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公示语中的礼貌特征差异及公示语汉英翻译-精选资料

合集下载

公示语汉英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公示语汉英翻译及其翻译策略

学号:******************成绩:西安翻译学院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题目: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及其翻译策略*者:**指导教师王建娜专业班级08级商务英语4班院系外国语学院完成日期2011年3月公示语汉英翻译及其翻译策略武荣外国语学院08级商务英语04班(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A Discussion on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dIts StrategiesWu RongBusiness English Class 04, Grade 08,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摘要: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双语公示语的重要作用开始日渐显现出来,进而公示语汉译英的翻译也尤为重要。

英语公示语亦如雨后春笋般之趋势遍布于全国各车站、公园、景区等公共场合。

但英语公示语翻译却不尽如意,错译、乱译、死译等现象比比皆是,有时甚至出现拼写错误的现象。

本文总结了公示语汉译英翻译的特点,并对目前存在的翻译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

关键词:公示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frequ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come to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bilingual public signs becomesmuch more obvious so that the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The English public signs, like the trend of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spread allover the public places such as vehicle stations, parks, scenic spots, but the translation ofEnglish public signs is not satisfying and there are many terrible phenomena such as falsetranslation, careless translation , rigid translation and even spelling mistak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translation and puts forward to the public signs translating strategies.Key words: Public sign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ng strategies引言公示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实用语言,也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是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分析【摘要】不同民族的礼节方式不同,因此使用的礼貌用语也不同,这是文化背景、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差异的结果。

英语和汉语中的礼貌用语也不相同,这种语用上的差异会给翻译和理解过程造成一定的难度。

为此,本文结合所学经验,对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文化因素分析了造成语用差异的原因,希望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英语汉语礼貌用语语用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表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环境和风土人情。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关于礼貌的相关词语较多。

在英汉翻译或者交流中,很多学习者会将中文用词和礼貌习惯带到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很容易会引起文化冲突或者交际障碍。

语用差异是非常常见的,这需要学习者掌握重点,巧妙地转化礼貌用语,营造出更加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避免引发误解或者矛盾。

一、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1.致歉、致谢。

西方人所说的“Thank you”和中文中的“谢谢”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通常情况下,中国人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很少会说“谢谢”,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见外”的行为,因此一般会以更加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而西方人通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不管是服务生还是家庭成员,都会这么说。

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别人致谢说“Thank you very much.”时,中国人会下意识的回答“Never mind”,这样的回答会显得比较不合时宜。

另外,在对待上下级关系上,西方人不管是对上司还是同事的帮助,都会表示感谢,但是在中国人这里,为上级或者长辈办事是应该的,是不需要感谢的。

2.交际用语。

在中国,人们打招呼一般用“去哪儿”或者“吃了么”,这种话很显然是一种客套话,它的重点在于打招呼,而不是真的询问你要去哪里或者吃了什么饭。

公示语

公示语

公示语翻译体现的两大英汉语言差异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场合使用英文公示语越来越多,所以恰当得体的公示语翻译极其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在这类翻译中体现出来的英汉语言的表达方式及语用两方面差异,了解其中差异,才能恰当翻译公示语。

关键词:公示语;差异;表达方式;语用公示语,是一种给特定人群阅读、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它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经常能看到的路牌、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警示语、宣传语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包括游客、商人等走进中国,这时候,国内各个公共场所中具有标识性、指导性及警示性的英文公示语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译汉语的公示语宜遵循三个原则:统一,就是直接借鉴(借译)英语国家现成的惯用公示语,统一到国际惯例。

如;“打八折”就宜译为20% off,而不能译为80% discount;“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垃圾带走,不要残留”,直接采用现成的英语公示语Don’t litter 或No litter,即可达到功能对等,没必要直译。

简洁,按照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解释,简洁就是要求译文简单、明了、扼要、表达自然。

既要用词简洁,还要措辞精确,仅使用实词。

关键词、核心词汇,而一些虚词如冠词、代词、助动词等均可省略。

易懂,实质英译文的可读性,易被英语人士理解,尽量避免中式英语。

(刘法公、徐蓓佳,2008)这三个原则如果没有加以重视、遵循,那么就会使在公示语面前的外国人迷惑不解,弄不清楚意思。

这时英汉语言的差异就立刻显现出来了。

1.表达方式的差异中西方语言结构差异造成表达方式的差异。

汉语公示语多使用四字结构,形式对称而工整;而英语公示语则简单明了,尽量使用名次或名词性表达,避免选用动词或者句子。

如:市内公共汽车专用(City Buses Only),只需要三个单词就表明了意义;再如切勿回返(No reentry),庭院摊市(Yard sale),过街天桥(Overpass)等。

基于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分析

基于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分析

基于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分析发表时间:2018-05-25T16:18:38.013Z 来源:《知识-力量》4月上作者:周江阳[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与日俱增。

其中,旅游消费支出占整个国民消费支出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与日俱增。

其中,旅游消费支出占整个国民消费支出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经典旅游胜地,其公示语的标志作用是巨大的。

如果想建立一个国际化都市,其语言的翻译,对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起到的帮助作用不可小视。

例如我国的城市之一,北京,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期间,由于奥运会的参赛选手来源于各个国家,所以,公示语的翻译一定要恰当,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作为东道主,对公示语的翻译非常恰当,给来自各个国家的参赛选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特点;汉英分析整个世界均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阶段,所有国家都在谋求本国的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如果想跻身国际化发展行列,其公示语的翻译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示语的应用意义由于公示语面向的是全体公众,所以公示语具有透明化的特点。

因此公示语在规范社会群众的行为上具有重大意义。

当然,公示语的具体作用与其具体的公示内容和公示环境也是有关系的,例如,“禁止吸烟”“禁止停车”等公示语起到的便是警示作用,“前方学校减速慢行”等起到的便是提示作用,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公示语,其具有的共同作用便是给人们提供告知与便利,而翻译恰当的公示语,也会给在此旅游,或者经商的外国友人提供一个便利的语言环境,让其感受到来自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照料,同样,其他国家或者城市翻译合理的公示语,也会给我国的驻外华人提供帮助,由此可见,公示语起到的作用,是为了帮助我们快速熟悉一个陌生的领域,而公示语的汉英分析,无非也就是基于公示语所需要的特殊环境,来进行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转换,来满足特定群众的语言环境需求。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的 “面子”原则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的 “面子”原则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的“面子”原则摘要:每个正常的社会人都需要面子,但在汉、英文化系统中,人们追求和关注不同的面子并通过不同的礼貌策略维护面子,此文化差异也表现在汉、英公示语中。

在汉语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如果忽视英语读者的心理期待和面子需求,译文将出现“面子缺失”和“面子错位”等语用失误。

为有效解决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面子缺失”和“面子错位”问题,就需要在汉英转换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面子补偿”和“面子转换”。

关键词:公示语;面子;面子缺失;面子错位;礼貌策略近几年来,公示语英译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公众和翻译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例如,北京市曾发动市民对市内的公示语进行大规模的纠错活动。

与此同时,翻译界权威期刊《中国翻译》开辟了“公示语研究”专栏,公示语研究中心也在北京成立,不断有学者撰文在各种学术期刊上讨论公示语英译的各类问题,涉及拼写错误、语用失误、文化失当等。

笔者以为,公众的心理需求也应纳入公示语翻译研究的视野。

本文试图从公示语与公众“面子” 的关系入手展开讨论。

一、汉、英公示语中的“面子”差异依据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理论,面子是指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要面子”——即在公众中建立起自我形象——是每一个典型人的基本理性需求。

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前者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表达了个人的社会性需求;后者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表达了个体对自由、自主权的需求。

Brown and Levinson认为,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为了维持社会成员间的和谐关系,需要采取礼貌策略去避免面子威胁行为或减轻言语行为对面子的威胁程度,最大程度地维护他人的面子。

中西文化传统差异导致人们对面子的追求不尽相同。

英语文化传统一直强调民主、平等、自由,更尊重个人权利。

因而,西方人更关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消极面子”,表现在言语行为上就是尽量避免强加于人,即使是在向他人提供帮助或忠告时,也倾向于使用间接的表达方式和委婉的语气,给他人选择的空间和自由,换句话说,就是处处给别人和自己“留面子”。

浅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浅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 239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析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周树霞【摘要】公示语,顾名思义,也就是在公共场合出现的文化语言。

公示语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本文介绍公示语的应用功能以及英译方法,旨在传递文化信息,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

【关键词】公示语 翻译 文化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文化交流愈发频繁。

公共场合的公示语,翻译得体与否极大影响着地方形象,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素养,也成为中国走向国家世界的无形名片。

翻译得体的公示语会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提供帮助。

他们亦或是到中国学习、或是旅游、度假都会体会到衣、食、住、行、美食、娱乐等方方面面的悉心照顾,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

二、公示语的功能公示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几乎无处不在,如广告牌、路标、停车场、娱乐设施、服务场所等。

那么这些公示语的功能一样吗?进行汉英公示语翻译首先应当了解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公示语的功能又可分为显示性、警示性、营销性、激励性和颂扬性五种。

兹下各举其中例子陴便说明:1.显示性功能:显示性公示语提供周到的信息服务,指示或提示服务内容。

例如:租车服务(Car Rental),油漆未干(Wet Paint)。

2.警示性功能:警示性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或强制要求,常用命令、禁止、提醒或劝阻的语气叙述。

例如:站队等候(Stand in Line),残疾人专用(Handicapped Only)。

3.营销性功能:营销性公示语促进消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例如:今日特价(Daily Special)。

4.激励性功能:激励性公示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任务,号召或鼓励公众为此付出行动。

例如:只生一个好(One family, one child)。

5.颂扬性功能:颂扬性公示语为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而对特定的事件或人物给予祝愿和歌颂。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摘要:英文公示语的使用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公示语具有极强的功能性和交际性,现实中的公示语翻译必须立足于这一特点。

本文旨在运用目的论来分析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例子,提出公示语的翻译必须尊重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

关键词:公示语目的论文化1.引言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出现的起提示、指示或者警示等作用的符号或者文字。

它属于社会用语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交际场合,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建筑物、旅游景点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许多城市都在迈向国际化,公共场合使用英文公示语的现象日益频繁。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公示语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通常情况下,公共标志的语言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发达与否。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公示语汉英翻译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相继成立各专业委员会,同时也建立了“全国双语标识路牌纠错协作网”等网站,目的在于指导如何规范公示语翻译,因为公示语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不仅会给外国人带来不便利,还会给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以弗米尔的“目的论”的指导,采取文本分析的方式,例举并分析公示语汉译英中的错误例子,尝试性提出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2.目的论作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一大译学流派,目的论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代表人物-- 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的理论框架》一文中首次提出翻译不能只看重形式,而应该注重文化与交际功能的目的论。

目的论学派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种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因此,有别于传统翻译理论对原文本的注重,目的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目标文本。

目的论有三大法则:2.1目的法则根据“目的决定手段”原则,翻译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目标文本用户的情况和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

进行任何项翻译活动之前,译者都必须立足于客户或者目标文本使用者的感受,也就是说,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不是参照原语环境,而是必须依据目标文本的用户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定。

论公示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论公示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论公示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公示语双语翻译是每个城市对外宣传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能够鲜明得表现出一座城市的软文化实力。

英译公示语时,我们需要了解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避免社交环境下的语用错误,才能展现出公示语应有的功能。

本文分析了公示语翻译的常见语用错误、过度翻译现象,总结了翻译公示语的方法策略,规范正确的公示语翻译对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

标签:公示语;语用错误;过度翻译;翻译策略一、引言公示语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是一种公开面向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指示性文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公示语随处可见,被广泛使用在路标、广告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概况等地方。

公示语是国际化城市、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参观者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如果对公示语有任何误解、滥用,都可能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翻译不当可能影响到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形象以及对外交流,并可能对外国游客造成许多不利影响。

在公示语翻译的实践中,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公示语的特点。

二、汉英公示语翻译常见的错误类型公示语常见的翻译错误类型有:过度翻译,语用失误等。

(一)过度翻译过度翻译是指忽视了翻译的基本原则,尊重原文。

公示语过度翻译的字面表现有:(1)词汇过度翻译Over-translated:翻译超出了原先的信息量,就会显得冗余、重复。

比如说:注意安全CAUTION DANGER;正确译法应该是CAUTION,这一词本身就代表了让人对于危险要小心谨慎,不需要再译出一个重复意义的词。

英汉语言的差异性,通常会造成公示语翻译时词汇层面上的累赘重复(Wordy)。

根据The free dictionary 的释义,此处的Wordy可理解为:包含公示语意义的词汇量超过所需词汇量。

少数单词即可达意,但追求词汇形式的对等而不注重文化语境的要求,采用了生硬重复的译法。

词汇过度翻译常常表现为同义词或叠词、行政区域名称以及某些介词的生硬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公示语中的礼貌特征差异及公示语汉英翻译一引言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语言,由于文化价值观念不同,礼貌的表达方式和衡量标准存在着很大差异。

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是指示对方做事的言语行为,也就是Leech所说的指示性言语行为,用来实施诸如请示、提示、命令、警告、建议等言语行为。

公示语的功能特性决定了公示语,特别是表示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的公示语会影响别人的体面,因而在实施这些言语行为时,会运用各种礼貌策略来满足公众对体面的需求,而不同文化价值观会在礼貌准则的选择、礼貌方略的侧重、礼貌程度等级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二英汉公示语中的礼貌特征差异1 礼貌准则的选择Leech的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活动中,把礼貌的信念或惠及他人的信念的表达提高到最大限度,而把有损于他人的信念的表达减到最小限度。

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即:得体、慷慨、赞誉、谦虚、一致、同情准则。

贾玉新认为,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以平行或平等关系为取向的西方社会来说,个人利益、个人权利、隐私、个人自由、个人领域、个性解放或自我实现,都被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在向别人实施“指示性”言语行为时,人们会尽量减少语力之强迫性,减少对别人消极的影响,使语气更加委婉、客气。

“得体准则”是人们常遵循的准则。

如: 例(1):For your protection ID is required for all credit card & check.这则英文公示语为了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表明了提出“出示身份证”这样的要求是为了维护受众自己的利益,这里选择了“得体准则”,也就是尽量减少对别人的损失,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利益,因而提高了这则公示语的礼貌程度。

相比之下,中国社会受传统“差序格局”或等级观念的影响,人们遵循“上尊下卑”的法则,什么人有权力或适合向别人提出“命令”、“建议”、“劝告”、“提醒”、“警告”等,而且什么人处在无条件地接受或完成这些行为都是受社会规范制约的。

所以在实施“指示”言语行为时,无需“委婉”、“间接”、“迂回”,只要直陈其指示(一般惯用祈使句)。

例(2):请出示证件。

此类汉语公示语语气直接,提出这样的要求无需向公示语受众提供任何理由,只用了“请”字以示礼貌,这是中国文化常使用的“卑己尊人”的“谦虚准则”。

习惯于中国文化的汉语公示语受众不会认为这不礼貌,他们认为按照要求去做是应该,但是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将这一公示语翻译为“Please show your ID.”对于西方的受众来说,就会显得语气强硬,不易被他们接受。

2 礼貌方略的侧重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论认为,如果人们在交际中要相互合作,说话时就要在保留尊严方面进行合作。

为了保护自己的颜面,同时又使对方的面子不受威胁,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恰当的面子方略。

他们将面子方略分为正面礼貌方略与负面礼貌方略。

在西方文化中,公示语所实施的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言语行为,如忠告、建议、要求、警告等,被认为干涉了他人的自由,因而比较注重消极面子的维护,常常使用一些消极礼貌策略,而在汉语言文化中,提示性公示语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如给别人提出忠告或提醒等被认为是有利于听话人的,听话人不会觉得损害了自己的面子。

同样,限制性和强制性公示语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由于汉语言文化中的重集体、轻个人的观念,人们认为实施公示语言语行为的一方,如政府部门或服务机构有权利这样做,公众也有责任和义务遵守,因而,这些言语行为对公众的消极面子不构成或只构成很小的威胁。

这就是汉语公示语主要使用积极礼貌策略的原因。

试分析下面的两则公示语:例(3):Please buy your ticket before you travel, otherwise you may have to pay a Penalty Fare (at least 20 pounds).例(4):乘车前请买票,违者必罚。

比较分析这两则公示语可以发现,英语的公示语较汉语的公示语语气更加缓和,语力的强迫性不如汉语,这主要是因为英语的公示语中使用了情态动词“may”,给“指示”的接受者留有选择余地,更加礼貌地使“指示”接受者更乐于接受这样的提示,而不是将这样的“指示”强加于他们,这实际上是采用了“负面礼貌”策略。

而汉语公示语中的“违者必罚”,相对于“you may have to pay a penalty fare”来说,语气则显得直截了当,显然“指示”的发出者没有考虑接受者的消极面子是否需要维护,认为按照这个“指示”去做是人们应尽的责任,构不成对负面面子的威胁,所以只使用了积极礼貌策略,用“请”字来满足公众的积极面子需求。

可见,英语公示语更注重使用负面礼貌方略,而汉语公示语更注重使用正面礼貌策略。

在翻译这样的公示语时,要充分考虑上述文化差异,否则译文就会变得不够礼貌,而威胁到英文公示语受众的消极面子。

3 礼貌程度等级的不对等不同语言表达方式有不同的礼貌表达程度之分。

Leech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礼貌程度的语用等级:损益程度等级,选择程度等级和间接程度等级。

按照此语用等级方法分析下面的公示语:例(5):Please be advised that all coach drivers are to pick up or drop off passengers at the bus stop along Marylebone Road and not to enter Glentworth Street required by the local authority.这则英文公示语中,“指示”的发出者是地方当局,对长途车的行驶路线提出了限制。

但是为了减少对公众消极面子的影响,“指示”采取了消极礼貌策略――使用“be advised”给公示语受众留下选择的余地,使他们对有损于自己利益的行为有了选择余地,因而提高了这则公示语的礼貌程度等级。

英语公示语即使是限制性的,常常也具有较高的礼貌等级。

与之相比,汉语常用“请勿”、“不得”、“禁止”这样的句式表示限制、警示,这类公示语对中国公众的面子不造成伤害,不需要使用礼貌策略。

如果不区分语境,一律将“请勿”、“不得”、“禁止”等对应地翻译为“Please don’t”、“be not allowed”、“be prohibited”或“No doing/noun”,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会造成汉语公示语与英文译文在礼貌等级上不对等的情况。

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不同语言中的礼貌等级不同,翻译时应当注意使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译入语具有与源语相同的礼貌等级。

三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英汉公示语中的礼貌特征差异,给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带来很大困难,以下针对礼貌特征差异,从跨文化角度对公示语的翻译提出几点策略:1 反说正译策略汉语表示限制性和强制性的公示语常使用“请勿”、“禁止”、“不得”,生活在汉语言文化中的受众并未感觉自己的消极面子受到威胁,但是译为英语时,如果一律采用“No +doing/noun”、“Don’t + do ”的句型,会使英语公示语受众感觉语气太强硬。

如果利用反话正说的翻译策略,既可以使公示语受众的消极面子得到保护,又表达了限制、制止的信息。

例如: 例(6)请勿践踏草地。

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而不译作:Don’t step on the green grass.)2 功能转换策略汉语公示语中常见的“禁止……”“不许……”等句式的限制性和强制性公示语,在英语中却常运用被动式、非人称表达和名词短语来表达。

因此,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英语公示语受众的文化背景,根据具体情况,把限制性和强制性功能的公示语变为提示性功能的公示语,以此来降低对公众消极面子的威胁。

如“宾客止步”可以译为“Staff Only”,而不必是某些场所翻译的“Don’t Go Further”,将“此处禁止饮酒”译为Alcohol Free Zone,将“请勿讨价还价”译为Fixed price,都是将公示语的限制性功能转化为指示性功能,实现了公示语对公众的限制作用,同时又维护了公众的消极面子。

3 句型转换策略根据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公示语汉英翻译时,汉语语言特征只作为参考就可以,译文不应受原文语言形式的局限。

为了减少公示语,特别是限制性、强制性公示语语力的强迫性,可以将汉语的祈使句翻译为英语的名词性短语或陈述句。

如:请勿打扰!译为:Room in Use.卷门请保持关闭!译为:This roll-up door must remain shut.这种方法与上文提到的功能转换策略相辅相成,随着祈使句翻译为陈述句,语气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命令变为陈述,大大减少了语力的强迫性,达到了礼貌的效果。

4 增补策略增补策略是指为使公示语更为礼貌,通过挖掘原文的深层含义,填补满足西方文化礼貌所要求的、必要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从而使译文的意义明显超过原文,如可增加对别人提出限制或要求的理由,增加向别人表示感谢或表达歉意的词语,增加给别人留有选择余地的词语。

“请使用购物筐”可增译为“For your convenience, please use shopping baske ts.”“电梯维修,暂停使用”可增译为“Escalator Out of Service. Please Accept Our Apologies Regarding this Inconvenience.”四结语公示语的翻译过程是语言与文化共同作用的过程,礼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翻译过程中,礼貌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公示语的效果,影响到各种文化背景人群的交流和交往。

要翻译好公示语,译者必须熟悉英汉两种文化,熟悉两种语言的礼貌特征和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翻译出符合译入语受众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公示语,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09BYY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