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小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小结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位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口联军,与日军战斗。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华北危机: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杭战知识点1 七七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知识梳理】1、九一八事变(1)爆发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
(2)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4)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西安事变(1)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华北。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4)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八年级历史第18课笔记

知识点o时间:1931年9月18日。
o借口事件: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抗日起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结果:东北全部沦为敌手。
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东北。
日本侵略者屠杀无辜人民,掠夺资源,推行奴化教育。
•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族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华北危急: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
领导党派:中国共产党。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性质影响:一二·九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背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围剿红军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协商,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评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对 中国东北实行残酷的殖民统 治。经济上,对工业采取经 济统制政策,组成垄断性的 公司,对农业采取强制征粮 措施。教育上,对东北青少 年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和欺骗 宣传,日本殖民者企图使中 国人成为其侵略服务的工具。
滚地笼,长200厘米,口径66厘米。铁质,整体呈圆 柱形,中空,笼内壁镶满锋利的钉刺,钉尖向内,侧面 为铁皮盖,可打开。这件铁制滚地笼刑具,是日伪时期 用于迫害抗日反满志士及广大无辜群众的刑具。现收藏 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时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 (1876-1945) 9月19日,本庄繁接受“祝贺”
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序幕。
评
二、东北沦陷与局部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和蒋介石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二人 1932年3月9日,溥仪在长春举行就职典礼 都曾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但国联仅要求日本撤兵,并未对日本实行 任何经济制裁。到1932年2月初,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1931年11月,土肥原贤二把清废帝溥仪从天津挟持 到辽宁抚顺。1932年2月,原奉系军阀首领张景惠等在 沈阳召开所谓“建国会议”,决定成立“满洲国”, 国都位于长春(后改称新京),国旗为新五色旗。 3 月,溥仪在长春举行所谓就职典礼,出任“执政”。 “满洲国”政府的主要部门均由日本人担任。1934年3 月,“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登基为帝。
思(基础感知)
(3)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__________的一段路 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 营,炮轰沈阳城。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_______。 (4)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序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地点: 北平
口号: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意义: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
潮的到来
相关史事
4、八一宣言与瓦窑堡会议
时间: 1935年8月 内容: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时间地点: 1935年12月瓦窑堡 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任务: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明治天皇:《御笔信》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
立足于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
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 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满蒙;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背景:
(1)东北沦亡、华北危急,中 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要求 蒋介石联共抗日,多次恳求无望。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
2、过程:(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愿蒋国,介外提石:,出突和平出解中共决高西安瞻事远瞩变,,释以放民 族国利内益:为重的光辉形象。
中国共产党主张杀还是放?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 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相关史事 1931年日本侵华原因: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 1931.9.18 ,日军借口柳条湖事件,突袭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结果: 东三省沦陷
2. 伪满洲国 1931年,在长春成立,由末代皇帝溥仪执政。 危害:日本侵略者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 热之中。
3.东北军民的抵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爱国将领马占山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的抗日义勇 军抵抗日本侵略者
3.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派 杨靖宇
组织抗日义勇军 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中 国共产党领导 的东北抗日联 军成立。
杨靖宇组织的游击队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2.一二·九运动
概况:1935.12.9 在北平,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数千名学参与,遭到镇压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
影响: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 1.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直接原 因) 2.概况:1936.12.12 在西安,张学良、杨虎城扣压蒋介石,实行 “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并派周恩 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要点及相关练习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要点及相关练习【知识要点】一、九一八事变1、事件: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军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
3、意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开始。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事件: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集会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镇压。
(2)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背景(1)日军扩大侵略,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2)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知识拓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结成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既包括革命力量,也包括中间力量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部编8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 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 战,收复多伦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 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 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 分裂出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 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 治。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 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 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 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 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 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
三、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人物:张学良 杨虎城 地点:西安
事件: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 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1901-2001)和杨虎城(1893-1949)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 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 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 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九一八事变
原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
过程: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 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 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 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国际形势:①日本侵华的大陆政策由来已久;
②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急于转嫁危机抓紧侵华;
国内:③蒋介石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2.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次日,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5.日军在东北罪行: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
6.中国人民反抗:东北各族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一二九运动
1.背景:
华北危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
2.过程
时间:1935年12月9日
地点:北平学生示威游行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结果: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3.影响: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原因:
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③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主张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目的: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3、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4、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5、结果: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参加谈判。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