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病、传染病的护理及预防

合集下载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的儿童疾病预防和常见病护理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的儿童疾病预防和常见病护理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的儿童疾病预防和常见病护理
1. 儿童疾病预防
儿童疾病预防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了解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量,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为儿童接种疫苗,并记录接种情况。

•卫生教育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向家长传授儿童个人卫生、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家长和孩子提高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环境保护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协助医院做好儿童病房的环境消毒和通风,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2. 常见病护理
•儿童感冒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病症,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帮助家长正确判断孩子的感冒症状,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建议。

包括保持室内通风、提供充足的水和营养、控制体温等。

•儿童肺炎
儿童肺炎是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体温和心率等指标变化,及时给予氧气治疗、吸痰和抗生素等护理措施。

•儿童腹泻
儿童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护士在儿科护理中要监测孩子的排便情况、水分摄入和尿量等,及时纠正脱水,提供适当的护理和饮食建议。

结语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对儿童疾病的预防和常见病的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疫苗接种、卫生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

对于常见病的护理,护士要根据病情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儿科护理应根据医疗机构和护理实践指南的要求进行。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一、常见疾病1. 传染病:手足口病、痢疾、水痘、流感等2. 常见呼吸道疾病:感冒、哮喘等3. 肠道疾病:腹泻、呕吐等4. 皮肤感染:疖、湿疹等5. 其他:过敏性疾病、风疹、麻疹等二、预防与管理措施1. 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1.1 定期进行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保证卫生条件良好1.2 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 1.3 定期对幼儿园内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1.4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做好传染病的处置工作2. 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管理2.1 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2.2 饮食保健,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免疫力2.3 室内环境保持通风、清洁,定期对卫生间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2.4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锻炼呼吸系统3. 肠道疾病的预防与管理3.1 定期教育幼儿及家长正确的饮食卫生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3.2 加强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勤洗手、勤洗澡3.3 鼓励孩子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纤维素摄入3.4 定期对幼儿园餐厅和食材进行检查,严格控制食品来源和食品加工卫生4. 皮肤感染的预防与管理4.1 教育幼儿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4.2 定期换洗床上用品和衣物,保持卫生4.3 幼儿园定期进行课堂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家长的关注和预防意识4.4 严格控制幼儿园人员的人员流动,避免病从员工传染给孩子5. 其他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管理5.1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患病情况5.2 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清新5.3 制定应急预案,做好急救准备三、预防与管理的制度1.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1.1 建立健全的卫生巡查制度,定期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卫生检查 1.2 培养幼儿园工作人员良好的卫生习惯1.3 定期组织卫生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2. 健康教育制度2.1 制定幼儿园健康教育大纲,规范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2.2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和家长对疾病预防的认识2.3 建立常见疾病宣传栏,定期更新传染病防控知识3. 健康检查制度3.1 制定幼儿园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提供健康检查记录和体检报告 3.2 学习幼儿健康档案统计分析,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3.3 建立健康检查跟踪制度,做好患病儿童的隔离和治疗工作4. 急救预案制度4.1 确定幼儿园内部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情况4.2 培训急救人员,指定专人负责急救工作4.3 定期进行急救演练,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急救技能通过以上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和制度,可以帮助幼儿园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常见疾病,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幼儿疾病护理知识

幼儿园幼儿疾病护理知识

幼儿园幼儿疾病护理知识1. 常见幼儿疾病介绍幼儿园中,由于孩子们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幼儿疾病:1.1 感冒感冒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喉咙痛等。

感冒通常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孩子之间很容易互相传染。

家长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进行治疗,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防止感冒的传播和扩散。

1.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患处出现红斑等。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常在夏季流行。

家长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以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1.3 腹泻腹泻是幼儿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

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

腹泻的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水等。

对于幼儿来说,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家长需要确保幼儿充足的饮水,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

2. 幼儿疾病的预防措施2.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幼儿疾病的基础。

家长应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经常清洁孩子的玩具和生活用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2.2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幼儿疾病的重要措施。

家长应按照预防接种计划,及时带孩子接种各种疫苗,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2.3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对于预防幼儿疾病也非常重要。

家长应保证孩子的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同时,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3. 幼儿疾病护理措施3.1 疾病早期发现和隔离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同时,确诊为传染病的孩子应尽快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3.2 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对于患有疾病的幼儿,家长要保证他们的饮食摄入,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帮助他们恢复体力。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家长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了解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对父母和老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脚上出现红点或水泡。

预防措施包括:-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之前和之后。

- 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保持室内和玩具的清洁卫生。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体液,如唾液、分泌物等。

2.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群体的人。

- 覆盖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等。

3.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和水疱。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方法。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皮肤病变部位,以免传播病毒。

- 经常洗手,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 如果有病例出现,应尽快把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等。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卡介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 避免与患病儿童长时间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

- 维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感染。

总之,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和清洁环境的维护。

加强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意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

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

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引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各种疾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预防常见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个人卫生1.1 勤洗手:幼儿应养成时常洗手的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垃圾、动物、玩具等后,以及进食前。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双手至少20秒,并彻底清洗干净。

1.2 妥善处理鼻涕和口水:教育幼儿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触摸鼻涕和口水。

鼻涕和口水应及时清理,避免传播病菌。

1.3 保持清洁的衣物和床具:幼儿园应定期更换和清洗幼儿的衣物和床具,避免细菌滋生。

同时,教育幼儿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饮水杯等。

二、加强营养与免疫2.1 均衡饮食:幼儿园应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合理搭配食物,增加免疫力,预防感染。

2.2 补充维生素:幼儿园可根据季节和幼儿的需求,适当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D,以增强免疫力。

2.3 接种疫苗:幼儿园应积极推动幼儿接种疫苗,包括预防流感、麻疹、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疫苗。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加强环境卫生3.1 定期消毒: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杀灭病菌,减少传播风险。

3.2 保持通风:幼儿园应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开窗通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3 控制室内湿度:幼儿园应控制室内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霉菌滋生。

定期清理空调、除湿器等设备,保持干燥环境。

四、加强疾病监测与管理4.1 健康检查: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身体状况等,及时发现患病儿童并采取相应措施。

4.2 及时隔离:对于浮现传染病症状的幼儿,应及时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幼儿。

同时,及时通知家长,建议就医。

4.3 健康教育:幼儿园应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结论: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学前儿童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学前儿童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学前儿童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1. 疾病预防
1.1 营养均衡
确保学前儿童获得充足的营养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均衡饮食应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足够的水分。

适当的营养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1.2 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brushing teeth、保持环境清洁等,可有效预防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传播。

1.3 预防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为儿童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如百日咳、麻疹、水痘等。

确保儿童按时接种疫苗极为重要。

2. 疾病护理
2.1 及时就医
如果儿童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

不要自行给予药物,避免延误病情。

2.2 遵医嘱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严格遵循用药剂量和频率,有助于加快康复。

2.3 营养支持
在患病期间,应确保儿童获得充足的营养,有利于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可以提供易于消化的流质食物和补充维生素。

2.4 卫生护理
保持儿童皮肤、口腔和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有助于预防交叉感染和并发症。

2.5 心理支持
疾病可能会给学前儿童带来焦虑和不适,家长应耐心关爱,给予安慰和鼓励,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学前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做好疾病预防和护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四章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四章

病毒性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猪流感) 此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大。携带病毒的人或动物成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的分泌物可经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感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1. 病因: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 症状:潜伏期半天到三天,最高可达七天。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 似,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头痛、喉痛、身体疼痛、发冷、疲劳 和食欲不振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恶心呕吐、眼睛发红等。部分 患儿病情可迅速进展,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 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 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 Reye 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 导致死亡。患儿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第四章 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及预防
学 习 目标
1.了解传染病、免疫和预防接种的含义,掌握传染病的基 本特征、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白三个环节,以及预防传染病 的措施。 2.熟悉对学前儿童影响较大的常见传染病的病因、症状、 护理和预防,并能做出初步的患病诊断。 3. 熟悉学前儿童非传染性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并 能根据实际情况早发现患病儿童。 4.掌握学前儿童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3.护理: 患儿需隔离,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但患儿不宜 直接吹风。多喝温开水及热,促进血液循环,并有助于皮 疹出透。食物应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必过于忌荤和忌 油,别是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以免病中或病后发生维生 素缺乏症。要经常注意皮肤、眼、鼻和口腔的清洁,以免 发生并发症。学前儿童出疹高热应采取降温的措施,以免 高热不退,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惊厥。 4.预防:积极进行麻疹预防知识的宣传,普遍接种麻疹疫 苗。麻疹流行期间。学前儿童不宜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 并避免集中到医院就诊,争取做到“麻疹不出门”。同时 做好患儿的隔离消毒工作。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措施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措施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措施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同时也是疾病传播较为容易的场所。

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与管理措施来应对常见疾病。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以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1. 传染病预防幼儿园是传染病传播的高发地之一,因此传染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首先,幼儿园应定期开展环境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玩具、桌椅等。

其次,定期对孩子们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及时隔离。

另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孩子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2. 呼吸道感染预防呼吸道感染是幼儿园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季节交替时更容易爆发。

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幼儿园应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另外,注意孩子们的穿着,避免穿着过厚或过薄,防止感冒。

同时,鼓励孩子们在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3. 消化道感染预防消化道感染是幼儿园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孩子们的卫生习惯较差而引起的。

为了预防消化道感染的发生,幼儿园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

另外,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进食、乱吃零食等行为。

同时,教育孩子们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皮肤感染预防皮肤感染是幼儿园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孩子们接触到污染物后未及时清洁所致。

为了预防皮肤感染的发生,幼儿园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洗手间等场所的清洁。

另外,注意孩子们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衣物、洗澡等。

同时,教育孩子们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等个人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总结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是保障孩子们健康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教育孩子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幼儿园中常见疾病的发生,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希望幼儿园能够认真贯彻这些预防与管理措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3.肥胖的危害 生理
行走笨拙、患高血压、脂肪肝、 糖尿病等埋下隐患。
形体不美,且常被讥笑,易 产心理障碍。
课间休息
心理
4.肥胖的防治 运动+节食+持之以恒(毅力)源自2019年3月8日10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现 课间休息 代 控 四、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制 (一)佝偻病 理 是由于长期机体缺乏维生素D,体内钙、磷吸收和 利用受到影 论
响而致病 。
3岁以下小儿多见。严重者 可导致骨骼畸形。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1.病因 (1)紫外线照射不足
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小 儿若缺户外活动,机
2019年3月8日
1
现 课间休息 代 2.症状 控 制 (1)早期症状 睡眠不安、夜间哭闹、多汗、蹭 理 痒、 枕秃等。 论 (2)骨骼改变 佝偻病早期症状往往易被大人所忽视,易发展为骨 骼改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变。如方颅、 前囟闭合较晚、颅骨呈方形、头大脸小;肋骨和肋软 骨交界处突起像串珠,故称“ 串珠肋”;胸骨向前突出,胸廓变窄 成 鸡胸;严重时脊柱、下肢弯曲,呈“0”形或“X”形腿。 (3)牙齿发育迟缓 出牙较晚且不齐。 (4)动作发育迟缓 由于肌肉、韧带松弛,坐、 站、 (5)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 条件反射形成迟缓,语言 发展较晚。
3.护理
课间休息
(1)病儿体弱多汗,应注意冷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2)按医嘱用药,不可滥用鱼肝油或维生素D针剂,以免中
毒。
4.预防 (1)多在户外活动,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是 既经济又方便的主要来源。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从中获得一 部
分维 生素D(若体内缺乏VD,即使是吃大量的钙片,也满足不了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2019年3月8日
6
现 课间休息 (二)肥胖病 代 控 一般指超过相应体重的20%以上为肥胖。 制 理 病因---脂肪、糖类摄入过多、缺乏锻炼 论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表现---全身脂肪过度增加、堆积,行为 偏差,喜坐少动,交流少。 危害---身心的影响 预防与护理---控制饮食、合理膳食、增 强运动 注意事项---保证营养、运动合理、忌服 减肥食品。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导致小儿不予配合。为减少总热能的摄入量,应限制脂肪、糖类食物。为满足小 儿食欲,可补充体积大而产热量少的食物,如萝卜、蔬菜、水果类食物(参考“宝
塔饮食” )另外,饮食管理须长期坚持,避免体重骤减而反弹。
(2)增加运动量 提高小儿对运动的兴趣,使之成为习惯,坚持锻炼。 应避免因剧烈运 动致使食欲大增,每日可坚持一小时左右的运动。但要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工程。 (3)内分泌功能失调所致肥胖,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4)因心理异常所致的肥胖,应进行心理治疗。
幼儿 “生发”的需要)。 (3)北方因冬季寒冷漫长,小儿出生后两周可开始服鱼肝油。若用浓缩 鱼肝油, 3—4 滴/日。2岁后,常在户外活动,且“生发”正常,可 不
2019年3月8日
5
现 课间休息 防治 --户外活动、补维生素 D 代 科学晒 控 制 1. 紫外线——7脱氢胆固醇——VD ——促进钙、磷对 理 肠道的吸收和利用——骨骼、牙齿发育的重要分— 论 —预防佝偻病; 第 红外线——刺激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 。 五 章 2. 加强骨骼肌的发育,使肌肉变得粗壮有力,骨骼更 线 坚固,使骨长长、长粗,使 身体长高。
2019年3月8日
课间休息
11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2019年3月8日
课间休息
12
现 课间休息 4 、防治 代 控 制 (1)加强饮食管理 应控制饮食,但必须照顾小儿的基本 理 营养需求,蛋白质供给量不应少于1—2克/公斤/日。维生素及 论 无机盐类供给量应充分。不能为了减肥而让小儿忍受过多的 饥饿之苦,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课间休息
2.症状 小儿肥胖多属单纯性主要其症状为:
油脂类食品。
(1)食欲奇佳,食量超过一般小儿甚多,喜食淀粉类、
(2)体格发育正常,智力、性发育正常。
(3)脂肪聚集以乳房、腹部、臀部、肩部尤为显著。 (4)易致扁平足。
2019年3月8日
9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今天多吃一口明天多吃一口胖子敲敲地来到年 门口
2019年3月8日
13
现 代 肥胖儿干预措施: 控 制 一、控制饮食量 理 1.后洗手进餐 论 2.饭前先喝汤

2019年3月8日
7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课间休息
1.病因 (1)多食少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计
划生育的普及,城乡的独 生子女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的肥胖也
越来越多。
(2)遗传因素
父母体重超重,子女也往往肥胖。相关的调查表
明: 父母胖,子女胖占80%;一方胖,子女 胖46%
父母不胖,子女胖占11%,这个数字 仍在上升。表明
肥胖与遗 传有一定的关系。
(3)内分泌失调 (4)精神因素
2019年3月8日
因内分泌功能异常所致的肥胖,伴有生殖器 发育迟
缓、体 脂分布特殊等表现,如满月脸、 牛背、大腹等。
小儿因精神创伤或因心理异常,可致食欲亢 8
进, 而发生肥胖病 。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2019年3月8日
2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2019年3月8日
课间休息
枕秃
漏斗胸
3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2019年3月8日
课间休息
O型腿
X型腿
4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第 五 章 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综 合
体缺乏维生素D,可致此病发 生。
(2)生长过快 早产儿、双胎,出生后生长速度较快, 对维生素D的需
要量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易患此 病。
(3)疾病影响 如慢性腹泻,肺炎等,致机体对钙、磷的吸减少。 (4)人工喂养 牛奶中钙、磷的比例不当,机体吸收较 差。 (5)先天因素 如孕期维生素D不足,致胎儿先天性佝 偻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