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练习(二)

合集下载

(完整)五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完整)五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

(完整)五年级⽂⾔⽂阅读训练⽂⾔⽂阅读训练1.狐假虎威虎求百兽⽽⾷之,得狐。

狐⽈:“⼦⽆敢⾷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我,是逆天帝命也。

⼦以我为不信,吾为⼦先⾏,⼦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敢不⾛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

兽见之皆⾛。

虎不知兽畏⼰⽽⾛也,以为畏虎也。

——《战国策》注释:1.假:借。

2.长百兽:做百兽的⾸领。

长,担任⾸领。

3.⾛:跑,逃跑。

4.然:对的。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虎求百兽⽽⾷之()(2)天帝使我长百兽()2.下列对⽂中画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项是()A .⽼虎认为⾃⼰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起⾛。

B.⽼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起⾛。

C.⽼虎认为⾃⼰是对的,所以就让狐狸跟着⾃⼰⼀起⾛。

D.⽼虎认为狐狸的话是对的,所以就跟随狐狸⼀起⾛。

3.“兽见之皆⾛”,是因为:(⽤⾃⼰的话回答)4.这个故事包含的⼀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2.买椟还珠楚⼈有卖其珠于郑者,为⽊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饰以玫瑰,辑以⽻翠。

郑⼈买其椟⽽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注释:1.⽊兰:⼀种⽊纹很细的⾹⽊。

2.柜:盒⼦。

3.桂椒:⾁桂及⼭椒,这⾥指⾼级⾹料。

4.玫瑰:这⾥指⼀种美丽的⽟⽯。

5.辑:通“缉”。

6.椟:盒⼦。

7. 鬻:卖。

阅读训练:1.《韩⾮⼦》是时期的(⼈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为⽊兰之柜()(2)此可谓善卖椟矣()3.⽤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

(1)楚⼈有卖其珠于郑者。

(2)郑⼈买其椟⽽还其珠。

4.“买椟还珠”在本⽂中的意思是我们现在⽤这个成语来⽐喻3.郑⼈买履郑⼈有欲买履者,先⾃度其⾜,⽽置之其坐。

⾄之市,⽽忘操之。

已得履,乃⽈:“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 ⽈:“宁信度,⽆⾃信也。

”——《韩⾮⼦》注释:1.履:鞋。

2.度(duo)⽤尺⼦量。

3.置:放置,搁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文阅读。

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①使楚。

楚王闻②之,谓左右③曰:“晏婴,齐之习辞者④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⑤?”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⑥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⑦?’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⑧晏子酒。

酒酣⑨,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⑩,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将:将要。

②闻:听说。

③左右:身边的人。

④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

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⑥缚:捆绑。

⑦坐:犯罪。

⑧赐:赏赐,给予。

⑨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

⑩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

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

得无:莫非。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

短文(二)晏子使楚(节选)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文言文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文言文检测(含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检测(总分30分)班级姓名(一)(11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分)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2分)(二)曾子杀彘(10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rǔ)还,顾反为女(rǔ)杀彘(zh 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女:汝,你;彘:猪特:只是;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4分)(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1分)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译文: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三)宋濂(lián)嗜(shì)学(9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aì)。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嗜】喜欢【怠】松懈,懈怠。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1.解释加点的字。

(4分)毕()之()假()遍()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统编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一、[写景]阅短文,回答问题。

(共14分)碧水丹山话武夷在祖国无数的名山胜景中,武夷山可谓独树一帜。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三三见九,指的是盘旋在群峰中的九曲溪;六六三十六,指的是九曲溪畔簪竖笋立、风姿各异的三十六座山峰。

这句诗,道出了武夷山水的特色。

先说山。

一般的山岭,都是有土有石,土石相杂而成的,可武夷山的许多山峰,却由巨石构成,一石一峰,山就是石,石就是山,壁立千仞,拔地而起。

论高度,武夷山风景区的诸峰不算很高,其中最高的三仰峰,海拔也不过700多米,仅及五岳诸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可是,它给人的感觉却高峻异常;加上怪石嶙峋,奇险处处,使爱山嗜峰者目不暇接。

①大王峰一飞冲天,号称武夷群峰之首。

从这边看,它像一只倒竖的靴子,转到那边看,又像老寿星的额头。

玉女峰像一位修长的丽人,站立在九曲溪畔,风姿绰约。

②一线天巨岩裂隙一百丈余,崖顶狭缝宽仅尺许,置身其间,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爬接笋峰,要抓铁索,攀悬梯,蹬石壁,陡峭可畏。

仙掌石屏矗天,似仙人巨面,堵山障海……这么多的奇峰怪岩,几十座相聚在一起,怎不令人神往。

再说水。

武夷山的水——九曲溪特别清,而且老是在群峰中迂回。

从星村的九曲经八曲、七曲,顺次到一曲,拐了九个大弯,所以叫九曲溪。

“十里溪流通宛转,千寻列岫尽嶙峋。

”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

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一泻十五里。

无论男女老幼,哪怕娇弱伤残,只要你能坐,就能尽阔“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

十分别致的是,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

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

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

那九曲溪,开阔处(1),卵石可数;贴崖处(2),徐徐而行;转折处(3),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二)(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二)(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文言文阅读衔接试题(二)(有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参考答案及解析】1.A2.凿壁偷光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参考译文】匡衡字稚圭bai,勤奋好学,但家中du没有蜡烛(照明)。

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zhi照不到他家,匡衡dao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

”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

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

”“鼎”是匡衡的小名。

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 妇亦 / 起大呼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 几欲先走.走:走开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小古文阅读。

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好:__________使:__________执: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喜欢派拿着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3.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4.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

因为他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他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求剑若此.________6.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D.墨守成规7.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方来:将要来;②诣:到……去;③曷:同“何”,什么④得无:莫非习题: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__ 何以:____________ 何坐:____________ 避席: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2.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二)一、[写景]阅短文,回答问题。

(共14分)碧水丹山话武夷在祖国无数的名山胜景中,武夷山可谓独树一帜。

“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

”三三见九,指的是盘旋在群峰中的九曲溪;六六三十六,指的是九曲溪畔簪竖笋立、风姿各异的三十六座山峰。

这句诗,道出了武夷山水的特色。

先说山。

一般的山岭,都是有土有石,土石相杂而成的,可武夷山的许多山峰,却由巨石构成,一石一峰,山就是石,石就是山,壁立千仞,拔地而起。

论高度,武夷山风景区的诸峰不算很高,其中最高的三仰峰,海拔也不过700多米,仅及五岳诸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可是,它给人的感觉却高峻异常;加上怪石嶙峋,奇险处处,使爱山嗜峰者目不暇接。

①大王峰一飞冲天,号称武夷群峰之首。

从这边看,它像一只倒竖的靴子,转到那边看,又像老寿星的额头。

玉女峰像一位修长的丽人,站立在九曲溪畔,风姿绰约。

②一线天巨岩裂隙一百丈余,崖顶狭缝宽仅尺许,置身其间,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爬接笋峰,要抓铁索,攀悬梯,蹬石壁,陡峭可畏。

仙掌石屏矗天,似仙人巨面,堵山障海……这么多的奇峰怪岩,几十座相聚在一起,怎不令人神往。

再说水。

武夷山的水——九曲溪特别清,而且老是在群峰中迂回。

从星村的九曲经八曲、七曲,顺次到一曲,拐了九个大弯,所以叫九曲溪。

“十里溪流通宛转,千寻列岫尽嶙峋。

”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

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一泻十五里。

无论男女老幼,哪怕娇弱伤残,只要你能坐,就能尽阔“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

十分别致的是,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

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

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

那九曲溪,开阔处(1),卵石可数;贴崖处(2),徐徐而行;转折处(3),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文言文练习(二)
班级姓名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
二、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字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2)如入鲍鱼之肆. ()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
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字义.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字义.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
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