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内的抗生素干预策略2007111505
重症肺炎ICU患者的治疗策略

重症肺炎ICU患者的治疗策略重症肺炎是一种感染导致的严重疾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
对于需要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来说,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重症肺炎ICU患者的治疗策略,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早期有效抗生素治疗对于重症肺炎ICU患者,及时使用正确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一旦病原体被鉴定出来,应选择对该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应尽早给予患者合适的抗生素剂量,以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
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二、积极支持治疗重症肺炎ICU患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营养支持等积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气道通畅,减轻呼吸负荷;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循环状态,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营养支持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养分,促进机体恢复和抵抗力的提升。
这些积极的支持治疗措施对于重症肺炎ICU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三、积极防治并发症重症肺炎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容易发生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脓胸、肺脓肿等。
在治疗策略上,应重点关注并积极防治这些并发症。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非侵入性通气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对于胸腔积液的患者,可行胸腔积液引流术;对于肺脓肿的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生素,并考虑手术治疗。
及早诊断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四、积极处理炎症反应重症肺炎患者常常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严重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治疗策略上,需要积极处理炎症反应。
对于有感染证据的患者,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同时,对于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患者,ECMO可改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减轻器官负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五、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重症肺炎ICU患者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并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从抗生素的选择到支持治疗的实施,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特点以及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ICU患者的肺部感染防治与抗生素应用

ICU患者的肺部感染防治与抗生素应用肺部感染是ICU患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对ICU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
在ICU中,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弱,存在多种因素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因此,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对于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ICU患者的肺部感染防治措施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一、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在ICU环境中,肺部感染的防治应从源头和环境两个方面着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措施:1. 提高卫生标准:保持ICU环境的洁净,定期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手卫生: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洗手程序进行手卫生,避免病原菌通过手传播。
3.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拔除插管,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压力控制通气、卧床位位转换等方法也是预防VAP的有效手段。
4. 提高患者免疫力:合理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维持良好的液体平衡和营养摄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5. 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对于ICU患者,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应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二、抗生素应用原则抗生素是肺部感染中常用的治疗药物,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以下是一些抗生素应用的原则: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2. 基于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尽可能依据患者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3. 内源性肺部感染和外源性肺部感染的治疗:对于ICU患者来说,内源性肺部感染通常是由耐药菌引起的,因此,应优先选择抗菌活性高、能渗透进肺泡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而外源性肺部感染通常是由较为常见的细菌引起的,可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注意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和患病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避免用药过量或过短。
ICU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

ICU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ICU(重症监护病房)是治疗最严重、病情最危急的患者的特殊医疗单位。
在这个环境中,患者的免疫系统往往受到压力和损害,因此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有效治疗和预防感染的扩散,ICU中广泛使用抗生素。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和其他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ICU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非常重要。
1.根据社区和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局部耐药率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一种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多种可能的病原体,尤其是对院内感染常见的耐药菌(如MRSA和ESBL阳性菌株)。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部位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性和药代动力学,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
3.始终遵循抗生素使用的适应证和疗程。
抗生素应该有临床证据支持的有效疗效,并遵循推荐的疗程,避免过早停药或过长使用。
4.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原学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选择。
当有临床病原学和药敏结果可用时,应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
不要依赖经验性治疗。
5.最小化使用宽谱抗生素。
宽谱抗生素可以对患者的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增加耐药菌的风险。
在没有明确适应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
6.定期评估抗生素治疗效果并重新评估需要。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的病原体学变化,了解抗生素应用的效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7.鼓励使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病原学指南。
在一些情况下,联合抗生素治疗可能比单一抗生素更有效。
然而,联合治疗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也需要认真考虑。
8.关注患者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抗生素不仅能杀死病原体,也可能对患者本身和其他药物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医生需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药物历史,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
9.合理使用需要食管内或静脉给药的抗生素。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需要考虑给予食管内或静脉给药的抗生素,以确保药物的吸收和作用。
抗生素使用制度ICU

抗生素使用制度
一、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ICU医师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同时根据我院的抗生素管理办法,按权限使用抗生素。
二线或以上的抗生素必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同意后方可按规定使用。
二、抗生素使用前要做到有样必采,采集后及时送检,以保证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的准确性。
如考虑是血行感染,至少经不同的外周静脉采集2份标本。
三、未取得病原学前,抗生素使用要根据本地区、本科室的流行病学,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有病原学结果的,根据药敏和病人病情,合理选择抗生素。
同时,要考虑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使用间隔时间以及滴注时间。
四、重症感染覆盖治疗,根据病原学结果和病情,及时、合理进行降阶梯治疗。
五、严格掌握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适应症。
特殊管理的药品,要报科主任同意,并填写一式二份的抗生素使用审批单,送感染管理科审批,经同意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六、根据医院抗生素使用规范和病历质量要求,使用、更改、停用抗生素要做好病历记录。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重症监护室(ICU)是专门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特殊医疗单元,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
其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物暴露量大、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高,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对象。
目前ICU常见的耐药菌有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
ICU患者感染具有高发生率、高耐药性、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一旦患者在ICU内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将使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显得尤为关键。
下面从五方面梳理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
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管理(1)严格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根据操作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防护面屏。
(2)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进行翻身等大面积接触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原体的患者之间,应更换隔离衣。
(3)如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有创操作时,还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时刻牢记“戴手套≠洗手”,无论何时何地,摘除手套后一定记得进行手卫生。
(4)实施序贯诊疗护理操作,除紧急操作外,把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查房、治疗和护理相对安排在其他患者之后进行,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在ICU内传播的风险。
2.外来人员管理外来人员包括非ICU医护人员、康复治疗师、放射以及超声诊断技师等,其防控理念和防控意识较ICU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些人员也应该做好感控提醒,包括规范着装、手卫生、标准预防等内容。
同时,ICU应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外来人员实施感控行为监管。
3.探视人员管理(1)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2)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
危重病人救中的感染控制与抗生素应用

危重病人救中的感染控制与抗生素应用危重病人救治中的感染控制与抗生素应用感染是危重病人生命威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感染控制与抗生素应用是保障患者安全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就危重病人救治中的感染控制和抗生素应用进行探讨。
一、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感染是危重病人救治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感染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防止感染在医疗机构和患者身上的发生和传播。
感染控制不仅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1. 隔离措施:将感染风险高的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减少感染传播;2.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后、接触体液之前和危险区域之前必须进行正确的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液彻底清洁双手;3.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规范操作,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4. 空气和水质监测:对医疗机构内的空气和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排查并清除可能的污染源;5. 安全注射措施:严格遵守注射操作规范,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交叉感染;6. 垃圾处理和医疗废物处置:将医疗废物正确分类和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群造成污染。
三、抗生素应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危重病人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抗生素应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1. 意识到抗生素的局限性: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2.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对患者感染菌有效的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3. 了解抗生素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同时注意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4. 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遵循临床指南,根据患者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和剂量,避免药物滥用;5. 定期评估抗生素疗效:使用抗生素后应及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抗生素疗效,必要时作出调整;6. 预防耐药菌感染:感染控制人员应定期监测医疗机构内的耐药菌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策略

抗生素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策略抗生素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在重症监护中,抗生素的应用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控制感染并拯救生命。
然而,滥用抗生素或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
因此,在重症监护中合理、科学地应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在重症监护中,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是关键。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
常见的方法包括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临床治疗指南和经验来选择。
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测试是选择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这项测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哪种抗生素对治疗该感染最有效,并在必要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同时,临床治疗指南也提供了针对特定感染类型的抗生素选择建议,医生可以参考这些指南来做出决策。
除了药物敏感性测试和临床指南,医生的经验和知识也是选择适当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了解,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做出最佳决策。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滥用和不必要的应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
窄谱抗生素只对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效,因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对其他细菌的杀伤。
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多重耐药菌的产生,还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2.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尽量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从而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3. 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医生应谨慎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抗生素的使用符合临床指南或相关治疗方案的要求。
避免在不明确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以免增加抗生素的不需要和滥用的风险。
4. 遵循合理的抗生素疗程。
疗程的长度应根据感染病原菌、疾病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来确定。
医生应及时评估疗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干预策略

克里夫兰退役老兵医院抗生素干预结果
耐药率(%) 30
25 20 15 10 5 0
Q4 93 Q1 94 Q2 Q3 Q4 Q1 95 Q2 Q3 Q4 Q1 96 Q2 Q3 Q4 Q1 97 Q2 Q3
抗生素用量(g)
头孢他啶耐药率 Pip/Tazo 耐药率 头孢他啶用量 (g) Pip/Tazo 用量 (g/10)
Kevin Guo
10
Pena, et al, Antimo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8; 42: 53-8
克里夫兰退役老兵医院的抗生素干预报道
该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逐年上升,在1994
年初造成暴发流行,是美国1994年以前最大的一 次爆发流行 耐头孢他啶的肺克菌所产的ESBL基因型为TEM26 连续4年的抗生素干预措施 抗生素干预用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Patterson J et al, Infection Contr.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00; 21:455-458
Kevin Guo 2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增加,耐药率降低--??-- ! !
三代头孢是ESBLs和AmpC酶的强诱导剂,哌拉西林/他做巴坦对细菌产酶 的诱导性极低 目前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的主要原因
1,597 5,586 1,669 460 5%* 14%* $380,520
*P<0.05
Kevin Guo
Patterson J et al, Infection Contr.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00; 21:455-45819
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 医院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富 集
摘自 “Battling bacterial evolution: The work of Carl Bergstrom” Understanding Evolu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抗生素干预策略
– 抗生素替换(Substitution) – 抗生素轮换或循环(Rotation or Cycling) – 多样化用药(Diversity or Mixing)
•
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各不相同
– 在抗生素A使用过程筛选出来的耐药突变株可被另一种耐药机制不同的抗生素B所杀灭
抗生素替换应注意的问题
• 抗生素替换有助于遏制一定环境内已经存在的G-杆菌的某 种严重耐药问题,并可能提高初始经验性治疗的成功率 • 准确掌握原有的耐药机制是替换取得成功的关键 • 用于替换的抗生素应不受原耐药机制的影响
– 产ESBL菌的流行:酶抑制剂复合物替换第3代头孢菌素 – 产AmpC酶细菌的流行:第4代头孢菌素替换3代头孢菌素
• 抗生素替换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挤压耐药气球的效应
抗生素替换的实践: 碳青霉烯耐药不动杆菌的流行和干预
• 2007年1-3月,我院RICU共分离到G-杆菌106株,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9株,占全部G-杆菌的55.7% • 所有鲍曼不动杆菌均呈现相同的耐药表型
哌酮/舒巴坦
S%
90 80 70 60 50 40 30
哌拉/他唑
94年
95年
96年
98年
99年
00年
01年
02年
03年
Diagn Microb Infect Dis,2005;51:201-8//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75-81
06年国内10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100
97.1 91.8
FEP替换第3代头孢菌素: 肠杆菌科细菌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
氨曲南
80 70 60
头孢他啶
马斯平
阿米卡星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环丙沙星
97年策略性换药
耐药率(%)
50 40 30 20 10 0
1994 (n=45)
1995 (n=62)
1996 (n=92)
1998 (n=96)
1999 (n=67)
如何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速度? 如何延长现有抗菌药物的可使用周期?
细菌耐药发展的4个阶段
• 耐药性的获得
–天然耐药 –突变 –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
• 选择 • 富集 • 播散
抗生素在细菌耐药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1
选 择
2
Antibiotic-sensitive Antibiotic-resistant Dead
Squeezing the Antimicrobial Balloon?
Percent Change i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 2
Hospital-wide ICU
CAZ-Resistant Klebsiella
IPM-Resistant Pseudomonas Rahal JJ, et al. JAMA 1998;280:1233
抗生素替换的理论基础
抗生素A 抗生素B
1
2
3
4
5
•
回复突变理论:
– 与野生菌株相比,耐药突变株在生长繁殖中处于劣势 – 针对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突变在失去相应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之后,将逐渐在细菌的繁 殖过程中消退
ROTATION in SICU, University of Virginia
Raymond DP. Crit Care Med 2001:29; 1101-1108
TZP
% of total antimicrobial courses prescribed 25 20 15 10 5 0 1 2
ROTATION:
相互矛盾的临床试验结果
• 支持抗生素循环的主要试验
– – – – – – – – Kollef, AJRCCM. 1997;156:1040-8 Gruson D, AJRCCM. 2000 Sep;162:837-43 Raymond DP,Crit Care Med. 2001;29:1101-8 Moss WJ,Crit Care Med. 2002 Aug;30:1877-82. Gruson D,Crit Care Med. 2003 Jul;31:1908-14. Hughes MG,Crit Care Med. 2004;32:53-60. Bennett KM,J Trauma. 2007;63:307-11 Craig M,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07;39:477-82
rGPC/100 admits rGPC/1000 pt days rGNR/100 admits rGNR/1000 pt days
14.6 32.5 7.7 17.2
7.8 20.5 2.5 6.6
rGPC: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 rGNR: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0
CHINET耐药监测数据
06年国内10家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
100
95.1 83.8 84.2 98.5 99.4
N=2734株
80
68.8 69.2 69.5 64.6
耐药率(%)
60
43.2 46.6
57.5
58.9 59.8 61.2
40
30.9
20
13
0
/舒 亚 巴坦 胺 培 氨 苄 美 南 西 罗 林 培 南 / 舒 头 巴坦 孢 哌 吡 拉 西 头孢 肟 林 / 三 他啶 唑 巴 阿 坦 米 卡 环 星 丙 沙 哌 星 拉 复 西 方 林 新 诺 庆 明 大 霉 素 氨 曲 头 南 孢 呋 氨 辛 苄 西 头 林 孢 唑 头 啉 孢 西 丁
cefepime
CIP
carbapenems
No Rotation
Rotation
3
4
1
2
3
4
Quarter of calender year
ROTATION: 降低耐药菌的分离率
Surgical ICU, University of Virginia
No rotation
Rotation
p
<.0001 .004 <.0001 .0002
腹膜炎 / 脓毒血症
Piperacillin / tazobactam Carbapenemb Cefepime + Metronidazolec Ciprofloxacin + Clindamycina
a - add clindamycin for pneumonia if aspiration suspected b - imipenem or meropenem c- add ampicillin or vancomycin if Enterococcus is suspected
– 碳青霉烯类: R – 第三代头孢菌素: R – 第四代头孢菌素: R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R – 头孢哌酮/舒巴坦: I/R – 环丙沙星: R – 阿米卡星: R
Beta-内酰胺耐药的可能机制: • 产OXA型碳青霉烯酶 限制 • TZP • IPM或MEPM单药使用 替换方案 • IPM或MEPM+SULB • CFP/SULB
抗生素替换的实践: 碳青霉烯耐药不动杆菌的流行和干预
700 600 抗生素用量(g) 500 400 300 200 100 0 1月
碳青霉烯
经验性治疗的首选方案:
IPM或MEPM+SULB CFP/SULB
2月
CFP(1:1)
3月
CFP(2:1)
4月
舒巴坦(单方)
5月
6月
TZP
舒巴坦(总量)
抗生素替换的实践: 碳青霉烯耐药不动杆菌的流行和干预
ICU内的抗生素干预策略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 佘丹阳
NNIS数据:ICU细菌耐药发展趋势
Available at /ncidod/dhqp/pdf/nnis/2004NNISreport.pdf.
NPRS数据:G-菌耐药发展趋势
亚胺培南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头孢噻肟
头孢吡肟
抗生素替换:来自于氨基甙类的使用经验
Minneapolis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Medical Center,USA
% Gent of All Aminoglycosides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Baseline Amik 26mo Gent12mo Amik 27mo Gent 51mo
头
孢
哌
酮
CHINET耐药监测数据
83年以来FDA批准上市的抗菌药物
Total # New Antibacterial Agents
摘自IDSA白皮书BAD BUGS,NO DRUGS,2004年7月
ICU抗感染治疗面临严峻挑战
• 抗菌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速度逐年下降 • 细菌耐药性加速发展 • 已上市抗菌药物的可使用周期越来越短
比利时Antwerp医院 1994-1999年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换头孢他啶: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TZP和CAZ耐药率的变化
头孢他啶耐药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量
40
头孢他啶用量
800 700
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用量
肺炎克氏菌耐药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