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及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完整版)《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权谓吕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谓:②博士:③涉猎: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而吕蒙却以“"为由推托了.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
(2)孙权指出的读书办法是“”。
(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
3。
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
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当; ①但当涉猎②卿今当涂掌事D。
今;①卿今者才略②卿今当涂掌事4。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蒙/乃始就学C.自以为/大有所益D。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讨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想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精品练习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数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12.材料一中说“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能否用《孙权劝学》中吕蒙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这个观点?为什么?
13.依据材料三,说说国民利用各种媒介阅读的时长有什么特点?
14.初二同学时间紧、课业重。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向同学提出三条阅读建议。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材料二)
现在的书真叫多,读书的可选择范围非常之大,倒容易弄得读书人手足无措,不知该读什么,该取怎么个读法了。面对这一形势,我现在多取“猫式读法”。我家养了三只大猫,注意观察,发现它们进食有几个特点,都足资我读书时借鉴。一是它们进食前先要以目巡查左右,并对食盆中的食物以鼻检验,绝不轻易下嘴,这启发我选一本陌生的书来读时要十分慎重,不能因此白白耗费宝贵的时间,更不能误食腐物影响心灵健康;二是它们吃东西时不仅细嚼慢咽,还往往摆头晃脑,能十分精确地将鱼肉中的小刺剔除,这启发我读书要善于汲取精华、唾其糟粕;三是它们一般都不贪食,胃口大开,却能适可而止,我们常用“猫食儿”形容量虽小而已他足,由此启发我:面对的书越繁杂,越不能贪多求广,还是要先确定好一个时期的读书目的,依次列出必读、可读、可读可不读(即机动安排,时间有富裕则读,无富裕则放弃)的书名,订出相应的计划,配置好时间份额,一周或半月检查一下自己的执行情况。“猫式读法”实践下来,尤有读书乐、乐融融的效益,故不揣冒昧,写出以供读友们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 4.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B【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故选B。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答案】D【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A翻译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当:应当翻译为: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
当:相当、恰当、适合、正确B翻译为: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益:..好处翻译为: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善:好C翻译为:了解历史。
往事:指历史翻译为: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
往事:过去的经历或情景D翻译为: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翻译为: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2023七下·阜新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通过吕蒙劝学、孙权就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揭示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
B.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了第一辆车后,再次回到车场,不等身体养好又拼命拉车,后来祥子去有两个太太的夏先生家拉包月,他忍受不了苛待,又辞职回到车场。
C.《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开篇以儿童读物、儿童教育入笔,接着讲述自己儿时得到的一本《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孝道虚伪的批判。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孙权劝学专项训练

1孙权劝学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018·日照五莲月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 )(5)卿今者才略..(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他是如何成功劝说吕蒙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日照北京路中学检测]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而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15《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一、解释重点词语: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
当涂
..(),不可不学!”蒙辞.()以.()..()掌事
军中多务
..()。
权日:“孤.()岂.()欲.()
卿治经
..()..()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
..()耳.()。
..(),见.()往事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二、通假字:
三、古今异义词:
1、
2、
3、
4、
5、
6、
7、
8、
四、一词多义:
1、
2、
()
3、
4、
者()
5、
6、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8、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最新人教部编七下《4孙权劝学》专题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七下《4孙权劝学》专题练习(答案)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学常识】本文段选自《》,这是一本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编者是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
【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治理2.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更加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学位名称4.见往事..耳古义:今义:过去的事【一词多义】1.当(1)但当.涉猎( ) (2)当.涂掌事( )2.见(1)见.往事耳( )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句子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阅读理解】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什么?劝学的结果又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文章主要讲“孙权劝学”,为什么还要写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这一情节?【对比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雍正初,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卖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尔事?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尔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死而买棺葬。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之孙无穷累,尔大罪矣!尔就死,活该!”盖其父尝坠河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脱险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基础知识达标1.给以下加点字读音。
卿 (qī ng)岂(qǐ) ..孰 (shú)才略(lüè) ..涉猎(shè) .2.解说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3)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4)但当涉猎涉猎:大略地阅读..(5)蒙乃始就学就:从事.3.以下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A.B.C.D.【分析】A 项 ,“卿”,均为古代君对臣或朋友、夫妻间的爱称。
B 项,“当”,应当 /相当。
C项 ,“益”,利处 /更为。
D 项,“更”,从头 /再,又。
4.以下句子中 ,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D)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C.见旧事耳..D.与蒙论议..【分析】A 项,“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名。
B 项 ,“但”,古义是只 ,不过 ;今义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系词。
C 项,“旧事”,古义指历史 ;今义指过去的事。
D 项 ,“论议”,古今均指议论议事。
5.以下相关课文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A. 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本文主要采纳正面描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C.本文经过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且学有所成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D. “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 ,以后泛指缺乏学问与文才的人。
【分析】 B 项,文中主假如采纳侧面描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6.(宁夏中考 )察看下边这幅图画 ,按要求答题。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念书、勤学、少年有志、陶醉、童趣等。
(切合画面主题即可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
略7.阅读下边一段文字 ,按要求答题。
汉朝人孙敬 ,特别勤学 ,从早到晚地念书。
有时疲备了 ,想睡觉 ,就用一根绳索系住头发 ,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 ,这样假如再打打盹 ,就会被绳索拉醒。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习题(含答案)

4、孙权劝学习题(含答案)一、注音卿()涉()邪()孰()遂()岂()二、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间的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3.古代文言文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文字示例: 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字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
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4、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稳时。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耕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而《孙权劝学》则以对话为主,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阅读课文并答题。
(一)、解释划横线的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2、但当涉猎。
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3、卿今当涂掌事。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4、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二)、揣摩课文。
1、理解下列句中着重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用在陈述句句尾,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啊”2、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不悦神情,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神情激动,语言恳切,现身说法向吕蒙说明学习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
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
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2分)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第(1)(2)两题任选一题
....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2分)D
2.(2分)A
3.(4分)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2分)
4.(4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意对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意对即可)(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意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