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_1

合集下载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短时记忆,作为记忆的一种形式,更是我们处理信息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短时记忆的机制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短时记忆实验。

实验一:数字串记忆我们首先选择了数字串作为短时记忆实验的刺激材料。

研究参与者被要求记住一个长度为6的数字串,然后在听到提示音后回忆出记忆的数字串。

我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提示音和时间间隔,观察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结果显示,在没有提示音的情况下,参与者平均只能记住2个数字;而当添加提示音后,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明显提升,平均可记住4个数字。

此外,我们发现,时间间隔对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有显著影响。

当时间间隔较短时,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更好;而当时间间隔较长时,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实验二:图像记忆为了探究视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图像记忆实验。

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不同的图像,然后在一定时间后回忆出尽可能多的图像。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记住的图像数量与数字串实验结果相似,平均在3个到4个之间。

然而,与数字串实验不同的是,图像记忆的能力似乎受到图像的复杂度和抽象性的影响。

较为简单和具体的图像更容易被参与者记住,而较为复杂和抽象的图像则难以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实验三:干扰对短时记忆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许多干扰,如嘈杂的环境声音、他人的谈话等。

为了了解干扰对短时记忆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干扰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在记住数字串或图像的同时,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干扰。

结果表明,干扰对短时记忆的损害程度取决于干扰的类型和强度。

嘈杂的环境声音干扰了参与者的数字串记忆,而视觉干扰对图像记忆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一结果凸显了干扰对短时记忆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创造一个安静和无干扰的环境来帮助记忆。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短时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我们发现,提示音和时间间隔对数字串记忆有显著影响,简单具体的图像更易于记忆,而干扰则对短时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短时记忆的广度 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广度 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研究人员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了实验,以探究人类大脑在短时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和限制。

实验采用了一系列视觉和听觉刺激,要求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回忆这些刺激,从而评估他们的短时记忆广度。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记忆视觉刺激时表现出更广泛的记忆广度,而在记忆听觉刺激时表现较为有限。

这一发现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刺激类型的影响,视觉刺激能够激发更广泛的短时记忆能力。

此外,实验还发现,参与者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刺激时,短时记忆广度会受到限制,表现出更低的记忆能力。

这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刺激复杂性的影响,复杂的刺激会降低人们的短时记忆能力。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类型和复杂性。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人类记忆机制以及开发相应的记忆训练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更多关于短时记忆广度的奥秘。

短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Abstract:本实验旨在探究个体短时记忆的容量限制。

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呈现一系列的数字或字母刺激,测量参与者在短时记忆任务中能够正确记忆的刺激数量。

实验结果显示,平均而言,参与者在记忆数字刺激时的容量限制为7个左右,而在记忆字母刺激时的容量限制为大约6个左右,这与著名的米勒定律相符。

同时,不同刺激的排列方式会对短时记忆的容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字母刺激条件下。

Introduction: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存储和处理精确、有限的信息。

经典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为7个左右的项目,这个结论被称为米勒定律(Miller's Law)。

然而,不同刺激物的内容和排列方式可能会对短时记忆的容量产生影响,因此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究短时记忆容量的变化。

Method: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了40名大学生参与者(20名男性,20名女性)。

刺激材料:实验使用了两种刺激材料,包括数字和字母。

数字使用了1-9的九个数字(除了0),字母使用了字母表中的前九个字母。

实验设计:实验使用了不同的实验条件,包括刺激种类(数字 vs.字母)和排列方式(随机 vs. 有序)的组合。

参与者在每一个实验条件下都要完成一次短时记忆任务。

程序: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刺激。

每个刺激持续时间为1秒,并且呈现间隔为0.5秒。

在刺激呈现结束后,参与者需要立即在屏幕上填写他们记忆的刺激内容。

记录参与者正确记忆的刺激数量。

Results:统计分析显示,在数字刺激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记忆容量为7.2个(标准差=0.8);而在字母刺激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记忆容量为6.1个(标准差=0.9)。

方差分析显示刺激物种类和容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9.32,p<0.001)。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在有序排列的刺激条件下,参与者的记忆容量(数字:7.9个,字母:6.8个)明显高于随机排列的刺激条件下(数字:6.5个,字母:5.4个)。

记忆容量测试实验报告(3篇)

记忆容量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探讨不同类型记忆材料对记忆容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报告方法对记忆容量测试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被试: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

2. 实验材料:随机排列的数字表、无关联的汉字、双音节词、四字成语、七言诗词等。

3. 实验程序:(1)数字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3至12位随机排列的数字,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数字长度。

(2)汉字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6个无关联的汉字,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汉字数量。

(3)双音节词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7个双音节词,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词数量。

(4)四字成语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7个四字成语,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成语数量。

(5)七言诗词记忆广度测试:被试每次记忆7句七言诗词,记忆时间为30秒,记录被试能正确复述的诗词数量。

4. 报告方法:(1)即时报告法:被试在记忆结束后立即复述所记忆内容。

(2)延迟报告法:被试在记忆结束后延迟一段时间(如1分钟)再复述所记忆内容。

三、实验结果1. 数字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7.8个数字。

2. 汉字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6个汉字。

3. 双音节词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6.2个词。

4. 四字成语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5.4个成语。

5. 七言诗词记忆广度测试: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5.8句诗词。

6. 即时报告法与延迟报告法比较:在即时报告法中,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7.2个单元;在延迟报告法中,被试平均记忆广度为6.5个单元。

四、分析与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记忆材料对记忆容量有显著影响。

数字、汉字、双音节词、四字成语、七言诗词的记忆广度依次递减,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

2. 本实验中,即时报告法与延迟报告法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差异。

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指的是在刺激停止后,信息在脑中保持的时间大约在几秒到一分钟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关键环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被试的短时记忆广度,探讨不同记忆材料对短时记忆广度的影响,并分析个体差异。

二、实验方法1. 被试选择:选择我校心理系大二学生86人为被试,年龄、性别、智力等因素基本均衡。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分为两组,一组为无关联数字,另一组为有意义数字。

每组数字均随机排列,共20个数字。

3. 实验程序:1. 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无关联数字和有意义数字的记忆广度测试。

2. 测试前,向被试说明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并确保其理解。

3. 测试过程中,主试逐个读出数字,被试听到后立即将其写下。

4. 当被试无法继续记忆时,主试停止读数,记录被试记忆的数字数量。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1. 无关联数字组:平均记忆广度为5.6个数字。

2. 有意义数字组:平均记忆广度为6.8个数字。

四、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有意义数字组的短时记忆广度显著高于无关联数字组,说明记忆材料的性质对短时记忆广度有显著影响。

2. 本实验的被试均为心理系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实验结果可能与普通人群存在一定差异。

3. 短时记忆广度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被试的年龄、性别、智力等因素有关。

4. 短时记忆广度与注意广度密切相关,注意广度越大,短时记忆广度也越大。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记忆材料的性质对短时记忆广度有显著影响,有意义数字组的短时记忆广度高于无关联数字组。

此外,短时记忆广度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被试的年龄、性别、智力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短时记忆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六、实验局限性1. 实验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

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广度是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够记住并回忆的信息数量。

本实验旨在
探究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在短时记忆广度上的差异,以及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

实验对象为来自不同年龄段的30名被试者,分为儿童组、青少年组和成年组。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数字串的记忆测试,第二阶段是对图形的记忆测试。

在第一阶段,被试者需要记忆一系列的数字串,每组数字串长度分别为3位、
5位和7位。

被试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背诵数字串,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忆出来。


果显示,成年组的被试者在7位数字串的记忆上表现最好,其次是青少年组,儿童组表现最差。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短时记忆广度也随之增加。

在第二阶段,被试者需要记忆一系列的图形,包括几何图形、生活常见物品的
图片等。

结果显示,成年组和青少年组在图形记忆上表现相近,而儿童组的表现明显较差。

这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在对图形信息的记忆能力上存在差异,但成年组和青少年组的差异不大。

综合实验结果可知,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在短时记忆广度上存在差异,随着年龄
的增长,个体的短时记忆广度也随之增加。

此外,对于数字串和图形信息的记忆能力也存在差异,但成年组和青少年组的表现相近。

这些结果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记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之,短时记忆广度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在短时记忆广度上存在年龄差异,不
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也存在差异。

这些发现对于教育教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并验证串行效应的存在。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随机呈现数字串的形式,要求被试在听到数字串后,按照记忆的顺序回答出来。

实验过程: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台电脑或录音设备,录制一系列数字,每个数字之间间隔1秒。

2. 实验指导:向被试解释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他们将会听到一系列数字,在听完后需要按顺序回答出数字的序列。

3. 实验操作:按照被试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数量的数字串进行呈现。

每个数字串的长度为3个、5个、7个或10个数字,每种长度的串呈现次数均为5次,共计20组数字串。

每次数字串的呈现间隔为1分钟。

4. 记录数据:记录被试在每组数字串呈现后按照顺序回答出的数字序列,并记录错误的次数。

5. 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被试在不同长度的数字串呈现时的正确率和错误次数,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不同长度数字串的平均正确率和错误次数,如下表所示:数字串长度平均正确率平均错误次数3个数字 80% 0.25个数字 70% 0.57个数字 60% 110个数字 50% 2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数字串长度的增加,被试的正确率下降,错误次数增加。

即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且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记忆负载也随之增加。

2. 串行效应的存在:在记忆一组数字串时,被试更容易记住最初和最后的数字,而较难记住中间的数字。

这可能是因为最初的数字已经存入了短时记忆中,而最后的数字则是被试最近记忆的。

实验改进:由于本实验的样本量较小,可以增加更多的被试,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另外,可以探究其他因素对短时记忆的影响,例如呈现方式(语音、图像等)和专注度等。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考察短时记忆的再认能力,并探讨识别时间、干扰因素对再认准确性的影响。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组设计,共有30名被试参与。

每位被试参加5个实验条件,随机次序呈现。

实验条件包括识别时间为2秒、4秒、6秒、8秒和10秒,并分别控制了干扰因素(无干扰、数字干扰、颜色干扰、形状干扰、音频干扰)。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图片,共有50张图片,包括物体、动物、风景等。

实验过程:每个实验条件下,被试首先观看15张图片的幻灯片,每张图片停留1秒。

随后,被试接受再认测试,根据幻灯片中呈现的图片,被试需要选择图片是否在之前的幻灯片中出现过。

当呈现一张新图片时,被试需要选择“否”,当呈现一张之前出现过的图片时,被试需要选择“是”。

被试需要尽可能准确地选择。

实验结束后,记录被试的准确率和平均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根据被试测试结果的准确率和平均反应时间统计,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识别时间:在所有的识别时间条件下,被试的准确率都随着识别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从2秒到10秒,准确率分别为68%、72%、80%、85%和90%。

2.干扰因素:各种干扰因素对再认的准确率和平均反应时间有不同的影响。

数字干扰和颜色干扰对准确率没有明显影响,但音频干扰和形状干扰会显著降低准确率。

同时,在形状干扰条件下,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明显增加。

3.平均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在不同条件下也存在差异。

随着识别时间的延长,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也增加。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识别时间对短时记忆的再认能力有重要影响。

较长的识别时间可以提高再认准确率。

2.干扰因素对再认准确性有明显影响。

形状干扰和音频干扰对再认准确率造成重要的干扰。

3.在进行短时记忆任务时,被试需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再认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短时记忆的再认准确率受到识别时间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较长的识别时间和较少的干扰因素可以提高再认准确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4605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Short term memory experiment report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例文
摘要:Miller(1956)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

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

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

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记忆广度组块
一、前言
短时记忆( short term memory, STM) 在两种记忆说或多存贮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看作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与长时记忆相比, 无论是在记忆容量、信息编码等方面, 还是在信息提取或遗忘等方面, 短时记忆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Miller通过总结大量的对线性刺激的绝对判断、速知、以及即时回忆广度的实验研究,发现被试的感觉通道容量或者回忆项目的数量,也就是记忆的容量在一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大概是7±2。

但这个结论大多是在成人记忆语言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得到的,未免过于笼统。

而对语言文字材料以外的其它类型材料的研究还不多见。

本实验正是记忆材料方面出发,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材料特点进行探索。

二、方法
(一)被试
实验课随机分组,本组的5人、以及旁边组的5人,共10人。

男生4人,女生6人。

(二)仪器
JGW-B心理实验台速视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两套;
(三)材料
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写有3—13位英文字母的卡片三组,每组11张,共33张。

(四)程序
1、主试接通速视器电源,将开关选择“ON”,调节A、B视场,使两个视场明度基本一致。

“工作方式”A选择“定时”,B选择“定时”、选A—B顺序方式。

“定时选择”A为1秒,B为5秒。

然后B视场输入背景卡片1张。

3、用上述方法将4位、5位、6位数字依次进行实验,直至数字序列连续三次不能通过为止。

4、用上述程序测定英文字母的短时记忆广度。

三、结果
实验数据:
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单因素T检验:
四、讨论
1、短时记忆的容量并不完全是处于7?2个单位中,有部分被试的数据是超出这个范围的,被试存在个体差异。

2、材料不同时短时记忆容量的大小不同:对数字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显著大于英文字母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信息量小的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明显地大于信息量大的材料的短时记忆。

3、男生的短时记忆容量大于女生的短时记忆容量。

本研究的验证了短时记忆容量的理论,大部分数据符合短时记忆的理论。

但是,本研究中任存在许多的不足:
由于实验过程为多组同时进行,所以实验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无关变量的干扰;
本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具有外推生态效度,样本量太少,且男女比例不为1:1;
本研究没有将被试的知识经验,以往的记忆方式对实验的影响独立出来,造成了实验结果的混淆。

五、参考文献
[1.]彼得·哈里斯:心理实验的设计与报告,吴艳红等译。

人们邮电出版社,20xx.
[2.]戴维·埃尔姆斯:心理学研究方法,马剑虹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陈辉:短时记忆容量的年龄特点和材料特点,天津大学报,1988(4).
[4.]王晓丽、陈国鹏:短时记忆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xx,25(5).
[5.]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刘旭峰、王小英、陈足怀等:不同刺激属性的短时记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5).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