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赏析
宋词精选《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赏析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作者:冯延巳原文: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赏析这首词从字面看,是描写一女子对她游荡在外的丈夫久久不归既埋怨又难以割舍的缠绵感情。
从一开头的“行云何处去”到最后的“梦里无寻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终在怨嗟与期待、苦闷与寻觅的交织中徘徊。
作为一首优秀的闺情词,由于抒情的深刻与典型,往往容易唤起人们更广泛的联想,因而这首词中所抒发的“忠厚缠绵”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
词写闺怨。
上片以飘荡不归的行云,比作浪子。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这三句是闺中少妇的幽怨之词,表现出她对情郎的惦念。
这里以“行云”比喻在外四处游荡的情郎,非常形象贴切。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春将暮”字面上是指春光将尽,亦指女子的美好年华将逝,这两句为女子的自问自答之词,充满无穷悲叹:美好的春光将要逝去了,而情郎却仍不见归来。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百草千花”,用辞也典丽双关,暗中包括那些招蜂引蝶的女人,颇带鄙薄意识。
“香车”,代丈夫的行踪。
车子停在谁家树下,意指丈夫在谁处冶游。
这样写,既切合女主人公倚楼眺望的情景,又形象鲜明,情思宛转,耐人反复寻味。
下片则写闺中少妇的孤独与凄苦,她眼含泪水,倚立楼头,不免如痴如呆,独自念念叨叨。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她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外纵行放荡,心中是多么的悲伤呀。
“泪眼”写其忧伤;“倚楼”写她对丈夫的盼望;“频独语”三字,把女主人公那种伤心欲狂的精神状态清晰地刻画出来。
“双燕”两句是她的询问,她频频问那归来的双燕是否见到自己的夫君。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译文及赏析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译文及赏析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译文及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译文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注释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
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鹊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
”。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
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河畔:河边,岸边。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
”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冯延巳《蝶恋花》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赏析蝶恋花冯延巳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1.闲情:闲愁。
实际指爱情、相思。
2.病酒:饮酒过量,醉酒。
3.青芜:丛生的青草。
<韵译>春天悄悄来临了。
请看那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嫩柳,无不带来了春意萌动的消息。
然而,对于被恋情所困扰的人来说,万物的复苏同样也催发了心中沉埋的惆怅情绪。
于是词人就每日借酒驱愁。
但这又何补于事呢?这种铭心刻骨的痴情似乎是与身俱在的。
任你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
因此,就只能拖着瘦赢的身躯,伫立在风紧人静的小桥上,和那一钩孤凄的新月默默无言地相互对视……<评析>【赏析一】“谁道闲情抛掷久?”关于“闲情”,历代注家们有解释颇多,但多不甚明了。
叶嘉莹先生认为,闲情是“只要一闲下来就无端地涌上心头的一种感情”①,也就是一种无可名状的情思状态。
也许就连词人自己也无法为这徘徊不去的哀愁命名,只能名之曰“闲情”。
然而这“闲情”真的无法命名吗?真的没有确定的所指吗?如果单就这首词而不结合其他作品来看,把闲情解释为“忧来无方”的情绪,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待把冯氏全部词作读完,我们发现这“闲情”并非空无依傍,甚至可以确切地说,这闲情正是词人那排遣不去?欲拂还来的孤独感。
“河畔青芜堤上柳”以及“花前常病酒”告诉我们,此时正是浓春时节。
草正绿,花正红,满眼的绚烂和生机。
浓春,一如节日,本是人们共在的时间,但对天性敏感又正处孤独之境的灵魂来说,就是特别不幸的时间。
词人是孤独的,他因孤独而敏感,因敏感而使自己更易感受到孤独。
看到林间的戏蝶,看到空中的双飞燕,看到水中双宿双栖的禽鸟,他都会被刺激而反观自身的孤独: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柳永《蝶恋花》赏析参考

柳永《蝶恋花》赏析参考柳永《蝶恋花》赏析参考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蝶恋花》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之情,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
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
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
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
“拟把”、“强乐”三句辞意顿折,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
最后揭明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
“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
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别的伤感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阕采用了反问的句式,表达了词人对“闲情”的执着和无奈。
“谁道闲情抛掷久”,这句词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感慨。
它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追问。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这句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惆怅之情。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们情感最为丰富的季节。
然而,词人在这个季节里,却依然感到惆怅不已,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这三句词则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己的放纵。
为了消除这种闲情,词人每天都在花前饮酒,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容颜的衰老。
这种自我放纵的行为,实际上是词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对内心痛苦的缓解。
词的下阕进一步抒发了这种闲情愁绪,并将这种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情感更加深沉。
“河畔青芜堤上柳”,这句词描绘了春天里河畔的景象。
青芜满地,柳色如烟,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然而,这种景象并没有给词人带来愉悦,反而增添了他的忧愁。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句词是词人对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追问。
他不知道自己的新愁是什么,也不知道这种愁绪为什么会年年不断。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两句词描绘了词人独立小桥上的情景。
他在风中独自站立,衣袖被风吹满,周围是平林和新月。
这种孤独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寂寞和忧愁。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表达,深刻地描绘了词人内心深处的闲情愁绪。
词中的“闲情”不仅是指爱情上的烦恼,更是指人生的失意和感慨。
词人通过对这种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是冯延巳的代表作之一。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又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
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
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阕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抒发了主人公的愁绪。
他问道:“谁道闲情抛弃久?”意思是,谁说我已经把闲情逸致抛弃了很久?接下来,词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行为和感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愁绪。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这几句词的意思是,每当春天来临,我的惆怅之情依然如故。
我每天在花前饮酒,沉醉其中,甚至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日益憔悴的容颜。
在这里,“病酒”一词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因忧愁而借酒消愁的状态,“不辞镜里朱颜瘦”则表现了他对忧愁的执着和无奈。
词的下阕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愁绪。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几句词的意思是,河岸边的青草和堤岸上的柳树,你们可知道,我的新愁为何年年都有?这里的“新愁”既指春天的景色依旧,而自己的忧愁却没有减轻,也暗指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画面。
主人公独自站立在小桥上,风吹满袖,周围是平林和新月,人们已经归家,而他却还在独自承受着忧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忧愁的无奈。
词中的“闲情”并非真的闲适之情,而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忧愁和烦闷。
欧阳修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例如,上阕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花和酒的意象来烘托主人公的忧愁;下阕中的“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芜和堤柳以人的情感,使它们成为主人公忧愁的象征。
此外,词中还运用了对仗、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整首词更加富有韵律美和意境美。
欧阳修的《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词作。
它通过对闲情、忧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
《蝶恋花》诗词翻译赏析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一片芳心,千万缕的愁绪,人间竟然没有一处可以安置。
[出自]五代李煜《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黯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注释:
遥夜:深夜.亭皋:水边的亭子.皋(gao一声):沼泽.闲:悠闲.别作"闭",疑误.
乍过:才过.早觉:别作"渐觉".
约住:约束住,遮拦住.
淡月:不太亮的月光.
桃李:别作"桃杏".依依:鲜花盛开的样子.暗:悄悄.度,通渡:过去.春暗度:春天不知
不觉地过去.
芳心:花蕊.此处指人心.
名句: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①雨声风约住:雨声被风约束住,即风来雨止。
②蝶恋花:词牌名。
这两句是说,清明过后(词中有“乍过清明”句)的一个晚上,空中飘来几朵乌云,下起小雨;忽然一阵风过,吹散乌云,风来雨止,天上一轮明月,在朦胧的
云彩之中,来来去去。
雨过天清,淡月朦胧,白云来去。
写景如画,意味浓郁。
译文:
深夜散步于小亭沼泽边,才过清明节,但觉的已经是晚春了,几滴春雨被风约束散漫着,朦朦胧胧的月穿过云彩。
桃杏盛开的样子,春天悄悄过去,谁在逍遥,窃窃私语的谈笑着?一片芳心,千万缕的愁绪,人间竟然没有一处可以安置。
赏析:
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此词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赏析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枊,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
①闲情:闲散之情。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②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③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④青芜:丛生青草。
【译文】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5]
“谁道闲情抛掷久。
”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
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
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
“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
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
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
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
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
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
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
“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
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
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
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
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
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
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
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
“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
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
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