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4单元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的分支。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词句注释:1. 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 详:知道。
3.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7. 欣然:高兴的样子。
8. 嗜:喜好。
9.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 或:有时。
12.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13.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4. 既:已经。
15.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离开。
16.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17.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18.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
瓢(piáo),饮水用具。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4单元译文

【第四单元】蓄蝎为戏管子客[旅居在外]商丘,见逆旅[旅店]童子有蓄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为戏者。
问其术[方法],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
”索[要来]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数十],皆甚驯[温顺]。
投以食则竞集[争着聚拢来];撩[拨弄]之以指,骇然[惊恐的样子]纷起窜。
观其态,若甚畏人然。
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
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
”(节选自《因寄轩诗文集》)【注释】①客:旅居在外。
②逆旅:旅店。
③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
④术:方法。
⑤索:要来。
⑥十数:数十。
⑦驯:温顺。
⑧竞集:争着聚拢来。
⑨撩:拨弄。
⑩骇然:惊恐的样子。
【译文】管仲客居商丘,看见旅店里有个孩子养着蝎子取乐。
问他有什么方法,孩子说:“我抓住蝎子,除去它的尾刺,所以它就没法毒害我,因而供我玩弄了。
”管仲向他要来看看,那容器中有数十只蝎子,都很温顺。
把食物投进去便争着聚拢来;如果用手指去拨弄,它们便惊恐地纷纷起身逃窜。
看它们的状态,好像很怕人的样子。
在这时候那孩子非常开心,笑着喊着拿了蝎子离开了。
有人对管仲说:“掌握了这方法,可以抵挡坏人了。
”1人有亡鈇者人有亡(失去,丢失)鈇[(鈇fū):同“斧”]者,意(猜度)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脸),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是)而不窃鈇也。
俄而(不久)掘其谷[山谷]而得其鈇,他日(另一天)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像)窃鈇者。
【译文】有个人丢失斧子的人,猜想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的,看他的走路,(像)是偷斧子的;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头的样子。
不久在掘那的山谷时找到了他丢失的斧子。
另一天,再看那邻居的儿子,(他的)举止神态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注释】①鈇(鈇fū):同“斧”。
②谷:山谷。
2与狐谋皮周[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人有爱裘(皮衣)而好珍馐(xiū)[珍贵的食品],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备办]少牢[古代祭祀用的动物叫“牢”。
八下4单译文(已整好)

15 《陈涉世家》译文1、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同伴们说:“如果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同伴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2、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正碰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都要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起兵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秦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过,二世就将他杀害。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
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如今假使用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二人于是去算卦。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
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所捕的一条鱼的肚子里。
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面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用笼罩着火(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上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送友人》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黄鹤楼》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早寒江上有怀》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野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长歌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游山西村》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渡荆门送别》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归园田居》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石壕吏》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春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望岳》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大道之行也》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核舟记》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爱莲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陋室铭》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三峡》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浣溪沙》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鲁山山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塞翁失马》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唐雎不辱使命》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翻译:《山坡羊·潼关怀古》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翻译:《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时难别亦难》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元二使安西》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初二语文下册文言诗文翻译:《饮酒》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西湖游记二则》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周处》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使至塞上》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滥竽充数》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买椟还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画蛇添足》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观潮》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赤壁》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马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桃花源记》相关资料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赵普》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郑燮传》初中语文《强项令》原文及译文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秋登万山寄张五》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捕蛇者说》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复习修改病句练习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君子于役》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蒹葭》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关雎》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养鱼记》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曹刿论战》初中语文《龚遂治渤海郡》译文初中语文古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李将军列传》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汉江临泛》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少年中国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精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1-7单元的翻译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
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
(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
(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
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èn,救济)穷济贫。
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
”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
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
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
”言讫[qì]而亡。
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
(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
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
”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
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
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 话讲完后就死了。
儿子们于是永远记住父亲的意愿。
3. 包拯家训包孝肃公(包拯,他的谥号为孝肃)家训[教]云:“后世子孙仕宦(huàn)[做官],有犯脏滥[贪污财物。
走进文言文第4单元

第4单元神钟辨盗(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陈述古密直①,曾②知③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④为盗者。
①陈述古,字密直②尝:曾经。
③知:做知县。
④莫知的:不知道。
陈述古,字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
2、述古绐⑤曰:“某寺有一钟,至灵⑥,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⑦祠之⑧。
⑤绐(dai):谎称⑥至灵:特别灵验。
⑦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处。
⑧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祠:供奉。
陈述古把那些囚犯带到钟前,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特别灵验,能辨认盗贼。
”于是,就派人把那口钟迎到县府衙门的后阁里去。
3、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接着,把囚犯们带到钟前,当面告诉他们:“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
”4、述古自率同职⑨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⑩围之。
⑨同职:同僚,同事。
旧指同在一部门做官的人。
⑩帷:围幕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事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5、乃阴⑾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然后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很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
6、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⑿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⑾阴:暗暗的⑿独:唯独摸了一会,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汁,独有一囚犯手上无墨,这就是真正的盗贼,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7、讯之即服⒀,遂承为盗。
⒀服:认罪经过审讯,这个盗贼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辨别加点字的意义:(1)讯之即服,遂承为盗之:代词,代手上无墨的偷窃者(2)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之:代词,代涂了墨的钟中心思想:善于心理分析,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
启示:陈述古巧妙的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害怕被识破的心虚心理,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却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找出了真正的盗贼。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参考译文 (4)

【参考译文】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以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
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
”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
”皇上曾经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
太史公说:假使韩信学会谦恭退让之道,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的话,那就差不多了。
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蓄蝎为戏
管子客[旅居在外]商丘,见逆旅[旅店]童子有蓄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为戏者。
问其术[方法],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
”索[要来]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数十],皆甚驯[温顺]。
投以食则竞集[争着聚拢来];撩[拨弄]之以指,骇然[惊恐的样子]纷起窜。
观其态,若甚畏人然。
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
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
”(节选自《因寄轩诗文集》)
【注释】①客:旅居在外。
②逆旅:旅店。
③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
④术:方法。
⑤索:要来。
⑥十数:数十。
⑦驯:温顺。
⑧竞集:争着聚拢来。
⑨撩:拨弄。
⑩骇然:惊恐的样子。
【译文】管仲客居商丘,看见旅店里有个孩子养着蝎子取乐。
问他有什么方法,孩子说:“我抓住蝎子,除去它的尾刺,所以它就没法毒害我,因而供我玩弄了。
”管仲向他要来看看,那容器中有数十只蝎子,都很温顺。
把食物投进去便争着聚拢来;如果用手指去拨弄,它们便惊恐地纷纷起身逃窜。
看它们的状态,好像很怕人的样子。
在这时候那孩子非常开心,笑着喊着拿了蝎子离开了。
有人对管仲说:“掌握了这方法,可以抵挡坏人了。
”
1 人有亡鈇者
人有亡(失去,丢失)鈇[(鈇fū):同“斧”]者,意(猜度)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脸),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是)而不窃鈇也。
俄而(不久)掘其谷[山谷]而得其鈇,他日(另一天)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像)窃鈇者。
【译文】有个人丢失斧子的人,猜想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的,看他的走路,(像)是偷斧子的;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头的样子。
不久在掘那的山谷时找到了他丢失的斧子。
另一天,再看那邻居的儿子,(他的)举止神态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注释】①鈇(鈇fū):同“斧”。
②谷:山谷。
2 与狐谋皮
周[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人有爱裘(皮衣)而好珍馐(xiū)[珍贵的食品],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备办]少牢[古代祭祀用的动物叫“牢”。
牛、羊、猪全备叫“太牢”;只用猪、羊的叫“少牢”;“一牢”指一只羊。
]之珍而与羊谋其馐。
言未卒(完),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
【译文】周地有个喜好裘皮讲究美食的人,想做价值千两黄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想做(一桌)羊做的美食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做宴席,话没说完,狐狸互相带领着逃到深山
之中,羊互相呼喊着躲进了深林之中。
所以周国人十年也做不出一件裘皮衣服,五年也准备不出来像祭祀一样的羊肉美味佳肴。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周人的谋划有错误。
3 蝉与鸲鹆
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之鸟,出于(在)南方。
南人罗[用网捕捉]而调其舌[意为将鸲鹆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
调,调教。
],久之,能效(模仿)人言。
但(只)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唯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
蝉谓之曰:“子(你)能人言,甚善。
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意为等于没有说],曷(hé,何)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低下)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注释】①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
②罗:用网捕捉。
③调其舌:意为将鸲鹆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
调,调教。
④未尝言也:意为等于没有说。
【译文】“八哥”这种鸟,出在南方,南方人张网捕捉住它后将它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时间长了,能模仿像人一样说话,(但)只能模仿几声就停止了,一天到晚唱的,只几句罢了。
知了在庭院里鸣叫,“八哥”听了就笑它。
知了对“八哥”说:“你能像人一样说话,很好。
然而你说的话,等于没有说,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叫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呢!” “八哥”低下头感到惭愧,终身不再学像人一样说话了。
4 朝三暮四
宋有狙[(jū)猴子]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减少)其家口[口粮],充狙之欲。
俄而(不久)匮(缺乏)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听从)于己也,先诳(欺骗)之曰:“与若(你们)芧[(yù)橡实,一种野生果子],朝三[三颗]而暮四[四颗],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趴在地上)而喜。
【译文】(1)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喜欢猴子,饲养它们成了群,老人能懂得猴子想什么,猴子也知道老人的心里。
老人减少他家里人吃的口粮,满足猴子吃的需要。
不久,粮食缺乏了,将要限止它们吃的粮食,老人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吃)橡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那些猴子跳起来发怒。
一会儿(老人)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都趴在地上高兴了。
5 钱货入瓶
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
其有一瓶[陶制的盛器],与人言:“若钱施[施舍]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只)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
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
有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牵一驴,曰:“施驴。
”丐者颔(点头)之,驴随变之类(像)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
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
”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
货主大骇(害怕),欲捽[(zuó)揪住]丐,而丐已潜入瓶。
货主击碎其瓶,一(全)无所有。
【译文】唐朝时扬州有个乞丐,叫胡媚儿,他有一个陶制的盛器,向别人说:“如果施
舍的钱放满这个盛器,(你)就会永远幸福!”在旁边观看的人看到盛器只装了半升,所以有施舍十文钱的、百文钱的,然而盛器仍没见装满。
人们对此感到奇怪。
一个富翁经过,施舍了千文钱,还是没见盛器装满。
有一个喜欢新奇的人牵着一头驴,说:“施舍一头驴。
” 乞丐点了点头,驴子随后变得像细绳子似的进入到盛器里,(因此)整个在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
这个时候,有货车经过,货车的主人听后便开玩笑说:“能让这些货车进到盛器里吗?”回答说:“可以。
”乞丐将盛器的口微微倾斜,货车一辆辆地进入到成盛器中,货主非常惊讶,想要揪住乞丐,然而乞丐已经躲进盛器中。
货主将盛器打碎,却全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