内容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

⑤欲:想要。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

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

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二年级语文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课古诗二首
一、《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向往。

二、《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这两首古诗都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学习这些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象,还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8 古诗二首
鹳雀:一种鸟,形状 像鹤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可上传鹳雀楼的图片)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
依:依靠 尽:消失
更上一层楼。
诗人王之涣站在鹳 雀楼上悟出了什么道理?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得更远一些,就要不断地去攀登更新的境界,追求更高的目标。 ——要想成就更大的事业,就要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远大的志向。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楼依 尽
黄河入海流
(可上传鹳雀楼的 图片)
(可上传山西省地图, 并在上面将黄河流经 山西省区域圈起来)
黄河入海流
(可上传黄河发源地、壶口 瀑布、黄河入海口的图片)
抬头看天——白日依山尽。 低头看地——黄河入海流。
想要 尽,达到极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看完千里之内的景色,怎么办?
如果想看到更远地方的景色,怎么办? 欲穷千里目?
遥望、观望、仰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瀑布吗?
(可上传三幅瀑布的照片)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看到的庐山瀑布,主要有什么特点?
烟炉 挂
独体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不是二首,全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