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23-24单元

合集下载

走进文言文23 24单元

走进文言文23 24单元

走进文言文23 24单元走进文言文23-24单元曹竹虚族兄遇鬼译文曹竹虚说:他的堂兄从安徽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便受邀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

朋友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

?曹兄不管,一定要住下。

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

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

曹兄完全不怕。

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

他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摘下自己的头放到桌子上。

曹兄又笑着说:?有头的我都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一下子消失了。

待到他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

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

刚露出它的脑袋,鬼就唾骂道:?又是那个扫兴的东西吗??鬼最终没有进去。

词求解1族兄:堂兄。

14亦:也,也是。

2歙:古地名,今安徽境内。

15何:怎么,为什么。

3延:邀请。

16足:够得上,值得。

4是:这。

17案:几案,矮长桌。

5魅:鬼。

18技:技艺,本领。

6蠕蠕:小虫爬动的样子。

19穷:穷尽,完结。

7乃:原来就是。

20倏(shū):快速,极快。

8殊:很。

21再:第二次。

9作:搞,展开工作或活动。

22甫:刚。

10状:......的样子23辄:就11犹:副词。

24唾:轻视,鄙弃12还,仍然。

25竟:最终13但:只是。

句子暮欲下榻其中。

天色晚时想住在这里忽披头散发吐舌,并作缢死状。

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

鬼技穷,倏然灭。

鬼的招数抢尽了,一下子消失了。

疑鬼译文姓毛的人是浙江一带的人。

当时他正逢雨在晚上赶路,左顾右盼的,心中非常害怕。

忽然一个人从后面赶上来,说没有准备伞,请求借他的伞一同走。

毛氏没有办法,勉强答应了他。

两个人沉默了很久。

毛氏怀疑这个人是鬼。

到桥上时,便将他挤了下去,急忙狂奔离去。

没过多久,天微微亮,一个卖饼子的店铺开门了,(姓毛的人)便进了这家饼店,身体发抖。

6-7年级走进文言文 第4单元

6-7年级走进文言文 第4单元

实词“去”。

甲骨文(去)(大,人)(囗,村邑),人()跨步离开村邑()。

因此“去”的本意是“离开”,如本文中的“令贩者取钱去”。

离开之后就会产生“距离”,如“西蜀之去南海”。

如果不是主动离开,而是被动离开,则翻译为“去除”,如“去死肌,杀三虫”。

此外“去”还可译为“过去的”,如“去年天气旧亭台”。

参考答案19.【实词训练】知:主持、掌管的:确实为:是绐:欺骗至:极、最引:带领、带着谕:告诉率:带领阴:偷偷地、暗地里以:把良:很【虚词训练】之a:代词,指钟之b:代词,指盗贼【语法训练】①A②引囚立钟前:(陈述古)带着囚犯在钟前面站着。

20.【实词训练】即:立即对:回答系:是命:让/命令宛然:清楚的样子为:是令:让去:离开【虚词训练】乃a:是乃b:于是、就【语法训练】①状 A B②次晨相哄鸣于官:第二天早上相互争吵着去向官府告状。

21.【实词训练】异:对……感到惊奇步:步行为:做导:向导挈:提汤:热水未几:不久,一会儿适:到……去为:被渊:深水池乃:是斤:斧头并:一起【虚词训练】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语法训练】①B B 在路上 B A (肩)挑②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在路上看见两人肩挑两个竹筐到市场上去。

22/23.【实词训练】22.为:担任、做令:县令邑:县、乡称:声称、谎称活:使……活果:果然23.戏:娱乐、开玩笑亦:也更:又除:去除便:就【虚词训练】因a:介词,趁机因 b :副词,于是、就【语法训练】①状 A B②讼于官:向官府提出诉讼(或向官府告状)。

24.【实词训练】苑:花园方:将要食:吃向:之前、以前与:给易:容易俱:都【虚词训练】耶:助词,表疑问语气耳:助词,表陈述语气【语法训练】①宾属下 B 使……破(弄破) A②令破鼠矢:让(属下)弄破老鼠屎。

参考译文19.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一个富人遭到了盗窃,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盗贼。

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某座寺庙里有一口钟,能辨认盗贼,特别灵验。

中考语文资源:九年级第十三单元《走进文言文》

中考语文资源:九年级第十三单元《走进文言文》

中考语文资源:九年级第十三单元《走进文言文》《走进文言文》九年级第十三单元(说明:原文中加“()”的文字是补充注释,译文中加“()”的文字是理解中的补充内容)阅读许允之妻训练1.班昭续《汉书》2.浙东愚妇3.农妇斥神4.孝丐5.华隆获救阅读许允之妻【原文】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②,魏明帝③遣虎贲④,收⑤之。

其妇出诫曰:“明主可以理夺⑥,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⑦。

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检验核对],为称职与不(fǒu)?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⑧,皆官得其人⑨,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10)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妇自若,云:“勿忧,寻(不久)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此文中的(10)是注释]【注释】①吏部郎:吏部的长官。

②多用其乡里:任用了他很多同乡人。

③魏明帝:指三国时魏国皇帝曹叡(ruì,同“睿”)。

④虎贲(bēn):武士。

⑤收:逮捕。

⑥夺:争。

⑦举尔所知:这是一句古语,意为推荐你所了解的人。

⑧检校:检验核对。

⑨官得其人:官府得到了合适的人选。

(10)诏:皇帝的命令。

【译文】许允做吏部的长官,多任用他同乡的人,魏明帝派武士把他抓了起来。

他出门时妻子告诫说:“英明的国君可以用道理跟他争论,难以用感情去请求(宽恕)。

”到宫中后,皇帝为核实此事而审问他,许允回答说:“(古语有)推举你所了解的人。

我的同乡人,我了解他们。

皇上可检验核对他们是不是称职。

如果不称职,我甘愿受那罪过。

”经检验核对,(凡许允所推荐的同乡人)都是官府中合适的人选,于是皇上便释放了(他)。

许允的衣服被扯坏了,皇帝下令赐(给他)新衣。

当初许允被抓时,全家号哭。

他妻子神态自若,说:“不用担心,不久就会回来。

”(她叫人)煮小米粥等待。

不多时,许允(果然)回家了。

训练1.班昭续《汉书》【原文】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死),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完成)而卒。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21-3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21-3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21-30,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11~20单元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1 第21单元 51.1 揠苗助长 51.2 砚眼 61.3 农夫耕田 71.4 稚犬 81.5 鷧鸟中计 92 第22单元 102.1 枭将东徙 102.2 世无良猫 112.3 河豚之死 122.4 刻舟求剑 132.5 鹬蚌相争 143 第23单元 173.1 曹竹虚族兄遇鬼 173.2 疑鬼 173.3 畏鬼致盗 183.4 畏影恶迹 193.5 鸲鹆噪虎qú yù zào hǔ 204 第24单元 214.1 孟母戒子 214.2 孟母不欺子 224.3 秦西巴纵麋 234.4 屠夫杀狼 234.5 郢书燕说 255 第25单元 275.1 陶侃尝出游 275.2 木屑竹头 275.3 墨子怒耕柱子 29 5.4 李存审诫子 295.5 芒山盗临刑 316 第26单元 336.1 读书与作文 336.2 卖瓜减字 336.3 修改一法 346.4 歧路亡羊 356.5 二叟钓鱼 377 第27单元 397.1 张飞横矛当阳桥 39 7.2 次非斩蛟 397.3 溺鼠 417.4 鸡感恩 427.5 猫儿索食 428 第28单元 448.1 刘道真戏谑 448.2 唐明皇赐名 448.3 偷鸭求骂 458.4 何梅谷之妻 478.5 庸医 489 第29单元 499.1 马诉冤 499.2 楚人有担山鸡者 50 9.3 某甲夜暴疾 509.4 涸泽之蛇 519.5 盗牛者强辩 5210 第30单元 5410.1 于令仪诲人 54 10.2 乡人藏虱 5510.3 别字秀才 5610.4 画鬼易 5610.5 吹牛 57【汉语注音】yà miáo zhù zhǎng成语典故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茫茫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同“余”)(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文学常识】《论语》是__儒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__的一部书,共20篇。

它与《__大学__》《__中庸__》《__孟子_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_丘__,字__仲尼__,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_儒__家学派的创始人。

【知识积累】1. 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1)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

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次。

今义:数词,三。

(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3.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按时。

(2)动词用作名词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走进文言文22单元

走进文言文22单元

《枭将东徙》枭(xiāo):同“鸮”(xiāo),又称鸺鹠,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

东徙:向东迁徙。

东:动词,指向东。

徙(xǐ):迁移鸠(jiū):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子:你,对方的尊称。

将:打算、准备。

安,哪里。

之,去。

故:原因。

皆:都,全部。

恶(wù):厌恶,讨厌。

以:所以。

更(gēng):改变。

犹:还是。

逢:遇到。

何:什么。

译文猫头鹰遇到斑鸠。

鸠问它:“你将要到哪里去?”猫头鹰答到:“我将要向东迁移。

”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答到:“(因为)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

”斑鸠说:“你只要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你如果)不能改变叫声,即使你搬到东边去,你的叫声仍然会被人讨厌。

”启发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和缺点,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世无良猫》(1)某:某个人;有一个人。

(2)恶:讨厌;厌恶。

(3)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破:倾尽(4)厌:满足。

(5)以:用。

(6)腥膏:鱼和肥肉。

腥:代指鲜鱼。

膏:肥肉。

(7)罽:(jì)(罽蒘)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似芹,可食,子大如麦粒。

俗称“鬼麦”。

毡罽:毡子和毯子。

(8)且:并且。

(9)率:大都。

(10)故:缘故。

(11)益:更加。

(12)暴:凶暴。

横行不法。

(13)遂:于是;就。

(14)逐:驱逐,赶走。

(15)蓄:养。

(16)以为:认为。

句子餍以腥膏:用鱼和肥肉喂养。

腥:鱼;膏:肥肉。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凶暴。

暴:凶残。

以为天下无良猫也: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猫吃得饱饱的,而且过着安安稳稳的生活,大都不捕鼠了。

译文有个人憎恨老鼠,倾尽所有的家财讨得一只好猫。

用鱼肉喂养,用棉垫、毯子给猫睡。

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此更加凶暴。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6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26单元译文

【第二十六单元】赵括纸上谈兵【原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①言兵事,奢不能难(nàn ,指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②,而括易言之③。

使赵不将括即已④,若必将之,破(使……破,使……失败)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⑤,悉更约束⑥,易(调换)置军吏⑦。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奢:赵奢;赵国名将。

②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有生命危险的场所。

③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④使赵不将括即已: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当将领也就算了。

⑤廉颇:赵国名将。

⑥更约束:改变纪律。

⑦军吏:军官与文职人员。

⑧奇兵:行动变幻莫测的军队。

⑨绝:截断。

⑩坑:活埋。

【译文】赵括从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打仗的事,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跟他匹敌。

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谈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认为他学得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原因,赵奢说:“打仗,是有生命危险的场所,听赵括把它说得很轻易。

如果赵国不让他担任将军也就算了,假使一定要让他做将军,使赵国失败的一定是赵括。

”……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后,全部更改了纪律,调换了军中官吏。

秦将白起听到这些后,出奇兵,假装失败逃跑,而绝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括的军队一隔为二,(于是赵军)上下离心,(赵军被包围了)四十多天,士兵饥饿,赵括率领精锐士兵亲自上阵搏斗,秦军杀死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军队就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1善诵掌船法【原文】曩有(从前)大长者①子,与诸(众)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掌船方法,语(yù,告诉)众人曰:“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已(后),深信其语。

既(已经)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卒(死)。

时长者子即代处。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

沪教版预初走进文言文17-24单元答案第十七单元【阅读】刘庭式娶盲女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

(山东人刘庭式未考中科举时,父母商量准备娶他同乡人的女儿,后来双方已说定婚事,但尚未送聘礼。

)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

(刘庭式考中了科举,那女子因为疾病,两眼瞎了。

)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

(女家是种田人,很贫困,不敢再提婚姻的事。

)或劝纳其幼女。

(有人劝刘庭式娶对方的小女儿。

)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久矣。

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刘庭式笑着说:“我心里早已答应她了。

虽然眼瞎了,难道能违背我最初的心愿吗”)卒娶盲女,与之偕老。

(刘庭式最终娶了盲女,跟她和好到老。

)【训练】1.寒云门与盲女偕老项城韩云门,名堳,聘戚氏女,未几,两目失明。

(河南项城有个人叫韩云门,又叫韩堳,与姓戚人家之女约定婚姻关系,没多久,戚家之女双目失明。

)戚谓韩郎年少能文,必成远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悔婚而终女子于家。

(戚家认为韩云门这男儿年轻而又能读书作诗写文,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而自己的女儿双目失明,无法与他相配成双,想解除婚约,让女儿终身在家中。

)韩之父母将许之,云门毅然不可,如礼迎娶以归。

(韩云门的父母将同意戚家悔婚的要求,韩云门坚决不同意,按照礼数将她迎娶到家。

)戚不得已,媵yìng以美婢。

(戚家没其他办法,把一个漂亮的侍女作陪嫁)云门曰:“人情见则欲动,不若无见,以全我居室之好。

”遂遣婢还。

(韩云门说:“人们见到美婢,感情就要激动,不如不要相见,用来保全我夫妻的和好。

”于是打发那位漂亮的侍女回去。

)后于壬子出为教谕。

(后来在清康熙十一年,韩云门出任掌管教育、祭礼的官吏。

)挚妇偕行,伉俪无间。

(携带妻子同行,夫妻亲密无矛盾)豫人称其笃行,以为宋之刘庭式再现于今。

(河南当地百姓称赞他做人忠厚,认为宋朝刘庭式再次出现在今天。

)【练习】1.聘戚氏女(氏,姓)2.戚谓韩郎年少能文(谓,认为)3.必成远器(远,大)4.非偶也(偶,相配成双)5.如礼迎娶以归(如,按照)6.遂遣婢还(遣,打发)7.豫人称其笃行(笃,忠厚)8.人情见则欲动(人们见到美婢,感情就要激动)9.以全我居室之好(用来保全我夫妻的和好)10.挚妇偕行,伉俪无间(携带妻子同行,夫妻亲密无矛盾)2.孙泰孙泰者,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竹虚族兄遇鬼译文曹竹虚说:他的堂兄从安徽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便受邀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

朋友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

”曹兄不管,一定要住下。

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

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

曹兄完全不怕。

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

他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摘下自己的头放到桌子上。

曹兄又笑着说:“有头的我都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一下子消失了。

待到他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

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

刚露出它的脑袋,鬼就唾骂道:“又是那个扫兴的东西吗?”鬼最终没有进去。

词解1族兄:堂兄。

14亦:也,也是。

2歙:古地名,今安徽境内。

15何:怎么,为什么。

3延:邀请。

16足:够得上,值得。

4是:这。

17案:几案,矮长桌。

5魅:鬼。

18技:技艺,本领。

6蠕蠕:小虫爬动的样子。

19穷:穷尽,完结。

7乃:原来是。

20倏(shū):迅速,极快。

8殊:很。

21再:第二次。

9作:做,进行工作或活动。

22甫:刚。

10状:......的样子23辄:就11犹:副词。

24唾:轻视,鄙弃12还,仍然。

25竟:最终13但:只是。

句子暮欲下榻其中。

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忽披发吐舌,作缢死状。

那女子忽然披散头发吐出长舌,装成吊死鬼的样子。

鬼技穷,倏然灭。

鬼的招数出尽了,一下子消失了。

疑鬼译文姓毛的人是浙江一带的人。

当时他正逢雨在晚上赶路,左顾右盼的,心中非常害怕。

忽然一个人从后面赶上来,说没有准备伞,请求借他的伞一同走。

毛氏没有办法,勉强答应了他。

两个人沉默了很久。

毛氏怀疑这个人是鬼。

到桥上时,便将他挤了下去,急忙狂奔离去。

没过多久,天微微亮,一个卖饼子的店铺开门了,(姓毛的人)便进了这家饼店,身体发抖。

老板问他这是怎么了,他说遇到了鬼。

不久,又有个人来到这家店,浑身湿透了,自称被鬼推了掉到了河里。

两人相互看着,哑然失笑。

字词1毛氏:姓毛的人。

12假:同“借”2越:今浙江一带。

13强:勉强3值:适逢,正赶上。

14良:很4行:走路。

15狂走:狂奔5悸:心里害怕。

16未几:不久6夜:在夜里。

17启:开7自:从。

18所以:表原因8及:赶上。

19肆:店铺9言:说。

20具:准备10具:准备。

21遂:立即11乞:请求。

整句忽一人自后及,言未具伞,乞假之而同行。

翻译:忽然一个人从后面赶上来,说没有准备雨具,请求借他的伞一同行走。

遽狂走而去。

翻译:急忙狂奔离去。

启发两人都以为遇上了鬼,事实上并不是鬼。

世上没有鬼,猜疑过了头,就会疑神疑鬼。

畏鬼致盗译文有一个怕鬼的楚国人,他听到枯叶落地与蛇鼠爬行的声音。

没有不认为是鬼来了。

小偷了解到这一点,便乘着夜晚潜伏在墙边装作鬼叫。

(楚人)心中恐慌,不敢瞟一眼。

像这样四五次,然后进入他的房间,偷光了他家收藏的宝物。

小偷骗他说:“这的确是鬼拿去了。

”他虽然有些疑惑,但暗地里却认为讲得对。

因此,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拿了出来也总认为是鬼偷了给他的,不相信是偷的。

郁离子说:“以前赵高诬陷蒙恬将军,应为秦二世的畏惧所以轻微地触动他。

秦二世心中已经怀疑了,所以压抑他的请求来激怒蒙恬,又煽动他的愤怒来刺激秦二世。

(赵高)知道李斯有谏言,就揣摩他的的想法先告诉秦二世,多次没有不成功的。

所以君臣之间的猜忌不可缓解了,虽然告诉他(秦二世):“赵高确实做了这事。

“(秦二世)不相信。

所以说,谗言不会自己来,因为猜疑而来。

离间不会自己来,凭借空隙进入。

由于聪明先被蒙蔽了。

词解1.荆(jīng):楚国。

6.诳(kuáng):欺骗2.垣(yuán):墙壁下。

7.蔽(bì):蒙蔽3.《郁离子》:明朝刘基馔。

8.宵:夜里4.谗(chán):谗言。

9.明:智慧5.间:挑拨离间。

10.致:送给,给予:致仕(退休)。

致辞。

致电。

致力。

致哀。

致命。

招引,使达到:致病。

致使。

以致。

专心致志。

意态,情况:大致。

别致。

景致。

兴(x宯g )致。

细密,精细:致密。

精致。

句子1.莫不以为鬼也。

翻译:没有不认为是鬼来了。

2.惴,弗敢睨也。

翻译:楚人心中恐慌不安,都不敢瞟一眼。

3.空其藏焉。

翻译:偷光了他收藏的财物。

4.纵物出于盗而以为鬼窃之。

翻译: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找了出来他也还认为是鬼偷的。

畏影恶迹译文有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足迹,为了抛弃它,便快步跑起来。

可是跑得越快,脚印越多,影子追得越紧;他自己认为还是跑得太慢了,于是拼命地跑不停止,终于力竭而死。

他不知道,只要走到阴暗的地方停歇,影子就没了,停下来,足迹就没有了,也太愚蠢了。

注释1去:除去,去掉。

9尚:还2走:跑。

10迟:慢,缓慢3举:抬起。

11绝:断,断绝4愈:更加,越发。

12处:停留,止息5数(shuò):屡次,多次。

13休:停止,结束6而:表示承接。

14静:静止不动7迹:脚印。

15息:消除8疾:快。

成语"口诛笔伐"的意思: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词语释义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世上没有鬼,猜疑过了头,就会疑神疑鬼。

鸲鹆噪虎译文有座山叫女几之山,喜鹊都喜欢在这里筑巢。

有老虎出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八哥鸟听到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喜鹊答说:“它一吼叫起来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

”然后问到八哥鸟,八哥鸟竟无法应对。

寒鸦笑道:“喜鹊的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忌恨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词语注释(1) 女几之山:虚构的山名。

(9) 畏:畏惧(2) 乾鹊:喜鹊,因其厌湿喜晴,故叫乾鹊。

(10) 故:所以(3) 朴蔌:树名,此指树丛。

(11) 何以噪为:为何鼓噪呢(4) 出:出没。

(12)噪:乱叫(5) 集:聚集。

(13)颠:覆盖(6) 鸲鹆:八哥鸟。

(14)无以:没有什么可用来(回答的)(7) 鹎鶋:寒鸦。

(15) 对:回答(8) 末:树梢。

(16)忌:忌恨启发这是一则寓言,作者讽刺了那些没有目的与主见,盲目地模仿他人的人,告诉人们要会独立思考。

孟母戒子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

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

”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说:“我把布剪断了,还能继续织吗?"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注释(1)少时:小时候(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

(3)方:正在。

(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4)织:织布。

(10)引:拿来,拿起(11)裂:割断(5)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

(12)戒:告诫(6)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

乃:于是,就。

复:再,又。

进:背诵下去。

(7)渲:这里指“遗忘,忘记”之意。

(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自是:从此。

启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故事也同时告诉我们: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因为长辈总是为我们好。

这篇短文主要讲(熟读成诵)的重要性。

孟母不欺子译文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

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杀猪干什么?”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

”马上母亲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

现在孩子正好有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

词语解释1、适:正好。

11、明:表示,证明2、豚:猪。

12、欲啖汝:要给你吃3、少:年少时。

14、明不欺也:证明她没有欺骗4、何为:为什么。

15、割:切肉5、啖:给……吃。

16、妊:怀6、汝:通假字,同“你”,意思如今。

17、席不正不坐:正:端正7、是:这。

18、割不正不食:正:位置居中8、信:诚实,真实。

9、乃:于是,就。

10、席:坐席。

13、今子适有知而欺之,是教子不信也:如今孟子刚有知识我就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诚实啊。

启发家长是孩子的首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对自己的言行应当注意,‘言必信,行必果’秦西巴纵麑译文从前鲁国有一名贵人孟孙,猎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把它带回去。

幼鹿的母亲跟着秦西巴并啼叫,秦西巴听它叫得哀伤,将幼鹿放还给母鹿。

小鹿跟随着母鹿离去了。

孟孙生气地说:“我猎到一只小鹿,你却把它放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秦西巴说:“只是不忍心罢了。

”孟孙赶走了秦西巴。

过了一年,孟孙把秦西巴提升为了太子傅。

左右的侍从说:“秦西巴对您有罪,今天又让他当太子傅,为什么?”孟孙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怎么会伤害我的儿子呢?”注释1猎:打猎。

9安:哪里2麑(ní):小鹿。

10诚:的确3使:派,命令,让。

11窃:私自4持:拿着。

12但不忍耳:只是不忍心罢了。

忍:忍心5烹:烧,煮。

13逐:赶走6其:他的。

14居:过了7啼:啼叫。

15太子傅:太子的老师;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8纵:放走。

16以为:把……当作启发1我们要知人善用。

2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3知错就改。

4不计个人恩怨。

5自己认为正确就不要怕得罪人屠夫杀狼译文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

狼从草席中把爪子伸了进去。

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

可是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

屠夫只有一把一寸不到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

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这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

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胀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伸直不能弯曲,嘴张大闭不上。

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词语1、行室:搭建在野外的临时房子。

12、令:让14、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移,改变2、傍:通“旁”13、迥: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3、苫(shān):用草编织的席子。

此指挂在窗户上的遮风挡雨的草帘。

4、顾:只是。

15、惟:只16、方缚(fù)以带:才用带子绑住吹气口。

方,才。

缚,捆绑5、以吹豕之法吹之:豕,同“猪”;旧时宰猪后要在皮下吹气,使猪膨胀。

6、股:大腿。

17、暮:傍晚7、负:背18、为:被8、时:一会儿19、行:行路9、乌:怎么20、道:道路10、遗:留下21、遗:遗弃的11、焉:那里启发1、对待恶人要敢于斗争,用智慧去做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